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冶金导论》复习大纲
1、为什么说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就金属元素而言,铁在自然界中的储藏仅次于铝,居第二位,而
用多形成巨大的铁矿床,通常铁矿石中铁的含量为 25~70%。 铁矿石冶炼和加工较容易,且生产规模大,效率高、质量好和成
本低,具有其它金属生产无可比拟的优势。 钢铁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和工艺性能,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热和电的良好导体、耐磨、耐腐蚀、焊接及铸造加工性好等。 将某些金属(如镍、铬、钒、锰等)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铁中,就
能获得具有各种性能的金属材料。 钢铁通过热处理能调整其机械性能,以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
要。 钢铁材料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
2、提取冶金的概念及分类。
提取冶金(extractive metallurgy):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及金属 化合物的过程,因其中进行很多化学反应,又称化学冶金(chemical metallurgy)。
提取冶金的分类:
按所冶炼金属类型分:有色冶金 钢铁冶金(黑色冶金)稀土 按冶金工艺过程不同分: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3、钢铁产品及副产品
产品:生铁、钢 副产品:炉渣、煤气
1
生铁:它是铁和碳及少量硅。锰、硫、磷等元素组成的合金,主
要由高炉生产,按其用途可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 炉渣:炉渣是炉料在冶炼过程中不能进到生铁和钢中的氧化物、
硫化物等形成的熔融体。其主要成分是CaO、MgO、SiO2、Al2O3、 MnO、FeO、P2O5、CaS等。根据冶炼方法的不同,钢铁生产产生的 炉渣分为高炉渣和炼钢渣,按炉渣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又可分为碱 性渣和酸性渣。
煤气:钢铁生产中还能获得大量的可燃气体,高炉炼铁可产生高 炉煤气,转炉炼钢可获得转炉煤气,炼焦时可得焦炉煤气等。煤气主 要成分:CO、H2、CO2、N2、CH4
4、所有 96 种金属元素分类:
黑色金属(铁金属,ferrous metals): 铁、铬、锰; 有色金属(非铁金属,non-ferrous metals):除铁和铁合金、铬、锰
以外,按习惯,分类:轻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
5、什么是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
火法冶金:在高温下矿石或精矿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 使其中的有色金属与脉石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有色金属的过程。
包括原料准备、熔炼和精炼三个主要工序。过程所需能源主要 靠燃料燃烧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来提供。
湿法冶金:
它是在常温(或低于 100℃)常压或高温(100-300 ℃)高压下, 用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所要提取的有色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其
2
它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有色金属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
主要包括浸出、分离与富集和提取过程。
6、采矿作业的主要生产过程
主要生产过程:
包括:①采准、切割,为回采准备生产条件。②回采,将矿
石崩落破碎,装入运输容器。地下回采包括落矿、出矿作业(见
地下采矿方法);露天回采包括穿孔、爆破和采装作业(见露天采
矿方法)。③运输,将装入运输容器的矿石运交选矿厂或矿仓(见
矿井提升、矿井运输、露天矿运输)。④管理巷道地压、立井地
压、采场地压以及露天矿边坡。⑤在矿石运输过程中,通过矿仓、
堆栈,将矿石混匀,保证生产的矿石质量稳定。⑥将巷道掘进和
剥离产出的废石排弃至废石场。
7、开采回采率和矿石贫化率
开采回采率:指采矿过程中采出的矿石或金属量与该采区拥
有的矿石或金属储量的百分比。
开采回采率越高,说 明采出的矿石越多,丢失在矿井里的矿
石越少,矿山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越好。
开采回采率和采矿贫化率,这 两个指标从数量上表示地下资 源的利用程度。
矿石贫化率(亦称废石混入率):是指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程 度,以百分数表示;是采出的矿 石品位与平均地质品位之比,是 指矿石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废石 的混入,致使采出矿石的品位降
3
低,其降低程度以百分比表示。 采矿中因混入废石、溶解或因富
矿散失等,造成采出矿石的平均 品位通常比矿体平均品位低,一 般用百分比表示。主要用于检查采矿工作质量和分析方法是否合理。
8、 崩落采矿法特点
(1) 崩落法不再把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而是以整个矿
块作为一个回采单元,按一定的回采顺序,连续进行单步骤回采。
(2) 在回采过程中,围岩要自然或强制崩落,矿石是在复
盖岩石的直接接触下放矿。因此,这种采矿方法对放矿进行科学
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 崩落法的开采是在一个阶段内从上而下进行的。与空
场采矿法不同。
9、高炉炼铁的工艺流程有哪些部分组成?
