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沟通心灵的金钥匙——主动倾听
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 汤林燕
【摘要】渴望别人的关注和理解是我们人类的天性,而作为现代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原则——主动倾听,在传递对别人的关注与理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教师日常教育中主动倾听技术方面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具备的主要素养和操作要点,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教学空间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主动倾听;有效;运用;技巧
主动倾听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所谓主动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和能力,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来访者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并主动地给出一些回应。
一、关于当前教师在主动倾听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雨后春笋般在各个校园里撒下种子时,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范围扩大了许多,由原来的外在表现转向现在的内心世界。那么广大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是否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真正倾听了他们的声音,真正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在很好地与孩子们作心灵上的沟通呢?显然我们的答案是含糊的,因为在主动倾听方面我们还存在了不少问题。
1、 缺乏情感体验而忽视主动倾听
活动课上,学生们一个个像放飞的小鸟各自玩各自的游戏,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忽然,有一位学生急冲冲地跑来告诉老师,小红同学正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泣。老师就随着那位同学急切地走进了教室。
老师:(亲切地)小红,你怎么了?
小红:我不知道。(蒙着脸,继续哭泣)
老师:(友好地)我想你肯定是为了什么事而哭泣的吧!究竟是什么事让你这样伤心地哭呢?说给老师听听,好吗?
小红:我们班没有人喜欢我。(轻轻地抬起头,一边还在抽泣)
老师:(从旁边拉过一张椅子,把自己的胳膊放在小女孩的肩膀上,笑眯眯地)哦,原来是这样啊!老师觉得只是你自己看起来这样,其实人人都很喜欢你的。你很漂亮,很可爱,很聪明,当然除了现在哭的时候。
小红:(一直摇头,还在哭泣)
老师:(轻轻地)好了,乖,不能再哭了,再哭就不漂亮了啊,这样真的会没有人喜欢你了。快把眼泪擦干,高兴起来吧!
小红:(疑惑地看着老师,哭泣声音变小)
老师:(接着又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觉得好些了吗?嗯,事了哦!
这位教师虽然充满着爱心,与以往的老师处理事情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让人看起来很感动。但她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也缺少了一份主动倾听。在谈话中,教师也曾使用了探索性的提问、分析、肯定性的评价,但后面紧接着马上有了否定性的评价,让孩子不能再有不愉快的感受。我们都知道,人的感受是自己的,禁止别人有这样的感受而产生那样的感受在心理学上来讲是很不道德的。其实,这一次教师没有能够正确解读这位学生发出的信息,而是不同意他的看法,然后老师又帮忙分析了该学生“只是你自己看起来这样,其实人人都很喜欢你的。你很漂亮,很可爱,很聪明,当然除了现在哭的时候。”最后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不能再哭。也许这位学生正因为某个事件而心里难受,但教师不领会这个。
2、 因缺乏耐心而没有主动倾听
王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自修课纪律不好而被叫去办公室。
师:你怎么搞的?又违反纪律?
生:(低头不语)
师:算了,你不说也行,今天活动课别上了!
生:……
就这样,王某被剥夺了活动权。我们会说教师的意图是好的,为了整顿班级纪律,做到杀一儆百。其实这样做,教师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本,不知道王某真正的想法。王某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他口中不服,心里更不服。王某受惩罚后有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嫁祸他人,比如产生攻击性行为(去报复向老师汇报的班干部等)。
3、教师的经验主义阻挡了主动倾听
小明和小红是同桌,小明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同学,而小红经常考试不及格。这一次小红下定了决心要向小明学习,考一个优秀,晚上复习到了十点多。可是当老师批到小红的试卷时感到很惊讶,把小红叫到了办公室。
师:(还没等小红明白是怎么回事)小红同学,你这次测验是看你同桌的吧?
生:((轻声地)没有,我自己做的。
师:自己做的?怎么可能?看看你平时的表现,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吗?我都教书十几年了,你别想骗我!
生:(委屈地)我……我真的没有……
师:别装了,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看得多了,你葫芦里卖什么药我都知道!
