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MUN · 2014
泉州师范学院模拟联合国大会 2014
泉州师范学院
模拟联合国大会 2014
语言:中文
议题:全球核安全问题
立场文件
代表 Delegate:谢晨 赵帅杰
学校 School: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国家 Country:阿根廷
委员会Committee:国际原子能机构委员会
议题 Topic:全球核安全问题
核能,又称原子能。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关理论而开发的重要能源。它通过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等三种核反应模式进行开发利用。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当今人类社会核能的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和平利用方向和军事利用方向。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和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这两个事件是人类利用利用核能的开始。此后包括阿根廷、美国、中国、以色列、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纷纷开发利用核能。1954年12月由第9届联大通过决议设立并于1957年7月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委员会。旨在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维护全球核安全。
和平利用方向主要是核能发电。当今,全世界几乎16%的电能是由441座核反应堆生产的,而其中有9个国家的40%多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法国、比利时、立陶宛、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瑞典、等国的核能发电量在本国都占有重大比例。核能的发展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作了很大贡献。但是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露及爆炸事故。2011年3月11日因为地震和海啸的原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这些惨痛经历都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军事利用方面主要是核武器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核武器以来,人类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核武器是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破坏力的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加速日本投降速度。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虽然取得了预期结果,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可以说核武器的使用是人类自己的悲剧。核武器又是拥有强大威慑力的武器,能够赋予核国家巨大的战争潜力和显赫的国际地位。目前世界上有 8 个公开承认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北朝鲜,其中前五个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位于国际世界顶端的大国。除此之外,以色列也被国际社会确认拥有核武,另外乌克兰与南非因和平原因放弃其国家的核武,属于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朝鲜(北朝鲜)已核试验成功,利比亚卡扎菲迫于美军压力已宣布放弃核武计划,而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也遭遇了 "史上最严厉"制裁方案,于2013年与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在瑞士日内瓦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
除了这些负面影响,核能对其他没有核能利用的国家影响更多的核废料的处理。因为核废料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巨大的辐射。影响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全球核安全,维护人类安全。 在这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隶属联合国大家庭的一个国际机构,对和平利用、开发原子能的活动积极加以扶持,并且为核安全和环保确立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在核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政府间中心论坛。作为一个协调中心,该机构的设立便于在核安全领域交换信息、制订方针和规范以及应有关政府之要求提供如何加强核反应堆安全和避免核事故风险的方法。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在旨在确保核技术的运用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扮演重要作用。
随着各国的核能计划增多,公众日益关注核安全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的职责也扩大了。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制订了辐射防护基准标准,并就特定的业务类型颁布了有关条例和业务守则,其中包括安全运送放射性材料方面的条例和业务守则。依据《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和《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会立即采取行动,确保向成员国提供紧急援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在核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政府间中心论坛。作为一个协调中心,该机构的设立便于在核安全领域交换信息、制订方针和规范以及应有关政府之要求提供如何加强核反应堆安全和避免核事故风险的方法。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在旨在确保核技术的运用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扮演重要作用。
12月17日伊朗核问题谈判将在瑞士日内瓦再次举行,自2004年启动伊朗核谈判以来至今也并未根本解决问题。可见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人类要更好的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对其他几个核安全方面的国际条约担负着保存任务。这些国际条约包括:《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维也纳核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核安全公约》以及《废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最后一个公约是针对核安全问题的第一个国际性的法律文书。
阿根廷共和国是位于南美洲南部的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与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等国相接壤,东南面向大西洋。国土面积2,901,400平方公里,它是拉丁美洲面积第二大国,世界面积第八大国,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首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于1816年7月9日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成立。阿根廷作为一个无核国家,反对拥核国家进行核战争和核讹诈。支持人类和平利用开发核能。主张国际社会加强集体协作,减少核能利用的负面影响,造福于全人类。
