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色谱选择题
2、在气象色谱中,不影响相对校正因子的因素有(A)
A、柱温 B、栽气种类
C、标准物 D、测定器类型
4、气相色谱中,影响两组分分离度的因素有( A )
A、柱长、固定液性质 B、柱的死体积
C、栽气种类 D、测定器灵敏度
5、在定量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进样量越大,不会产生的变化为( C )
A、峰面积比例增大 B、峰高比例增高 C、半峰宽比例增大
D、半峰宽不变
8、在GC中,与保留值无关的是( C )
A、分离度 B、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C、塔板高度 D、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检测器的灵敏度
10、HPLC与GC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主要原因是( C )
A、柱前压力大 B、流速比GC的快
C、流动相黏度大 D、柱温低
13、水在下述( B )中洗脱能力最弱(作为底剂)。
A、正相色谱法 B、反相色谱法
C、吸附色谱法 D、空间排斥色谱法
14、正相色谱法中常用固定相有( C )
A、ODS B、硅胶 C、氨基键合相、氰基键合相
D、高分子多孔微球
16、样品中各组分的出柱顺序与流动相的性质无关的色谱是( D )。
A、离子交换色谱 B、环湖精色谱
C、亲和色谱 D、凝胶色谱
17、分离结构异构体,最适当的选择是( A )。
A、吸附色谱 B、反相离子对色谱
C、亲和色谱 D、空间排阻色谱
19、色谱柱温升高的结果是 ( C )
A、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B、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不变
C、组分的保留体积减小 D、易形成前延峰
22、用于评价固定液选择得是否适宜的物理量是( B )
A、组分的保留时间 B、麦氏或罗氏常量、各组分间的相对保留值
C、组分的峰形 D、有效塔板数
24、以下( D )不属于描述色谱峰宽的术语。
A、 标准差 B、半峰宽
C、 峰宽 D、容量因子 E、基线宽度
27、不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 D )
A、 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 色谱峰宽 D、组分的保留体积
28、降低固定液传质阻力以提高柱效的措施有( A )
A、增加柱温、适当降低固定液膜厚度 B、提高栽气流速
C、增加气流量 D、增加柱压
29、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物理量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 分离度
D、死时间 E、最后出峰组分的保留时间
31、气象色谱中不影响样品在柱中纵向扩散的因素有(D )
A、栽气流速 B、栽气相对分子质量
C、柱温 D、柱长、柱子内径
32、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33、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量 D分配系数
34、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A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量 D、分配系数
35、若在一根1c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9,现欲仅改变柱长使其完全分离,其他条件不变,则柱长至少应为( B )m。
A、.0 B、3.0 C、4.0 D、5.0
36、在一定柱长条件下,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B )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系数 D、容量因子
37、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A )
A、流动相的体积(相当于死体积) B、填料的体积
C、填料孔隙的体积 D、总体积
38、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正确的说法是( A )
A、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
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流定向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吸附剂的活度级数越小,对组分的吸附力越大
39、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 )
A、极性物质、糖类 B、非极性物质 C、氨基酸 D、烃类
42、薄层色谱常用的通用型显色剂有( A )
A、碘、硫酸溶液 B、茚三酮 C、荧光黄溶液 D、蒽酮
45、在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氯原酸,结果如下,从中选出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C )
A、氯仿-丙酮(8:2):咖啡碱的Rf为0.1,氯原酸的Rf为0.0
B、氯仿-丙酮-甲醇-乙酸(7:2:1.5:0.5):咖啡碱的Rf为0.48,氯原酸的Rf为0.05
C、正丁醇-乙酸-水(4:1:1):咖啡碱的Rf为0.68,氯原酸的Rf为0.42
47、LC中的通用型检测器是( B )。
A、紫外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检测器 D 、荧光检测器
50、气相色谱实验过程中,流量计指示的流量突然加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
A、进样的胶垫被扎漏 B、稳压阀漏气
C、检测器接口漏气 D、钢瓶漏气
