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众传播
2、反馈
3、传播者
4、控制实验法
5、编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
1、传播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那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15分)
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25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有“( )论”、“( )论”、“( )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 )、( )、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
1、受众
2、民意测验
3、法兰克福学派
4、内在效度
5、内容分析
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传播与舆论
2、信息与讯息
3、“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
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
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
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10分)
中国传媒大学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符号
2、个案研究法
3、麦克卢汉
4、人际传播
5、把关人
6、传播媒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信息
2、BBC
3、新闻
4、组织传播
5、拉斯韦尔
6、因特网
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
1、反馈与前馈
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
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2、简述“两级传播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
2、举例分析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的传播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传播
2、施拉姆
3、枪弹论
4、编码
5、实验法
6、知识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广告
2、NHK
3、舆论
4、卫星电视
5、黄金时间
6、“第四媒体”
7、调查统计法
8、时代-华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2、简述有限效果论的基本观点。
3、剑术说服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我国媒介集团发展的认识
2、试论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传播
2、信息
3、受众
4、舆论领袖
5、媒介文化
6、传播效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
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2、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论出版自由》
2、廉价报纸
3、频道(频率)资源
4、媒介
5、CNN
6、反“客里空”运动
二、简答(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传播学引入我国的历程。
2、广播的传播特点。
三、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
1、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四、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信息传播全球化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立世界新闻信息传播秩序”的看法。
2、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
3、《纽约太阳报》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6、施拉姆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
2、简介“黄色新闻业”。
3、简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什么样的观点,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对于传播活动或传播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试加以举例说明。
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刻板模式
2、法兰克福学派
3、符号
4、创新-扩散模式
5、把关人
6、伊利县研究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传播学产生在美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2、简述归因理论的单个基本假设。
3、简述预防接种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三种假说来说明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拉扎斯菲尔德
2、5W
3、组织传播
4、信息主权
5、内容分析法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媒介霸权理论以及认识媒介霸权理论的现实意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三、论述题(前两题30分,第三题20分,共80分)
1、新技术和传播媒介有什么关系?新技术动用于传媒的社会、经济动因何在?
2、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容?认识该理论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有哪些?
3、传播学有关的基础学科有哪些?用其中的一门学科谈谈它与传播学的渊源和互动。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知情权
3、社会顺从理论
4、媒介控制(法兰克福学派)
5、格伯纳
二、简答
1、简述发展传播学的理论。
2、简述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三、论述
1、社会认同模式、阶层分化的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原理是什么? 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些原理对我国媒介实践的指导意义。
2、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结合实际论述。
3、结合中国的媒介改革,说明中国的传播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贝特森
2、参考群体
3、证词法
4、定量分析法
5、媒介即讯息
二、简答
1、拉斯韦尔的宣传观
2、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对于社会的真实建构
三、论述
1、试论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
2、对于网络文化的了解和评价
3、根据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都有哪些制度改革?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法
2、熵
3、赖利夫妇模式
4、社会责任理论
5、英尼斯
二、简答题
1、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2、简述罗伯特.帕克对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命题
三、论述题
1、比较中西方的媒介产业制度,论述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2、当今大众传播已经走向"小众传播",但一些如世界杯,奥运会的媒介事件却仍能吸引大量受众,请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用说服理论分析下面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对台湾的义正严词的讲话中用到的传播技巧:(分段写)
“公投制宪”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陈水扁为了谋求自己连任,不惜将台湾的利益作为竞选工具,把广大台湾人民作为赌注,把台湾同胞推到与祖国大陆冲突的边缘,这是极不道德的,是在破坏台海和平。其所作所为,是要把台湾同胞多年来的艰辛成果毁于一旦。”
王在希说,“台独”是一条底线。我们一再表示,我们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不愿看到兵戎相见。但最终能否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祖国大陆方面。如果台湾的当权者,与社会上“台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一起公开搞“台独”,公然向祖国大陆挑衅,那武力恐怕就难以避免。“台独”就是战争,也就是这个道理。他指出,李登辉为了给“台独”分裂势力壮胆,为了消除中间选民对他们搞“台独”的忧虑,一再误导舆论,甚至说什么“中共是纸老虎”,宣传什么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国会保护台湾。这是很危险的,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王在希指出,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法理上看,台湾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过去一直的共识。任何人企图用公投的方式,达成“台独”分裂的目的,都是不能容忍的,也是非法的。打着民主的旗号搞“台独”,利用民意搞分裂,这是陈水扁的一大特色。陈水扁当局推动“公投立法”,就是试图为其今后搞“台独公投”提供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来实现“台独”主张。对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我们一直认为是台湾内部的事情,我们不会介入。但对利用选举大搞“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坚决予以反对,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