高炉炼铁生产非常复杂,除了高炉本体以外,还包括有原燃
料系统、上料系统、送风系统、渣铁处理系统、煤气处理系统。
10、根据物料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将高炉划分哪五个区域?
各区域主要的反应和特征是什么?
根据物料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将高炉划分为五个区域:块状
带、软熔带、滴落带、风口前回旋区、渣体聚集区
各区内进行的主要反应及特征分别为:
块状带:炉料中水分蒸发及受热分解,铁矿石还原,炉料与
煤气热交换;焦炭与矿石层状交替分布,呈固体状态;以气固相
反应为主。
4
软熔带:炉料在该区域软化,在下部边界开始熔融滴落;主
要进行直接还原反应,初渣形成。
滴落带:滴落的液态渣铁与煤气及固体碳之间进行多种复杂
的化学反应。
回旋区:喷入的燃料与热风发生燃烧反应,产生高热煤气,
是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
渣铁聚集区:在渣铁层间的交界面及铁滴穿过渣层时发生渣
金反应。
11、硫和磷对钢铁的危害?
硫是对钢铁危害大的元素,它使钢材具有热脆性。
所谓“热脆”就是 S 几乎不熔于固态铁而与铁形成 FeS,而 FeS
与 Fe 形成的共晶体熔点为 988℃,低于钢材热加工的开始温度。
热加工时,分布于晶界的共晶体先行熔化而导致开裂。因此矿石
含硫愈低愈好。国家标准规定生铁中 S≤0.07%,优质生铁
S≤0.03%,就是要严格控制钢中硫含量。
磷是钢材中的有害成分,使钢具有冷脆性。
磷能溶于 α-Fe 中,固溶并富集在晶粒边界的磷原子使铁素体
在晶粒间的强度大大增高,从而使钢材的室温强度提高而脆性增
加,称为冷脆。磷在钢的结晶过程中容易偏析,而又很难用热处
理的方法来消除,亦使钢材冷脆的危险性增加
12、焦炭在高炉生产中起什么作用,高炉冶炼过程对焦炭质
量提出哪些要求?
5
焦炭是现代高炉冶炼的主要燃料和能源基础,在高炉冶炼过
程中具有如下作用:
(1)燃料。燃烧后发热,产生冶炼所需热量。
(2)还原剂。焦炭中的固定碳和它燃烧后生成的 CO 都是铁矿
石还原所需的还原剂。
(3)料柱骨架。高炉内是充满着炉料和熔融渣、铁的一个料柱,
焦炭约占料柱体积的 1/3~1/2,对料柱透气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炉下部,矿石、熔剂已经熔化、造渣,变成液态渣和
铁,只有焦炭仍保持固态,为渣、铁滴落和煤气上升以及炉缸内
的渣、铁正常流通和排出,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冶炼过程得以顺
利进行。焦炭的这一作用目前尚不能为其他燃料所代替。
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1)含碳量高,灰分低。2)含硫等有害
杂质要少。我国焦炭含硫一般为 0.5~1.0%(3)成分稳定。即要求化
学灰分、C、S、H2O 等稳定。(4)挥发分含量适合。焦炭中的挥
发分是炼焦过程中未分解挥发完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氧及
少量的硫和氮。挥发分过高说明焦炭成熟程度可能不够,夹生焦
多,在高炉内易产生粉末;挥发分过低说明焦炭可能过烧,易产
生裂纹多、极脆的大块焦。因此,焦炭挥发分过高或过低都将影
响焦炭的产量和质量。
(5)强度高,块度均匀。
13、 矿物加工的依据和方法?
