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94453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0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3,22(05):602-610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ttp:/E-mail:nljjglxb 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常明1,李飞2,李晓彤3(1.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从就业类型分化视角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对“县域”和“乡村”的返乡偏好。结果表明:第一,自雇型

2、农业转移人口更愿意返回县城。第二,在两种就业类型内部,雇主群体和固定受雇群体更倾向于返回县城。第三,土地和宅基地等乡村土地资源对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偏好具有调节效应,拥有农村土地资源对自雇型返回乡村意愿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两种就业类型内部,缺乏农村土地资源则会“倒逼”自营劳动群体和非固定受雇群体进入县城。据此,建议进一步提升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推动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且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和宅基地的权益保障和退出机制。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县域经济;返乡就业;内生转换Probit模型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924(2023)05-060

3、2-09 Return Preferences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Employment TypesCHANG ming1,LI fei2,LI xiaotong3(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A

4、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3.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this paper used the endogenous transformation Probit model to analyze the return preferences

5、of agricultural migrants about“county”and“countrysid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employment types.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as follows.Firstly,the self-employed agricultural migrants are more willing to return to the county.Secondly,within the two employment types,the employer group and t

6、he regularly employed group are more likely to return to the county.Thirdly,rural land resources such as farming land and residential land have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preference of agricultural migrants in returning to the countryside,and the possession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has a greater effe

7、ct on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elf-employed to return to the countryside.Within the two 常明,李飞,李晓彤.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 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05):602-610.收稿日期:20230630 修回日期:20230731 DOI:10.16195/36-1328/f.2023.05.6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203232)、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委托课题(05230043)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IAED-06-2023)作者简介:

8、常明,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资源经济研究,。第 5 期常明等: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employment types,the lack of rural land resources“pushes”the self-employed and non-regularly employed groups to migrant the county.Accordingly,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quality of citizenship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n counties sho

9、uld be further enhanced,the self-employed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be encouraged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o establish businesses,and that the mechanism be improved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and withdrawing from the land and homesteads for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

10、ion.Keywords: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county economies;return home for employment;Probit model of endogenous transformation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户籍制度改革后,中国城乡流动的壁垒逐渐减弱,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群体显著增加1-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外出农民工规模已达到17 172万人。尽管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并推动城镇化进程3,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并未完全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在大城市获取身份认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限制

11、4。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替代的加速发展,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受到挤压,这可能导致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选择返回乡村。此外,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在大城市的就业困难程度5,导致大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吸纳已趋于饱和6。“返乡”成为广大农业转移人口的又一选择,也是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主题7。在这一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一举措将县城视为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就业的重要载体,将县城的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深化城乡联动改革,以打破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有研究表明,2019年约有22%的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在县城就业,仅

12、东部地区县城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就达到7 118万人7,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已成为县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把握新时期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学者们已观察到县城正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栖息地”。县城承接城市制造业产业是城市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城乡要素融合的关键纽带,成为既能满足农民务工需求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农村流动人口返回农村前的缓冲地带8-9,我国1 881个县市已普遍出现农民向县城集聚的现象。二是目前关于农业转移人口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

13、研究已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外部因素和个体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内部因素10-13。但诸多研究主要关注农业转移人口是否返乡,而未关注到其返乡地点的差异。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返回县城已成为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的理想选择,但对其返回县城还是乡村意愿背后原因的探讨尚缺乏相关研究。除此以外,随着非农就业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就业类型也逐步出现分化。部分离乡进城的农民基于已有禀赋积累和机遇,在城市创业经营成功,成为非农就业中的自雇就业类型,但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中仍是受雇就业类型14。自雇与受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在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社会地位等生存状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5,这两类

14、农业转移人口返回县城的意愿也可能有所不同16。综上所述,县域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是中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尚未明确回答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差异。因此,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对返回“县城”和“乡村”的偏好,且验证乡村土地资源对上述作用是否具有调节效应,以期为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603第 22 卷农 林 经 济 管 理 学 报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一)就业类型影响返乡偏好的理论分析根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农业转移人口返回县城还是乡村,是基于两者各