阿根廷曾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过不懈努力。《南极条约》签署于1959年12月1日,它在1961年生效,已经被许多其他国家加入。 条约规定:南极洲应当仅用于和平目的。条约的签署国中有7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法国、新西兰、挪威和英国——领土要求,有时重叠。 其他国家不承认任何索赔。
阿根廷的核电技术是拉美国家中最先进的,阿根廷致力于和平开发核能的历史很长。 目前,阿根廷拥有三个个核电站,一号”核电站于1974年投入生产,使阿根廷成为第一个利用核能发电的拉美国家。1981年,“恩巴尔塞”核电站投入使用。同一年,阿根廷开始建造“阿图查二号”核电站于2010年下半年投产。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3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使用电能的比例达到16%。但近年来却一直在努力避免潜在的能源短缺问题的出现。阿根廷政府曾在2006年开始斥资35亿美元实施《振兴核发展计划》,以应对国内能源紧的形势。这一计划有力促进阿根廷民族经济的发展,此后几年国民经济增长维持3%上下。
阿根廷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组织一切促进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组织和协定。主张通过多边和区域论坛谈判达成的重要国际核裁军和军备管制措施年表,包括:
1959年《南极条约》:禁止在该大陆驻扎军队和进行任何试验。
1963年《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局部禁止试验条约):只限制进行地下核试验。
196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止核武器条约》(特拉特洛尔科条约):禁止该地区国家测试、使用、制造、储存、或收购核武器。
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外层空间条约):规定太空只作为和平基地,禁止核武器在太空存放、试验。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非核武器国家同意决不获取核武器,作为交换,可以使用和平用途的核能源;拥有核武器国家请求关于停止核武器竞赛和核裁军方面的磋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非核武器国家输送核武器。
1971年《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条约》(海床条约):禁止在海床洋底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198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拉罗通加条约):禁止储存、获取、试验核爆装置,禁止在该地区倾弃核废料。
1995年《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曼谷条约):禁止在缔约国领土上发展或派驻核武器。
1996年《非洲无核武器区条约》(佩林达巴条约):禁止在非洲大陆上发展或派驻核武器。
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关于在任何环境下禁止任何形式的核爆炸试验。
2005年《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核恐怖主义公约):概述了核恐怖主义的具体行为,旨在保护范围广泛的可能目标,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
2006年《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塞米巴拉金斯克条约):包括五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而且积极推动双边协定顺利进行。包括:
1972年《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ABM条约)规定美国和苏联只能拥有一个反导弹系统。1997年美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的《“分界”协定》区分了应禁止的、“战略性的”、或者说远程反导弹系统与不应被禁止的、“非战略性的”、或者说短程反导弹系统。《条约》在2002年6月13日失效,因为美国撤出。
1987年《美-苏中程和短程核力量条约》(INF条约)消除了所有级的核武器,包括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到1996年底,所有条约上列明的武器都被销毁。
1991年《美-苏裁减战略武器条约》 (第一阶段裁武条约) 认为双方到2001年应拥有最高限额是各方在1600个远程核导弹上配置6000个弹头,比1991年减少了30%。
1992年针对《第一阶段裁武条约》的《里斯本议定书》认为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克兰替代前苏联,遵守《第一阶段裁武条约》;作为无核武器国家,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克兰也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到1996年,该三国已从自己的领土上清除了核武器。
1993年《第二阶段裁武会谈》 (或第二阶段裁武条约)双方同意到2003年减少远程核导弹弹头的的数量为3500个,并同意清除装有多项独立瞄准载体(MIRs)的洲际导弹系统(ICBMs)。1997年签署的协定补充了发射系统,包括导弹发射井、轰炸机和潜水艇的摧毁期限在2007年年底。
2002年5月24日,俄罗斯联邦和美国总统签署了《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ORT),也称《莫斯科条约》,同意减少战略性核弹头到1700至2200个。
历史上阿根廷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国家,但也曾于1982年爆发过与英国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在这次战争许多战士为国捐躯,给我们全国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使我们的国家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因此,阿根廷人民更加珍惜和平和发展,反对那些别用用心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和核能源的灾难强加给我们。阿根廷反对个别国家利用核武器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呼吁国际社会加强联系和协作,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反对非和平目的的核利用和核扩散。
阿根廷作为第一批《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过坚决按协约精神处理相关的国际事务。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认为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根据联合祠大会要求缔结一项防止更广泛地扩散核武器的协定的各项决议,
承诺进行合作为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核活动的各种保障措施提供便利,表示支持进行研究、发展和其他努力,以促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范围内应用下述原则,即通过在一定战略地点使用仪器和其他技术有效地保障原料和特殊裂变物质的流动,确认下述原则:一切缔约国,不论是有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包活有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爆炸装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术副产品,深信在促进此项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以促进为和平目的而应用原子能的发展,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作出贡献,宣布它们的意图是尽早实现停止核军备竞赛和着手采取以核裁军为目标的有效措施,敦促所有国家为达列这个目标而进行合作,〈一〉每个有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向任何接受国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并不以任何方式协助、鼓励或引导任何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二〉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从任何让与国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的转让;不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也不寻求或接受在制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方面的任何协助。