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51162 上传时间:2025-03-0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奶山羊羔羊腹泻的病因与预防羔羊腹泻是奶山羊生产中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严重的影响着羔羊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及终生的生产性能。3年来,我们对五道河农场和阁山林场养羊户的调查统计:产羔698只,发病352只,发病率为50.43%;死亡210只,死亡病为59.66%。治愈羔羊的生长发育(如体高、体重)及成年后的产奶性能远不如没患过病的羊只。1、病因分析羔羊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瘤胃、瓣胃、网胃功能不健全,只是靠真胃来消化食物。在其营养方式由乳汁转为草料后,变化很大,易受病菌侵害,使羔羊感染发生腹泻。羔羊腹泻病比较复杂,依据我们现场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5个因素。初乳因素:初乳中含一种溶菌酶,

2、对羔羊营养的吸收、免疫抗体的获得、胎粪的排泄与清除起很大作用。各种免疫抗体、乳酸菌的酸度和含量、球蛋白的含量随分娩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有些养羊者母羊产羔时不看户,如母羊产羔后母性不强,羔羊体弱,就不能马上吃初乳。还有一些户养羔羊很多,把挤的初乳不单独喂,而是掺一起,所有的羔羊都一样吃,使后出生羔羊根本嘱不着初乳。由于初乳吃不上,吃不足,羔羊获得免疫抗体不足,胎粪排得晚或不净,易受病原菌和病原微生物侵害而发生腹泻。吃乳不卫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母羊生活环境太差,挤奶时不能彻底擦洗和消毒或挤的乳被污染;母羊因围产期饲养不正确,产羔后乳房过于水肿,而乳房发炎,产的奶带有致病菌而感染致病;有的养羊户喂奶

3、盆不洗不刷,喂完奶不及时拿出舍,被粪便污染,使吃的乳沾有大量致病微生物,造成肠道感染。初乳喂得不科学:的人把初乳放的太凉,羔羊吃后胃肠道受刺激,蠕动亢进,而发生拉稀;也有将初乳加热,被煮沸后,使初乳中的球蛋白、白蛋白、溶苗酶的功能遭到破坏。初乳高温易凝固,消化困难,起不到初乳应有的作用;喂量与次数不能很好掌握,时而过饱,时而饥饿;有的养羊户总怕羊吃不饱,使其过饱,消化不良而拉稀。羔羊卫生环境太差,舍内潮湿、寒冷、无光照、垫草少而湿,有贼风,都容易使羔羊受凉而发生应激造成羔羊腹痛和腹泻。缺硒导致腹泻:绥棱县是缺硒地区,而大部分养羊户对母羊产前和羔羊初生后都没进行补硒,导致57日龄后羔羊容易发生下

4、痢。2002年阁山林场74只羊羔羊发病,采取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1.5毫升/只,治愈62只,治愈率达83.78%。2003年和2004年对临产前10天的81只母羊进行亚硒酸钠维生素E3毫升/只肌肉注射,并对所产的159只羔羊3日龄进行肌注“富铁力”(含硒和铁)1.5毫升/只(有29只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肌注)。4月断奶时统计,羔羊发病27只,发病率仅为16.98%。上述种种因素均是造成羔羊发生腹泻的原因,应认真解决,加强预防。2、预防措施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多生壮羔、增强羔羊免疫能力和抗病力。分娩前母羊营养要齐全均衡,使母羊分娩后能分泌出更多优质的初乳。还要注意羊舍、乳房及乳头卫生,认真消毒

5、防止乳房炎的发生。早吃初乳,吃足初乳,科学吃好初乳,搞好临产母羊的看护。羔羊初生后马上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初次要喂饱,以后每天喂量要达到羔羊体重的1/6,每天23次。每次要23分钟喂完。要单羔单盆,固定盆、固定量、固定时间。喂后饲盆认真清洗与保管,防止污染,防止病从口入。羔羊吃的初乳要现齐现喂,避免过凉或过热。初乳一旦凉了需加温后再喂,加热温度:3日龄前要达3840,37日龄3538。加热时不能直接热奶,应采用“隔水加热”,以免容器直接加热破坏白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的功能,温度不能超过42。羔羊舍要保温,不能有贼风,光照要充足,不能阴冷,羔羊卧处干燥温暖、铺厚垫草。饲养较多羔羊时,要在保温舍的

6、前提下,采用高床网箱育羔。也可以采用“地龙”或火炕保温育羔,是防止应激引发拉稀的好办法。初乳和常乳喂奶要定时定量。不能时饱时饥和过多供给,使羔羊过饱伤食,消化不良。剩余的初乳喂其他羔羊时要用水稀释,以防日龄大的羔羊吃后消化困难。10日龄以后的羔羊采取吊草把进行采食草的训练,并训吃粥料,以锻炼消化道,促进其消化功能,也是防止羔羊断奶前腹泻的好办法。10日龄以后要饮清洁温水。搞好预防注射。妊娠母羊产前1个月注射羊五联苗1毫升/只。羔羊生后第3天注“富铁力”注射液1毫升/只,第7天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1毫升/只。21日龄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1.5毫升/只。注意观察,如有病症发生,应立即隔离消毒。针对病