……
我们常常说希望学生成为具有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人,希望他们成为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那么教师应当彻底摒弃我们的经验主义。一些教师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对学生的评价中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经验大都具有保守性和片面性,这种狭窄的个人经验使教师很难接受学生的一些教师认为不符合的想法,也不会去理解他们。比如上述事例中的小红,是因为她对于老师不调查凭空想像说他抄袭试卷感到非常委屈,因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她以后的发展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4、没有恰当的回应使倾听无意义
有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很多,忙于这个或那个,当这个时候听到学生的情况报告,通常都会说:“我知道了!”当孩子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教师开始忙别的东西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老师在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一个孩子匆匆跑来说有人在说她坏话,老师说:“谁呀?”学生说:“XXX。”老师还在忙着写小黑板,那位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最后,孩子说完了,等着老师给出回应,老师说:“我知道了。”
这个例子中说明老师听了,也明白了,但因为缺乏老师适时的回应,可能只是听到了一些片面的想法,使这次谈话变得毫无意义。
二、教育过程中主动倾听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大多数老师习惯于讲演、探听、告诉、判断和评价。我们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我们的特殊的“教学”任务,而完成这样的任务看起来需要大量的讲演、探听、告诉和评价。因此很自然的,教师会怀疑是否值得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不怕麻烦来学习和使用主动性倾听。其实,许多专家和实践过的老师发现试着主动倾听能在许多方面起作用,它能释放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时间而不是在浪费时间。它能澄清事实、促进提问、建立一种学生感到可以自由思考、提问和探索的气氛,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不少的作用。
1、主动倾听是促进师生之间一种更亲密的、更有意义的关系,有助于促进辅导双方的沟通。被教师倾听的学生总是会经历一种自我肯定和有价值的感觉。被理解的满足感,加上那种与日俱增的教师加以培养的自尊感,使学生对听他讲话的老师感到温暖。教师同样感到温暖和亲密感,因为真正倾听的教师会对他的学生有更广阔的理解,并开始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处于学生的位置会是什么样子。移情地倾听,和学生一起在他的生命旅途上共行几步,这是关心、尊重和热爱的行为。
2、主动倾听能使老师更加准确地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意思,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自己的情感,理解情感产生的原因,让他们不要害怕自己不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倾听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当老师在倾听学生说话时,学生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主意正在被老师很好地理解,而不是曲解了,他们就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这样,老师给予的观点、看法、和主意也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了。我们经常说尊重是相互的,试想如果一位老师从来不愿意听他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叫他的学生又如何来听他的话呢?即使表面上接受了,内心也是不愿意的。
许多实践证明: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到相互关心、尊重和热爱的地步,“违纪”的现象就会显著地减少。因为学生不愿意给他们尊重和关怀着自己的老师惹麻烦,就会适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以前用于处理纪律问题的时间可以被用来教书和学习。
三、如何实现有效地主动倾听
主动性倾听在帮助师生沟通方面有很大作用,许多人在寻找掌握这种技巧的捷径。那么如何来运用这一技巧呢?
1、接受学生情感,先“同理心”后“移情”
所谓“同理心”是指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教师必须真正能够接受学生表达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无论他们所经历的情感与教师们认为学生应该具有的情感有多么的不同和不可思议,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绝对信任,认为老师理解他,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只有当学生的这些情感能被公开地表达、检验和探究时,学生们才能把自己从令人讨厌的感觉中开脱出来,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当然,教师还必须理解情感常常是相当短暂的,它们只作为当时的情感存在。我们要用主动性倾听来帮助学生“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替他人着想,体会到与他人类似的情感。我们也要帮助学生从这个时刻的情感移到那个时刻的情感。用这样的方法使难受的情感被驱散和被宣泄。
当然,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必须与每个正在经历麻烦的学生“融为一体”,同时又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千万不能被学生的情感所俘获,以致丧失自己的立场。一旦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失去了独立性,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烦恼。
2、信任学生的能力,保持足够的耐心
教师必须对学生有能力最终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特别需要理解很少学生能够一开始就涉及其真正的问题,需要用主动性倾听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澄清、深入和脱离最初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没有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时,或是他们的谈话听起来漫无边际而一时没有定论时,教师需要对这个教育过程有信心,并牢记主动性倾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可能花费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的过程。
许多教师常常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草草地结束与学生这样的谈话,甚至把一个可能有效的交流就这样放掉了。
但是,如果尝试“主动倾听”的教师应该不会放掉任何一个语言表达,包括体态语言,然后帮助他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一系列谈话过程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要靠老师在课后凭着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进行“追踪”谈话才行。
3、认真地倾听,适当地询问
一般来说,整个谈话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在谈话中,为了能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有效地控制谈话的主题、节奏和方向,教师必须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所有表达,注意表达的每一个细节,并且穿插着提出一些有效的询问。
询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询问,一种是封闭式询问。
开放式询问是教师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向学生询问。开放式询问具有交谈自由,信息量大等特点。寻求帮助的学生必须以较为详细的语言来回答,它能引导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深入表达,迫使学生就某些内容做出进一步思考。它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
封闭式询问是教师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词提问,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封闭式询问可以使收集的资料更准确,但信息量较小。
在实际谈话过程中,应当将这两种询问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因为开放式询问虽然信息量很大,但由于由学生诉说的时间可能过长,诉说的内容也可能太分散。当学生的言谈偏离主题太远时,可以用封闭式询问来控制谈话过程,使交谈范围相对缩小,集中到主题上来。但不能过多地使用封闭式询问,使用过多就会剥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4、注重“非语言表达”。
所谓“非语言表达”,指的是在谈话过程中教师所特有的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等表达方式。当教师运用一些非语言关注学生时,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感,使其感到教师正在注视着他,在倾听他的诉说,从而促进他自我表达、自我开放;在听的同时也给以适当的非语言反映,如点头、微笑,用表情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表示理解或惊讶,使其产生“老师重视我说的话”的感觉。
5、进行适当重复、归纳。
当然,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甚至不完全的句子,来复述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验证自己是否理解了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如果理解有误可及时纠正;如果理解正确就继续交谈,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有助于增进表达。这样简单的归纳,也可以使学生杂乱无章的表达得到清理、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作为师生谈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有关于个人生活方面的隐私。在日常生活中,办公室里的这个教师和那个教师们闲谈或是公开讨论年轻人和他们的问题的情况太常见了。也许有时我们常常会“交流教育心得”,其实我们不知道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谈话被学生听到更快地伤害师生关系了。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些适当的时候再交流,但不包括应该“保密”的部分。
主动性倾听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方法,它能使对学生、学生的问题和作为帮助者的老师一系列角色的态度发生改变。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他认为的支持。因为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手段,倾听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素养,作为一种品质、能力,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培养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锻炼。
参考文献:
1、《天赋教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
2、《中小学个案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顶好教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5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6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6、《人际关系心理学》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