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46142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鄞州区作为与宁波市中心相连的副中心城区,拥有较高密度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具有发展服务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鄞州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商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打造知名服务业品牌经济,营造空港物流中心,使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重要地位日益突出。2009年,全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和省内20个经济强县(市、区)第一,增幅比GDP高出11.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34.8%,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73.8%。 一、 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 服务业总量快速增加 1、服务业总体单位数不断增加 2009年末,共有服务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7184家,其中法人单位5848家,比上年增长2.7%,比2004年增长98.2%,年平均增幅14.7%。服务业法人单位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的32%,个体经营户42320家(二经普数据),占全区个体经营户总数的81.0%。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为4239家,行政事业法人单位593家,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单位1016家,分别占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的72.3%、10.1%和17.6%。 2、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2009年末,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约2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比2004年增长73%,年平均增幅11.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3.3%,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万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8.5万人。在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其中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万人,行政事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万人,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万人,分别占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6.7%、25%和8.3%。 3、服务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 服务业总量扩大,200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246.7亿元,比上年增加41.2亿元,比2004年增加153.4亿元;服务业增速加快,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3%,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和省内20个经济强县(市、区)第一,服务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21.3%,5年间平均增速达17.2%;服务业比重上升,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GDP比重快速上升,2009年比重达34.8%,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 (二) 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1、服务业行业构成不断优化 几年来随着城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逐步兴旺,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增加,新兴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全区服务业法人单位5848家,比2004年增长98.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7%。其中,全区传统服务业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183家,比2004年增长了57.8%,批发零售业2560家,比2004年的增长了190.9%;住宿餐饮业126家,比2004年增长了103.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家。比2004年增长了103.7%。我区撤县建区以来,传统服务业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企业群。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后劲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底,全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33家,比2004年增长了122.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5家,比2004年增长了28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7家,比2004年增长了153%。这些新兴产业部门成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引擎。 按行业分组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指  标 2009年法人单位 2004年法人单位 2009年比 2004年单位 增长% 总数(个) 比重(%) 总数(个) 比重(%) 总 计 5848 100 2951 100 98.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83 3.1 116 3.9 57.8 批发和零售业 2560 43.8 880 29.8 190.9 住宿和餐饮业 126 2.2 62 2.1 103.2 金融业 24 0.4 2 -- -- 房地产业 311 5.3 104 3.5 199.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05 3.5 53 1.8 286.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33 9.1 240 8.1 122.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0 1.9 54 1.8 103.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7 1.1 64 2.2 4.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67 2.9 66 2.3 153.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8 1.5 61 2.1 44.3 教育 410 7.0 283 9.6 44.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75 1.3 84 2.9 -10.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89 16.9 882 29.9 12.1 2、服务业各行业同步发展 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服务业中代表传统服务业的主导行业的批发和零售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20.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3.5%,属于现代服务业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47.6亿元和30.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4%和16.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9.4%和12.5%,以上三大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5.4%,共同拉动服务业增长1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业经过2008年的低谷时期,2009年受到信贷和税收政策的刺激,房地产业从2008年下半年的低谷,到2009年上半的平稳,最后到下半年的火爆,成为2009年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2008年的负增长20.8%,到2009年的增长38.4%,同比上升59.2个百分点,金融业继续平衡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我区的交通业发展也比较平稳,增幅为13.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同比增长25.4%,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住宿餐饮业仍未走出低谷,同比增幅为5.4%。 