7、因采取消除传染渠道,积极对症治疗,以防传染扩散。奶山羊流行性口疮的诊治奶山羊流行性口疮也叫传染性浓疱,系羊口疮病毒接触性传染的一种流行病。多见于断奶前后大羔羊。多发于盛夏季节。过去绥棱县域内很少见,偶尔也有零散病例发生。一、流行情况绥棱林业局五道河子农场养羊户朱喜,于2003年5月末从拜泉县农村购回奶山羊98只,羊进场半月后,其中38只育成羊全部发生流行性口疮,发病率为38.8%,死亡2只,死亡率5.3%(2/38)。7月份该群羊转牧到跃进林场。该场杨立峰家养的57只奶山羊相继发病21只,发病率为36.5%,经对症治疗半月后痊愈。2004年和2005年跃进林场3户养羊,发生该病共42只,经揭痂

8、冲洗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二、症状刚发病初期的患羊食欲减退,采食缓慢,吃草中时常扬头,上翻嘴唇,当发现羊吃草时经常提唇,检查口腔粘膜尤其是齿龈粘膜上有豆粒大的红斑,后呈潮红丘诊,形成浓疱溃疡,呈糜烂性溃疡;口角和鼻镜、唇、眼睑、耳廓的皮肤上有扣状红斑丘疹。然后形成丘疱中心有白色浓疱,逐渐发展为糜烂性溃疡,流棕红色水并形成结痂,结痂有时连片,龟裂。结痂下长新增生性肉芽,由于齿龈糜烂,而导致废食,羊只消瘦,发育受阻。2004年在阁山林场王延玲羊群中,因患口疮病的羔羊自然哺乳,传染大母羊乳房发病3只,发病率为14.3%(3只/21只),大母羊外阴部经传染患病1只,发病率为4.8%(1只/2

9、1只)。2005年跃进林场杨立峰家在患病的育成羊中有4只,发生蹄冠部、系部皮肤发生浓疱,溃疡病状。三、治疗(一)溃疡浓泡期:采取患处先用温盐水清洗,软化痂斑,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涂抹碘甘油,日处理三次。注射抗病毒的药物,病毒灵5ml/只羊,同时注射双黄莲注射液5ml/只羊,每日2次,连用3天。注射消炎、抗菌药物2004年开始采用碘伏消毒液代替盐水和高锰酸钾溶液,其他药物如常。对蹄型类和外阴型类的患羊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分钟,再用碘伏擦洗2遍,用碘甘油涂抹,兼用其他药同上。(二)结痂期先揭痂软化:用刀片刮结痂,再用上述疗法处置。四、效果用碘伏溶液冲洗效果好于碘酊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碘伏冲

10、洗用药5天,皮肤基本正常,而比其他药冲洗疗程短57天。尤其齿龈粘膜红斑期,对患羊口腔粘膜早涂碘伏溶液,有35天粘膜红肿消退,均无化浓和溃疡发生。五、小结1、传染性口疮是接触性毒性引起的流行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断奶前后的育成羊正处在生长发育盛期,患此病严重影响终生发育。2、为防止该病的传播,要在搞好羊舍消毒的提前下,应注意对育成羊的观察,如发现有吃草中昂头、提唇现象,要及时检查口腔粘膜是否有红斑、水泡等病变。如有,及时采用上述疗法治疗和预防。3、对患羊实行严格的控制,进行隔离治疗,并投给柔软饲草,加强营养,必要时进行软料或粥食补饲。 牛的繁改技术一、牛的发情母牛出生后的1315月令就可以发情、

11、配种、怀胎。首先脑下垂体刺激卵巢中卵胞的发育,并分泌出生殖激素刺激卵巢发育;雌性激素从卵胞中分泌出来,促进子宫发育,牛开始出现发情行为。二、母牛生殖器官的构成母牛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腔室、腹道前庭构成。这些器官与母牛发情有着密切联系。1、卵巢:在发情期卵巢表面有卵胞。在卵胞体期出现橙色黄体。卵巢中卵胞很硬。发情5天前期生长很快,外壁逐渐柔软并变薄,且出现滑动性。在排卵前呈1.52.0cm寸胞。这叫成熟卵胞。最后破裂排卵;排卵后的卵胞上有小孔,黄体在里面发育,排卵后黄体分泌出孕酮,便不发情,这就是成熟的黄体。在不妊娠时黄体消失,孕酮不再分泌,卵胞重新发育并开始发情。每182

