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巧借模型解问题
湖北赤壁市第一中学 饶季华 437300 13972816579
“碰撞” 在物理学中指两个作相对运动的粒子或物体,接触并迅速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现象。由于碰撞过程十分短暂,碰撞物体间的冲力远比周围物体给它们的力要大,后者的作用可以忽略 ,这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可视为孤立系统,动量和能量守恒,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可以忽略不计。
(1)碰撞一般分为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两个过程:在压缩阶段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在恢复阶段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
(2)碰撞从能量转移的方式可以分为: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两球的弹性都很好,碰撞时因变形而储存的势能,在分离时能完全转换为动能,机械能没有损失,称弹性碰撞;如果是塑性球间的碰撞,其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撞后两球以相同速度运动,很大部分的机械能通过内摩擦转化为内能,称完全非弹性碰撞;介于两者之间的即两球分离时只部分地恢复原状的,称非完全弹性碰撞。
下面以一维动碰静为例分析碰撞问题的三种类型
1、弹性碰撞(碰撞结束时形变完全恢复):
动量为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有:
(1)系统动量守恒,初、末动能相等
(2)碰撞结束时,主动球()与被动球()的速度分别为
(3)判断碰撞后的速度方向:
当时,,两球沿初速方向运动;
当时,,两球交换速度,主动球停下,被动球以开始运动;
当时,,主动球反弹,被动球沿方向运动。
(4)被动球获得最大速度、最大动量、最大动能的条件:
当时,最大为
当时,最大为
当时,最大为
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结束时形变完全保留):
动量为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的小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
(1) 系统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2)碰撞结束时,两球共同速度为
(3)碰撞结束时,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撞结束时形变部分保留):
动量为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的小球发生非完全弹性正碰,有:
系统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中学物理有些相互作用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放大了作用时间,放大了物体位移的碰撞,就可以借用碰撞模型来处理。如:
例1、如图1所示,轻质弹簧右端与一质量为M的滑块拴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沿轴线冲向弹簧,若此后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问: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M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2、如图2所示,一个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其质量为M,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冲上轨道,问:此后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M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如图3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距离为d,在板上有一小孔,电容器固定在绝缘底座上,总质量为M,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左边最小距离为d/2,求此时电容器已移过的距离。
图1
图2
图3
例4、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铁块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滑上长木板的上表面,已知铁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若要保证铁块不从长木板上掉下来,长木板至少要多长?若铁块与长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改为μ/2,则铁块的末速度多大?
例5、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如图5所示,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v0,若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1)在运动中产生的焦耳热最多是多少?
(2)当ab棒的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4时,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
图5
图4
上述五个问题虽然情景各不相同,但都可以用碰撞模型来处理。类比如下表:
问题
对象
内力
其他能量形式
过程与规律
完全非弹性碰撞
(末速度相同,
动能损失最大)
弹性碰撞
(动能无损失)
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能有损失)
例1
M、m、弹簧
弹力
弹性势能
开始压缩
→弹簧最短
(弹性势能最大)
开始压缩弹簧
→恢复原长
开始压缩
→其它中间状态
(有弹性势能)
例2
M、m、地球
弹力
重力
重力势能
冲上轨道
→小球最高
(重力势能最大)
冲上轨道
→退出轨道
冲上轨道
→其它中间状态
(有重力势能)
例3
M、m、
电场力
电势能
开始进入
→进入最深
(电势能最大)
开始进入
→退出电场
开始进入
→其它中间状态
(有电势能)
例4
M、m、
摩擦力
内能
滑上木板
→相对静止
(Q热 = f s相=E损)
滑上木块
→超出长木板
(有内能)
例5
ab、cd
安培力
电能
开始相对滑动
→相对静止
(Q热=E电=E损)
开始相对滑动
→ab棒的速度变为v0的3/4
(有电能)
需要指出的是:例2中系统只是水平动量守恒;例4中铁块超出木板的过程与非完全弹性碰撞虽然遵循同样的规律,要采用同样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但它们的末速度分别对应方程不同的两个根,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取舍。
此类相互作用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抓住本质,构建碰撞模型,就容易处理了。
2011/5/28
4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