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11919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研究报告 临海市巾山小学课题组 [摘 要]小学生流行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新鲜刺激的网络游戏、优美动听的流行歌曲、小巧的口袋书、诙谐有趣的童谣给少年儿童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纯洁的心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学习健康的文化,在课余生活中开展有益的活动,从而构建绿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关键词]流行文化 调查 现状 分析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1. 背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深入到千家万户,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近几年,在小学校园里出现许多流行于小学生之间的歌谣、书籍和游戏。现摘录几种现象: 现象一 一群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念:“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几个孩子在说笑:“你真是一个天才——天生的蠢材;你真是一位美女——美国的妓女;你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位歌星——哥伦比亚的猩猩”…… 现象二 文汇报2005年4月25日载:《不许“老鼠爱大米”?校园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日前,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在北京崇文区前门小学吃了“闭门羹”。因为担心其中歌词低俗,不适合小学生,学校将不许孩子在校诵唱此类歌曲,同时还鼓励孩子创编一些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 现象三 小学生即将毕业时互赠留言,表达祝愿的做法由来已久,过去,孩子们的赠言多为学习进步,珍重友谊,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积极的祝愿。然而,这样的赠言在现在孩子的赠言册里已难见踪影,而大量的情爱话语充斥其间。翻开一本小学生的留言册,还大量引用以爱情为主的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的语言。 现象四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之中,无法自拔。信息技术成为充满诱惑力的娱乐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游戏厅里,许多小个子在游戏机前疯狂得忘乎所以。 现象五 关注一下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通过初步的调查,学生最喜欢的一类课外书是日本出版的卡通故事,动画故事。 曾几何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仙却成了“口水直流”的乞丐?充满童真的孩子,竟然满嘴“美国的妓女”,歪解令人钦佩的“天 本课题系台州市教育科学2006年重点课题 承担单位:临海市巾山小学 课题组负责人:朱朝浒 成员:王文英 吕飞剑 刘丽丽 陶朝晖 朱春英 王天江等 主报告执笔:朱朝浒 才”之含义?六七岁的孩子满嘴“亲爱的”、“你是我的爱人”,甚至“猪头”等。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流行于少年儿童之间的文化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国外,这种现象出现得更早。据报道,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流行文化对英国小学生影响之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英国牛津大学在400多名10岁到12岁儿童中做了一次单词拼写调查,结果让教育学家大吃一惊。只要同流行文化沾边,再难的单词似乎也难不倒他们,而那些同流行文化无关的词汇,即使是日常用语,他们也很难把它拼写 正确。拼写英国大文学家“简·奥斯汀”的名字时,只有8%的人能把它正确拼写出,一些孩子甚至认为“莎士比亚”是两个单词。英国一个教育推广运动的负责人指出:“很显然,流行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要比正规教育的影响大得多,可怕的是,这一影响仍在蔓延。” 流行文化在校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教育人士为之担忧,这种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校园的文化建设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有职责扛起这个责任。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2. 意义。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天真、活泼、好奇、勇敢”是儿童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彰显着儿童文化的魅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时尚文化越来越青睐于少年儿童。它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满足孩子们新鲜、好奇心理的同时,其过分夸张的表现手法、是非意识模糊的表象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动画片以其趣味性、愉悦性征服了少年儿童特有的好奇心,从米老鼠、唐老鸭到机器猫、蜡笔小新,对广大少年儿童可谓挡不住的诱惑。网络快餐文化以新鲜刺激、画面精美吸引少年儿童沉溺其中,网络游戏更对他们产生了难以抗拒的魅力,时尚文化在带给孩子们笑声快乐的同时,其负面作用有几何?如何开展少先队文化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空间和各种条件来营造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氛围,让每位孩子在文化场的影响下陶冶情操?这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中流行文化的主要内容、来源,流行方式; (2) 分析小学生流传流行文化的心理,为班主任做好班级思想工作,建立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策略; (3) 探索少先队开展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与策略,为学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参考策略。 