12、3天发情一次,平均为21天;幼牛发情期短,老令牛发情期长。2、子宫:牛子宫呈羊角型。发情期对精子的生存,妊娠期对胎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进入发情期子宫的精子很活泼。休情期的精子不能存活。发情期子宫活动频繁。发情期子宫活动情况:为了使精子和卵子结合,这种运动能使输卵管变结实。这种运动大约在发情三天前开始;发情期活动更加激烈。排卵后迅速减弱至停止。休情期并妊娠期便不再运动。发情期子宫入口处的子宫颈有像卵胞样的硬组织,旁边有深深的皱折和大管道,管道弯曲。子宫颈在黄体期和妊娠期被粘液腺堵塞。发情期粘液增多,呈液状分泌到体外,精子进入粘液内被带到子宫,之后来到输卵管上部。用显微镜观察发情期子宫颈管粘液,呈

13、美丽的树枝纹状并结晶;在妊娠期和黄体期粘液不结晶,粘液在发情期发生维妙的变化。人工授精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农户必须掌握准确时间。有十分之六的母牛是在夜深人静时发情,有十分之四的母是从早到晚进行。另有十分之四的母牛是从早到晚上结束发情。因此,一天至少有二次观察母牛发情情况,每天午睡前再观察一下,就不会错过发情期了。2、发现发情要把发情日期,当时的症状逐一记录下来。3、发情期母牛接受公牛爬跨时间大约持续20小时。但实际很多情况被母牛爬跨而不厌烦。发情期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但也难于严格划分),这对授精很重要。牛在发情期来临时,高声鸣叫不安静;发情期外阴部发生变化并离开牛群,四处走动并想接近其

14、他牛,咬其他母牛的阴部,爬跨其他牛的背部,便不允许其他牛爬跨自己。到发情后期,不再高声鸣叫,其他牛躺着时他独自站着,并亲近临旁的牛,人经过时便靠过来。外阴部:黄体期和妊娠期,外阴部有很多皱折。发情前期外阴部肿胀,皱折减少,稍呈红色,不分泌或分泌很少的粘液。如果把手放在上面并竖起耳朵转回头看,但并不厌恶;粘液有时流垂在外部,粘液分泌量在发情前期最多,从中期到末期缓缓减少;子宫颈在发情末期开的很大。粘液量,各种症状和发情时间,由于个体、年龄、营养、饲养管理等不同而不同。故要注意每一个细微变化。综合各种情况确定是否发情。发情中期发情几小时之后进入发情最盛期即发情中期。然而这一时期不甚明显。有时爬跨其

15、他牛的背,有时被其他牛爬跨。有明显的性行为。性行为的标迹是背部、腰部有爪痕或轻伤,有时脾气暴躁好逗。新发情的粘液在尾巴挂着;如果轻拍一下臀部,便把尾巴高高抬起。外阴部潮湿肿胀,湿且带红色。透明而垂吊的粘液易断。到后期粘液量变少。发情末期子宫颈口开张更大,卵胞膜变薄并突起到卵胞表面,然后伸长变缓,波动减弱。有时爬跨其他牛的背,但拒绝别的牛爬跨自己。到此发情结束。把手放上,便厌恶的逃开。即使敲打腰部也不抬尾。外阴部逐渐变干,皱折阴唇或沟纹变深。卵胞变软,触摸时易破裂。排卵是在发情结束后613小时内这属于正常。在发情中期和末期授精要比发情初期受胎率高。之后授精受胎率迅速下降,要引起注意。然而准确掌握

16、排卵期是很困难的。输精时间大体是:早晨发情,当天下午输精。下午发情,第二天上午输精。在发情最盛情期的稍后的后期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分娩后40天左右,受胎率提高。第80天120天受胎率最高。要是一年一胎,分娩后40天60天之间就要开始着手于输精。有时分娩后8天30天发情而不怀胎。因子宫没恢复正常。因此这时受胎率很低,过早授精会使子宫恢复转慢,因而很危险。幼牛在发情后有时会出血,这和妊娠没关系。妊娠发情假发情妊娠时再发情的牛有百分之几。给这种牛输精容易引起流产。妊娠时发情症状变弱,几乎没有粘液分泌。输精管插到子宫颈深部,而不是中部,营养不良的牛,发情症状要比营养好的牛差,发情很不明显。繁殖与营养关系

17、密切。若给牛吃有丰富的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A的饲料,就会有良好的发情;若饲料中缺乏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就会影响奶牛的正常发情。只须倾注爱去观察,才能提高受胎率。精液的保管1、盛氮容器要在避光,避风的地方保管。2、缶中液氮量不得少于13。3、提斗精只允许提到缶颈口下进行。4、取精要时间暂短迅速,每次不得超过5秒钟。精液解冻在生产结冻和自然结冻不可是恒温,可用5冷水和温水3840溶解法进行。我县要求3840温水解冻,细管解冻必须在1213秒变得透明,至15秒钟左右其温度上升,解冻完成。用显微镜检查一下活力情况。授精动物一般是哺乳期间不妊娠。牛都是边哺乳边妊娠的稀少动物。为了顺利的使其尽早妊娠,要有先进

