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土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一、 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
1、 人员控制
人员是生产过程的活动主体,其总体素质和个体能力,将决定着保证质量的成果,因此,既要把人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又要作为其它质量活动的控制动力。
人员的控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每一个体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质量意识、行为表现、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做到用人合理,发挥团队精神,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2、 材料的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五金构配件等)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实施材料的质量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
① 材料的采购,承包商采购的材料都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合同、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材料的性能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采购材料应根据进度提前安排,项目经理部或企业应建立常用材料的供应商信息库并及时追踪市场调控,必要时,应让材料供应商呈送材料样品或对其实地考察,应注意材料采购合同中质量条款的严格说明。
② 材料的检验,材料检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材料数据与其质量标准相比较;借以判断材料质量的可靠性,能否适用于工程当中。业主供应的材料同样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论检验,和无损检验四种方式。根据材料的信息的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其质量检验程序分免检、抽检和分部检验三种。抽样理化检验师建筑材料常见的质量检验方式,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取样方法及实验项目进行检验,并对其质量做出评定。
③ 材料的仓储和使用,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的材料经过检验后应重视对其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如水泥的受潮结块,钢筋的锈蚀,不同直径钢筋的混用,另一方面坚持对材料应按不同类别排放,挂牌标志,并在使用材料时现场检查督导。
2建筑设备的控制
建筑设备应从设备选择采购,设备运输设备检查,设备安装和设备调试方面考虑。
① 设备选择采购,除参考前面材料采购外,尚应安排相关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大型设备如无定型产品还需联系厂家定制,有的设备还需相应政府部门的审批,在有设备供应分包时,应注意设备供应分包合同的管理。
② 设备运输,设备生产厂家距工程项目承包地点可能不便捷,甚至从国外进口,为了应对运输过程中的设备保护特别重视,并通过运输包裹转移风险,当然如果设备供应分包负责运至工地总承包商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
③ 设备检查验收,承包商队运至现场的设备应由合同有关人员开箱检查,需检查设备外观,部件,配件数量,书面资料等设备合同齐全,同时注意开箱时避免破坏设备。
④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的标准,由于设备安装通常以土建工作为先导,并时有交叉作业,所以应特别注意两者的交叉作业;设备安装通常进行专业分配,所以选择合适分包单位和对之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⑤ 设备的调试,设备的调试似乎设备正常运转并保证其质量的必经环节,应按照要求和一定步骤顺序进行,对调试结果分析以判断前续工作效果。
3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设施,是反映一个施工企业力量环节的重要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对其质量控制就是是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相匹配。
① 承包商应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原则选择,施工机械设备,使其具有特定工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如预应力张拉设备,根据锚具的形式,从使用性考虑,对于拉杆、千斤顶,只适于张拉单根组钢筋的螺丝端杆锚具,张拉钢丝来的锥形螺杆锚具或PM5A型墩头锚具。
② 应从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出发,正确确定相应类型的性能参数,如千斤定的张拉力,必须大于张拉程序中所需的最大张拉值。
③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校正,以免误导操作,如锥螺纹接头的力矩扳手就应经常效验,保证接头质量的可靠,另外选择机械设备必须有与之相配套和操作工人相适应。
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法律中反映在承包商业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检测手段、施工程序,安排等对施工方法控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① 施工方案应随工程进度进展而不断的细化和优化。
② 选择施工方案时,对主要项目拟定几个可行的方案实出主要矛盾,摆出其主要优劣点,以便反复讨论与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③ 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跨度、大悬臂、高大的结构部位等,制订方案时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和处理方法。
5环境和控制
创先定好的施工环境,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文明施工,树立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施工环境控制,既包括对自然化境特点和规律的了解限制,改进及利用问题,也包括对管理环境及劳动作业环境的创新活动。
① 自然环境的控制,主要掌握施工现场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信息,以便在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措施时能够从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建立地基和基础施工对策,防止地下水。地表水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周围建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从实际条件出发做好冬雨季施工项目的安排和防范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公害的治理。
② 管理环境控制;主要是根据承发包的合同结构,明细各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建立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施工程序的安排以及施工质量形成过程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协调运转的作用,此外在管理措施做好明显标识,注意确保施工道路畅通,安排好特殊环境下施工作业的通风照明措施,第三加强施工作业场所的的落手清理工作,每天下班前应留出5分钟进行场所清理收拾。
二、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1. 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内容。
2. 工序质量是指施工中,人力、材料、机械、工艺方法和环境等对产品综合起作用的过程的质量,又称过程质量,它保证为产品质量。好的产品或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
3.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即工序活动投入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 确定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一方面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技术措施,做出物料投入及活动顺序的专门规定,另一方面须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等。
② 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③ 及时检验工序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主要是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检,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质量检验。
④ 设备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面的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正确设置控制点并严格实施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