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12失物招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0-53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阅后修改、补充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a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b“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a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b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c描:在书上描一描。
d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划词是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课内老师有意识地训练。
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阅读状态。
星级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漂亮。
师:小朋友,我班的值日生捡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我这儿来认领。
生四处观望,没有同学领取橡皮。
师:刚才这叫“失物招领”。
师出示课题,教读。提示同学们注意读准“失“的字音。
生练读
师:谁知道什么叫“失物”?
生:丢失了的东西。
生:不见了的东西
师:那么借给别人的东西叫不叫“失物”?
生:不叫。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2课就叫“失物招领”。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是谁丢了东西。
生:是丢了什么东西。
生:……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请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师: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什么事?
生读。
生反馈阅读成果。
师听学生回答边板书出人物、事情等。
师:连起来说说,看谁说得又连贯又具体。
生:……
师:请在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组成新词的把词划下来。
生把圈划出的生字词读一读,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相互比较读得准确。
师:课文中出现无拼音的生字,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才,双、……
师指导读准字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生开火车认读,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读一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师指名读。
生读。
师:读后有什么不懂处可以向四人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请教,读懂的可以出题考考大家。
生组内读,互相提问,相当活跃。
师:本课的生字集中在1——4自然段,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词,并用上生字词说话。
……
师:最后,我们再把本课生字复习一下。
师:请读读“我会写”中的6个字。
生齐读。
师:观察6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觉得该提醒大家什么。
生:专字下面不好写。
生:同字外面写的顺序。
生:队的耳朵要写小一点。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专”第三笔是竖折折;“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师:至于“级”字,右边绞丝旁和我们以前学的那些字相同。
生:“红”
生:老师,“级”的右边和“奶”字相同。
师:真棒,你观察很仔细。
师: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好不好。
生:好。
课题:12失物招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0-53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教具准备】课件、生子卡。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阅后修改、补充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a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b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这些问题会随机出现。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师: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生: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生: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师: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5—8)自然段)
出示唐老师的话:
师: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生:
师: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
教师范读──-齐读
师: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小组交流汇报: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师: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师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师: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师: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师: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师: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了,大家有不有兴趣表演课文呢?
生纷纷举手:有。
师用课前准备好的垃圾袋,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可以自由组合。
生以组合的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赛,师生互评。
教学反思:
【优点】
【不足】
【再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