〈三〉1.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接受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该机构的保障制度与该机构谈判缔结的协定中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其目的专为核查本国根据本条约所承担的义务的履行情况,以防止将核能从和平用途转用于核武器或其池核爆炸装置。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无论是正在任何主要核设施内生产、处理或使用,或在任何这种设施之外,均应遵从本条所要求的保障措施的程序。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应适用于在该国领上之内、在其管辖之下或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地方进行的一切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2.每个缔约国承诺不将(a)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或(b)殊别为处理,使用或生产特殊裂变物质而设计或配备的设备或材料,提供给任何无核武器国家,以用于和平的目的,除非这种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受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约束。3.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实施,应符合本条约第四条,并应避免妨碍各缔约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或和平核活动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包括按照本条的规定和在本条约序言中阐明的保障原则,为和平日的在国际上交换核材料和处理、使用或生产核材料的设备。4.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订立协定,以适应本条的要求。这类协定的谈判应自本条约最初生效后一百八十天内开始进行。在上述一百八十天期限届满后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各国,至迟应自交存之日开始进行这类协定的谈判。这类协定的生效应不迟于谈判开始之日起十八个月。〈四〉1.本条约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影响所有缔约国不受歧视地并按照本条约第一条及第二条的规定开展为和平目的而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的不容剥夺的权利。2.所有缔约国承诺促进并有权参加在最大可能范围内为和平利用核能而交换设备、材料和科学技术情报。有条件参加这种交换的各缔约国还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在进一步发展为和平目的而应用核能方面,特别是在无核武器的各缔约国领土上发展为和平目的应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以作出贡献,对于世界上发展中地区的需要应给予应有的考虑。第五条 每个缔约国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按照本条约,在适当国际观察下并通过适当国际程序,使无核武器的缔约国能在不受歧视的基础上获得对核爆炸的任何和平应用的潜在利益,对这些缔约国在使用爆炸装置方面的收费应尽可能低廉,并免收研究和发展方面的任何费用。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得根据一项或几项特别国际协定,通过各无核武器国家具有充分代表权的适当国际机构,获得这种利益。就此问题的谈判应在条约生效后尽速开始进行。具有这种愿望的无核武器的缔约国也可以根据双边协定获得这种利益。〈五〉每个缔约国承诺就及早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项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真诚地进行谈判。以上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部分协议和精神,我们各国应坚决贯彻之。
当今国际社会最热门的核能利用问题莫过于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核电开发的安全问题。对次,我方明确表态:阿根廷人民反对一切破坏破坏人类和平、损害阿根廷国家利息的核行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相关国家的合理决定。阿根廷人民不会利用核能去危害其他国家,同是也反对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把核武器带到我们国家来。对比我们坚决贯彻《南极条约》、《核不扩散条约》。以全人类利息大局为重,作为我们国家的任务。
阿根廷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坚决反对使用核武器。1970年参与签署《核不扩散条约》;1994年在维也纳签订《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2002为了加强国家措施和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和维持高水平的核安全在维也纳缔结《核安全公约》阿根廷政府恪守承诺、履行条约义务,一向把核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第一阿根廷致力构建无核化世界。出席华盛顿核安全峰会、首尔核安全峰会、海牙核安全峰会,与拉美国家共同签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止核武器条约》 ;第二阿根廷大力发展核能。阿根廷政府曾在2006年开始斥资35亿美元实施《振兴核发展计划》,以应对国内能源紧的形势。并与印度、中国等国家签订核能技术合作协定。
阿根廷奉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外交政策,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不干涉内政、保护人权和恪守国际法等原则。主张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通过谈判与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因此阿根廷认为解决全球核安全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定不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是由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的机构。在地区核问题上强调独立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评判作用。第二:坚定支持美国对核安全峰会的倡导作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核武器大国,近年致力于构建无核化世界,反对核武器扩散,削减各国核库存,在打击核恐怖主义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第三建立平等的核谈判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地区性和国际会议上的话语权。阿根廷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核能利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各国应平等交流,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阿根廷深感遗憾的是,目前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核能利用,致使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难以解决威胁地区和平与安全。其次各国在核裁军上难以达成协议,致使全球核安全遥遥无期,核恐怖主义尚未消除。
阿根廷主张和平开发利用核能,反对核武器扩散。阿根廷愿竭尽全力构建无核化世界,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实现持久核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