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表情符号》课后反思
申江婴 邱雨
本文选自科普读物《网络:虚拟时空的极速风暴》。这本书“用最亲切的语言和最真实的图片”,把“娓娓道来的生动科学知识,持续地灌输给”青少年读者。本课则主要介绍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发明、传播和不同文化背景赋予这个符号不同含义。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采用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使学生了解,在网络时代,一个小小的发明,也会对社会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应用了“三环节五步”教学法。“预习检测”中,基础性强,题型简单,先对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道进行了巩固复习,然后,检测学生对基础字词发音的认知水平。“自主学习”目标明确,问题清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有据可依。“交流展示”中,四个问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条理清晰。“点拨延伸”深入每个环节,同时,也有效地补充了学习在自主学习中的错误和没有考虑到了问题,大胆创新想象。最后,“作业”题型多变,不仅有小组讨论交流,而且也有书面作业。针对性、基础性强,使每个学生都对本节课所学知道有所巩固、收获。
整节课兼顾复习、预习、自学、讨论、展示、探究、延伸、练习等,环节清晰,有易到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收获颇丰。
“交流展示”环节中,学生虽然准确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大部分都是照着课文原句回答,语言概括能力稍有不足,答案不够精简。要多加强该方面的练习,如复述课文、演讲比赛等。同时,幻灯片在制作时,如果能多找些不同形式的网络表情符号的图片,穿插在幻灯片中,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