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机酸—苹果酸的发酵生产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27877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酸—苹果酸的发酵生产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酸—苹果酸的发酵生产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酸—苹果酸的发酵生产工艺设计》报告 精细0520 陈思 陈姣丽 孙鑫 冯琪 (有机酸的分类: 1、柠檬酸 柠檬酸是生物体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柠檬、柑橘、菠萝、梅、李、梨、桃、无花果等果实中,尤其以未成熟者含酸量较多。植物叶子中(如烟叶、棉叶、菜豆叶等)也含有柠檬酸。柠檬酸在植物体内常与苹果酸、草酸及酒石酸等共同存在。在动物中,柠檬酸存在于骨骼、肌肉、血液、乳汁、唾液、汗和尿中,或者以游离状态或金属盐类的形式存在。 2、乳酸 早在1841年,Boutron和Fremy的记载中就有关于乳酸的生产方法,即是将麦芽或酸乳放入淀粉浆和牛乳中,任其自然发酵,然后逐渐中和而的记载中就有关于乳酸的生产方法,即是将麦芽或酸乳放入淀粉浆和牛乳中,任其自然发酵,然后逐渐中和而产出乳酸。但是,实际上用工业方法生产乳酸是在1881年开始于美国。约在1894年,乳酸开始成功地用于皮革和纺织工业,当时美国的生产量折合纯品约为每年5吨。 我国也早就有乳酸盐额度研究和生产。1944年,重庆振元化学药品厂首先生产乳酸钙,在1955年发表了“乳酸发酵和乳酸钙制造”一文。该厂以后迁到无锡,改名为无锡第二制药厂,生产乳酸钙。现在已采用真菌制剂代替砻糠曲的生产工艺,采用大米等为原料,并发行发酵法生产乳酸钙。 3、醋酸 醋酸发酵可以说是起源于食醋发酵,而食醋发酵在古代最早只是酿酒受细菌污染的结果,即所谓“酒酸变醋”。因此醋酸发酵的历史几乎与酿酒一样悠久,可以追溯到一万年以前。中国的“醋”一词有陈酒之意。 能生产食醋的原料很多,如葡萄、苹果、麦芽、谷物原料、乳清等天然含糖原料皆可。我国食醋生产的历史非常悠久,现已有多种风味和特色的食醋生产方法。 早先获得醋酸的方法有天然发酵醋的蒸馏和木材的分解蒸馏(所谓“木醋”)。真正的醋酸发酵应该说是从快速制醋法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淋醋工艺的前身。快速制醋工艺由德国学者舒莱巴赫在1823年首先提出,因此在国外称为“德国工艺”。 4、葡糖酸 1880年,Boutroux首先发现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糖酸。他发现用醋化醋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产生一种不挥发酸,后来确定为葡糖酸。以后许多研究者也相继报道,其他数种细菌也能产生葡糖酸或酮基葡糖酸。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细菌发酵是生产葡糖酸的主要方法。1922年,Molliard发现,利用霉菌的氧化作用也能产生葡糖酸。后来人们知道,黑曲霉、米曲霉、文民曲霉和青霉都有上述氧化作用。Bernhager1942年发现,采取中和生成酸的方法,黑曲霉能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成葡糖酸,而添加碳酸钙最好。在较低温度、限制氮源的条件下,生成的葡糖酸几乎可达理论产率。 我国在1955年由轻工业部上海工业试验所试制葡糖酸成功,选出了黑曲霉87号菌种,不久即在山东投入生产。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家葡糖酸发酵工厂。 5、衣康酸 衣康酸(又称为甲叉琥珀酸、分解乌头酸)最早是由Baup1836年蒸馏分解柠檬酸时发现的。而微生物产生衣康酸的能力是日本人木下广野1929年在一种嗜高参压的霉菌培养物中首先发现的,他称之为衣康酸曲霉。原来Raistrick通过对霉菌代谢物的长期研究发现,土曲霉表面培养时也能产生衣康酸。 我国的衣康酸生产尚属空缺。金其荣等人于1984年开始着手对衣康酸产生菌进行选育和工艺条件的研究。 6、苹果酸 苹果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它在很多水果中是占优势的酸。微生物产生苹果酸的能力也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早在1928年,Yuill就报道过,在培养黄曲霉时,有少量苹果酸伴随琥珀酸和富马酸产生。Schreyer1931年报道,在丛花青霉的表面培养液中,生成的有机酸钙相当于耗糖的1/4,其中大部分是苹果酸钙。Bernhauer等报道,在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发酵液中,除生成大量的柠檬酸之外,也有少量苹果酸生成。 我国在发酵法生产苹果酸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了固定化皱褶假丝酵母的苹果酸生产技术。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试验过L-苹果酸的霉菌固体发酵。 