6
依据:矿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及表面性质所存在的差异。主
要有密度、磁性、导电性、润湿性等。
根据不同的矿石类型、不同的特性参数和对产品的要求不同, 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不同的矿物加工方法。
14、重选过程及特点:
重选矿粒间必须存在密度差异;分选过程在运动介质中进行; 在重力、流体动力、机械力的综合作用下,矿粒群松散并按密度 分层;分层好的物料,在运动介质的作用下分离,获得不同的最 终产 品。
9 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性质制约分选效果;
9 分选设备多,流程相对较复杂;
9 重选处理的矿石粒度范围宽,最大可达几十毫米;
9 重选设备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不耗贵重材料, 作业成本 低;
9 对环境污染较少。
15、磁选中矿物的分类
磁选中矿物磁性的分类不同于物质磁性的物理分类,通常, 按比磁化率大小对矿物类。
强磁性矿物 比磁化率χ>3.8×10-5m3/kg,在磁场强度达
80~136 kA/m的弱磁场磁选机中可以回收。
这类矿物很少,主要有磁铁矿、磁赤铁矿、钛磁铁矿、锌铁 晶石等。
7
磁性矿物 比磁化率χ=1.26×10-7~7.5×10-6 m3/kg,在磁场
强度 480~1840 kA/m的磁选机中可以选出。
弱磁性矿物:有的难选,有的易选。这类最多,主要有铁锰 矿物、赤、镜、褐、菱;水、软、硬、菱等,一些含钛、硌、钨 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橄榄石、杨榴石、辉 石等;
非磁性矿物 比磁化率χ<1.26 × 10-7 m3/kg,是目前难以 用磁选法回收的矿物。
非磁性矿物:这类矿物很多,主要有
部分金属矿物——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 矿、白钨 矿、褐石、金等;
大部分非金属矿物——硫、煤、石墨、金刚石、石膏、高岭 土等;
大部分造岩矿物——石笋、长石、立解石等。
16、高炉炼铁合理的炉料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高碱度有利于铁酸钙系黏结相的形成,高碱度烧结矿强度 好,而且烧结矿 FeO 含量低,还原性好,从而可降低高炉焦比;
根据生产经验,烧结矿中 FeO 含量每提高 1%,高炉焦比 增加 1.5%,生铁产量降低 1.5%;
使用高碱度烧结矿,高炉冶炼时可不加或少加石灰石,不 仅节省热量消耗,而且又可以改善煤气热能和化学能的利用,同 样有利于降低焦比和提高产量;
8
球团矿具有强度高、粒度整齐、还原性好的特点,所以配
用优质的酸性球团矿不仅能提高入炉品位,而且能改善炉料透气 性,为高炉强化冶炼创造条件;
现在常用高碱度烧结矿配用酸性球团矿。
17、对烧结矿质量的要求
品位高,强度好,成分稳定,还原性好,粒度均匀,粉末少, 碱度适宜,有害杂质少。
18、造块法中球团法的优点?
(1)均匀的粒度和规则的球形对炉料运动 、气流分布和热交 换 十分有利。
(2)铁品位高 ,能提高入炉炉料的综合品位 ,对改善炼铁生产 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极为有利。
(3)强度较高 ,在炉内不易产生粉末 ,更适于作为大型高炉的 炉料。
(4)含粉率低 ,一般不超过 2% ,而烧结矿的含粉率最少也在
5% 以上。
(5)FeO 含量低 ,一般不超过 1.5% ,而烧结矿最低也在 5% 以 上。 FeO 含量低对减少高炉中的直接还原有利。
(6)球团矿适于长途运输,且能贮存较长时间。
(7)球团厂一般建在矿山或港口,减轻了钢铁厂的环境压力
19、烧结与球团的区别:
1)富矿短缺,必须不断扩大贫矿资源的利用,而选矿技术
9
的进步可经济地选出高品位细磨铁精矿,其粒度从 -200 网目(小
于 0.074mm)进一步减少到 -325 网目(小于 0.044mm)。这种过 细精矿不益于烧结,透气性不好,影响烧结矿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而用球团方法处理却很适宜,因为过细精矿易于成球,粒度愈细, 成球性愈好,球团强度愈高。
对原料的条件要求:球团: 要求原料粒度细,要求 -325 目 粒级必须大于 70%,比 表面 积 1500-2000cm2/g,甚至更高 ;烧 结 相对粒度粗,希望原料中 -150 目粒级在 20% 以下 , 原料较为广 泛 ;。
2)成 品矿的形状不同:烧结矿是形状不规则的多孔质块矿, 而球团矿是形状规则的 10~ 25mm 的球球团矿较烧结矿粒度 均 匀,微气孔多,还原性好,强度高,且易于贮存,有利于强化高 炉生产。
3)适于球团法处理的原料已从磁铁矿扩展到赤铁矿、褐铁 矿以及各种含铁粉尘,化 工硫酸渣等;从产品来看,不仅能制造 常规氧化球团,还可以生产还原球团、金属化球团等;同时球团 方法适用于有色金属的回收,有利于开展综合利用。
