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洲中学“四段六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备课组:语文组
主备人:李新保
时间:11月2日
课题:故 乡 第1课时
一
自
主
预
习
10’
(一)
预 明
习 确
引 目
导 标
2’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掌握课文中作注释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 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4、 初步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自 组
主 内
预 交
习 流
8’
1、 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及时代背景。
2、 本文的体裁是 ,作者 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 家。他的两部著名的小说集是《 》、《 》,散文集《 》
3、 学习生字词
阴晦( )猹( )潮汛( )獾猪( )髀( )
愕然( )嗤笑( )潺潺( )恣睢( )弶( )
瑟索( )愕然( )惘然( )深黛颜色( )吃了一吓( )
蜷( )缩 瓦楞( )胯下( )秕谷( )寒噤( )
折本( )五行( )鹁鸪( )
4、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二
合
作
探
究
10’
(三)
分 合
配 作
任 探
务 究
10’
(一)感知人物:文中共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在众多的人物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
(二)感知情节: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
2、环境描写: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感知主题: 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三
展
示
提
升
15’
(四)
展 拓
示 展
质 提
疑 升
15’
(一)知识点拨:
1、感知人物: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对表现主题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2、感知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和尾声两部分。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的各自表现,能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
3、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③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感知主题: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离不开写作背景的提示和对文章主要情节的理解体会,要在熟练把握文章内容基础上加以理解。
(二)我的展示内容要点:
四
反
馈
巩
固
10’
(五)
达 反
标 馈
检 矫
测 正
8’
1、 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鲁迅原名 ,
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
(2)小说主要采用 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
的形象;杨二嫂是一个 典型;“我”是一个 形象。
(3)少年闰土 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哪里的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
(六)
知 构
识 建
归 网
纳 络
2’
1、 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2、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 小说的故事情节的结构环节。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