55、在HPLC法中,为改变色谱柱选择性,可进行如下哪种操作( A、B )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C、改变填料粒度 D、改变色谱柱的长度
56、色谱柱长2米,总理论塔板数为1600,若将色谱柱增加到4m,理论塔板数(/米)应当为(A)
A、3200 B、1600 C、800 D、400
58、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D )
A、R≥0.1 B、R≥0.7 C、R≥1 D、R≥1.5
59、某色谱峰,其峰高0.607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A )
A、4.71mm B、6.66mm C、9.42mm D、3.33mm
60、表示色谱柱效率可以用( A、D )
A、理论塔板数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塔板高度 E、载气流速
61、下列属于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有(A、C、D、E)
A、FID B、UVD C、TCD
D、NPD E、FPD
64、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
A、380~780nm B、300~700nm C、280~680nm D、600~1000nm
67、下列属于电化学检测的是(A、B、C、D)
A、电导 B、直流安培 C、脉冲安培 D、积分安培
69、下列不适于用电导法检测的化学物质是( D )
A、无机阴离子 B、无机阳离子 C、有机酸 D、醇
70、给定被测组分后,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影响容量因子的因数有( A、C )
A、固定相的性质 B、流动相的性质 C、温度 D、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积
71、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D、E )
A、吸附能力小的 B、吸附能力大的 C、溶解能力大的
D、挥发性大的 E、溶解能力小的
72、有一宽沸程多组分有机化合物样品的分离应选取以下什么条件好(B、D、E)
A、填充柱 B、毛细柱 C、恒温分析
D、程序升温 E、FID检测器 F、TCD检测器
74、在气相色谱中,要增加柱子的选择性能,应采取以下哪些有效措施( D )
A、采用最佳线速 B、增加柱温 C、增加柱长 D、使用高选择性固定相
75、基线噪音是指( A )
A、各种因素引起的基线波动 B、基线随时间的缓慢变化
77、死时间是指(B )
A、不被流动相保留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B、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78、峰底指(A )
A、连接峰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 B、峰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对应的基线间距离
81、在四级杆质谱中将离子分离的主要部件是( C )
A、离子聚焦 B、入口透镜 C、四级杆 D、推斥级
8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分别用全扫描离子采集方式(Scan)和选择离子采集方式(SIM)时,二者灵敏度的关系是(B)
A、Scan法高于SIM法 B、Scan法低于SIM法 C、二者灵敏度相同
83、以下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A、乙睛、乙醚、丙酮、乙醇、乙酸乙酯、苯、正己烷
B、乙醇、乙睛、苯、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醚、丙酮
C、正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乙睛
D、乙睛、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苯、正己烷
84、在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 C )
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 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 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
85、在离子色谱中,下列属于流动相影响分离选择性的因素是(A、B、C)
A、淋洗液的组成 B、淋洗液浓度 C、淋洗液流速 D、温度
86、在GB/T601-2002《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规定: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应在规定浓度值的 C 范围内。
A、±10% B、±8% C、±5% D、±3%
88、甲醇是酒中的有害成分,我国酒类产品卫生标准规定,对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甲醇含量不得超过( A )。
A、0.4g/L B、0.04g/L C、2.00g/L D、0.20g/L
89、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哪个是错的?(A)
A、蛋白质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对于生物的生命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蛋白质含有碳、氢、氧和氮等元素。
D、蛋白质灼烧后会发出有臭味的气体。
90、造成GC/MS灵敏度下降的原因有(A、B、C、D)
A、GC条件不当 B、进样口污染 C、真空度不够 D、调谐不好
91、下列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有(B、C、D)
A、TCD B、FID C、NPD D、FPD