4)固结成块的机理不同:
烧结矿是靠液相固结的,为了保证烧结矿的强度,要 求产生 一定数量的液相,因此混合料中必须有燃料,为烧结过程提供热 源。而球团矿主要是依靠矿粉颗粒的高温再结晶固结的,不需要 产生液相,热量由焙烧炉内的燃料燃烧提供,混合料中不加燃料。
10
5)生产工艺不同:
烧结料的混合与造球是在混合机内同时进行的,成球不完 全,混合料中仍然含有相当数量未成球的小颗粒。而 球团矿生产 工艺中必须有专门的造球工序和设备,将全部混合料造成 10~
25mm 的球,小于 10mm 的小球要筛出重新造球。球团:靠 高温 焙烧,在炉内进行,不可以直接目测,需要添加剂;烧结:用火 直接接触,生产情况可直接观察,不需要添加剂,但需要熔剂;
6)冶金效果和经济效果:
球团: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焦比;球团:前期投资较高,燃 料费用低,动力费用高,投资回收及投资后收益远高于烧结。
球团厂一般建在矿山或港口,减轻了钢铁厂的环境压力。球 团矿的生产成本低。一般情况下,球团生产的工序能耗比烧结要 低 (较好的烧结工序能耗指标为 60~ 70 kg/ t,而 球团工序能耗一 般为 30~ 50 kg/t,特别是在使用磁铁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7) 环境状况比较
生产球团矿比生产烧结矿排入大气的灰尘量要少,同 时烟 气 含尘量少,有利于改善环境。
20、球团矿比烧结矿在冶金性能上的优劣?
( 1)粒度小而均匀,有利于高炉料柱透气性的改善和气流 的均匀分布。通常球团粒度在 8-16(20) mm 的占 90%-95%以上。 这一点即使整粒最好的烧结矿也难以相比。
( 2)冷态强度(抗压和抗磨)高。在运输、装卸和贮存时
11
产生粉末少。
( 3)铁份高和堆密度大 ,有利于增加高炉料柱的有效重量, 提高产量(工序能耗降低 15kg/t)和降低焦比 15kg/t。
( 4)还原性好,有利于改善煤气化学能的利用。测定表明 , 在用低 SiO2 的优质原料时,球团矿与烧结矿的还原性相差不大, 而在使用 SiO2 较高的原料时,球团的还原性优于烧结矿。
球团矿存在的缺点:还原膨胀率要高于烧结矿。
21、如何用 TFe/FeO 的比值对铁矿石进行分类? TFe/FeO=2.33 为纯磁铁矿石 TFe/FeO<3.5 为磁铁矿石 TFe/FeO=3.5~7.0 为半假象赤铁矿石 TFe/FeO>7.0 为假象赤铁矿石
式中,TFe-矿石中的总含铁量(%),又称全铁;FeO-矿石中 的 FeO 含量(%)。
22、 铁矿石的还原性及影响因素
铁矿石还原性是指铁矿石被还原性气体CO或H2 还原的难易程 度,是评价铁矿石质量的重要指标。还原性愈好,愈有利于降低焦比, 提高产量。改善矿石还原性(或采用易还原矿石)是强化高炉冶炼的 重要措施之一。
影响铁矿石还原性的因素主要有矿物组成、矿石结构的致密程 度、粒度和气孔率等。
23、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12
(1)含碳量高,灰分低。
焦炭中的固定碳含量与灰分有关。灰分升高,固定碳减少, 发热量降低。通常焦炭灰分中 SiO2 和 Al2O3 约占 75~80%。故灰分 升高,须增加熔剂消耗量,使渣量增加,热量消耗增加,焦比升高, 产量降低。实际生产中有“灰分降低 1%(相当于固定碳升高 1%),则 焦比降低 2%,产量提高 3%”的经验。因此应力求降低焦炭的灰分。
我国焦炭灰分含量一般为 10%~15%,鞍钢为 13%~14%,首 钢约 12%,攀钢约 14%,武钢约 13%。国外大型高炉一般要求灰分
<10%。降低焦炭灰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洗煤,合理配煤。炼焦过程 不能降低灰分。
(2)含硫等有害杂质要少。高炉中的硫约 80%来自焦炭。降低 焦炭含硫量对提高生铁质量,降低焦比,提高产量有很大影响。当焦 炭含硫高时,应多加石灰石提高炉渣碱度来脱硫,致使渣量增加。我 国焦炭含硫一般为 0.5~1.0%,鞍钢约 0.6%,本钢约 0.7~0.8%。国外 大型高炉一般含硫要求<0.5%。洗煤、炼焦过程中可去除 10~30%的 硫,因此加强洗煤,合理配煤是控制焦炭含硫量的主要途径。
焦炭含磷一般很少。我国本钢焦炭含磷很低,使用低磷低硫 的矿石可炼出高纯生铁或优质生铁。
(3)成分稳定。即要求化学灰分、C、S、H2O等稳定。水分的 波动意味着入炉焦炭重量的波动,因而影响炉温稳定。干法熄焦(即 用惰性气体代替喷水熄焦),使焦炭不含水分,从而排除了水分波动 的影响;同时因冷却较慢,改善了焦炭强度,并可获得 400℃,4.05Mpa
13
的高温、高压蒸汽,供给锅炉发电。
