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2010-2011年度毛概考试重点与参考答案
2010-2011第二学期毛概重点(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4×5=20分)
1.一化三改:(第四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第五段开头)
“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十三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第四段末)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第五节第二部分第四段)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九二共识(第四节第一部分第一段中间)
用于概括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见解的名词。
5.汪辜会谈(同4)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在新加坡正式举行“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6.群众路线(第一章第二节第二部分最后一段)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科教兴国战略(第五章第三节第四部分倒数第二段)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8.官僚资本主义(第三章第二节第一部分倒数第二段)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章第一节第三部分第一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一国两制(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二部分第一段)
“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1.实事求是(①.同6。②.第二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第3部分)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②.‘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2.求真务实(第二章第三节最后一段)
求真务实,就是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下列题目请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简答题:(2×10=20分)
1.谈一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第九章)
2.为什么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第十四章第一部分第3部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第一节第三部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十章第二节)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如农民工(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6.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第十一章第二节第1部分)
理解: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7.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解(第九章第二部分)
8.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三.辨析题:(四选二,多做扣分)(10×2=20分)
1.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与理论(第四章)
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详见马基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和第四部分)
3.小康社会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谁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过时没有(第六章第三节)
4.中国的基层民主与当代民主建设(第九章第三节)
四.论述:(三选一)(15分)
1.谈一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对公有制和主体地位的理解,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第八章第二节第二、第三部分)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历史背景,相关问题(第一章第三节)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关系(第八章第四节第一第四部分)
4.谈一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与“毛”“邓”“三”之间的关系(第一章第二、第三、第四节)
五.材料综合题(社会热点问题,谈事件;不涉及国际,限国内;要求结合课堂实际,理论联系实践)(3小问 25分)
1.科教兴国与创新(第五章第三节第四部分)
2.民生问题:社会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第八章第三、第四节)
3.安全问题: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第九章第二节)
感谢北林桌游协会的热果果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