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七年级--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89401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七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湖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文化素质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 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l.(2分)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菜畦(qí) 确凿(zuó) 锲(qì)而不舍 人声鼎(dǐng)沸   B、重荷(hé)  炽(zhì)痛 鲜(xiǎn)为人知 来势汹汹(xiōng)   C、哺育(bǔ) 亘(gèn)古 兀兀(wù)穷年 慷慨淋(lín)漓 D、伫(chù)立 嫉(jì) 妒 气冲斗(dòu)牛 惹(rě)人注目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宰割 深隧 鞠躬尽瘁 一拍既合 B、蚱蜢 崎岖 妇儒皆知 马各裹尸 C、巴望 讪笑 死而后己 一反即往 D、瞬息 嗥鸣 杂乱无章 当之无愧 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村庄是自然的书城,这里远离功名利益的    ,没有城市车马的    ,没有觥筹交错的   ,没有尔虞我诈的    ,一切随性,一切随意。这样的阅读是诗意的,也是简洁的。我情愿一辈子就这样在村庄阅读,阅读村庄,阅读自然,阅读天地间的一切繁衍生息。 A、险恶  浮华  喧哗  牵绊  B、牵绊  浮华  喧哗  险恶 C、牵绊  喧哗  浮华  险恶 D、险恶  喧哗  牵绊  浮华 4.(3分)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使用不适当的一处是 (    )  对于祖国母亲,我心里怀着A炽痛的热爱。一想到她曾遭受欺凌、任人B宰割,我心如刀绞,C义愤填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发誓要努力学习,自强自立,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更D可歌可泣。 5.(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B.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C.同为科学家,杨振宁写邓稼先;同为诗人,臧克家写闻一多。正因为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所以写来有格外感染力。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这部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 (8分)综合性学习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让人崇敬的名人,他们的功绩照亮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为了更好地走进名人世界,感受名人风采,班级举行“话说名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 ①(2分)认识文化名人。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几张文化名人图片,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②(3分)走进名人作品。请从备选名人作品中,为班级书单推荐一个课外阅读作品。 【备选名人】:史铁生、余秋雨、沈从文、林海音、海伦•凯勒、高尔基、马克•吐温 我推荐( )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分)感悟人格魅力。你心目中崇敬的名人是谁?他(她)最打动你的人格魅力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分)按要求默写。 ① :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 《木兰诗》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逢入京使》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2分)指出下面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 朔气传金柝(北方) B. 赏赐百千强(有余) C. 以钱币乞之(求取) D. 称前时之闻 (称赞) 9.(2分)指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 当:女郎当户织 卿今当涂掌事 B. 辞:旦辞爷娘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自: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0.(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节选第一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从两个“旦……暮”看,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足见行进之速、军情之急。 B. 第二段概写艰辛的军旅生活,其中的“传”“照”两字描绘出战地的严冷苦寒,渲染了战斗的悲壮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坚毅顽强的性格。 C. 第三段写木兰还朝辞官,一方面是思念故园,另一方面也是女儿之身,不便久留。 D. 本诗繁简处理历来为人所称道,详写女儿情怀,略写战斗生涯,突出了木兰的女性英雄形象。 11.(2分)下面对《伤仲永》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后“泯然众人”的惋惜和哀伤之情。 C. 文章开头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作者想借仲永这个正面例子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详实的材料。 D.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年幼时善作诗;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又过七年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12.(2分)下面对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壮士/十年/归 C.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心的交融 ①长这么大,仅有一次给妈妈写留言条。那年我9岁。 ②那年冬天,县里征集民工修筑高速公路,每户一个,不去须交400元钱。当时家中境况不好,爸爸外出打工了,这个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妈妈肩上。 ③临行前那个晚上,妈妈紧锁着眉,抱着熟睡的弟弟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一言不发。我坐在小板凳上,托着腮睁大了眼看着即将远行的妈妈。我不敢作声,怕惹妈妈难过,我知道妈的心里舍不下我们姐弟俩。