(4)挥发分含量适合。焦炭中的挥发分是炼焦过程中未分解挥 发完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氧及少量的硫和氮。挥发分过高说明 焦炭成熟程度可能不够,夹生焦多,在高炉内易产生粉末;挥发分过 低说明焦炭可能过烧,易产生裂纹多、极脆的大块焦。因此,焦炭挥 发分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焦炭的产量和质量。
(5)强度高,块度均匀。机械强度差的焦炭,转运过程中和炉 内下降过程中破裂产生大量粉末,大大削弱其柱料的骨架作用,使柱 料透气性恶化,炉渣变稠,炉缸堆积,炉况不顺。所以提高焦炭强度, 十分重要。
24、高炉炼铁法与非高炉炼铁;
即以焦炭为能源基础的传统炼铁方法。它与转炉炼钢相配合,是
目前生产钢铁的主要方法。高炉炼铁的这种主导地位预计在相当长时 期之内不会改变。由于高炉炼铁受能源焦炭的限制,在一些缺乏焦煤 资源的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的研制和实践,也逐步形成了不同形式 的非高炉炼铁法。
传统的高炉—转炉炼钢流程,工艺成熟,可大规模生产,是现代 钢铁生产的主要形式。
非高炉炼铁法,泛指高炉以外,不用焦炭,用煤、燃油、天然气、 电为能源基础的一切其它炼铁方法。例如直接还原法,主要是指在冶 炼过程中,炉料始终保持固体状态而不熔化,产品为多孔状海绵铁或 金属化球团的方法。熔融还原法是用高品位铁精矿粉(经预还原)在
14
高温熔融状态下直接还原冶炼钢铁的一种新工艺。
25、铁矿石的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
间接还原 氧化铁由CO还原生成CO2 或由H2 还原生成H2O的过 程。还原顺序为: Fe2O3─→Fe3O4─→FeO─→Fe(低于 570℃时,FeO 不稳定,还原顺序为:Fe2O3─→Fe3O4─→Fe)。
直接还原 在高温区(约 850℃开始)因有大量焦炭存在,生成的
CO2和H2O立即与焦炭反应,转化成CO和H2: CO2+C─→2CO -39600 千卡 H2O+C─→H2+CO -29730 千卡
所以从全过程看,可认为是由碳素直接还原氧化铁生成 CO 和铁: FeO+C─→Fe+CO -36350 千卡 这种高温还原叫做直接还原。因为直接还原比间接还原耗热大得
多,所以在高炉内应尽可能提高中温区的间接还原率,以降低焦比和 燃料比。
26、高炉冶炼对炉渣的要求:
①一般在炉缸的温度 1350~1550℃下,炉渣能很好地熔化,并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具有渣-铁、渣-气间的界面性能,能很好地与 铁水、气体分开,并能顺利地从炉内放出。
②炉渣性能既要有利于去除生铁中的有害杂质(如硫等),也要 能根据需要控制某些反应的程度(SiO2 的还原)和促使有益元素如 锰、钒铌等更好地还原入生铁。
③高炉中从开始软化到生成自由流动的炉渣的区间(软熔带)要
15
小,减小气流通过的阻力,以有利于高炉炉料的顺行和强化冶炼。
④炉渣性能稳定,不因炉温和炉渣成分的小量波动而引起炉渣物 理性能的剧烈变化。
⑤渣量要小,以减少熔剂和燃料的消耗,改善料柱下部的透气性, 先进高炉每吨生铁的渣量已降到 300 公斤以下。
⑥要有利于保护炉衬。
27、高炉煤气的组成和性质
冶炼每吨生铁可产生 1600~3000m3 的高炉煤气,其中含有约
20%~25%的CO,1~3%的H2,还有少量甲烷(CH4)等可燃气体。 从高炉排出的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炉料粉尘,经过除尘处理可使
含尘量降到 10~20mg/m3 。除尘处理后的高炉煤气发热值约为
3350~3770kJ/m3,是良好的气体燃料。
28 钢和铁在化学组成、性质和用途上的不同点
钢与铁都是以 Fe 元素为基(93~94% Fe ),并含有少量 C、Si、
Mn、P、S(共 6~7%)等元素的 Fe - C 合金。 但钢与铁五大基本元素含量不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 C 。 C 含量为:2.0~4.5%的 Fe - C 合金称为生铁或铸铁;
C 含量为:0.007~1.2%的 Fe - C 合金称为钢。
C 含量为:1.2~2.5%的 Fe - C 合金没有应用值。 首先是碳的含量,理论上一般把碳含量小于 1.2%称之钢,它
的熔点在 1450~1500℃,而生铁的熔点在 1100-1200℃。 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Fe3C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
16
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 性能不同导致用途不同: 铁水:1. 炼钢原料(90%以上,Si<1.0%);
2.铸铁( Si>1.5%);
3.工业纯铁(0~0.007%C)
钢:钢的用量占所有金属用量 94.5%左右,是国民经济建设最基 本的材料。它的品种有数万种,用途广泛。
29、 炼钢对废钢原料的要求。 转炉和电炉炼钢均使用废钢,氧气顶吹转炉用废钢量一般是总装