18、技术做保障。首先不要错过输精时期,使它适时妊娠。母牛发情时要正确记下牛的编号、发情日期、时间、发情症状,并迅速和人工授精站取得联系。其要点简要说明如下:1、在登记发情牛时要询问牛的发情时间、症状及上次发情授精情况及分娩时间,从而判断对牛输精是否适宜。2、为不使授精时发生事故,要询问牛的精神及性格。3、当发情出现粘液时不要焦急,如果每天流有混浊粘液和浓就要进行细微的检查,对生殖系统的疾病要及时治疗。母牛的生殖构造有阴道、子宫颈外口、子宫颈、子宫颈内口、子宫体、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及子宫颈管上的皱折。4、输精前先用酒精棉球擦洗外阴部及周围。5、从精缶中提取精液时,提到离缶口12cm时,要迅速取出,

19、这时要检查下贮精容器中的精的管数和公牛号码。6、在3540的温度下,用1015秒钟,进行快速解冻,再用酒精棉球对精液细管进行消毒后,将细管呈直角剪后,装入输精枪。这时最重要是使细管保护外套与细管吻合。否则精液有可能从细管中流出,到此准备工作完成。输精1、输精时首先用食指和拇指扒开外阴部,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将输精插入阴道口,插入后上斜1公分,再缓慢插入,再将右手伸进直肠,抓住子宫颈管,当输精枪进入子宫外口时,一边用小指抵住子宫颈分叉部,一边把输精枪插入子宫颈内口。2、输精枪到达子宫颈管内。子宫颈管内有34个子宫颈皱折。插进输精时不可大意。否则粘膜容易损伤出血或输精枪把子宫穿透。如果牛己妊娠又输精

20、容易流产危险。3、输精结束时,要登记奶牛卡片,这样就不易发生问题了。到此人工授精结束。精子卵子1、精子是在睾丸的精曲细管中形成,在精曲细管内,精子头部伸向外部,在附睾中继续成熟。2、卵子是在卵巢中形成,成熟的卵胞,卵子从卵胞中排出。在卵巢中的卵胞发育成熟,排卵前即外部发情就结束;经过612小时排卵,排出的卵子在输卵管内,通过输卵管的肌肉收缩和纤毛松动,运送卵子,以待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受精1、精子头前部呈红紫色,里面所含的酸可溶解卵膜。然后精子进入卵中(一般情况下,只进去一个)。进入时精子头部庞大500倍,它和卵子结合,受精便结束。2、接着受精卵分裂,受精卵经过45天进入子宫,不论早晚都不能改变

21、这种状况。3、受精卵进入子宫前,卵球分裂816个胞室,营养消耗完,其大小只有排卵时的四分之一大。4、到第八天形成胚,这时仍看不出胎儿胚囊不是从子宫内吸收营养,而是从子宫表面的营养细胞涉取养份。5、排卵后一个月内,营养的细胞消失,这时如果胚胎营养供应不足的话,胚胎就发生死亡,死胚就融解,胚胎变黑,在人工授精中约有15%左右发生这种现象。特别是处女牛的人工授精,这种现象较多。虽然看不到受精卵死亡,但胚胎一死亡,发情期要比预定的时间晚几天。妊娠的确认牛妊娠时不发情,这是诊断牛是否妊娠的标志。然而也有5%的妊娠牛也有发情或不妊娠也不发情的。所以与实际受胎率略有不同。而在人工授精的情况下,经过6090天

22、不发情,认为妊娠。60天以内如有发情现象认为可疑。妊娠一个月称胚或胎,31天形成头,但腹部尚鼓起。46天左右腹部臌支,称胎型。第60天出现胎盘。90天胎儿可以活动,并积极吸取营养,因此象胚那样发生死亡现象减少,但流产可能性还是存在。要避免雨淋,激烈活动及劳累,也注意拉稀、体温升高、管理措施要完善。分娩牛的妊娠平均280天,但也有出入。临分娩时,乳房肿大,奶牛除难产外,事故很多,不可忽视。产房要洁净卫生,铺上垫草,以防分娩时滑倒。一周前要使牛安静、单圈。产前牛食欲减退,经常排出少量粪便。当排出透明的白色粘液时分娩前的征兆。这时不可轻易粗糙。整个分娩过程需三到四个小时分娩中需二次破胎膜(有时三次还

23、哄不破胎膜),第二次胎膜破时有淡黄色膜排出。破裂的胎衣,排出羊水,从里面伸出二只脚,小牛出生后,在小牛脐带56cm处剪断。出生30分钟以后,小牛就能站起来。4小时后排出胎衣。分娩结束后,为了使小牛不得传染病,赶快给小牛足够的初乳,使小牛健康的快长。牛的繁殖技术 绥棱县畜牧局 对养鹅技术的探讨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大型肉用水禽,具有生产发育快,耐粗饲,消耗精料少,肉质肥嫩,抗病力强等特点。鹅肉是营养丰富的美餐食品,目前已广泛用于人类的生活中。因此,农户的养鹅积极性很高。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鹅的多种产品被人们喜用。其鹅业经济地位越来越充分显示出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随风而起

