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数学作业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全班“一视同仁”。由于布置的作业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可以想象部分学生对作业并无多大热情,每天机械地做作业,应付了事,抄袭作业的事时有发生,陈旧的作业形式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新课程 作业布置 设计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合理的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如何多视角、多维度地来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更好地体现其效度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 生活中的数学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只会是枯燥的,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素材,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可以用数学,可以练习数学。比如说,在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我给学生设计的一次作业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根据老师的提纲,运用所学的内容,把自己两天的安排,用图表的形式在卡片上展示出来。第三天,我再把这些卡片全部收集起来,并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相互判断谁更合理利用时间,同时也教育他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又比如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有一次我说“同学们,今天破个例,今天的作业我们不是各自独立完成,而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是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大家带好工具,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第二天,全班交流,各小组组长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和结论,最后大家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更科学,计算结果更精确。学生在做这样的作业时,他们会觉得学习数学很有用,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二、有趣的数学作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也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些让学生更加感兴趣的作业。比如说,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系列游戏作业。在针对有理数基本的加减法能力训练,游戏规则是:用一副扑克牌,其中红色代表负数,黑色代表正数,每次先抽出两张,让大家求出这些牌的和或差或积或商等,分别用来提高有理数的基本加减乘除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对这样的作业乐此不疲。为巩固乘法运算我又设计了一个“冲出围城”的作业游戏(如下图),
-1
+2
+3
+4
+5
+1
+2
-
+2
+1
+1
-2
人
+4
-5
+5
+4
+3
-2
+1
-1
+2
-3
+4
-5
规则是:城中人想要冲出围城,可以横走也可以竖走,但不可以斜走;每走一格就可以得到格中的相应的分数作为生命值,每格中的分数用乘法累计。当生命值小于9,并且处于最外圈时,就可以冲出围城;生命值为负数不可以出城。如(-2)(+2)(+2)(-1)=8就是一条冲出围城的路牌,把你找到的冲出围城的路线写下来,也可以直接用箭头将路线在表中表示出来。
这些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结果表明,这样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他们更愿意学,更喜欢学数学了。
二、 多样化的数学作业
作业设计应遵循多样性原则,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要有数学活动,又要将数学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既可以是老师提问,也可以学生写“疑问”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
喜欢动手是人的天性。例如学完《几何图形》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线段角三角形圆等几种基本图形设计成的图画,并附解说词.结果学生完成的作品效果是你无法预料的,学生的想象力会让你大开眼界,自叹不如。
学科之间是互通的,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设计了下面的作业: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为了安全迅速地通过一片烂泥湿地,他们用仅有的12块木板铺垫了一条临时通道,已知这12块木板的面积分别为0.5O,0.60,0.75,0.90,1.00,0.5O,0.70,0.8O,1.00,0.60,0.85,0.60(单位:m。),每块木板的重量都是100N.当小明同学在这个临时通道上行走时,他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与木板面积S(m)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P关于S的函数关系式为 ,小明的体重为 N;(2)木板面积的众数是 P(Pa);若这片湿地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300Pa,小刚连同他重50N的背包,小明能安全通过这片湿地吗?如此把科学中的知识与数学的函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有机的把“统计相关知识”进行巧妙的整合.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感觉到,单一形式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枯燥甚至疲惫,多样化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样,多样化设计的作业也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以便真正达到检测、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有层次的数学作业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还要尊重个体差异。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甚至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差异来。因此,我们对学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还要允许部分学生出现的暂时性的落后。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也要体现出层次性来,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1.“套餐”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如在学习数轴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2,-8,+4。
(2)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3、7、X。
①求点A、点B之间的距离;
②求到点A、点B距离相等的点D所表示的数;
③若点A到点c的距离为8,求x的值。
(3)一辆出租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2kin,接着向西行驶8km.然后又向东行驶4km。①画一条数轴,以原点表示A站,向东为正方向,在数轴上表示出租车每次行驶的终点位置;②求各次路程的绝对值的和。这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设计分层作业之后,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也会动笔,不至于交空白作业或干脆抄袭;一般的学生能够基本完成作业,达到老师的要求;而较好的学生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个性来,达到熟练使用数学的效果。
五、有效的学作业
过去,有些老师设计的作业往往偏难,而且经常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苦不堪言,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现在,我们在搞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也是需要考试的。既然要考试,我们平时的一些针对性的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怎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成绩?答案是,我们需要有效的教学,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有效的作业。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教辅用书,各种考卷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些教师让学生买教辅用书当作业;有些教师直接将买来的考卷拿到油印室去印,然后发给学生当作业。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作业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负担也加重了。为避免不必要也不可求的题海战术,教师应该多钻研教材,多研究各种题型,平时要使用电脑,设计一些典型的作业在电脑上打出来,然后发给学生做。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但由于作业的针对性强,效果也会很好。而且,教师把这些作业资料存储之后,以后还可以重新编辑,重新设计使用。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教师只有正确地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当然,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意识流淌在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小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