那夜我生平第一次从睡梦中醒来好几次。 ④第二次醒来的时候,妈妈早已做好了早饭,等我起床。妈妈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看着我吃完了,这才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静儿,妈妈要去修路,要一个月才能回来。你在家听奶奶的话,带好弟弟。知道吗?”我顿时觉得少了一份依赖,鼻子酸酸的,心里既难过又害怕,好久,才哽咽着点点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根本不知道离开妈妈的日子怎么办,但我隐约知道妈妈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干很苦很苦的活儿。从小性格内向的我没有对妈妈说更多的话,只是拿起笔写下一张小纸条。那时我不知道什么叫“留言条”,只知道那句话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对妈妈说,但我写得出。 ⑤煎熬了一个月,妈妈回来了,又黑又瘦,我也几乎成了“小乞丐”。悄悄观察着妈妈,她有没有发现那张小纸条呢?可妈妈似乎什么别样的神情也没有,我又偷偷打开那块毛巾,天啊,那张纸条居然还在!我心里隐隐作痛,拿出纸条一点点地把它撕得粉碎…… ⑥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写过留言条。日子平淡地过去,我还跟以前一样,对妈妈既尊敬又疏远。 ⑦直到我的16岁生日,那天晚上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孩,9岁那年在妈妈临出门前,夹了一张纸条在妈妈的毛巾里,妈妈看了很感动,竟然捧着毛巾哭了。她想把毛巾和纸条一起收藏起来,留做永久的纪念,但那张纸条却丢了,母亲一直深深自责着,感到对不起女儿,不知道女儿能不能原谅她。故事讲完了,我和妈妈已经紧紧相拥着,依旧没有很多的话语,然而我们的心早已交融在一起。 ⑧我知道我曾经写过一张最好的留言条。 (选自《中国校园经典散文》) 14.(2分)这是一篇抒写母女情深的文章,我们曾经学过写母爱的文章,请你回顾一下: 答: (作者)的《 》 15.(6分)联系上下文,着重理解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完成下列题目: ①“煎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传递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似乎”一词能不能去掉?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的心中为什么会“隐隐作痛”,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文章中没有具体说明留言条的内容。联系全文想一想,“我”在小纸条上写了一句怎样的话?请把这句话写下来,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这是“我”写的“最好的留言条”,解读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那是我仅有一次给妈妈写留言条,物以稀为贵。 B.因为留言条中有我对母亲的牵挂与依恋。 C.那张留言条由我对母亲既尊敬又疏远变成了母女之间心与心之间的交融。 D.那张留言条记载着“我”9岁时与母亲离别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吾父之爱 秦文君 ①我父亲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脸颊上有条弹片划破的伤疤。他有张发黄的旧照片,那时他一身戎装,抽着烟,正在沉思,是个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在我的童年时代,这张照片成为我最大的骄傲。直到今天,我仍感觉穿军服的男子最富有气概,因为那能寻到我父亲当年的某种风采。 ②然而,父亲现在已经老得白发苍苍了,而且瘦瘦的,丝毫找不见昔日的辉煌。节假日全家团聚,看见父亲突然从谈话圈退出去了,他只当听众,偶然在空隙中和弟弟互相把烟扔来扔去。有时,我往家拨电话,接电话的总是父亲。但说上三两句话,他总会讷讷地说,让你妈妈听。接下去,是母女俩喋喋不休亲亲密密地说些琐碎的生活话,父亲则静静地极有耐心地在一边等。 ③父亲的爱有些特别,母亲常说他从未给子女洗过尿布,从未参加过家长会……在众多的“从未”中,父亲黯然失色。他总是默认这一切,从无二话。但有一次,他突然提起,我出生的那天,他激动无比,跑到外面买了个鲜红的闹钟,后来再听到那些“从未”,我眼前就会冒出那只红闹钟,它像父亲的爱心一般炽烈。我成年后,偶尔晚上归家迟了,会发现父亲站在黑暗的弄口等待。日深年久,直到如今,有时夜归,走在黝黑的暗道上,我仍会产生一种被人担心的温暖感,尽管我早已离开了父亲的庇护,有了自己的小巢。 ④记得临出嫁日时,父亲叮咛我说:“不要去责备你喜欢的人。”我体会到,那话里明明白白地包含了父亲的信念。父亲正是用这种方式充分给别人自由。我刚进小学时,不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常常逃学,母亲让父亲押送我去学校,父亲则不。他让我申诉逃学的理由,我断断续续地说,在家好,下雨天能收集雨水,平时能喂养小鸟,能用面粉团捏有趣的小丑。父亲说,那你就天天在家吧。但是,一个星期,我在家呆腻了,逃也似的飞奔学校而去,很快就成为发奋的学生。至今,我常常会后怕,假如父亲当年强拽我去学校,我也许会永远厌倦读书的。 ⑤父亲已经离休,并且从未想过再出去干一番事业。他就是那种淡泊的人,不强求别人,也不强求自己,似乎从没有心急火燎追求东西。父亲爱好文学,很能欣赏,评价也在行,但他从不投入,保持着对爱好的神秘感。在我最彷徨的时候,父亲淡淡地说,你可以试着把想法写下来。我采纳了,后来那些想法纷纷印成铅字了。父亲收藏我的小说,有时看到杂志广告,他会候准杂志出版的日期去购买。他一遍一遍读,熟悉我写的每一个字。有一次我告诉父亲,我已写了一百多万字。他沉默了一会,说,别拼命写。 ⑥ 父亲,多谢你默默无声的关爱。 18.(2分)综观全文,你觉得“吾父之爱”具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父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请仿造示例,完成梳理: 出生时:(        ) 童年时:发黄的照片 成年后:(        ) 现如今:沉默的听众 20.(3分) 揣摩文末的画线句,父亲为什么“沉默”?他又为什么说“别拼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 同是女儿不愿上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父亲是暴打,本文中的父亲却是“纵容”,两个父亲的情感和教育观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仿照例句,写写父亲的爱对“我”的成长发展的帮助。 示例:“我”晚归,父亲会在黑暗的弄口等待,让我感受亲情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写作上的启发?请结合第三单元的训练话题“写人要抓住特点”,谈谈你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50分)记叙文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丑小鸭》中的经典名句,它激励了无数心怀梦想的丑小鸭们。可是,当天鹅还是丑小鸭时,生在养鸭场里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吗? “请以“身边的丑小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⑵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⑷不得抄袭,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