15、自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互相博弈的结果17。具体而言,愿意返回乡村的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拉力主要来自乡村较低生活成本,推力源于乡村相对较少的工作机会。而对于选择返回县城的农业转移人口,拉力体现在县城更贴近的大城市生活方式、更广阔的经济规模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推力则为相对较高的生活成本。不同个体禀赋的农业转移人口面对的推力与拉力强度也不同。从经济层面来看,相对于受雇型,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拥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和资本积累,这使得其不仅能够负担县城的生活成本,还能够在县城的相对广阔市场中继续从事自雇型就业活动18-20。从社会层面来看,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相对较强,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16、和价值观方面也具备更多优势21。因此,相对于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的乡村而言,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更受人口众多、经济规模较大的县城的吸引22-23。综上,相对于受雇型,县城对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的拉力要强于乡村、推力要弱于乡村。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H1:相对于受雇型,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返回县城。(二)两种就业类型的内部差异对返乡偏好影响分析结合已有研究 24-25,将两种就业类型的农业转移人口分为以下4个群体(表1)。在自雇类型中,雇主群体属于已脱离“打工”的群体,跃升为掌握部分资本且雇佣工人的“老板”,乡村对于这部分群体已失去“庇护”作用,而县城更多的经营机会和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对其更具

17、“拉力”。自营劳动群体的社会资本及生存能力弱于雇主群体,其更具有零散性和流动性。因此,相较于雇主群体,自营劳动群体对县城的依附程度更弱,其返县意愿弱于雇主群体。在受雇类型中,固定受雇群体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对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在县城更易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县城对其的“拉力”要远大于乡村。而对于非固定受雇群体而言,回村务农与留居县域“打零工”的收入差异相比固定受雇群体要小得多,且乡村生活成本更低,还可以满足照顾父母、子女的需求,此时返回乡村对非固定受雇群体的“拉力”则相较更大。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H2:在自雇类型内部,相较于自营劳动群体,雇主群体更加倾向于返回县城。H3:在受雇类型内部,相对

18、于非固定受雇群体,固定受雇群体更倾向于返回县城。(三)乡村土地资源的调节作用耕地和宅基地等乡村土地资源,在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抉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土地资源不仅承载着故土乡愁和血缘地缘等情感因素,还充当应对不确定风险的可靠避风港。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决策往往与其对这些土地资源的考虑密切相关。在拥有乡村土地资源的自雇类型内部,雇主群体通常具备较强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县城提供的创业机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条件对其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乡村土地资源所提供的保障作用对其的“拉力”有限。然而,对于个体资本禀赋较弱的自营劳动群体而言,乡村土地资源意味着其可以享受到较低的生活成本,且能够通过农业生产来自给

19、自足。因此,乡村土地资源对其返回乡村的“拉力”更强。在受雇类型内部,固定受雇群体更易在县城找到工作,乡村土地资源对其返乡抉择影响有限。而非固定受雇群体往往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普遍年龄较高且社会、经济资本较弱,乡村土地资源表1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及群体的划分就业类型自雇型受雇型群体雇主群体自营劳动群体固定受雇群体非固定受雇群体就业特征雇佣工人个人和家庭成员生产销售及服务签署长期雇佣合同无合同或不规范合同的临时性雇工相关职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街头服务者、流动摊贩“蓝领”、技术工工厂、工地临时工604第 5 期常明等: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不仅为其提供居住保障,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农业收

20、入来源。因此,土地资源也会增强乡村对非固定受雇群体的“拉力”。在缺乏乡村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自雇类型内部中雇主群体的返乡意愿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对于本身资本禀赋相对较弱的自营劳动群体而言,当返回农村需要支付耕地及宅基地成本时,返回乡村的吸引力则会被大幅度的消减,即缺乏土地资源的自营劳动群体会更愿意返回县城。在受雇类型内部,资本禀赋较弱的非固定雇主群体也同样面临着返回乡村的高成本与低收入。因此,非固定受雇群体被“倒逼”返回县城的概率则会增强。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H4:在拥有耕地或宅基地的条件下,雇主群体与固定受雇群体更倾向于返回县城。H5:在没有耕地或宅基地的条件下,自营劳动群体与非固定受雇群