入量的 10%~30%。废钢分为一般废钢、轧辊、次废铁、车等。
转炉炼钢对废钢的要求:
1)废钢的外形尺寸和块度
应保证能从炉口顺利加入转炉。废钢的长度应小于转炉口直径的
1/2,废钢单重一般不应超过 300kg。国标要求废钢的长度不大于
1000mm,最大单件重量不大于 800kg。
2)废钢中不得混有铁合金 严禁混入铜、锌、铅、锡等有色金属和橡胶,不得混有封闭器皿、
爆炸物和易燃易爆品以及有毒物品。废钢的硫、磷含量均不大于
0.050%。
3)废钢应清洁干燥:不得混有泥沙,水泥,耐火材料,油物等。
4)不同性质的废钢分类存放 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废钢可混放在一起,不得混有合金废钢和生
17
铁。合金废钢要单独存放,以免造成冶炼困难,产生熔炼废品或造成
贵重合金元素的浪费。
30、 炼钢的基本任务可归纳为: A、脱碳并将其含量调整到一定范围。 B、去除杂质,主要包括:脱磷(冷脆)、脱硫(热脆)、脱氧、
去除气体(氢、氮)和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氮 化物等);
C、调整钢液成分和温度;
D、将钢液浇注成质量好的钢锭或钢坯。
31、炼钢脱磷反应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将钢中的磷脱除到要求的范围内,是炼钢的任务之一。
1.脱磷的基本反应
2[P]+5(FeO)+4(CaO)=(4CaO·P2O5)+5[Fe] 放热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较低的温度、高(FeO)、高(CaO)有利于脱磷
反应的进行。
2.脱磷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1)炉渣的碱度要适当高,流动性要好。研究结果认为,脱磷时的炉 渣碱度控制在2.5~3最好。
2)适当提高炉渣的氧化性,即渣中的氧化铁要高。
3)适当的温度。尽管低温有利于放热反应的进行,但低温不利于石 灰的熔化,不利于扩散反应的进行,从而最终还将影响到脱磷反应速
18
度。所以,为了获得最佳的脱磷效果,熔池应有适当的温度,不能太
高也不能太低。
4)大渣量是提高脱磷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电炉来说,采用自 动流渣的方法,放旧渣、造新渣就是大渣量的另一种操作形式。
32、炼钢过程中脱氧的原理和任务 炼钢过程中脱氧的原理是:利用对氧的亲和力比Fe大的元素,如
Mn、Si、Al等,把钢液中的氧夺走,形成不残留在钢液中的脱氧产 物如MnO、、等并上浮到渣中。能用来对钢液脱氧的元素 或合金叫脱氧剂。
脱氧的目的在于降低钢中的氧含量,脱氧的任务是:
1)降低钢液中溶解的氧,把氧转变成难溶于钢液的氧化物如
MnO、等。
2)将脱氧产物排出钢液之外。否则钢液中的氧只是改变了存在形 式,总含氧量并没有降低,氧对钢的危害依然存在。
3)脱氧时还要完成调整钢液成分和合金化的任务。
33. 铁合金的特性及作用 铁与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中间合金,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在钢
铁工业中一般还把所有炼钢用的中间合金,不论含铁与否(如硅钙合 金),都称为“铁合金”。
铁合金的主体元素一般熔点较高,或者它的氧化物难于还原,难 于炼出纯金属,如与铁在一起则较易还原冶炼。在钢铁冶炼中使用铁 合金,其中含铁非但无害,而因为易熔于钢水反较有利。因此,炼钢
19
过程中脱氧和添加合金,大多以铁合金的形式加入。铁合金一般很脆,
不能作为金属材料使用。铁合金一般用作:
①脱氧剂。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钢水中的氧,某些铁合金还可脱除 钢中的其他杂质如硫、氮等。
②合金添加剂。按钢种成分要求,添加合金元素到钢内以改善钢 的性能。
③孕育剂。在铸铁浇铸前加进铁水中,改善铸件的结晶组织。此 外,还用作以金属热还原法生产其他铁合金和有色金属的还原剂;有 色合金的合金添加剂;还少量用于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
34、 试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友好两方面,分析火法 炼铜和湿法炼铜的主要优缺点。
火法炼铜是将铜矿(或焙砂、烧结块等)和熔剂一起在高温下熔 化,或直接炼成粗铜,或先炼成冰铜(铜、铁、硫为主的熔体)然后 再炼成粗铜。
湿法炼铜是在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浸出矿石或焙烧矿中的铜, 经净液使铜与杂质分离,而后用电积或置换等方法,将溶液中的铜提 取出来。