3. 课题的界定。所谓“文化”,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辞海》)。“流行”的一种涵义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辞海》)。何谓“流行文化”,尚未找到严格的定义。本课题中的“小学生流行文化”是指:当前在小学生之间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指精神方面,包括学校的相关制度和组织。本课题研究所指向的主要包括:当前在小学生流行的童谣、时尚语言,小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电视剧,课外读物和网络游戏,以及以此出发探究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习惯态度等。本课题研究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作为切入口: (1)调查当前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内容,来源,形式等; (2)分析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探索应对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策略,并尝试构建相应的校园文化机制。 二.文献综述 课题组搜集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童谣和时尚语言。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有许多学校针对另类童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如:北京崇文区前门小学通过创作健康童谣的方法。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对“灰色童谣”采取疏引的方法,在少先队的创导下,让学生根据现实的生活经历创作了300多首童谣,评选出20多份优秀作品,并在校园中传唱,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少先队活动》2002年第8期刊登了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王振卉等撰写的案例——《传唱校园绿色新童谣,做个文明小公民》。列举了5则童谣。 2.关于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犯罪》2005年第1期中的《跳动的键盘:网络语言》中,指出了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流行的现象,并列举了事实,认为对网络语言应该用客观、宽容的心态来对待。 3.关于影视文化。《辅导员》记者李沧海在《让影视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中介绍了专家对学校影视教育的主张和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 4.有关学生课外读物。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龚永兴在《如何把孩子从“口袋书”里拉出来》中对袖珍式的卡通读物——“口袋书”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提出“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的观点。 5. 有关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大多数人持反对态度,认为网络游戏容易导致学生入迷,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如《青少年犯罪》2005/1用较多的版面进行“青少年‘涉网’新现象探讨”。在网上也有许多该方面的资料。吕同德在《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阐明了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有利和平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四条策略。 以上这些资料对小学生流行文化大多侧重于现象与案例的描述,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流行文化缺乏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对小学生的调查较少,以中学生为对象居多)。这些文献资料大多见于网上,而在报刊上见得不多。在我省各级的课题研究中,相关的研究也不多。 6.有关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这部分资料容易在杂志上搜集到,如华东师大杨全印等发表的《我们是这样研究学校文化的》一文,阐述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提出了研究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基本思路和落脚点。《湖南教育》2005/17期中,刘军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三个措施》,李悦然提出《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三条策略。瑞安市郑远忠老师在《浙江教育科学》2005/03期中发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7.德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如薛大威老师在《上海教育科研》2005/03期中提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对策》,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理论假设及理论依据 1.理论假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掌握小学校园里流行文化的现状、特点,从而分析流行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的影响,初步分析小学生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对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教师的教育能力,增强科研能力。 2.理论依据。上述假说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的理论: (1) 哲学理论基础:恩格斯曾指出:“文化环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文明的一步”。既阐明了文化的影响力,又指出了文化的先进性标志。