21、体则更倾向于返回县城。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该数据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对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5周岁及以上的流入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由于本文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意愿差异,因此从原数据中筛选出在流入地从事非农就业类型工作满6个月以上且具有返乡意愿的农户,剔除核心变量缺失样本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 193个。同时,为控制住农业转移人口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等方面差异,将CMDS数据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数据相结合。(二)变量选取1.被解释

22、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偏好,主要分为愿意选择返回县城和愿意选择返回乡村。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类型,主要分为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和受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其中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分为雇主群体和自营劳动群体,受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分为固定受雇群体和非固定受雇群体。3.控制变量为避免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获得更加稳健的估计结果,选择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流动特征、城市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在个人特征层面,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情况等12,26;在家庭特征层面,选取家庭同住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住房性质等10-13;在流动特征

23、层面,选取被调研者流动范围、本地居留时间、流动城市数量等21;在城市特征层面,选取城市规模、城市经济、职工收入等作为城市特征的衡量指标27-28。4.调节变量对于农户而言,耕地和宅基地等乡村土地资源是其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本,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功能,是否拥有乡村土地资源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选择户籍地老家是否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调节变量。5.工具变量为减少内生性偏误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参考祝仲坤等29的研究,选择“农业转移劳动力第一次外出务工的年龄与自身年龄的比值”(简称“外出务工年龄”)作为工具变量,原因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外出务工年龄与非农就业类型存在显著

24、的相关性30,但与返乡意愿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农业转移人口第一次外出务工年龄越小,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则越短,固定受雇的可能性较小,从事非固定受雇和自营劳动工作的可能性则越高。各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三)模型选择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基于预期成本与收益而形成,这种选择决策具有“样本自选择”的特征,因此可能受到难以观测的因素影响,从而具有内生性偏误。因此,本文选择内生转换Probit模型作为回归分析模型,在观测农业转移人口不同就业状态下返乡地点选择偏好差异的同时,还有效解决模型内605第 22 卷农 林 经 济 管 理 学 报生性问题31-33,构建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如下34:C

25、i=iZi+i,Ci=1 if Ci 00 if Ci 0(1)Y1i=1X1i+1i if Ci=1(2)Y0i=0X0i+0i if Ci=0(3)式(1)为选择方程,Ci为处理变量,指观察到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Zi为影响就业类型的变量;i为相应的待估计系数;i为随机误差项。式(2)式(3)为结果方程,Y1i与Y0i分别指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X为就业类型和控制变量等。将选择方程中计算得到的逆米尔斯比率加入结果方程进行估计,便可以计算出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且解决不可观测变量可能导致的选择性偏误问题,从而更好地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对返乡偏好的影响35-36。四、结果与分

26、析(一)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对返乡偏好影响的实证结果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方程独立性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选择方程和结果方程相互独立的原假设,模型误差项的相关系数rho1与rho0均不显著,表明模型中不存在因不可观测因素所引起的选择偏差。从表4可以看到,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返乡偏好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0.221,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如果处于受雇型的反事实状态下,其选择返回县城的概率将会降低22.1%;即相对于受雇型,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强的返回县城意愿。据此,H1得以验证。这说明对于具有较强经济与社会资本的自雇型非农就业者而言,拥

27、有接近城市生活方式、较大经济规模以及较多就业岗位的县城“拉力”更强,使得自雇型返回县城的意愿较为强烈。而返回县城对经济与社会资本相比较低的受雇型农业转移人口的“拉力”则相对较弱。表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类别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调节变量工具变量变量名称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偏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自雇型群体受雇型群体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家庭同住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住房性质流动范围本地居留时间流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经济职工收入耕地资源宅基地资源外出务工年龄定义与赋值返回县城=1;返回乡村=0自雇型=1;受雇型=0雇主群体=1;自营劳动群体=0固定受雇群体=1;非固定受雇群体=0男