按行业分组的服务业增加值情况表(单位:亿元) 指标 2009年 比重% 2008年 比重%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09.9 650.84 10.0 第三产业 246.7 100 205.46 100 2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7 4.9 10.87 5.3 13.3 批发和零售业 57.86 23.5 48.61 23.7 20.5 住宿和餐饮业 6.51 2.6 6.21 3.0 5.4 金融业 30.89 12.5 26.95 13.1 16.9 房地产业 47.62 19.4 34.15 16.6 38.4 营利性服务业 29.65 12.0 24.30 11.8 25.4 非营利性服务业 62.00 25.1 54.37 26.5 16.7 3、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地位日益突出 随着我区中心城区地位的确立,服务业产业地位更为突出。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退二进三”工作的快速实施,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二三产分离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服务业发展拓宽了服务途经;中心城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全面开发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八大产业基地”为服务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名牌服务业的引进和创建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南部商务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将成为下阶段我区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等等。这一切都为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服务业产业日益突出的地位打下了基础,从2004年-200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17.2%以上,其中2007年和2009年增速分别达到23.2%和21.3%。 (三)全区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加明显 服务业增加值包括区属和分摊镇乡街道,区属的包括金融、房地产、邮电、区级机关事业和区属企业,增加值约128.7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2%。分摊给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约118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8%。从分镇乡街道增加值看,以街道为中心点,近郊区为副中心,远郊为薄弱区。服务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的有石碶街道、中河街道,比重也超过10%(2个街道);服务业增加值5-10亿元的有钟公庙街道、首南街道、下应街道、东钱湖镇、邱隘镇、姜山镇和古林镇(3个街道和4个镇);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的有五乡镇、高桥镇、横街镇和集士港镇(4个镇);其他10个镇乡和梅墟街道的在3亿元以下。 1、中心区域服务业发展快速。下应、钟公庙、石矸、中河和首南等5个街道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2亿元,占分摊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的44%,同比增长21.7%,高于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主导地位突出。 2、近郊区域服务业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呈现。东钱湖、邱隘、姜山、古林等4个近郊镇实现增加值超过27亿元,占分摊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的23.3%,同比增长18%,高于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发展势头逐步呈现。 3、远郊区域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1个梅墟街道和14个镇服务业增加值为4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规模服务业企业偏少 服务业企业法人4239家中,其中限上服务业为565家,仅占服务业企业法人的13%,限上服务业企业增加值111.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5.2%,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为16.4亿元,金融业30.9亿元,房地产业47.6亿元,限上其他服务业企业增加值16.5亿元。 (二)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全区服务业单位分布不均衡,这与各个区域的城市化程度有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服务业分布较多,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5个街道,服务业企业达2569家,占到全区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1%,其中位于中河街道服务业企业最多超过千家达1082家、石矸街道545家,首南街道、下应街道和钟庙街道分别为341家、328家和273家;其次是5个中心城区附近的5个镇,服务业企业有851家,古林、高桥、邱隘、姜山、和五乡镇,分别为261家、165家、150家、143家、、和132家,所占比重20%,而其他13个乡镇的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为19%。服务业业增加值也主要集中在5个街道和5个镇,共计为81.1亿元,占分摊给乡镇街道的服务业增加值的70%,其他13个镇乡和梅墟街道占30%。 (三)服务业发展基础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9年我区基础设施投资29.2亿元,主要集中在对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卫生事业等基础行业的投资上。2009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设施投资额共计2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5.7%。投资主要靠政府主导,靠市场带动的机制尚未完善,投资结构也不甚合理,服务业中对于需求潜力大、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的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金融管理、咨询业、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投资不足,显然不符合它们在服务业中所具有的升值潜力以及它们在推动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关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不利于其发展壮大。 四、我区发展服务业的对策思考 城区要以区域视角和长远眼光,推进城市化和产业转型,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休闲时尚、创业服务、健康宜居三大功能定位。目前我区这三大功能的定位基本已经形成,以万达广场为中心扩大休闲购物区域;以南部商务区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新城区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优秀范例奖为契机,推进“宜居鄞州”的建设。从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布局上、提升服务业品牌上已经迈出了基实的步伐。目前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平台已经搭建、载体已经形成,关键要加强扶持和引导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产业能级与集聚辐射能力。 (一)培育重点 城区要在重点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企业,并放大万达商圈示范效应,形成休闲、购物、美食整体组合。 (二)突出效应 要突出南部商务区先发效应,抓住今年招商引资关键阶段,积极引导引进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落户,打造高端服务业的中心区域。 (三)发挥带动作用 发挥软件动漫产业基地的作用,带动全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我区的软件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虽然企业家数有所增加,但总量仍然偏小,因此还要加快这方面推进步伐。 (四)加强管理 加强楼宇经济管理,提升楼宇管理机构的档次,楼宇管理机构要注重对各项政策的解读,真正做好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 (五)加快发展 加快“创新128园区”全面启动步伐,利用我区现有的“十大功能区块”和“八大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从政策层面、引导层面和服务层面上助推实施力度和加快建设,使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与承接高端服务业转移的强力支撑平台,引导全区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