文化是由历史积淀而成,先进的文化塑造人的修养、推动社会进步是文化运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方向。”将思想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养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满足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全面的成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为社会选拔、培养各种人才,逐步改变与完善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个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 (2)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各种文化活动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号召通过此类文化活动使公民“增强对祖国、对乡亲、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在与时俱进的大教育环境中,提升校园文化教育新理念,构建与时代脉搏同步的动态开放的道德教育实践新模式至关重要。 (3)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助长作用,模仿,竞赛,从众心理等方面。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和很高的可塑性。通过在学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在学校群体组织中抑制不良的思想、习惯、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自制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对流行文化缺乏认识,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流行文化。 (4)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一文中,提出以“文化浸染文化”的观点,并在该文中对小学生文学作品作了推荐。郭明达在《借助网络传播儿童文学》中对小学生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传播儿童文学的方式、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过程与方法 1.研究目标 (1)调查小学校园中流行的歌谣、时尚语言、影视节目、课外读物、网络游戏等流行文化的现状,分析这些流行文化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形成相关的调查、分析报告; (2)探索对待流行文化的策略,初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3)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4)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 2.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生流行文化现象,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法、个别访谈法等方法。我们随机抽取了巾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30人,巾山小学四年级学生20人,五年级学生20人,巾山小学、巾山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32人,进行课余活动、课外阅读、游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学生课余活动情况,同时对学生的游戏方式进行调查分析。 说明:在设计问卷时,我们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他们的理解水平进行问题设计,并在正式测试前进行预测,并在提问的方式上作适当的修正。 对选取的调查对象,我们以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还缺乏能力,同时,受流行文化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少,比如:上网游戏的人较少,对电视节目也一般只喜欢动画片。因此,只选取了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从人数上,对“小学生游戏情况”的调查,我们对四五年级这个年龄段,他们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这两个年级各选取了20名。其他的调查均选取30人以上的大样本进行调查与分析。 3. 研究阶段与步骤 (1)启动阶段 2005/11-2005/12 课题论证,资料搜集;拟定调查表。制订研究方案和具体计划。 (2)展开阶段 2006/01-2006/03 另类童谣、流行语言、口袋书、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网络游戏的调查与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006/04-2006/07 对策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总结阶段2006/10-2006/12 成果资料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五. 城镇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与对策 (一)网络游戏——人见人爱 1.现状 (1)小学生上网游戏的欲望比较强烈。从“闲暇时,你最想做什么?”( 表1)的调查看32%的学生最希望上网游戏,其次是外出旅游,第三是看书,第四是看电视。上网游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项目,有32%的学生喜欢,居首位。其中四、五年级学生的这种欲望最强烈,分别占60%和55%,其次是六年级,占28%,三年级希望上网游戏较少,仅占3%。 表 1 小学生课余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年级 上网游戏 看电视 看 书 体育游戏 旅游等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1 3% 6 20% 7 23% 6 20% 10 33% 四 12 60% 10 50% 4 20% 0 0% 2 10% 五 11 55% 0 0% 1 5% 3 一五% 5 25% 六 9 28% 2 6% 8 25% 1 3% 12 38% 合计 33 32% 一八 一八% 20 20% 10 10% 29 29% (2)同伴间的小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上网游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闲暇时间,低年级学生找同伴玩耍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一般会减少,四年级的学生最少,而六年级的学生这种交往的欲望似乎被加强。