92、气相检测器FID对下列物质没有响应的是(A、C)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水 D、乙醇
95、下列检测器可用于检测山梨酸的是(A、D)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折光指数检测器 D、质量选择检测器
96、下列可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的有(A、B、C、D)
A、沸点高的物质 B、分子量大的物质 C、热稳定性差的物质 D、生物活性物质
97、用于分析痕量物质时,应优选何种液相质谱仪?( B )
A、单四极杆 B、串联四极杆 C、离子阱 D、飞行质谱
98、当目标化合物是极性分子时,优选的气相色谱柱是( C )
A、非极性柱 B、弱极性柱 C、极性柱 D、以上都可以
99、可用于检测有机磷残留的检测器有(B、C)
A、FID B、NPD C、FPD D、ECD
100、按照色谱动力学过程不同,色谱可分为洗脱法、顶替法和( D )。
A、薄层法 B、吸附法 C、分配法 D、迎头法
10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为质量敏感型检测器,它更适宜用( B )来进行定量分析。
A、峰高 B、峰面积 C、归一化法 D、内标法
102、对于热导检测器常用载气中,导热系数最大的为( A )。
A、H2 B、He C、N2 D、CH4
103、下列物质可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的为( A )。
A、氰戊菊酯 B、安赛蜜 C、敌百虫 D、呋喃丹
104、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简便的预处理技术,其固相涂层有许多种,分析极性有机化合物时,一般选用( B )做固相涂层。
A、聚二甲基硅氧烷 B、聚丙烯酸酯 C、活性炭 D、石墨碳黑
107、下列关于有效数字说法错误的是(D )。
A、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
B、有效数字就是保留末一位不准确数字,其余数字均为准确数字。
C、有效数字反映测量的准确度。
D、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与分析方法和仪器准确度无关。
108、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须用基准物质或纯度在分析纯以上的试剂配制,做为标准应用于光度分析等方面浓度低于( B )的标准溶液应于使用前配制和稀释。
A、 0.01mg/mL B、0.1 mg/mL C、1.0 mg/mL D、0.5 mg/mL
113、下列物质密度大于1的为( C)。
A、戊酮 B、丙酮 C、苯甲醛 D、辛酮
114、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属于( B )。
A、防腐剂 B、护色剂 C、水分保持剂 D、漂白剂
116、银镜反应是哪类物质的特性( A )。
A、醛 B、酮 C、醇 D、羧酸
117、食品中总糖的测定是利用斐林试剂和( A )的作用的原理。
A、醛 B、酯 C、醇 D、羧酸
1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使醇达到沸点,需提供克服分子间范德华力所需能量以外,还需提供破坏氢键所需能量。
B、醇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和卤代烃都低。
C、一元饱和醇随相应分子量的增加越来越接近于相应卤代烃的沸点。
D、碳原子数相同的醇含支链越多,其沸点越高。
124、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在( A )范围。
A、5~6.5 B、2.8~6.5 C、5~7.6 D、2.8~7.6
125、检测器按其性质可分为总体性质检测器和溶液性质检测器,下列属于总体性质检测器的为( A )。
A、电导检测器 B、紫外吸收检测器 C、极谱检测器 D、荧光检测器
126、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区分醛和酮的为( D )。
A、多伦试剂 B、斐林试剂 C、品红亚硫酸试剂 D、高锰酸钾试剂
127、福尔马林是( A )。
A、400g/L的甲醛溶液 B、400g/L的硫酸铜溶液
C、400g/L的乙醇溶液 D、400g/L的丙酮溶液
129、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 A )。
A、葡萄糖 B、乳糖 C、麦芽糖 D、淀粉
13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多糖的是( B )。
A、蔗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果糖
131、下列物质属于双糖的是( D )。
A、葡萄糖 B、果糖 C、淀粉 D、蔗糖
132、洗涤下列玻璃仪器时,( C )不能用污粉直接擦洗内壁。
A、烧杯 B、烧瓶 C、滴定管 D、试剂瓶
133、优级纯化学试剂的瓶标颜色是( C )。
A、红色 B、白色 C、绿色 D、兰色
13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A )
A、氨基酸 B、蔗糖 C、乙醇 D、乙酸
137、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的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B)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检结论。
A、10日内 B、15日 C、30日内
138、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 B);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A、可以进行抽查 B、 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C、可以重复抽查
