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八步区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魏卓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 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2、小组竞读。
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指名评价。)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
三、译
1、学生个体自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
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
(1)加点词的古今义: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 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 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 何以战 战于长勺
(5)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四 、诵
课后学生继续诵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