这种情况也不排除被测的四年级学生可能对网络游戏的接触而对游戏情有独钟(见表2)。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在三年级并不突出,仅占24%。四、五、六年级则占有较大的比例,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45%,六年级占70%。其中到网吧玩游戏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但三年级和六年级有部分学生。 表2 闲暇时的活动调查分析表 年级 找小朋友玩游戏 有时玩电子游戏 有时到网吧玩游戏 有时在家上网玩游戏 一个人无聊地玩 和家人郊游或旅游 其他方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一八 60% 1 3% 2 7% 5 17% 6 20% 21 70% 6 20% 四 5 25% 7 35% 0 0% 12 60% 5 25% 5 25% 4 20% 五 9 45% 6 30% 0 0% 9 45% 2 10% 12 60% 5 25% 六 一五 47% 4 一三% 4 一三% 17 53% 8 25% 一三 41% 3 9% 合计 47 46% 一八 一八% 6 6% 43 42% 21 21% 51 50% 一八 一八% (注:表中去掉了“看书”和“看电视”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是学生最多的两个选项。将在下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你都玩些什么游戏?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问题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 表3 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 年级 电子游戏 网络游戏 体育游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2 6.7% 2 6.7% 24 80% 四 3 14% 一五 75% 5 25% 体育活动 网络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 五 0 0% 11 55% 9 45% 六 8 25% 16 50% 8 25% 从表3可以看出: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网络游戏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同时体育锻炼的意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在三年级,学生玩的游戏以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踢键子等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这种游戏在四年级急剧减少,五年级有一定的比例,六年级和四年级相同。同时,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得到加强,三四五年级没有学生写到参加体育活动,而六年级则有许多人把打球、跳绳、跑步等作为自己的“游戏”活动。这说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 2.分析 (1)游戏精彩刺激,深受学生喜爱。从电子游戏(包括手机中的游戏),电脑小游戏,到网络游戏,调查表明,有66%的学生经常参加游戏。网络游戏色彩纷呈,充满童趣的场景和人物,积分竞争和比赛角逐,刺激学生的视感,使学生受到内心的满足。有些则充满刺激性的场景,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成人也会沉迷其中。问卷中学生提到的网络游戏就有近20种,主要有:梦幻西游、QQ堂、泡泡堂、QQ聊天、QQ游戏、红色警戒、牛牛游戏、“3839”中的小游戏、跑跑卡丁车、热血英豪、帝国、魔兽、冒险岛、大话西游、疯狂赛车、MM化装、纸牌、三维弹球、扫雷等,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梦幻西游,其次是泡泡堂。 (2)家庭电脑的增多和上网目的不明确,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城关学生家庭中大部分家里有电脑,并且上网,上网率占50%以上。课题组对家庭有电脑的学生进行了上网目的的调查,从上网的目的调查结果看(见表4),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为了查资料,其次才是玩游戏,有部分学生为了QQ聊天。除了五年级,其他年级的学生认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游戏,多的年级占到40%。 表4 小学生上网目的调查统计表 年级 查资料 玩游戏 QQ聊天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26 59% 12 27% 6 14% 四 12 40% 12 40% 6 20% 五 32 80% 4 10% 4 10% 六 16 48% 10 33% 7 21% (3)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希望出去旅游。除四年级,其他年级的学生希望出去旅游的人数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三年级和六年级这种欲望最强烈。六年级希望从紧张的学习中走出去放松自己,而三年级学生则希望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去领略精彩。但学生的这种欲望往往很难得到满足。其次家长很少能抽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一些游戏与娱乐活动。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查——“闲暇时,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会和你一起玩游戏吗?”。仅有8%的学生会通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戏,65%的家长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但有27%的学生家长从不会和孩子玩,其中三年级最多,其次是六年级。三年级可能孩子的游戏与大人的喜好不同,六年级可能与学生的学习任务有关,家长考虑孩子的升学问题,而不得不要求孩子挤出时间学习。当然,也不排除被调查的学生中,家长的职业、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事实上,城关的孩子的课外活动空间远没有乡下孩子的空间广阔,这更需要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更多的交往与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详见附件二:小学生课余活动调查与分析) 3.