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小班 )年组集体备课说课表
时 间
5.30
主备人
戴恩华
学 科
语言
课 题
鼠宝宝找朋友
设计意图
“鼠宝宝找朋友”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小故事,故事在结构具有重复的特点,内容简单,与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贴近。教师在活动准备时如果够充分,还是很容易启发幼儿的表现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和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我选择这一课来教育幼儿通过这个故事使幼儿了解小动物特征,愿意模仿小动物,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体验理解有好朋友的快乐!
二、说目标
1、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2、理解故事,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学习并运用句式:会...又会...。
3、知道鸭子、青蛙、花猫、老鼠的基本特征。
三、说活动过程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结合本次活动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幼儿观察
2.幼儿欣赏故事
3.幼儿再次欣赏理解并表演故事
( 幼儿中班 )年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表
时 间
5.30
发言人
学 科
语言
课 题
鼠宝宝找朋友
讨论内容
集体备课教学案例设计
教 者
戴恩华
学 科
科学
课 题
奇妙的水
活动
目标
1、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2、理解故事,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学习并运用句式:会...又会...。
3、知道鸭子、青蛙、花猫、老鼠的基本特征。
课前
准备
1、老鼠卡片2、教学课件《鼠宝宝找朋友》;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鼠宝宝"卡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出示鼠宝宝:吱吱……听!谁在叫?他会说什么?
2.教师模仿鼠宝宝:我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提问:鼠宝宝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怎样才算会跑又会跳?
3.幼儿动作体验(跑跑、跳跳),初步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4.引出故事名称《鼠宝宝找朋友》并请幼儿猜测:猜一猜,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播放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
2.提问:鼠宝宝到底找了谁做朋友?
三、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并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鼠宝宝首先找到谁?它找到布娃娃,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2.鼠宝宝接着找到谁?它找到小鸭子,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说出小鸭子的特征并模仿小鸭子)
3.鼠宝宝又找到了谁?它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说出小青蛙的特征并模仿小青蛙)
4.幼儿学说短句并做动作体验后继续提问: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请幼儿说出小花猫的特征并模仿小花猫)
四、教师与幼儿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把故事讲出来)教师扮演旁白鼠宝宝,幼儿扮演布娃娃、小鸭子、小青蛙和小花猫并用故事中的语言讲出来。(自己表演一次)
五、出示阅读材料《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们猜一猜,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为什么?
师:有的小朋友说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说没找到,那我们自己去书里面找找答案吧。
教师指导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揭晓答案,把故事讲完,巩固句式:会…又会师:鼠宝宝找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了吗?找到了谁呢?
教师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结束鼠宝宝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们身边这么多朋友开不开心啊?
鼠宝宝会跑又会跳,老师会唱歌又会跳舞。
教学反馈:
上个星期二我上了一节语言课《鼠宝宝找朋友》,我通过模拟鼠宝宝的声音引出话题,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由于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于是我引导幼儿集体跑跑跳跳,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幼儿带着问题“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呢?”“鼠宝宝找不找到朋友呢?”来听故事,并让幼儿帮助鼠宝宝去找朋友,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挂图,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又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幼儿也理解了“会跑和会跳”的含义,并用肢体来表达,结束时我和幼儿一起找朋友表演故事。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应该给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并多请一些幼儿出来表演,在结尾部分的表演找朋友应该要长一点,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注意。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