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78 例
【关键词】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钢丝
【关键词】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钢丝
1 临床资料
200202/200610,共手术治疗髌骨骨折 78(男 46,女 32)例,
年龄 27~68(平均 48)岁.间接暴力 66 例,直接暴力 12 例.横行骨折
35 例,纵行骨折 3 例,粉碎性骨折 40 例.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驱血
后屈膝 90 度充气止血带.髌前横弧形切口,向上翻开皮瓣,显露骨折
线.清除、冲洗关节腔内、骨折面的血块,将翻入的骨膜及髌前组织复
回髌骨表面.屈膝 10~l5 度, 对横行骨折自远折端逆行穿出两根 1.5mm
的克氏针.正位上两针各在中外 1/3 交界处;侧位克氏针穿过髌骨前
后径中点,当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将髌骨骨折复位,用复位钳在髌
骨上下夹持,暂时固定.用小指通过扩张部裂隙,伸入关节腔内,触摸
关节面平整后,先用 0.8mm 单股钢丝环扎,松紧适度,恢复髌骨完整
性后,把克氏针穿入近折端,自股四头肌腱穿出,剪断针尾,使克氏
针在髌骨上下极各露出 0.5cm,将针端折弯成 90 度,然后将弯自前向
后转 180 度,靠近髌骨上极骨皮质,以防针滑出.用 0.8mm 双股钢丝自
两克氏针一端后面,绕过髌骨前面,交叉经克氏针的另一端后面,绕
在髌前呈"8"字拉紧,在髌下极扭紧,打结;缝合髌前组织及扩张部,
扭紧环扎钢丝,对粉碎性骨折,不切开股四头肌肌腱在髌骨表面的延
续部,以免骨折块分离.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使粉碎骨折变
成上下两大块,再同上述横骨折一样固定,此时克氏针根据骨折块情
1
况可交叉或斜行固定.对于纵行骨折,正面两针在中上与中下 1/3 处;
侧位穿过髌骨前 1/3 处,钢丝固定相同.缝合切口,包扎,松解止血带
后屈伸伤膝,检查固定效果.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 2d 练习股四头肌
收缩,对横、纵骨折,术后 3d 练习屈膝,1wk 后下地行走;对粉碎性
骨折, 在术后 1~2wk 练习屈膝, 后下地行走.本组 78 例全部随访, 2wk
平均随访时间 12(8~20)mo,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6(12~30)wk,骨折
愈合率 100%.根据陆氏评定标准[1] :优 75 例,良 2 例,中 l 例,
优良率 98.7%.
2 讨论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起到保持
膝关节稳定、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滑车的作用.除不能复位
的粉碎性骨折外,应尽量保留髌骨.髌骨后面是关节面,其内、外侧分
别与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前面形成髌股关节,易发生髌股关节炎.影响
髌骨骨折后果的因素,一是髌骨关节面复位不佳,不平滑;二是内固定
不坚强,尚需一定时间外固定,造成关节内粘连,影响关节活动.髌骨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平滑、内固定适当有力、骨折愈合快、
早活动关节[2].根据生物力学实验结果,环行钢丝与张力带钢丝固
定等不能胜任两倍体重负载,在临床上内固定后仍需外固定保护.AO
张力带钢丝固定作用比前者显著增强[3] 有 2 根克氏针穿入髌骨中, ,
分担了应力,保持髌骨的稳定,配合环扎钢丝,其固定作用增强,术
后不需外固定.改良张力带钢丝将钢丝捆扎在髌骨前方骨皮质上, 股 当
四头肌及髌骨用力拉紧时,拉力转变成对骨折断面的压力,只要髌骨
2
前皮质的接触作用由钢丝张力维持,这种作用就能维持下去,每当股
四头肌做一次收缩,骨折就受到一次压力,捆扎髌骨的钢丝实际上起
到抵消张力并把张力变成骨折端压力的作用.穿入的克氏针可以防止
骨块沿自身长轴旋转, 保证了关节面的平整.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就
是以钢丝的适当位置将造成骨折分离的剪力转化成经过骨折处的正压
力,巧妙地将肌肉的收缩力转变成骨折端压力,这种压力可克服骨折
的分离趋势,使骨折端紧密对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增强内固
定的稳定性,允许早期活动,从而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可见,改良张力
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不但对横、纵行骨折可获得复位好、愈
合快、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结果,而且对粉碎性骨折,也获得良好的
治疗效果,避免了髌骨切除.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81.
[2]天津医院骨科.临床骨科学(创伤)[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73:360.
[3]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主译.骨折治疗的 AO 原则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83. 2.2 膀胱灌注护理①膀
胱灌注前护理:为减轻灌注时的不适感及紧张心理,可给患者安排熟
悉的医生或护士为其操作,并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排空尿液,灌注
前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洁外阴,注意遮挡患者.②膀胱灌注中护理:嘱患
者取仰卧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导尿,排尽尿液后,将丝裂霉素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