28、=1;女=0岁小学及以下=0;初中=1;高中或中专=2;大专及以上=3不健康=0;基本健康=1;健康=2人家庭月收入的自然对数/万借住/自购住房=1;租房=0跨省流动=1;省内流动=0流入地居留的时间/年曾流动过的城市数量/个城市市辖区年平均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万人城市市辖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城市市辖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自然对数/元户籍地是否有耕地?是=1;否=0户籍地是否有宅基地?是=1;否=0被访者第一次外出务工的年龄与自身年龄的比值均值0.250.400.090.830.5644.821.071.743.058.520.110.6410.682.326.1511.1011.070.52

29、0.690.63标准误0.440.490.290.380.5011.610.920.531.240.770.310.485.982.450.810.460.230.500.460.17最小值00000230010005141011000最大值11111713291111424081212111606第 5 期常明等: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二)两种就业类型内部差异对返乡偏好影响的实证结果为进一步讨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的内部差异对返乡偏好的影响,将自雇型划分为雇主群体与自营劳动群体,将受雇型划分为固定受雇群体和非固定受雇群体。定义与赋值通过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分别估计不同就

30、业类型内部群体的返乡意愿平均处理效应。表 5 结果显示,在自雇类型内部,返乡偏好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显著为0.211。这说明雇主群体如果变为自营劳动群体,其返回县城的概率会大幅降低;即相对于自营劳动群体,雇主群体更愿意返回县城。据此,H2得以验证。这说明由于雇主群体的经济与社会资本强于自营劳动群体,县城相对较好的经营机会与市场环境对其更具“拉力”。在受雇类型内部,返乡偏好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显著为 0.306,说明固定受雇群体如果转变为非固定受雇群体,其返回县城的概率会大幅下降;即相对于非固定受雇群体,固表3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对返乡偏好影响的估计结果变量名称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家庭

31、同住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住房性质流动范围本地居留时间流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经济职工收入耕地资源宅基地资源外出务工年龄常数项Rho1Rho0拟合优度检验对数伪似然值方程独立性检验观测值选择方程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0.072(-1.22)0.017*(5.46)-0.062*(-1.74)0.057(1.02)0.123*(4.83)0.049(1.21)0.215*(2.27)-0.044(-0.69)0.029*(5.03)-0.037*(-2.76)-0.131*(-3.68)-0.409*(-5.39)0.012(0.08)-0.158*(-2.35)0.110(1.53)-0.631*

32、(-3.20)-0.075(-1.28)267.000*-2 327.51910.162*2 193结果方程自雇型群体-0.007(-0.06)-0.020*(-3.00)0.307*(4.44)0.005(0.05)-0.066(-0.92)0.058(0.83)-0.153(-0.92)0.242*(2.18)-0.014(-0.78)0.013(0.58)0.206*(2.87)-0.245(-0.92)0.123(0.45)0.028(0.21)-0.543*(-4.33)0.042(0.67)-0.336(-0.48)866受雇型群体0.073(1.00)-0.013*(-3.46)

33、0.465*(11.19)0.019(0.22)-0.130*(-4.05)0.105*(1.89)-0.238*(-1.91)0.181*(2.13)-0.019*(-2.63)-0.001(-0.06)0.152*(3.48)0.181*(1.95)-0.214(-1.17)-0.252*(-2.88)-0.305*(-3.48)0.075(1.04)-1.000(-0.09)1 327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z统计量。表4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对返乡偏好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变量名称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ATT0.221*标准差0.145t值44.63