24、的养鹅热。但因农户间科技水平不高,亏损严重。如何使规模养鹅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饲养者和技术人员应依据雏鹅的生理特点,鹅只的生活习性,鹅的食物消化特点,利用精心育雏,规范化饲养,科学饲喂的科学技术,获取鹅只多活全壮,健康无病,快长,早成熟,快出栏,节约成本,获取盈利。其对策是:1、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精心管理,提供良好育雏环境和条件,育多活、育健壮雏。雏鹅的培育是养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培育雏鹅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育成鹅的产肉、种鹅的产蛋能力。因此要重视雏鹅的培育工作,提高育雏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无疫病,为今后的育成鹅和种鹅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1.1 雏鹅的生理特点1.

25、1.1 生产速度快,出生体重100g130g至4周龄增长10倍。1.1.2 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建立,对外界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弱,对低温,高温和剧变温度的抵抗力很差。1.1.3 雏鹅消化系统非常娇嫩,机能较差,体积小,不能喂低劣的饲料,每次喂的数量不能过多。1.1.4 雏鹅的抗病能力差,应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2 针对雏鹅的上述特点,确定育雏的技术要求是:1.2.1 育雏房舍消好毒,通常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薰蒸消毒法。先打扫净屋,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按15ml福尔马林和7.5g高锰酸钾,24小时后开门窗,彻底通风后备用。1.2.2 保好温:要看雏鹅的表现施温。

26、温度低时鹅雏集中成堆;过高时鹅雏四散、呼吸加快,张嘴喘气,频频饮水,食欲下降;温度适应时,雏鹅均匀散开,吃食正常,并能安静休息。适宜温度一周龄2927,二周龄2725,三周龄2523,四周龄2220。保温的方法:通常采用的自温、炕煤炉,电褥子等保温方法。其各有利弊,主要看育雏的数量来考虑和选择保温方法,但都要卧在温暖干燥的垫草上,保持舍内干燥。1.2.3 控好湿度:湿度大,温度低的环境易引起感冒。雏鹅打堆、拉稀,造成僵鹅,残次和死亡;湿度大,湿度高的环境雏鹅体热散不出来,食欲下降,细菌大量繁殖;要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干燥,使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1.2.4 适宜密度,通好风:密度过大,生长发

27、育受到影响,出现相互啄羽和啄趾恶习。密度过小,则造成房舍的浪费。因此,随着雏鹅的生长,体重的增长逐渐的调整密度。一般情况下每只鹅雏体面积占采食和运动空场的1/5。1.3 精心合理的管理1.3.1 适时潮口和开食:当鹅雏出壳2430小时进行潮口和开食。最佳时间,可用手指试探,雏鹅伸颈张嘴欲啄寻食就可开食。开食前先饮水潮口。潮口时水用盐水和Vc(0.02%),或百毒杀素(按说明书)兑水喂饮,也可用茶水和红糖水开口。开食可以用雏鹅颗粒料或自煮半生不熟的夹生饭,头几次铺塑料布上撒料喂,第一次要少给,吃点就可以,二小时后再投一次,13日龄每天喂6次。第4天雏鹅“收身”后每天喂8次,15日龄开始每天喂6次

28、喂的原则必须遵守少食多餐,精青分开,先精后青。110日龄精青为1:2;10日龄以上精青为1:4。1.3.2 放牧和下水:我县农村孵雏大多数集中在5月末6月初,根据气候情况1周龄进行室外运动和锻炼。10天后起到浅水中进行水锻炼。1.3.3 卫生防疫:饲料新鲜,不污不霉,按营养需要添加营养成份,喂食后及时收起塑料布,及时换垫草,卧处干净干燥,不能潮凉。及时上苗接种免疫防止传染病发生。1.3.4 中午天热时防曝晒,放牧时防暴雨激淋感冒,防鼠和动物伤害。2、根据鹅的生活习性,制定适宜的日常管理制度。2.1 鹅的生活习性2.1.1 喜水性:鹅只喜欢在水中嬉戏和交配。在产蛋期,水对受精率影响较大,但也不