火法流程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广,对各种不同的铜矿均能处理, 特别是对一船硫化矿和富氧化矿很适用。湿法炼铜是在常温、常压或 高压下用溶剂使铜从矿石中浸出。然后从浸出液中除去各种杂质,再 将铜从浸出液中沉淀出来。对氧化铜矿和自然铜矿,大多数可用溶剂 直接浸出;而硫化铜矿则一般先经焙烧,然后溶浸。
20
火法炼钢与湿法炼铜的根本差别在于湿法浸出时,只有铜和少数
其他成分溶解,绝大多数的脉石成分和杂质仍留在浸出渣中。湿法过 程可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更多的燃料;不造渣;产品输送方便;劳 动条件较好;无烟害。从今后铜资源的变化情况看,铜矿日益贫化, 将会遇到低品位难选复合矿处理的问题更多,这会促使湿法冶金向前 发展。
35、 造琉炼铜过程的化学反应: 硫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的热裂解;
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1).高价硫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的热分解
4CuFeS2→2Cu2S+4FeS+S2
2Cu3FeS3→3Cu2S+2FeS+1/2S2
FeS2→FeS+1/2S2
CaCO3→CaO+CO2
ZnSO4→ZnO+SO2+1/2O2
硫蒸汽最终被氧化成SO2,与CO2一起进入烟气。
2).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3Fe3O4+FeS→10FeO+SO2
Cu2O+FeS→Cu2S+FeO ZnO+FeS→ZnS+FeO Cu2S+FeS→Cu2S·FeS
产生的硫化物相互溶解形成冰铜,氧化物和脉石及熔剂反应形成
硅酸盐型炉渣。
21
2FeO+SiO2→2FeO·SiO2 (12-15)
2CaO+SiO2→2CaO·SiO2 (12-16)
造琉炼铜可以使矿物中任何形态的铜化合物,几乎完全以稳定的 Cu2S形式富集在冰铜中。冰铜密度比炉渣大,且两者不互溶,从而分 离。
36、 稀土精矿分解原理及方法。
将矿物中的主要成分转变成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然后经溶 解、分离、净化等工序,为稀土分离作准备,也可以直接沉淀成混合 稀土化合物产品。
稀土精矿分解方法: A、酸分解法(硫酸法和氢氟酸法) B、碱分解法(苛性钠法和苏打法) C、高温氯化法。
37、 铝电解原理: 现代铝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其中氧
化铝是炼铝的原料,冰晶石是熔剂。 直流电通入电解槽,在阴极和阳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电解产物,
阴极上是液体铝,阳极上是气体CO2(75-80%)和CO(20-25%)。 在工业电解槽内,电解质通常由质量分数为 95%的冰晶石和 5%
的氧化铝组成,电解温度为 950-970℃。
电解液的密度约为 2.1g/cm3,铝液密度为 2.3 g/cm3,两者因密度 差而上下分层。铝液用真空抬包抽出后,经过净化和过滤,浇铸成商
22
品铝锭,纯度达 99.5~99.8%。阳极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有害的氟化物、
沥青烟气和二氧化硫。经过净化后,废气排入大气,收回的氟化物返 回电解槽内继续使用。
38、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流程。 拜耳法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铝土矿溶出;铝酸钠溶液分解;
氢氧化铝煅烧。 溶出:指把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合物(Al2O3·xH2O)溶解在苛性钠
(NaOH)中,生成铝酸钠溶液。
Al2O3·xH2O + 2NaOH = 2NaAlO2 + (x+1)H2O Al(OH)3 + NaOH = NaAl(OH)4
AlOOH + NaOH + H2O = NaAl(OH)4
分解:析出固体氢氧化铝
2NaAlO2+4H2O=2NaOH+Al2O3·xH2O ( 添 加 晶 种
Al2O3·3H2O)
煅烧:Al2O3·3H2O = Al2O3 + 3H2O (高温 1100℃)
39、简述热轧和冷轧的生产过程;
热轧主要生产过程为:(1)加热—将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某一适当温度。(2)轧制—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 分别在不同类型的轧机上进行轧制。(3)精整—包括剪切、冷却、 矫正、检验、表面处理等。
