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核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及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企业会计核算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课程代码:
二、课程定位
《企业会计核算》课程是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的各行业、领域对应的就业岗位中的会计核算岗位工作任务而设计形成的一个学习领域。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其中出纳岗位是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工作岗位,而核心的工作岗位是会计核算岗位,其余岗位为拓展和延伸的岗位。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将是在会计核算岗位度过的,而会计核算岗位的主要工作有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主要任务,由此可知,该课程是基于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涉及的知识、能力、态度的集合,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之核心。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企业会计核算》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参加国家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是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具体业务相结合、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很强特点、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系列骨干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会计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来讲,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会计职业认知》中原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会计其他课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会计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目标的实现以及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好此门课程的情况下,才能学好《成本核算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纳税实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及《审计实务》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学好该课程可顺利通过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该课程对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
(3)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程序和技能。
(2)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更正处理技术。
(5)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会计报表。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继续深造的能力和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五、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会计核算》课程设计思路为:
1.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会计核算》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是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我院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并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讨论,共同确立会计专业岗位和岗位群。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会计专业岗位群得到论证后,提取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多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会计专业的行动领域,按照工作任务的关系,总结出该专业的典型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指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
3.学习领域设计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实施体现,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提炼工作过程知识;知识和理论以有用为准,以够用为度,按任务需要来确定讲授知识的取舍,并依据工作过程结构,对知识进行排列或重组,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表1-1
序号
内容
课 时 分 配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合计
学习情境一
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2
2
4
学习情境二
往来结算业务核算
5
5
10
学习情境三
存货业务核算
6
6
12
学习情境四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6
6
12
学习情境五
投资业务核算
7
7
14
学习情境六
筹资业务核算
4
4
8
学习情境七
职工薪酬业务核算
3
3
6
学习情境八
所有者权益业务核算
4
4
8
学习情境九
收入、费用及利润业务核算
4
4
8
学习情境十
总账与报表业务核算
6
6
12
合 计
48
48
96
七、课程实施说明
1、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2、教师应按照项目(模块)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或模块任务单。项目任务书或模块任务单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3、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情景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信心与成就感。
4、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精神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八、学习结果考核评价
《企业会计核算》课程考核方式
表1-2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考核比例
过程考核
遵章守纪、学习态度、职业精神
1.能按时出勤上课
2.听课纪律好并做听课笔记,问题回答积极、准确。
3.能够独立完成、按时上交作业,作业工整,规范,内容完整准确。
4.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25%
项目(综合)实训
1.实践操作结果正确
2.书写规范
3.按要求及时完成
25%
结果考核
课程(笔试)考核
闭卷考试
40%
综合评价考核
平时作业、听课情况和开、闭卷测试等
10%
合 计
100%
××课程(笔试)考核标准
表1-3
序号
教学模块或单元
笔试考核知识点
成绩
学习情境一
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6
学习情境二
往来结算业务核算
应收、应付款,减值准备提取
6
学习情境三
存货业务核算
材料实际、计划成本核算,委托加工物资,存货减值准备。
14
学习情境四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在建工程、折旧、清理;无形资产摊销
14
学习情境五
投资业务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
14
学习情境六
筹资业务核算
银行短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12
学习情境七
职工薪酬业务核算
工资总额内容、工资的计算和分配
8
学习情境八
所有者权益业务核算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8
学习情境九
收入、费用及利润业务核算
收入核算、费用内容、利润分配
8
学习情境十
总账与报表业务核算
总账登记方法、报表的编制方法
10
合 计
100
九、任课教师的资格条件及其他要求
1.专任教师
(1)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和一定的会计工作经历,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知识和企业会计工作流程。
(2)能够熟练计算各种流转税税额、所得税税额及常用的地方性税费金额,能熟练操作会计及税收相关软件,能够示范操作各种单证填制、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工作。
(3)能够指导学生采用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角色体检法、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企业相关经济业务核算的示范教学。
2.兼职教师
从事大中型企业的会计职业工作人员或从事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的审计职业工作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及以上资格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能进行出纳实务、应收款项实务、存货实务、固定资产实务、无形资产实务、投资实务、收入费用和利润实务、所有者权益实务,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示范教学。
十、教材的选择、补充或编写
(一)所使用的教材
本课程采用的是:李福荣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会计核算》,出版日期为2014年1月。
(二)参考教材
1.会计业务核算 程淮中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8
2.企业财务会计 孔德兰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11
3.初级会计实务 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4.往来结算会计岗位实务 张世体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04
5.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实务 丁连第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04
(三)教材特点
1.教材是实施教学过程的载体,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及基于会计典型工作任务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会计工作过程导向和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理念。
2.教材紧扣高职教育培养技能性人才的目标,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旨在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彻底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体系。