29、是整天呆在水里,鹅要在陆地产蛋,采食、休息,睡憩。尤其是育雏期,产蛋和休息的地方,必须保持干燥和清洁。鹅只最好自由下水和上陆。没有水的地方,养鹅有些困难,要用人工造水池的办法解决。人工挖坑,用塑料布铺上,装水,定期补换新水,以满足其洁身嬉戏。2.1.2 耐寒性:鹅身有羽毛和皮脂,羽毛皮下含脂肪,防水防寒能力强,即使天很冷,鹅仍可下水戏水。2.1.3 合群性:大鹅群体活动性好,能在头鹅的带领下,群帮采食和休息,在管理上有很大方便。2.1.4 警觉性:鹅对于外界声音和侵害反应敏感,有人或动物接近时有一个鹅发出信号,全群鹅高声鸣叫,进行防范。2.1.5 等级性:鹅群体生活中有位次区别,壮鹅占有领位,

30、在采食、休息位次都是高位次欺负弱鹅,因此要强弱分群。人为对弱鹅关照。根据上述生活习性,鹅的日常管理要求创造有水条件,满足鹅的喜水习性。并保持憩睡处,产蛋处的干燥清洁,降低饲养成本。创造安静环境,防止惊吓鹅只,饲养人员听到鹅惊叫信号,马上到场看护鹅,防止伤害和惊吓鹅只;对鹅群组成要求大小、强壮尽量整齐一致,以防强弱相欺。熟悉鹅的上述生活习性后,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日常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科学养鹅,养好鹅。3、根据鹅的消化生理,利用消化特点制定鹅的饲养规程和饲喂原则。鹅是以草食为主的家禽,饲料通过喙采食,经过消化道至排泄腔的各段消化道中消化程度和测重点各不相同,肌胃是机械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肠以化学消化和

31、养分吸收为主;而微生物消化主要发生在盲肠。其各段消化有其不同的特点:3.1 胃前消化。鹅的胃前消化较简单,食物入口后,不经咀嚼,被唾液稍微湿润即舌的帮助而迅速吞咽。鹅的唾液含有少量的淀粉酶,有分解淀粉的作用。食道中酶活力很低,其消化作用有限,主要起食物通道和暂时贮存的作用。3.2 胃内消化3.2.1 腺胃消化:鹅腺胃分泌的消化液即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不含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腺胃中蛋白酶能对食糜起初步的消化作用。但因腺胃体积小,食糜在其停留时间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在肌胃,而不是腺胃。3.2.2 肌胃消化:鹅的肌胃很大,肌胃紧密厚实,同时胃内有许多砂、砾,在肌胃强有力的收缩下,可磨碎粗

32、硬的饲料。在机械消化的同时,来自腺胃的胃液借助肌胃的运动得以与食糜充分混合,胃液的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协同作用把蛋白质初步分解为蛋白 ,蛋白胨及少量的肽和氨基酸。3.2.3 小肠消化。鹅的小肠消化主要是靠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特别是空肠段的消化更为重要;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使食糜中的蛋白质、糖类(淀粉和糖元)脂肪逐步分解成为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而肝脏分泌的胆汁则主要促进对脂肪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鹅小肠中经过消化的养分绝大部分在小肠吸收。鹅对养分的吸收都是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中被利用的。3.4 大肠消化:大肠由盲肠和直肠构成。盲肠是纤维素的消化场所,除食糜中带来的消化酶

33、对盲肠消化起一定作用外,盲肠消化主要是依靠栖居在盲肠的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最主要是严格的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能将粗纤维发酵,最终产生挥发性的脂肪酸,氨、胺和乳酸。同时盲肠的细菌还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盲肠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特别是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有较大实际意义。直肠很短,食糜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大,主要吸收一部分水份和盐类,形成粪便排入泄殖腔,与尿液混合排出体外。根据鹅的消化生理,青饲料是鹅的主要营养来源,甚至完全依赖青饲料也能生存。鹅之所以能单靠吃草而活,主要是依靠肌胃强有力的机械消化,小肠对非纤维成分的化学性消化及盲肠对粗纤维的维生物消化等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鹅

34、的盲肠微生物能更好地消化利用粗纤维,但由于盲肠内食糜量很少。而盲肠又于消化道后端只有当饲料品质十分低劣时,盲肠对粗纤维的消化才有较重要的意义。事实上鹅是靠频频采食,采食量大而获得大量养分的。所以鹅是直肠子,常食难饱,其实反映了鹅固有的消化特点。因此在制定鹅饲料配方和饲养规程时,可采取降低饲料质量(营养浓度)增加饲喂次数和饲喂数量,来适应鹅的消化特点,降低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当前鹅群流行的新传染病及其防制措施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黑龙江省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仅2000年出栏的鹅数量近5千万只。目前养鹅业规模迅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鹅疫病防治工作提出一些新问

35、题。国内外已经报道的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并且具有典型肠道炎症变化的病毒只有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自1997年以来,黑龙江省很多地区的30日龄以内的雏鹅群发生一种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极其相似的传染病,特别是急性病例后期死亡雏鹅在小肠段的香肠样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几乎一致,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种鹅在开产前注射一次(有的甚23次)小鹅瘟弱毒疫苗,但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依然出现发病和死亡,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无效,是小鹅瘟出现了新的血清型?亦或是小鹅瘟病毒发生了抗原变异?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经过几年工作,已经初步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疫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