34、1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5不同就业类型内部群体差异对返乡偏好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变量名称自雇类型内部受雇类型内部ATT0.211*0.306*标准差0.2160.238t值8.62742.591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607第 22 卷农 林 经 济 管 理 学 报定受雇群体更愿意返回县城。据此,H3得以验证。这说明县城对较高受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的固定受雇群体具有更大的“拉力”。(三)乡村土地资源的调节效应分析耕地与宅基地是承载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本,本文进一步探讨耕地与宅基地等乡村土地资源能否对农业转移人口的

35、返乡偏好起到调节作用。如表6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具有土地资源,自雇类型农业转移人口返回县城的意愿要强于受雇类型,但在无乡村土地资源条件下的平均处理效应系数更大,说明缺乏耕地或宅基地的自雇类型具有更高的返回县城意愿。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是乡村“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雇型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经济、社会资本以及较高返回县城意愿,在缺乏耕地或宅基地的情况下,会进一步降低其返回乡村的意愿,返回县城的“拉力”则进一步增强。在自雇类型内部中,拥有宅基地条件下的返乡偏好平均处理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拥有宅基地资源能够更有效提高雇主群体返回县城的意愿。而在缺少耕地与宅基地条件下,平均处理效应显著均为负,说明不拥有土地和

36、宅基地资源时,雇主群体返回县城的意愿要弱于自营群体。其原因在于,自营劳动群体相较雇主群体具有较弱的经济与社会资本,在没有土地和宅基地等资源的情况下,自营劳动群体需要置办农村土地资源,其返回乡村的“推力”也会相应增强,从而迫使自营劳动群体选择返回县城的概率显著提升。在受雇类型内部中,缺乏耕地与宅基地条件下的返乡偏好影响平均处理效应显著均为负。说明固定受雇群体返回县城的意愿要弱于非固定受雇群体。其原因同上,乡村土地资源的缺乏反而将资本禀赋较弱的非固定雇主群体“倒逼”推向县城。据此,H4和H5得以验证。(四)稳健性检验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参考相关研究 35,37,将PSM匹配方式更换为一对一、一

37、对三与半径匹配法,与上文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对所得结果进行稳健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更换了PSM匹配方式后所得到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的正负方向和显著性程度均与上文基本一致。稳健性检验验证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具有返乡偏好差异和乡村土地资源的调节作用,说明本文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由于篇幅限制,具体检验过程和结果不再赘述和展示。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探究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更愿意返回县城。第二,在自雇类型内部,相对于自营群体,雇主群体返回县域的意愿更强;在受雇类型

38、内部,相对于非固定受雇群体,固定受雇群体更愿意返回县城。第三,乡村土地资源对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偏好具有调节效应。相对受表6不同乡村土地资源条件下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偏好的平均处理效应差异变量名称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类型自雇类型内部受雇类型内部条件拥有耕地无耕地拥有宅基地无宅基地拥有耕地无耕地拥有宅基地无宅基地拥有耕地无耕地拥有宅基地无宅基地ATT0.163*0.269*0.168*0.344*0.057-0.243*0.154*-0.279*-0.774-0.267*-0.730-0.478*标准差0.1570.1550.1390.1820.3710.3480.2510.4500.1490.2580.1

39、830.241t值22.05135.33729.97630.2590.899-4.5744.401-3.153-1.202-24.301-1.100-37.773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608第 5 期常明等:不同就业类型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偏好研究雇型,乡村土地资源对自雇型返回乡村意愿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两种类型内部,缺乏乡村土地资源对自营群体和非固定受雇群体具有更强的“倒逼”作用,反而提升其进入县城的意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在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提高县域就业承载力的同时,将提升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作为重点,细化相关政策,针

40、对性给予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帮扶,对受雇型农业转移人口开展技能培训、就业保障等服务,同时,优化县城落户限制政策,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子女在县城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二是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提高村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吸引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城乡两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服务机制、保障体系、载体建设,推动自雇型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优化税费减免、金融服务、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合理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回流。三是尊重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意愿,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权益保障和退出机制,允许“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和单项流转,打