139、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B )或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A、当地政府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140、( B)负责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
A、当地人民政府 B、 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C、 市级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141、以下地方标准书写正确的是(C)。
A、DB区域代码+顺序号+年号
B、DB+斜线+顺序号+年号
C、DB区域代码+斜线+顺序号+年号
D、DB区域代码+顺序号+年号
142、我国的《产品质量法》于哪年正式实施?(B)
A、1993年02月22日
B、1993年09月01日
C、1993年10月01日
D、1993年12月01日
143、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 C)日内向有关部门申请复检。
A、5 B、10 C、15 D、20
14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B、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C、国家选定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不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地位。
D、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与国际标准的规定一致。
145、以下哪个单位不属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C )
A、min(分) B、S(秒) C、斤 D、L(升)
166、TCD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被测组分与载气( D )的不同。
A、相对极性 B、电阻率 C、相对密度 D、导热系数
167、为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每种固定液使用都不能超过(A、B )。
A、最高使用温度 B、最低使用温度 C、最佳使用温度
169、影响热导池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池体温度 B、载气速度 C、热丝电流 D、池体形状
171、汽化室温度要求比柱温度( A )。
A、50℃以上 B、100℃以上 C、200℃以上
172、气相色谱定性的依据是( C )。
A、物质的密度 B、物质的沸点 C、物质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 D、物质的熔点
173、色谱分析的定量依据是组分的含量与( C )成正比。
A、保留值 B、峰宽 C、峰面积
174、气固色谱分离,主要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 B )差异。
A、溶解度 B、吸附能力 C、挥发能力
175、气液色谱分离,主要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 A )差异。
A、溶解度 B、吸附能力 C、挥发能力
176、三乙醇胺、丙腈醚等都属( C )固定液。
A、非极性 B、中等极性 C、强极性
177、属于高分子微球系列固定相的为( A )。
A、GDX B、TDX C、13X
178、色谱用载体进行酸洗,主要去除( A )。
A、—OH B、—X C、无机杂质
179、对于强腐蚀性组分,色谱分离柱可采用的载体为( C )。
A、6201载体 B、101白色载体 C、氟载体 D、硅胶
180、在色谱分析中相对校正因子是物质I与参比物质S的( D )之比。
A、保留值 B、峰面积 C、绝对响应值 D、绝对校正因子
181、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规定为100乘以正构烷烃的( C )。
A、分子量 B、沸点 C、碳原子数
182、气相色谱分离一个组分的分配系数取决于( A 、B、C)。
A、固定液 B、柱温 C、载气流速 D、检测器
183、FID是( C )检测器。
A、通用型 B、测定无机物 C、测定有机物
184、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是( B )检测器。
A、通用型 B、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有响应的选择性
C、对放射性物质有响应的选择性
185、色谱定量中的归一化法的要求是( C )。
A、样品中被测组分有响应产生色谱峰 B、大部分组分都有响应,产生色谱峰
C、所有组分都有响应,并都产生色谱峰
186、色谱定量分析中不需要准确进样的方法是( A、C )。
A、归一化法 B、外标法 C、内标法
187、热导检测器在仪器上清洗时不能( C )。
A、通载气 B、升高柱温至200℃
C、通电桥电流 D、检测器温度升至200℃
188、分离甲苯、苯、乙苯混合物时采用的固定液为( C )。
A、SE-30 B、聚乙二醇10000 C、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89、测定废水中苯含量时,采用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为( B )。
A、FPD B、FID C、TCD D、ECD
190、测定废水中极微量的CHCl3时,采用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为( D )。
A、FPD B、FID C、TCD D、ECD
191、毛细管柱的分离效能最高的是( C )。
A、多孔层毛细管色谱柱 B、填充毛细管色谱柱 C、空心毛细管色谱柱
192、色谱分析腐蚀性气体宜选用( B )载体。
A、101白色载体 B、GDX系列载体 C、6201红色载体 D、13X分子筛
193、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 B )。
A、相对保留值进行定性 B、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办法进行定性