36、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副粘病毒病,鹅(禽)流感等。现就其流行特点作一浅析,供兽医工作者针对相应的疫病采取诊断与控制措施时作参考。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1993年首先发生于四川省。病原为鹅腺病毒。主要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1018日龄多发,死亡率为2575%,最高可达100%。临床特点:典型症状为昏睡,腹泻,喙端色暗。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常于37日龄发生,一发病即昏睡死亡;急性型多于815日龄发病,临床为嗜睡、腹泻、呼吸困难、喙端色暗,濒死时腿瘫抽搐、以喙触地、昏睡而死,病程35天;慢性型15日龄以上者多发,临床为精神不振、衰弱消瘦、间歇性腹泻、衰竭死亡,幸存者发育不良。

37、病变特点:最急性者主要可见肠粘膜严重出血。急性型者主要可见尸体脱水、心肌松弛、小肠段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香肠样”病理变化,触之坚实(与小鹅瘟极其相似),最长达10厘米以上。免疫防治:被动免疫采用牛源高免血清,保护率100%;主动免疫应用DN40弱毒疫苗或小鹅瘟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弱毒疫苗,种鹅产蛋前一次免疫,可使子代雏鹅在56个月内获得良好保护;如果种鹅未做免疫,可于雏鹅出壳后进行免疫。二、鹅副粘病毒病1997年首先发现于江苏省。病原为副粘病毒。各日龄鹅都可以发生。发病率为16%100%,平均为32%,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发病鹅群日龄越小对本病越敏感

38、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病程短、很少康复。临床特点:主要是腹泻。患鹅排灰白色或黄色、暗红色、绿色、墨绿色水样稀便,体重迅速减轻。病变特点:典型症状为肠粘膜纤维素性坏死。肠粘膜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粒大到小蚕豆大纤维性坏死结痂,剥离后为出血性溃疡。脾脏肿大有散在的从芝麻粒大到绿豆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免疫防治:以分离株病毒制备的鸡胚尿囊液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可控制本病的流行。应用抗鹅副粘病毒病牛源高免血清防制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三、鹅(禽)流感1996年首先发现于广东省。病原疑似禽流感病毒(AIV)(H5血清阳性),但未分离到AIV。任何日龄均发。发病率一般为20%65%,雏鹅达100%;死亡率一

39、般为10%30%,雏鹅达80%。临床特点:典型为眼红流泪。产蛋量减少20%50%,孵化率下降10%30%。初期症状为眼红流泪、减食腹泻,后期为沉郁不食、呼吸障碍、肿头流涕、眼红加剧甚至眼鼻出血。急性期部分鹅单或双侧眼角膜混浊甚至失明,部分歪头曲颈。雏鹅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站立不稳、歪头曲颈、后退倒地。雏鹅症状重于成鹅,一般15天即死亡;成鹅病程为520天。病变特点:以充、出血和水肿为主。胸、腿肌外侧点状出血;结膜、瞬膜充血、水肿、严重出血;角膜浑浊灰白色;头部及眼睑皮下充血及胶冻样浸润水肿;鼻窦、喉、气管水肿充、出血有多量粘液;心内膜、胰腺出血;雏鹅法氏囊严重出血、肾尿酸盐沉积。防治:暂无疫苗。

40、以抗病毒药加抗菌素再配合维生素A、D、E及肾肿解毒药进行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死亡减少。当前鹅群流行的新传染病及其防制措施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黑龙江省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仅2000年出栏的鹅数量近5千万只。目前养鹅业规模迅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鹅疫病防治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国内外已经报道的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并且具有典型肠道炎症变化的病毒只有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自1997年以来,黑龙江省很多地区的30日龄以内的雏鹅群发生一种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极其相似的传染病,特别是急性病例后期死亡雏鹅在小肠段的香肠样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几乎一致,但令

41、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种鹅在开产前注射一次(有的甚23次)小鹅瘟弱毒疫苗,但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依然出现发病和死亡,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无效,是小鹅瘟出现了新的血清型?亦或是小鹅瘟病毒发生了抗原变异?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经过几年工作,已经初步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疫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副粘病毒病,鹅(禽)流感等。现就其流行特点作一浅析,供兽医工作者针对相应的疫病采取诊断与控制措施时作参考。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1993年首先发生于四川省。病原为鹅腺病毒。主要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1018日龄多发,死亡率为2575%,最高可达100%。临床特点:典型症状