冷轧的主要生产过程为:(1)酸洗—除去坯料表面的氧化铁皮。
(2)轧制。(3)退火—消除加工硬化。(4)精整。
23
40、概念题:
焙烧:将矿石或精矿置于适当的气氛下,加热至低于它们的熔点 温度,发生氧化、还原或其它化学变化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变原料中 提取对象的化学组成,满足熔炼或浸出的要求。按控制的气氛不同, 分为:
氧化焙烧: 还原焙烧: 硫酸化焙烧 氯化焙烧等。 浸出:用适当的浸出剂(如酸、碱、盐等水溶液)选择性地与矿
石、精矿、焙砂等矿物原料中金属组分发生化学作用,并使之溶解而 与其它不溶组分初步分离的过程。浸出又称浸取、溶出、湿法分解。 烧结矿:将矿粉(包括富矿粉、精矿粉以及其它含铁细粒
状物料)、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生石灰等粉料)、燃料(焦 粉、煤粉)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经混匀、造粒、加温(预热)、 布料、点火,借助炉料氧化(主要是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使 烧结料水分蒸发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部分液相粘结,冷 却后成块,经合理破碎和筛分后,最终得到的块矿就是烧结矿。
高炉利用系数: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一昼夜生产生铁的吨数, 是衡量高炉生产效率的指标,单位:吨/(米3·日)。
直接还原:以气体燃料、液体燃料或非焦煤为能源,在铁矿石
(或铁团块)呈固态的软化温度以下进行还原获得金属铁的方法。 熔融还原:以非焦煤为能源,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进行铁氧化物
还原,渣铁能完全分离,得到类似高炉的含碳铁水,其目的在于不使 用焦炭。
24
炼钢,就是通过冶炼来降低生铁中的碳和去除有害杂质,再根
据对钢性能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使其成为具有高的强度、韧 性或其它特殊性能的钢。
碳素钢是指钢中除含有一定量为了脱氧而加入硅(一般
≤0.40%)和锰(一般≤0.80%)等合金元素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 钢。
合金钢是指钢中除含有硅和锰作为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 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钛、钒、铜、钨、铝、钴、铌、锆和 稀土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的钢。
连铸,使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 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
钢液的炉外精炼是把一般炼钢炉中要完成的精炼任务,如脱硫、 脱氧、除气、去除非金属夹杂物、调整钢的成分和钢液温度等,移到 炉外的“钢包”或者专用的容器中进行。
金属压力加工:金属压力加工是对固态金属施加一定的外力, 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金属材料和制 品。它包括轧制、锻造、冲压、挤压、拉拔等方法。 轧制:将钢材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 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这是生产钢 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主要用来生产钢材型材、板材、管材。分冷轧、 热轧。
25
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浸铜,就是把铁放在胆矾(CuSO4·5H2O)溶液(俗称胆水)中, 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置换成单质铜沉积下来;二是收集,即 将置换出的铜粉收集起来,再加以熔炼、铸造。
拜耳法: 用苛性钠溶液(其质量浓度为 130~350gNa2O/L)在加 热的条件下将铝土矿中的各种氧化铝水合物溶解出来,生成铝酸钠溶 液,此种溶液经稀释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分解出纯的氢氧化铝,同时重 新生成苛性钠溶液,供循环使用。
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