C、文献保留值定性 D、利用选择性检测器进行定性
194、气相色谱用FID检测器时,基线一直单向漂移,造成的原因是( A )。
A、固定液流失 B、检测器中有积水 C、衰减不恰当
196、热丝型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随桥流增大而增高。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应该是( D )。
A、桥电流越大越好 B、桥电流越小越好
C、选择最高允许桥电流 D、满足灵敏度前提下尽量用小桥流
197、用气相色谱法测定O2、N2、CO、CH4、HCl等气体混合物时应选择( A )检测器。
A、TCD B、FID C、ECD D、FPD
198、评价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是( A、B )。
A、稳定性 B、灵敏度 C、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D、检测器体积的大小
199、所谓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指( B )。
A、检测曲线呈直线部分的范围
B、检测器响应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
C、检测器响应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差
D、最大允许进样量与最小检测量之比
200、气液色谱法中,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优于热导检测器。
A、装置简单化 B、灵敏度 C、适用范围 D、分离效果
201、毛细色谱柱( D )优于填充色谱柱。
A、气路简单化 B、灵敏度 C、适用范围 D、分离效果
202、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氧含量时,应选择( D )作固定相。
A、活性炭 B、硅胶 C、活性氧化铝 D、分子筛
251、欲测定聚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应选用( C )色谱。
A、液液分配 B、液固吸附 C、凝胶渗透 D、离子交换
252、凝胶渗透色谱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时应选用( C )检测器。
A、荧光 B、紫外 C、示差折光 D、电化学
253、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苯胺时选择( B )检测器最佳;测定三羟甲基丙烷时选择( C )检测器。
A、荧光 B、紫外 C、示差折光 D、电化学
254、反相分配色谱中作为流动相主体的是( A )。
A、水 B、甲醇 C、乙腈 D、四氢呋喃
255、一般反相烷基键合固定相要求在pH=( D )之间使用,pH值过大会引起基体硅胶溶解。
A、3~6 B、2~10 C、1~9 D、2~8
256、( C )属于液液分配色谱固定相。
A、氧化铝 B、聚苯乙烯 C、化学键合固定相
304、实验工作中不小心烫伤或烧伤,轻度的皮肤红肿时,下面处理不正确的是( D )。
A、用95%乙醇涂抹 B、用95%的乙醇浸显纱布盖于伤处
C、可用冷水止痛 D、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
305、实验室内乙炔气着火,只可选用下列的( B )灭火。
A、水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酸碱式灭火器
310、下列白酒属于浓香型的是( C )。
A、四特酒 B、汾酒 C、洋河大曲 D、玉冰烧
311、按GB/T 15037-94分类,平静葡萄酒(干型)的总糖含量一般为( A )。(以葡萄糖计)
A、≤4.0g/L B、≤3.0g/L C、≤2.0g/L D、≤1.0g/L
312、酿造用水中供一般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分析的水样应取( B ),并不要装满水样瓶。
A、1~2L B、2~3L C、3~4L D、5L
313、酿酒用散堆谷物原料从每天投料的原料中均匀取样,采样量与日投料量有关,当日投料量为20吨时,原始试样应取( A )。
A、4kg B、2kg C、3kg D、5kg
315、食用酒精(优级)不挥发物的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C )。
A、≤0.0010g/100mL B、≤0.0015g/100mL
C、≤0.0020g/100mL D、≤0.0025g/100mL
316、食用酒精的色度检验,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标准色度取8号 B、取试样50mL于比色管中
C、色度标准液密封保存了5个月 D、于亮光下比色观察
317、食用酒精乙醇浓度的测定要求选用的酒精计为( A )。
A、90%~100%(V/V)分度值为0.1 B、70%~100%(V/V)分度值为0.5
C、90%~100%(V/V)分度值为0.2 D、50%~100%(V/V)分度值为1
318、酒类固形物的测定,烘至恒重的要求是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 C )。
A、0.2g B、0.02mg C、0.2mg D、0.1mg
319、由于氨基酸分子中的( A )可以用甲醛掩蔽,所以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可以用滴定法。
A、氨基 B、羧基 C、酯基 D、羰基
320、下列项中( B )不是硬质糖果按加工工艺分类的类型。
A、透明类 B、胶质类 C、花色类 D、丝光类
321、在糕点的制作过程中,用搅拌的方法将蛋、油、糖等原辅料充分混合均匀的过程称为( D )。
A、着色 B、调粉 C、调糊 D、乳化
322、各类糖果的( D )感官指标要求内容是相同的。
A、色泽 B、组织 C、还原糖 D、杂质
323、糕点中水分的测定应采用( A )进行检测。
A、常压干燥法 B、减压干燥法 C、蒸馏法 D、红外线法
324、常压干燥法适用于( D )样品中水分的测定。
A、易分解 B、含多量的糖 C、含多量的糖 D、不易挥发
325、下列物质中( D )不能还原费林试剂。