对策 对策一 传承传统文化——把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教学 (1)分析与整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根据可行性原则,对游戏活动按是否可应用于小学教学进行筛选。如按小学生的特点,分直接运用的游戏、改编后可运用的游戏、无法运用的游戏等。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再分类:按活动场所、按适用范围、使用工具、按活动方式分┅┅。例如:在我们搜集到的本地诸多民间体育活动中,经过筛选,确定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拍三角、打弹珠、滚铁环、打陀螺、爬竿、过云梯、跳房子、抓子、徒手游戏、扔沙包等一三个项目为我们引进的活动内容。 (2)民间体育活动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受竞技运动体系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高,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掌握,课外、校外不易开展锻炼等因素所制约,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将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流传在民间的体育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和实验,改编成适合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尝试,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小学体育教材。整合的策略有:①补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直接运用于教学,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这是直接补充教学内容。②结合。把民间体育游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③替代。以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材料替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直接应用游戏进行教学。④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游戏后,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拓展了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对策二 发挥电脑应有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减少网络游戏,使电脑发挥应用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1)利用网络学习。教给学生上网查询的方法,了解上网查询的优点,知道百度、google、搜狗等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到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指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开阔视野。 (2)电脑制作比赛。在学生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后,让学生进行画图、网页制作、文章装帧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的本领,激发激发学习兴趣。 (3)建立班级博客。在中高年级,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班级博客,增进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平台。 (二)流行歌曲——脱口而出 1.现状 在一次数学课上,做计算比赛,学生做得畅快时,竟有许多同学“喜刷刷,喜刷刷”地唱起来,接着,全班同学都哼起来,弄得我哭笑不得。流行歌曲真是深入童心。 通过对学生喜爱的歌曲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儿童歌曲,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见表5)。儿童歌曲中,至少喜欢一首的人数仅占45%,而至少喜欢一首流行歌曲的人数却占80.3%,平均每首儿童歌曲仅有14.3%的人喜欢,而流行歌曲却有33.6%的人喜欢,相当于儿童歌曲的2.5倍。 表5 小学生喜爱的歌曲统计表(1) 年级 儿童歌曲 流行歌曲 至少喜欢一首的人数 平均每首歌喜欢的人数 至少喜欢一首的人数 平均每首歌喜欢的人数 三 17 57% 6 20% 21 70% 10 33% 四 8 40% 2.2 11% 一八 90% 6 30% 五 9 45% 2.4 12% 19 95% 6 30% 六 12 37.5% 4 12.5% 24 75% 12.3 38.5% 合计 46 45% 14.6 14.3% 82 80.3% 34.3 33.6% 在学生写下自己喜欢的歌曲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见下图)。学生写出儿童歌曲的仅仅占一八.6%,其中三年级:23%,四年级一五%,五年级10%,六年级21.9%。而写出流行歌曲的却占了82.3%。从年级看,高年级的学生比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三年级70%,四年级80%,五年级学生甚至100%地喜欢流行歌曲,六年级84.3%。 小学生喜爱的歌曲统计图 % 2.分析 (1)流行歌曲的学习渠道众多。通过对一个班60名同学的了解,发现学生学唱流行歌曲,主要有以下四条渠道:一是从电视中学唱,43人,占72%;二是跟爸爸妈妈学的,12人,占20%;在网上学的:3人,占5%;四是从手机铃声中学的:2人,占3%。流行歌曲被社会中更为广泛的人群所认同,在学生所接触的人群中,他们吟唱的流行歌曲无不深入影响到学生。而学生所学习的儿童歌曲,除了学校,还有多少人在唱?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唱流行歌曲,主要是来自电视节目,其次是家长教唱。 (2)流行歌曲本身的特点让孩子喜欢。从学生爱唱的流行歌曲看,大部分是节奏明快,容易上口的歌曲,如“你是我的玫瑰”、“掀起你的盖头来”,还有一部分是旋律优美的歌曲,是学生认为是“抒情”的歌曲,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童话”、“曹操”等。还有一些歌曲的歌词内容童趣化,如“吉祥三宝”、“宁夏”等。 (3)只会传唱,不知内涵。