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2311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交流对联【教材分析】交流对联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编选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三篇经典的文言文,都是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语言纯熟,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古代大家的文采。交流对联的设计符合了这个单元的整体思路和编排意图。即在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感受汉语魅力、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交流、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简单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 交流对联,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2、过程方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

3、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一、课前准备:A组:课前收集一两对你喜欢的对联,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可以的是对对联本身的内容的欣赏,也可以是有关对联的故事。)B组:收集7-8年级课本中可以成为对联的对偶句。(注意不是所有的对偶句都可以成为对联。)C组: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如类别、形式、张贴讲究等。二、激趣导入:对联故事导入 PPT课件展示。三、课堂教学环节

4、一:七嘴八舌说对联 ABC三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落实交流要点。(一)对联知识知多少?1、对联的由来2、对联的类别:春联、挽联等。(简单了解)3、对联的形式: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举例分析)4、对联与对偶的区别:一是体裁,二是修辞。对联更复杂更讲究,都采用对偶的修辞。但对偶句却不一定都能成为对联。5、对联的书写和张贴有什么要求v书写力求美观,无标点。v张贴遵照传统,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以面对对联时算。(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你认为写得好的对联,并说明喜欢这些对联的理由。教师PPT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对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赏对联。教师适时给与肯定。环节

5、二: 三言两语归常识前后桌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联特征。以学生收集交流的最具典型性的一幅对联为例。 字数相等 结构一致对联特征 词性相对 位置相同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l环节三:大材小用试牛刀(1)读对联自由放声朗读以下对联(PPT显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春含情百花齐放/人有志万事俱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补对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3)改对联(自主

6、合作探究学习)按对联要求修改上联,使之与下联相对。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4)写对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环节四:你追我赶做考题中考点兵:罗列历年中考题,让学生当场抢答。PPT课件展示。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堂课所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解答:一是对联知识方面。二是说话听话技能方面。五、布置作业:由口说对联到写作对联的延伸。利用对联的知识,为我理想中的学校这篇作文题拟一个有文采的开头或者结尾。六、板书设计 字数相等 对联特征 词性相对 仄起平收 内容相关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