A、乳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蔗糖
326、SB/T10018-92中对硬质糖果还原糖含量的要求为( C )。
A、≥2.0% B、≥10.0% C、≥12.0% D、≥17.0%
327、有三个巧克力样,细度检测值分别为20.0µm、28.0µm、30.0µm,则这三个样中( C )符合SB/T10024-92的要求。
A、有1个 B、有2个 C、全部 D、全部不
328、下列对糕点中蔗糖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D )。
A、浓度越高,甜度越大 B、50%蔗糖溶液能抑制一般酵母生长
C、粘度比葡萄糖高 D、能起焦化反应和褐色反应
329、国家标准GB7099-1998要求冷加工糕点出厂时菌落总数不得大于( C )个/g。
A、750 B、1000 C、1500 D、2000
330、以下酶为在牛乳中不存在的酶是( B )。
A、解脂酶 B、糖化酶 C、磷酸酶 D、过氧化氢酶
33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检测牛乳的新鲜度( D )。
A、刃天青试验 B、酒精试验 C、美兰试验 D、冰点试验
333、下列牛乳密度的测定,准确度最差的是( D )。
A、190℃时测定,未换算温度 B、检验员读数时未与眼睛齐平
C、刚挤出的鲜乳,放置2.5h后测定 D、刚挤出的鲜乳,立即测定
334、GB5408-85消毒牛乳标准中,规定全乳固体的指标要求为( A )。
A、≥11.20% B、≥11.50% C、≥11.70% D、≥11.80%
335、GB5410中,特级全脂乳粉的杂质度指标要求是( B )。
A、≤5ppm B、≤6ppm C、≤12ppm D、≤16ppm
336、全脂淡奶粉标准GB5410中蔗糖应该( B )。
A、≤20.00% B、不得检出 C、无要求 D、≤1.0%
337、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依据应按( D )进行。
A、GB5410 B、GB5412 C、GB5409 D、GB4789.18
338、原料乳在生产加工中的预热工序,其作用不可能( D )。
A、杀菌 B、破坏乳中酶的活力 C、提高乳的热稳定性 D、提高乳的香味
339、下列有害元素中的( C )是消毒牛乳和酸牛乳才有要求的。
A、铅 B、铜 C、汞 D、砷
340、啤酒是以水、大麦、( C )为主要原料。大米、玉米或其它淀粉质谷物为辅料,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饮料酒。
A、豆饼 B、糖蜜 C、酒花 D、淀粉
341、大麦的分样方法可分为四分法和( A )。
A、分样器法 B、小铲法 C、混匀法 D、平分法
342、瓶装啤酒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箱,再从n箱中各抽取( A ),作为该批产品的样品进行检测。
A、1瓶 B、2瓶 C、3瓶 D、4瓶
343、称取大麦样品40.0g,数出样品的粒数为1000粒,从中拣出夹杂破碎物5.0g,其中粒重(绝干物)为( B )(其水份含量13%)。
A、20.45g B、30.45g C、40.45g D、50.45g
344、下列( C )不属于大麦的化学组成。
A、脂肪 B、蛋白质 C、胚芽 D、淀粉
345、麦芽夹杂物含量为10%时,表明该麦芽的此项指标按QB1686-93的要求为( D )。
A、优等品 B、一等品 C、合格品 D、不合格品
346、用酸度计测定麦芽汁pH值,先用pH为4.008和6.865(25℃)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酸度计后,再测试样品,样品测定时酸度计读数显示为E,则麦芽汁pH值为( C )。
A、4.008+E B、6.865+E C、E D、2.857+E
347、麦芽汁总酸的测定中,所需使用的标准溶液为( C )。
A、0.1mol/L HCl B、0.1mol/L H2SO4 C、0.1mol/L NaOH D、0.1mol/L NaCl
348、称取100.0g处理好的啤酒样品进行啤酒酒度的测定,蒸馏收集约95mL蒸馏液后,取下容量瓶,调液温至20℃,然后用水恢复蒸馏液至( B )摇匀、备用。
A、95.0g B、100.0g C、105.0g D、110.0g
349、啤酒生产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纯粹培养的( C )。
A、啤酒细菌 B、啤酒霉菌 C、啤酒酵母 D、啤酒杆菌
350、含乙醇量小于( B )的饮料制品为软饮料。
A、1.0% B、0.5% C、2.5% D、0.1%
351、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在原有软饮料分为八大类基础上增加了( B )和茶饮料。
A、固体饮料 B、特殊用途饮料 C、保健饮料 D、矿泉水
352、碳酸饮料感官要求,杂质为( D )。
A、允许有少量杂质 B、不允许有沉淀
C、允许有少量沉淀 D、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353、GB/T10792-1995碳酸饮料净含量测定:在( D )℃下,将样液沿容器壁缓慢倒入量筒中,静止1min后,读取泡沫下的容积数。
A、20±2 B、4±2 C、37±2 D、25±2
354、测定饮料可溶性固形物标准温度是( D )。
A、4℃ B、30℃ C、25℃ D、20℃
355、酚酞指示剂的碱色为( D )色。
A、黄 B、无 C、橙 D、红
356、GB2760中规定饮料中靛蓝的最大使用量为( C )。
A、0.05g/kg B、0.025g/kg C、0.10g/kg D、0.20g/kg
357、GB2759.2-1996规定饮料中含铅量应≤( D )mg/kg。
A、1.0 B、0.1 C、0.5 D、0.3
358、饮料生产用二氧化碳气含量应≥( A )%。
A、99.5 B、95 C、99.8 D、99.0
359、软饮料生产用白砂糖要求菌落总数<( B )个/g。
A、300 B、350 C、100 D、1000
360、软饮料生产用全脂乳粉要求含铅≤( A )ppm。
A、0.50 B、1.0 C、0.1 D、5.0
361、下列( B )项在矿泉水产品标签上不一定要注明。
A、pH值 B、浑浊度 C、是否含CO2 D、溶解性总固体物
36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