孩子喜欢流行歌曲的曲调、旋律或歌词,但对歌词的内涵却不甚了解,更不必说歌曲所抒发的某种情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大的知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有一种懵懂的感觉,吟唱只是一种吟唱,而没有什么目的。 3.对策 对策一 传承传统文化——把本土民谣引入音乐教学 (1)收集、分析与整理地方歌谣。临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歌谣常见于街头巷尾。收集这些歌谣,将其中吟唱的歌谣分为:政治类、生活类、常识类进行整理。 (2)地方歌谣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歌谣让学生进行乐曲欣赏;模拟日常生活习惯与事物,带着节奏念词;结合歌谣进行讲故事和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优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应用地方歌谣进行歌谣创作。改词法:将现有儿歌童谣的歌词,做少部分更改,就可轻易完成一首新的歌词。改曲法:更改音高,拍数不变;更改拍数,音高不变;音高、拍数都改变。 对策二 歌曲引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的作用 红领巾广播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广播台开设了新闻广场、三味书屋、走进名曲世界、点歌台、好人好事、开心百分百等栏目。每天午间和放学后,红领巾广播台的“走进名曲世界”欣赏活动,是人文气息的一次次熏陶,是带给心灵的一次次激荡……通过广播台,不仅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好人好事、大事小事,而且对抵制灰色文化,倡导绿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红领巾广播台播放优美的儿童歌曲,引领校园流行歌曲。在校园中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鲜花与微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儿童歌曲,学生自觉跟着学唱。 对策三 校园歌曲大赛——传唱健康的儿童歌曲 全校的歌曲大赛将在班级大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歌手。通过人人参与的班级歌曲大赛,激发全体同学学唱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唱儿童歌曲的兴趣,从而抑制以情爱为主题的网络歌曲和流行歌曲的传唱。 (三)课外阅读——书中自有我的天 调查对象:巾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30人、巾山小学四年级学生30人、五年级学生32人、巾山小学和巾山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34人。 1.现状 (1)我要看书——浓郁的看书氛围。在家里,儿子特别爱看书,常捧着书不放,哪怕妈妈在不停地喊他,他总是说“等一下,我就来”。从表1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看书的欲望占20%,居第三位,次于上网游戏和旅游。而前两者学生往往难以得到满足。闲暇时你是怎么度过的?看书居第二位,仅次于看电视。在课间,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教室里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读书情况的调查,通过对“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的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对看课外书十分感兴趣,课外阅读量比较大,每学期读5本以上的人数占61.9%。而很少有学生不读课外书或只读1——2本,所占比例不到10%。 表6 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年级 根本不读 1-2本 3-4本 5本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0 0 0 0 12 40% 一八 60% 四 0 0 0 0 8 26.7% 22 73.3% 五 2 6% 4 一三% 6 一八% 20 63% 六 0 0 6 一八% 10 29% 一八 53% 合计 2 1.6% 10 7.9% 36 28.6% 78 61.9% (2)学生所看的课外书种类繁多——涉猎面广。通过对“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的调查,发现各种类型的书籍均有人喜欢,而且各类书籍所喜欢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差别不大。小学生最喜爱的还是童话,其次是科幻小说,科普类,和漫画类,喜欢看作文选的人数不多,仅占20%。 表7 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的类型调查统计表 年级 童 话 历史故事 科幻小说 科普知识 漫 画 作文选 谜 语 其 它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三 10 33% 2 7% 4 一三% 0 0% 10 33% 4 一三% 8 27% 2 7% 四 17 57% 7 23% 一三 43% 17 57% 6 20% 8 27% 3 10% 2 7% 五 11 37% 1 3% 9 30% 6 20% 一三 43% 1 3% 2 7% 3 19% 六 10 29% 9 26% 一三 38% 9 26% 10 29% 9 26% 1 3% 1 3% 合计 48 38% 19 一五% 39 31% 32 25% 39 31% 22 17% 14 11% 8 6% (3)各年级学生所看书籍的种类有所差异。三年级以喜欢童话和漫画、谜语书籍者较多,而科普类较少。四、五年级以童话和科幻小说科普知识的人数较多,而谜语与漫画较少。六年级所看的书籍比较均匀,谜语类较少。作文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据点比例均较少,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喜欢的较多。 (4)小巧的口袋书繁多。许多学生的口袋里装有袖珍图书,这些书大都是图文结合的图书,是电视剧改编的图书,深受学生喜爱。其中最多的是《机器猫小叮当》(《哆来A梦》)、《名侦探柯南》、《折纸战士》、《龙珠》、《天线宝宝》、《老夫子》、《乌龙院》、《游戏王》、《神奇宝贝》、《蜡笔小新》、《数码宝贝》、《成龙历险记》、《忍者神龟》、《火影忍者》、《口袋妖怪》、《四驱兄弟》等等动画片改编的图书,学生看得最多。还有一些在装在零食里的小书如《三国演义》(搞笑)等。其次是其他童话类、脑筋急转弯、迷语、漫画、迷宫等。 (5)时尚书籍不断出现。在不同的时期,学生之间流行的书籍也不同。从过去的连环画到现在的口袋书,从《哆来A梦》到《火影忍者》,从《四驱兄弟》到《哈利•波特》,新的书籍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层出不穷。