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随便翻翻》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2550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便翻翻》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随便翻翻》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便翻翻》导学案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故乡》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课文背景: 选自《且介亭杂文》 知识拓展: 细究起来,鲁迅读书的方向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长 例如,鲁迅从小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七八岁时就读了诸家的名著。成年以后,更是广泛涉猎。所以,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名家名作他几乎无所不读,无所不评。 二、不只看与自已观点相同的书,也看与自已观点不同的书,特别是论战对手的书,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鲁迅在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的斗争,以及对"论语派"的批判时,之所以能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投去一把把锐利的匕首、投枪,撕去他们的种种假面具,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来,就在于他翻阅了他们种种"吞吐曲折的文字",所以"更明白所谓故人者是怎样的东西",知道他们的一切“阴面的战法”,这样猛然一击,易致论战对手的要害。 三、不专看本专业的书,也涉猎专业以外的书 他不仅是文学家,而且也研究艺术、历史、哲学;他不仅对社会科学有高深的造诣,而且对自然科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如果分析鲁迅的知识结构,会发现他的知识是如此的广博。他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方面,文学集中地表现为"果",而他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则主要表现为“因”。如他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其创作。不仅《狂人日记》等小说依仗了医学上的知识,他的杂文更是广泛地利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故其作品,成了活的"百科全书",人类知识的“万宝山”。 四、不专看本国书,多看看外国有关的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 鲁迅十分注意"多看外国书",他说,他的小说创作是因为看了外国的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国的作品受到启示而写的。鲁迅也"常看外国的批评文章",外国的文艺理论书籍。他曾反复研读过日本厨川百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同时,他十分努力地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向国内介绍。他还把翻译作为“博览外国的作品”,故他一生的著述,翻译与创作各占半数。 鲁迅的博学大家是共知的,而他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现向读者介绍数种: 一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二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三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晴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四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五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书上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是自己,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鲁迅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会更好些。 六是跳读。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经过钻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七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10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 八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他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九是重读,这是指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