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说课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图形的基础上所要认识的一种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感受圆的美丽,体验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圆的教学,设计制作了如下课件:首先出示的这张图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通过学生例举生活中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再展示图片:夕阳、向日葵、十五的月亮和圆形的花坛.这样既展现了大自然中,圆无处不在,又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和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我设计了下面这两张图片,使学生感知画圆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跟着幻灯片一起来画一画,从而利用学生的动手画,感知“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折圆,从而发现“圆心”,在学生观察、发现圆心的特征后再出示这张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然后观察折痕发现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再利用这两张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接着利用这张找半径和直径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半径和直径定义的理解,能够学以致用。
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探究能力不强,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圆中画多条半径并动手量一量,在学生发现、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这张图片,验证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于是在学生其乐融融时我再安排了投圈游戏这两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排成圆形的队进行投圈才是公平的。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时还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猜测、论证。在学生认知半径后我让学生猜猜直径可能有多少条?是否都相等?在猜测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老师再利用这张图片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疑难得到了解答,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接下来设计的这张图片是让学生明确要实践探究的目标,能根据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探究。然后结合本张图片总结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加深学生对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进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我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用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然后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新知,加深学生的认知。最后让学生利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力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
的
认
识
教
学
设
计
婺源县思口小学 胡菊花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现象激趣,引出课题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 不在。
2.结合十五的月亮、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图片,引领学生感受圆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分层探究,感悟特征
1.画圆──首次感知。
学生尝试画圆,通过画圆体会它与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圆是平面上 的一种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使学生顺理成章的获取知识。]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圆片,反复从不同方向对折几次,发现折痕的交点是圆心。, 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 那个圆的圆心。
(2)认识直径
这些折痕是圆的直径,你能说说什么是直径吗?
学生观察、汇报,师总结直径的定义。
(3)认识半径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师小结并板书。(出示课件)
(4)小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折一折,去观察、发现圆的各部分名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3、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1)同学们在圆片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通过量一量得出半径的特征。
(2)出示投圈游戏,巩固半径的特征。
(3)猜猜直径有多少条,是否都相等。运用画一画、量一量验证。
(4)一起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学生交流、汇报: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练习
(1)口答题: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2)判断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特征,能够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五、课后思考:解释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本节课在设计中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以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时,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而且,各个教学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贯穿其中.如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小组合作对圆的特征进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
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中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的结尾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这一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并且通过课件演示了几个不同车轮的形象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3,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下进行探索性学习.
开放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成果,并促使差异成为一种资源.本课设计中多处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这样的安排都是基于在多元开放中尊重学生的差异这一教学思想,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呈现了多样化的结果和丰富性的学习的方法,策略.
不服输的嘟嘟
俞婷 婺源县思口小学 六(3)班
指导老师:胡菊花 婺源县思口小学(手机:13767330804)
一个晴朗的早上,小猪嘟嘟和小狗薇小朵、小猴托尼来到数学羊博士家玩。羊博士拿出了四个鲜美的桃子,正当大家想拿桃子吃时,羊博士说:“我来考你们几道数学题,谁做得又对又快,就奖励他一个桃子,怎么样?”“好!”大家异口同声的说。
“。”“我知道,答案是。”薇小朵立马算了出来。“羊博士,她算得那么快,一定算错了吧?”嘟嘟疑惑的问。“薇小朵算对了。你看,其实这个算式中每个加数都可以分裂成两个数的差,如,……中间部分的数就可以互相抵消,这种方法叫裂项法。”羊博士刚说完,薇小朵拿起一个大桃子狠狠咬了一口,嘟嘟那个心疼呀!
“第二道:。”“答案是。”托尼不甘示弱,率先算了出来。“托尼真棒!答对了。这道题我们可以将算式的分子进行交换,如,,。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得到,奖你一个大桃子。”羊博士说。托尼接过桃子,香甜的咬了一口。嘟嘟瞪了他一眼,想:“下次我一定要蠃。”
薇小朵说:“嘟嘟,你可要加油啊!”“哦,我会努力的。”嘟嘟自信的回答。
“下面是第三道:36×1.09+1.2×67.3。”“噢!我算出来了,答案是120。这道题中的36可以转化成1.2×30,36×1.09=1.2×32.7,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很容易算了。”嘟嘟欢喜地叫起来。“嗯,不错,答对了。其实我们在做计算题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性质等,将一些较复杂的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羊博士说,“既然你们都吃到了一个桃子,这最后一个桃子就给我吃吧!”
“哈哈哈……”
点评:计算本是枯燥无味的,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是如此生动有趣。羊博士以比赛、设立奖品的形式,让嘟嘟、薇小朵和托尼充满了兴趣,有了自信心。文章让读者身心愉悦,感到有无穷的乐趣。由此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爱学习、喜欢动脑筋的人,这篇文章不仅教会了读者学会计算,换起了求知欲;还教会了老师教学计算的方法。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做一个爱数学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