十一、教学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配备实训室。用于进行会计主管岗位、出纳岗位、流动资金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利润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纳税申报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稽核岗位等岗位技能训练的会计模拟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①足够数量的办公文具,如办公设施、文具盒、打印机、扫描仪、计算器、文件柜及各种日用耗材。②足够数量的实训资料,如支票、汇票、本票、收据、发票、借款单、费用报销单等原始单据,收、付款和转账记账凭证;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销售合同等原始单据;具有仿真的工业企业、服务业的经济业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3.配备模拟实训软件。配备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税收多媒体模拟实验软件,配备“福思特”等财务软件,克服模拟实训室受时间、地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同时节省了凭证、账簿、报表等物质耗费,对实训过程进行计时和计分考核,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以集教、学、自学、测试、考评为一体,满足会计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需要。
4.配备新企业会计准则业务操作手册、税费计算与纳税申报业务操作规范手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
(二)较高条件
1.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建设用于本课程教学实训中心,使之具备仿真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技能训练功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2.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将各种教学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益。
3.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教学资源的品种,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
十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一、货币资金的核算
学时:4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库存现金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银行存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其他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与范畴;明确现金的使用范围;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掌握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结算程序和账务处理。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货币资金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制和登记能力。
会计小写数字的书写能力;
会计日期的书写能力;
账簿的登记能力;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二、往来结算业务核算
学时:10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应收及应付账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应收及应付票据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预付与预收账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四、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五、应收款项减值业务核算
学生了解应收及预付账款、应付及预收账款的内容;掌握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账款的确认及初始计量;掌握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账款基本业务的核算和一般企业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和账务处理方法。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写和登记能力。
识别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应收应付双方的会计处理)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三、存货业务核算
学时:12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原材料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周转材料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库存商品业务核算
学生了解存货的含义及分类,了解存货的凭证与传递程序和明细分类核算,掌握材料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掌握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了解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掌握自制半成品的核算,了解存货的清查。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存货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写和登记能力。
识别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四、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学时:12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固定资产取得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固定资产折旧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业务核算
子情境四、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
子情境五、固定资产清查业务核算
子情境六、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业务核算
子情境七、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计价标准,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及折旧方法;掌握固定资产清理和期末计价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含义、特征、内容和分类,掌握无形资产核算。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固定资产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能力
基本票据的填写方法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账务处理能力
固定资产相关账簿的登记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五、投资业务核算
学时:14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
学生了解投资业务的划分依据及类别;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条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投资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能力
基本票据的填写方法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账务处理能力
投资相关账簿的登记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六、筹资业务核算
学时:8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短期借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长期借款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应付债券业务核算
了解资金筹资的渠道;掌握借款利息费用计算表的填制与审核及账务处理;掌握应付债券的取得、计息及归还的账务处理。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筹资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能力
判断原始凭证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账务处理能力
筹资相关账簿的登记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七、职工薪酬业务核算
学时:6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职工薪酬的计算
子情境二、职工薪酬的分配
子情境三、职工薪酬的发放
了解企业工资薪酬的组成;掌握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掌握职工薪酬的计算、分配和发放的核算。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工资计算及发放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能力
计时与计件工资计算
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账务处理能力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八、所有者权益业务核算
学时:8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实收资本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资本公积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留存收益业务核算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内容;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掌握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和资本公积的核算;掌握留存收益的组成及及利润分配核算;熟悉留存收益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了解留存收益的用途。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制和登记能力。
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留存收益的用途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九、收入、费用及利润业务核算
学时:8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收入业务核算
子情境二、费用业务核算
子情境三、利润业务核算
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掌握费用业务核算;掌握利润形成业务核算。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制和登记能力。
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留存收益的用途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十、总账与报表业务核算
学时:12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子情境一、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子情境二、编制资产负债表
子情境三、编制利润表
子情境四、现金流量表
学生掌握总账的设置及登记方法;掌握依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法。了解和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
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账簿设置及登账能力,对各类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能力
总账的登记方法
会计报表的种类
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分析法等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