41、消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县城的顾虑,实现其在县域和乡村之间的自由转移。参考文献:1 黄季焜.乡村振兴: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政府职能 J.经济研究参考,2020(10):117-125.2 罗必良,耿鹏鹏.理解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16-28.3 蔡昉.以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 J.经济研究,2013,48(3):6-8.4 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 J.社会学研究,2000(3):109-123.5 叶兴庆,程郁,周群力,等.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估与应对建议 J.农业经济问题,2020(3

42、):4-10.6 陈立兵.弱势群体自雇的价值内涵与时代意蕴 J.学习与实践,2018(3):21-27.7 焦长权.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上半程与下半程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2):22-39.8 朱灵艳,曹锦清.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式城市化基本单元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130-140.9 刘炳辉,熊万胜.县城:新时代中国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 J.中州学刊,2021(1):1-6.10 王辉,朱健.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79-89.11 李海波,毛现

43、桩.城市社会网络嵌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基于结构和关系双维度嵌入的实证分析 J.城市问题,2021(4):33-42.12 王志涛,李晗冰.身份认同、个人技能与农民工返乡意愿:基于CMDS数据的实证研究 J.经济经纬,2021,38(3):34-43.13 李帆,冯虹,艾小青.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禀赋对农业转移人口返乡意愿的影响 J.人口与经济,2020(6):35-47.14 朱志胜.农民工的自我雇佣选择与市场回报: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J.人口与经济,2018(5):100-112.15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农民工生存状态的

44、边缘化与市民化 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16 李树茁,王维博,悦中山.自雇与受雇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差异研究 J.人口与经济,2014(2):12-21.17 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9(2):46-54.18 WANG Z C,YANG W G.Self-employment or wage-employment?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3,5(2):231-247.18 GINDLING T H,NEWHOUSE D.Self-employment in the

45、 developing world J.World Development,2014,56:313-331.19 WANG X,HUANG J,ROZELLE S.Off-farm employment and agriculture specilalization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609第 22 卷农 林 经 济 管 理 学 报Review,2017,42:155-165.21 景再方,陈娟娟,杨肖丽.自雇还是受雇:农村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J.农业经济问题,2018(6):87-97.22 NING G J,QI W.Can self-emp

46、loyment activity contribute to ascension to urban citizenship?Evidence from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7,45:219-231.23 孙迪,崔宝玉,霍梦婷.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分异 J.资源科学,2020,42(5):881-893.24 吴晓刚.“下海”: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转型中的自雇活动与社会分层(19781996)J.社会学研究,2006(6):120-146.25 万向东.农民工非正式就

47、业的进入条件与效果 J.管理世界,2008(1):63-74.26 侯婉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返乡意愿:基于2017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 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0(3):50-61.27 陆铭,高虹,佐藤宏.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8 黄梦琪,金钟范.城市规模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7):17-29.29 祝仲坤,冷晨昕.自雇行为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状态:来自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 J.南开经济研究,2020(5):109-129.30 陈

48、文超,陈雯,江立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人口科学,2014(2):96-105.31 潘丹,陆雨,孔凡斌.退耕程度高低和时间早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多项内生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22(6):19-32.32 王婵,陈廷贵,刘增金.虚拟嵌入视角下农户社交电商参与行为及其影响研究:以陕西设施冬枣为例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3):431-443.33 袁俊林.农民合作社减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5):198-210.34 LOKSHIN M,SAJAIA Z.Maximu

49、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s J.Stata Journal,2004,4(3):282-289.35 李长生,刘西川.土地流转的创业效应:基于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20(5):96-112.36 SU B,LL Y,LL L,et al.How does nonfarm employment stability influence farmers farmland transfer decisions?Implications for China s land use policy J.Land Use Policy,2018,74:66-72.37 翁飞龙,张强强,霍学喜.互联网使用对专业苹果种植户农地转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搜寻、社会资本和信贷获得中介效应视角 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4):63-71.(责任编辑:张帆,英摘校译:吴伟萍)6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