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
对一堂数学课的思考
(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中学 张少华)
作为一名教师,平日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备课,如何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思考。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中体会每日不同的收获,从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实更具实际意义。以下是我对一节公开课的思考。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下列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辆以60km/h匀速行驶的汽车,它行驶的距离S(单位:km)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升,如果不再加油,平均每千米耗油量为0.1升,油箱中剩余的油量y(单位:升)随行驶里程 x(单位:千米)的变化而变化。
(3)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距离5千米的学校上学,自行车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从家里到学校的时间t和速度v之间的关系.
(4)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 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6)正方形的面积S随边长x的变化而变化。
(7)圆的面积S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
y=50-0.1x
S=60t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S=πr2
S=x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教师提出问题:在上面所列出函数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函数?
剩下的函数从形式上看,你们认为那几个应该是一类的呢?
这类函数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一类新的函数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一般地,如果变量 y 和 x 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y=(k是常数,且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师出问题: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你能再找出几个生活中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吗?
结合前面学习的整数指数幂,函数关系y=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
教师适当引导,拓展相关概念。
(三)应用新知识,深化拓展
例1 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
(1) y=
(2) y=-
(3) y=1-x
(4) xy=1
(5) y=
例2、关系式xy+4=0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例3.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 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求当x=4时y的值.
例4.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x是反比例函数?
例题的讲解是为了初步应用所学知识,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逐步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理性认知。本课难点被逐步突破。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
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2.苹果每千克x元,花10元钱可买y千克的苹果,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当与成反比例时,与 反比例 (成或不成)
4.当与成反比例时,与 反比例 (成或不成)
5、下列哪些关系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y=x (2)y= (3)xy+2=0 (4)xy=0
6、若y与x成反比例,且x=-3时,y=7,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7..是反比例函数,求a的值?
8.已知y与x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x=1.5时,y的值;
(3)求y=18时,x的值.
课后思考题
1.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 y2与x2成反比例,且x=2时,y=0;x=-1时,y=4.5.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单位为响应政府发出的全民健身的号召,打算在长和宽分别为20米和11米的矩形大厅内修建一个60平方米的矩形健身房ABCD. 该健身房的四面墙壁中有两侧沿用大厅的旧墙壁(如图为平面示意图),已知装修旧墙壁的费用为20元/平方米,新建(含装修)墙壁的费用为80元/平方米. 设健身房的高为3米,一面旧墙壁AB的长为x米,修建健身房的总投入为y元.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为了合理利用大厅,要求自变量x必须满足
8≤x≤12。
当投入资金为4800元时,问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为多少米?
课堂教学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了解了本课所有知识点,再给出课堂练习,大量的课堂练习,涉及面广,人人都动脑思考,本课重点得以凸显。通过练习的处理,学生更加熟悉了本课所学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查漏补缺,总结知识
让学生回忆今天所学知识,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教师可利用这个时间针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让学生口述本课的收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体验收获的喜悦。
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归纳,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对本堂课的思考
本课从实际问题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探究,又注重老师的引导,保证学生掌握核心内容。落实文化知识,不做表面功夫,针对知识点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下面从九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
1. 课程内涵丰富,知识面广,核心目标明确,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
2. 过程方法多样,运用生活中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处理练习时还进行了游戏法,最后让学生在讨论,总结,重视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全面参与度高,从分组讨论,到全班解题比赛,学生都是集体参与。存在的不足是课堂纪律不好把握,部分学生混水摸鱼。
4.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恰,激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学习。存在的不足是有部分学生浮在表面,似懂非懂。
5. 学生学习形式多样,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与常规教学相比,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掌握所学知识。
6. 精讲多练,没有忽略学生的应试能力。
7. 适当拓展,不局限于教材,拓展所学知识,与中考相结合。存在的不足是科任教师不很全面,有些问题涉及其他学科,不能很好的解释。
8. 分层练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思考难题。存在的不足时打击了部分中等生。
9. 课堂练习当堂点评,全对12人,正确率多在50%以上,鼓励学生共同讨论,不把问题留课后。
本课以问题为载体,基于学生自主学习,配合课堂学案,课堂练习,力求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对学生的认识不够,本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我觉得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关注课堂的高效性,认真备课,积极讨论之外,更应该寻找低效课堂的真正元凶,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不足,思考高效的课堂元素和低效的课堂诱因,寻找出真正适合本班学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通讯地址: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中学 张少华 435005
电话:13597668967
邮箱:zh_shaohu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