42、为昏睡,腹泻,喙端色暗。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常于37日龄发生,一发病即昏睡死亡;急性型多于815日龄发病,临床为嗜睡、腹泻、呼吸困难、喙端色暗,濒死时腿瘫抽搐、以喙触地、昏睡而死,病程35天;慢性型15日龄以上者多发,临床为精神不振、衰弱消瘦、间歇性腹泻、衰竭死亡,幸存者发育不良。病变特点:最急性者主要可见肠粘膜严重出血。急性型者主要可见尸体脱水、心肌松弛、小肠段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香肠样”病理变化,触之坚实(与小鹅瘟极其相似),最长达10厘米以上。免疫防治:被动免疫采用牛源高免血清,保护率100%;主动免疫应用DN40弱毒疫苗或小鹅瘟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弱毒疫苗

43、种鹅产蛋前一次免疫,可使子代雏鹅在56个月内获得良好保护;如果种鹅未做免疫,可于雏鹅出壳后进行免疫。二、鹅副粘病毒病1997年首先发现于江苏省。病原为副粘病毒。各日龄鹅都可以发生。发病率为16%100%,平均为32%,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发病鹅群日龄越小对本病越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病程短、很少康复。临床特点:主要是腹泻。患鹅排灰白色或黄色、暗红色、绿色、墨绿色水样稀便,体重迅速减轻。病变特点:典型症状为肠粘膜纤维素性坏死。肠粘膜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粒大到小蚕豆大纤维性坏死结痂,剥离后为出血性溃疡。脾脏肿大有散在的从芝麻粒大到绿豆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44、免疫防治:以分离株病毒制备的鸡胚尿囊液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可控制本病的流行。应用抗鹅副粘病毒病牛源高免血清防制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三、鹅(禽)流感1996年首先发现于广东省。病原疑似禽流感病毒(AIV)(H5血清阳性),但未分离到AIV。任何日龄均发。发病率一般为20%65%,雏鹅达100%;死亡率一般为10%30%,雏鹅达80%。临床特点:典型为眼红流泪。产蛋量减少20%50%,孵化率下降10%30%。初期症状为眼红流泪、减食腹泻,后期为沉郁不食、呼吸障碍、肿头流涕、眼红加剧甚至眼鼻出血。急性期部分鹅单或双侧眼角膜混浊甚至失明,部分歪头曲颈。雏鹅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站立不稳、歪头曲颈、后退倒地

45、雏鹅症状重于成鹅,一般15天即死亡;成鹅病程为520天。病变特点:以充、出血和水肿为主。胸、腿肌外侧点状出血;结膜、瞬膜充血、水肿、严重出血;角膜浑浊灰白色;头部及眼睑皮下充血及胶冻样浸润水肿;鼻窦、喉、气管水肿充、出血有多量粘液;心内膜、胰腺出血;雏鹅法氏囊严重出血、肾尿酸盐沉积。防治:暂无疫苗。以抗病毒药加抗菌素再配合维生素A、D、E及肾肿解毒药进行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死亡减少。肉用纯种公羊饲养管理及配种的技术要点为了更好发挥肉用纯种公羊优良的种用性能,现将其饲养管理及配种技术介绍如下:一、饲养管理要想发挥好种公羊种用性能,必须对其精心管理,使其具有适当的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良好

46、的精液品质,以便能更好地将其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1、饲养标准:种公羊饲养应以放牧为主,合理搭配精料,适量的补给干草、青贮、青割、块根等多汁饲料。以保证羊只生长和配种的需要。其日粮标准配种期和非配种期而异。成年公羊日粮标准2、饲料质量:必须保证不发霉、不变质、无异味、无夹杂物。3、饲料加工调剂:玉米、豆饼必须经过粉碎后,按标准规定比例,加入添加剂、骨粉、麦麸等拌匀。按量投喂,放牧期食盐可设盐槽自由采食。块根饲料要洗净切成小块投给。4、配种频忙时每天要补喂鸡蛋两枚。5、喂饲方法:混合精料在配种期日喂三次,非配种期喂12次,每次投料量以二十分钟内吃完不剩料为宜。6、饮水:饮水必须清洁,现打现饮。禁用

47、泡池死水。夏饮34次,冬季2次,水槽夏季经常刷洗,冬季饮水清冰。秋季 豆茬归牧不应立即饮水,防止发生鼓胀。二、管理1、种公羊要保持常年体质健壮,精力充沛,配种准备期要加强运动,提前优厚饲养,按配种期营养日粮,标准投料。2、运动:配种期要有足够运动。每日保持运动810公里。力争达到定时间、定距离、定强度。非配种期要保持68小时的放牧。3、种公羊在配种期必须单独饲养,不能和母羊混群放牧和自由交配。4、为防止蹄裂、蹄伤、卧系病发生,保持放牧和运动能力,要经常修蹄,剪去较长蹄角质。剪蹄最好选雨天放牧后蹄质软化易剪。5、剪毛药浴:于6月中上旬剪毛,剪毛后一周后选无风晴天,用可湿性666粉1:150水溶液洗浴。洗浴前先饮足水,以免羊喝水中毒。6、驱虫:春秋二次用丙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0.5mg)或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0.8mg)进行驱虫。7、定期上苗:五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