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五点阐述: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二、利用电教媒体,促进直观教学;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四、利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素质;五、利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教学 提高素质 突破重难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一幅自制的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 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规的过程中,更把写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抓。书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假如教师运用传统的手段一味地要求学生反复地抄写,就会造成学生对书写作业的厌恶,进而影响识字乃至整个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一些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此生新奇感。再加上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字的写法。例如:对于某些笔画较多的字,我就采用投影复片的方法,一笔一笔分解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知道了这个字的笔顺、笔画,还能准确掌握书写的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在采用传统的方法,让他们不看投影边学边画边书空,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记忆就比较深刻。
二、利用电教媒体,促进直观教学。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教师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 “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再如《江上渔者》这首诗,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采用电教手段,用抽拉式的投影片,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因此,语文教学中配上电教媒体,就能使抽象化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为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是凭借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看幻灯投影故事的主要情节,想象故事开头,续编故事;看配音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迸行描述等等。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教师先用录音与幻灯抢学生带人故事情境,让学生听故事,看画面;接着关掉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然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编故事;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如学习《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由于小珊迪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对课文中心很难把握,感情也难以投人。在教学中如果有机的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看着屏幕(课件)上衣着破烂烂正向路旁行人哀求的小珊迪,听着悲哀的音 乐和 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图文并茂的作业练习,自然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小珊迪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之感油然而生,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当堂完成,而且正确率较高。这样的课,学生愿学、乐学,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四、利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素质。
如在公园里观菊后,在写作训练课上再播放观菊时的录像片,启发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句,比喻各种菊花的花、枝、叶的形状,描绘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菊花,接着练习写片断,然后,用实物投影或幻灯投影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评析。通过交流、评析、修改、对比,学生收获不小,尤其是中差生,找到了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五、利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景物,用电教手段充分展示出来,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用FLASH软件制作出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问学生:“书中的主人公到了岸边能找到剑吗?为什么呢?”由于观察了直观形象的图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以达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新课程 新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