学生们也赶赴时代的潮流,享受自己的文化。 2.分析 看课外书是学生度过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学生课余活动调查中看出,是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较多的项目,占64%,居第二位。学生爱看课外书,除了学生缺乏其他活动方式,如与同伴的交往减少之外(独生子女的增多,城镇学生独处自我家庭中的现象普遍),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和家长鼓励。扩大阅读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教材中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明显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同时,看书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2)社会提供了看书的条件。新华书店——免费的阅览室。在假期,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新华书店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或蹲在角落里看得津津有味。我校有许多学生在图书馆办有借阅证,在假期或双休日,他们会自觉地去借书。 (3)适合儿童口味的书籍多,且购书方便。许多口袋书由动画片改编,适应孩子的阅读,吻合学生的心理。装帧美观、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各种小人书在一些文具店、书摊销售,学生购买方便。单本价格较低,学生的零钱就可购买。充满刺激和诱惑的书籍也不断地推出,吸引孩子的视觉。 3.对策 对策一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苏霍姆林斯基 (1)美化校园,使校园充满文化气息。“书香校园”首先是校园那和谐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新校园,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分成三个相连的区域。花草树木四季常绿,花开不断。校园采用了小径、草地、花树互相配合的方式。使其红绿相间,高矮错落有致,时时花开不断,营造了一种四季如春的环境气氛。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但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更应该要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在庭园中、校道旁、草坪上、运动场边,花草树木互相配合,充满着人文气息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校园里重要的教育资源。宣传橱窗、黑板报,标语,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注入我们优良的校风和全校师生蓬勃向上、大胆创新的“巾山精神”,使环境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 (2)装点教室,让课堂散发书的芳香。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分子。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乐土。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个整洁、美观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把教室美化成芳香四溢的芝兰之室,做到让每个角落、每堵墙壁都会说话。 首先是结合不同时间的教育内容定期刊出黑板报;其次是发动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除了美化墙面,还充分利用每一堵墙进行建设。教室进行墙面布置,它可以是班集体成员的整体形象代言,也可以是整个班集体的一份责任,一个目标,一则战斗宣言。具体做法是: ◆建一个图书室。图书来自孩子们,而且完善图书的分类、借还制度。或者,让学生把家里的藏书书目列出来,方便其它同学借阅。 ◆设一个成长的足迹。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他们的成长足迹也是精彩的。一片绿油的草地,那一朵朵小花就是每一个学生;蓝茵茵的夜空,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是每一个学生;缤纷的争章园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竞争的“擂台”,相映生辉的“舞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要求进步,在激励中自信,在竞争中自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挂一本心语册。在黑板上角挂一本心语册,不能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能发挥教室的情感功能。因为孩子们有亲和的动机及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尊重、爱护。那么在心语册中大家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以互相激励和赏识,可以是表达歉意,还可以倾吐心里的烦恼…… (3)绿色阅读,让书籍陶冶稚嫩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地读书——这是一个吸引智慧与心灵的过程,一个形成年轻人心灵的最细腻的过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变读书活动,营造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读书文化,把“好学”、“博学”当作学校崇尚的精神气质,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这样,一种绿色阅读的文化就会在校园弥散。我们的做法是: ◆组织读书竞赛。如开展阅读经典著作活动,结合纪念日开展阅读历史故事活动,结合上级布置的读书活动比赛、讲故事比赛活动组织学生阅读。 ◆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注意:第一,少一点阅读的功利性,不能一味地将经典名著介绍给学生,而是首先要考虑学生爱不爱看;第二,老师要多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多了解一些深受孩子喜爱的作家,像秦文君、杨红缨、曹文轩、梅子涵等,在孩子中拥有众多的“追星族”;第三,要让孩子自由地阅读,少布置摘抄词句、写读后感之类的作业,让孩子轻松读书。只要他们能融入到书中,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自然会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