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叙事——巧设悬念,写出波澜教学设计
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 庞佳
我设计的课程题目是七年级写作《叙事——巧设悬念,写出波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并领会悬念的特点和步骤,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设悬念,兴波澜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会悬念的特点和步骤
2、掌握一些叙事设悬念,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三、教法:
本课采用 PPT 多媒体课件教学,尝试用图片展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四、学法: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角度创设的学习情境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闭上双眼,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大屏幕展示)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敲黑板)
师: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想必大家一定非常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开头真是吊人胃口,这样的故事真是引人入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强调倘若叙事类的文章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极尽其妙,方能深深的吸引读者。我们写的文章怎样才能吸引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巧设悬念,写出波澜。
大屏幕展示课题“叙事——巧设悬念,写出波澜”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有意思的微型小说,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设置悬念的魅力。
(二)感知巧设悬念
1、快速阅读例文1,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思路。
例文1:
魂
听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但我不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儿。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消遣性的杂志,抄起来,扔到茶几上,便旁若无人地坐下了。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色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去打水的精壮小伙子回来了,他凶神恶煞般地吼道:“滚起来!没长眼睛吗?”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都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 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儿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人们耳中,让人肌寒血凝,心都凉透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这种人大概只剩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般似的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
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个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这趟车终点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了,车开走了。我久久站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提炼思路:
最近我看到了魂。 设置谜团
争座位,两人动手。 产生疑问
女孩要下车,让座。 解决疑问
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升华主题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例文1,告诉我它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开头部分哪句话最吸引你?
你当时想到了什么?
其实这最吸引你的部分就是在设置悬念。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例文1,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开篇巧设悬念的效果,以及写这样的文章的基本思路。
2、设置悬念的定义及作用
(三)设置悬念的方法
1、提炼方法:
师: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开篇巧设悬念就是抓人眼球的好方法。
大屏幕展示例文2,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这些开头在设置悬念上有何特点。
师:我们可不可以从以上这些例子中提炼出设置悬念的方法呢?
例文2:
(1)《紫藤萝瀑布》开头: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设悬方法:
(2)爸爸妈妈上夜班,每天我放学回家,总是铁将军把门。然而今天放学后,我刚登上三楼,就发现我家的门大敞大开着......
设悬方法:
(3)《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设悬方法:
(4)《最后一课》开头 :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设悬方法:
(5)《意外》的开头:
“小楼来火了,一向老实巴交的小楼是真来火了,将茶杯狠狠地摔在刘主任面前吼到:“你有完没完!你还真当我软柿子了怎么的?”
设悬方法:
(6)《枣核》开头: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设悬方法:
2、方法总结::
(1)人物行为变化、反常
(2)环境反常
(3)人物矛盾冲突
(4)倒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忆学过的课文和阅读课外内容的过程中,掌握设置悬念的方法。通过例子提炼知识点更加的直观,学生更易接受、掌握。
(四)设置悬念的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2、以事实为依据,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
3、量要适中,一般一两个就可以了,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哗众取宠。(悬念虽好,可不要贪量呦)
(五)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这节课的任务:写一个开头,设悬方法任选其一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作品,推举代表展示。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
设计意图:1、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分组讨论,小组互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阐释,教师应该做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3、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六)作业:完成作文
(七)小结:
学生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悬念带给我们的乐趣。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以后的作文中多去尝试。学会思考,学会运用,作文将不再是另我们头疼的事。
六、板书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巧设悬念,写出波澜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