6/1苹果酸的性质 苹果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又名羟基丁二酸,是一种白色或荧白色粉状、粒状或结晶状固体。晶体中不含结晶水,DL-型熔点129℃,L-型熔点100℃,加热到180℃可以失水分解成富马酸或马来酸。在通常条件下,苹果酸是稳定的,但其纯晶体稍有吸湿性,在高湿度条件下可能液化。在相对湿度98%,25℃下放置6天,约增重50.4%. 苹果酸在催化剂存在下与醇可发生酯化反应。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与醇回流可形成单酯。与多元醇、芳香多元羧酸作用,可形成树脂类产品,如醇酸聚酯树脂。 在氧化银存在下,苹果酸酯与卤代烷反应可以产生醚类,如乙氧基琥珀酸。 在醇溶液中,苹果酸酯与氨作用,可以生成苹果酸酰胺。 6/2苹果酸的发酵机理 L-苹果酸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它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一员而参与细胞代谢。在一般生物中它只参与循环而不会大量积累,否则会造成代谢流的阻塞。要想积累苹果酸,必须要有补充4碳酸的途径。理论上讲,补充4碳酸的途径有两种:乙醛酸循环和丙酮酸羧化支路。 实际上,苹果酸的生物合成机理虽然早就研究得很清楚,但它只是从生物生理学的角度去研究的。对于微生物发酵中苹果酸合成机理尚没有进行过细致研究。一般认为,苹果酸发酵牵涉到CO2的固定(即丙酮酸羧化),其证据有:发酵依赖于CaCO3或其他碳酸盐,添加生物素可以促进苹果酸积累等。但是,CO2固定反应在各种菌的发酵中究竟占多大比例还未见有报道。毫无疑问,无论有无乙醛酸循环存在,提高丙酮酸羧化的比例则能提高碳源的利用率,也即能提高苹果酸产率。因此,这是苹果酸发酵值得研究的课题。 6/3苹果酸发酵微生物的分类 一、 黄曲霉 二、 米曲霉 三、 寄生曲霉 四、 华根霉 五、 无根根霉 六、 膜瞨毕赤酵母 七、 短乳杆菌 八、 产氨短杆菌 6/4苹果酸的发酵工艺 L-苹果酸的发酵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步发酵法、两步发酵法和酶法转化。一步发酵又称为直接发酵,它用糖类为原料,用霉菌直接发酵产生苹果酸。两步发酵法也是用糖类为原料,先由根霉发酵成富马酸(或富马酸-苹果酸混合物),再由酵母或细菌转化成苹果酸。酶法转化是用富马酸(盐)或马来酸为原料,用微生物酶(包括全细胞)转化成苹果酸。与化学合成法不同的是,发酵方法利用了微生物酶的立体异构专一性,生产的都是L-苹果酸,是生物体内所存在和可以利用的构型,而化学合成法只能生产DL-苹果酸,如作为食品和药物,则有一半不能得到利用。 6/4.1直接发酵工艺 (一) 菌种扩大培养 用于苹果酸直接发酵的黄曲霉和米曲霉都易于产生孢子。将保存在麦芽汁琼脂斜面上的黄曲霉孢子用无菌水洗下,接到三角瓶中。瓶中装有种子培养基。在33℃静置培养2~~4天,待长出大量孢子,接到种子罐中。 种子罐装有下述种子培养基(g/L) 葡萄糖(水解糖中)30 豆饼粉 10 FeSO4 0.5 K2HPO4 0.2 NaCL 0.01 MgSO4 0.1 CaCO3 60(单独灭菌) 种子罐培养的目的是使孢子发芽,以缩短生产罐的发酵迟滞期。种子罐的体积是生产罐的10%,装液70%,例如50L罐装液35L。在100℃灭菌20~30min后,冷至40℃以下,加入单独灭菌的CaCO3,接种黄曲霉孢子后在33~34℃通气搅拌培养。通气量0.15~0.3vvm,罐压维持100KPa,加入泡敌(50l罐加20ml)抑制泡沫生成。培养18~20h后接入生产罐。 (二)发酵规程 发酵培养基采用葡萄糖70~80g/l,其余成分与种子培养基相同。 生产培养基除CaCO3以外,直接在生产罐内配制,在缓慢搅拌下直接通蒸汽升温至100℃,维持20min灭菌。冷至40℃时,加入单独灭菌(干热160℃,2h)的CaCO3。当品温降到34℃时,接种10%种子培养液,通气搅拌进行发酵。发酵时控制温度33~34℃,通气量0.7vvm,搅拌转速180r/min,泡沫自由控系统流加泡敌控制。整个发酵过程约需40h。待残糖降到1g/l以下,放罐进入提取工序。 (三)、影响苹果酸发酵的因素 1.氮源 2.碳酸盐种类 3.碳酸钙用量 4.碳源种类 5.金属离子 6.铁盐 7.抑制剂 8.氨基酸和维生素 9.温度 6/4.2两步发酵工艺 两步发酵是先用根酶将糖类发酵成富马酸(或富马酸与苹果酸混合物),再由酵母或细菌发酵成L-苹果酸的工艺。这前一步称为富马酸发酵,后一步称为转换发酵。 (一)富马酸发酵 根霉产生富马酸的能力早就被人们所认识。著名的根霉富马酸发酵菌种有华根霉、无根霉和黑根霉。根霉在葡萄糖马铃薯汁琼脂斜面上,于30℃培养7天后,易于长出大量孢子。 对于华根霉6508的富马酸发酵,可以采用下述培养基(%) : 葡萄糖 10 (NH4)2SO4 0.5 K2HPO4 0.1 MgSO4·7H2O 0.05 FeCl3·6H2O 0.002 CaCO3 5 在500ml三角瓶中装液50ml,另外还要加入各种表面活性剂,具体添加量见后述。接种华根霉孢子后,先静置培养一段时间,再振荡培养,维持温度30℃。 (二)转换发酵 转换发酵是在根霉发酵一定时间后,再加入第二种微生物使富马酸发酵转换成苹果酸发酵。有这种转换能力的微生物很多。佐佐木等普查了分别属于假丝酵母属、德巴利酵母属、汉逊酵母属、毕赤酵母属、红酵母属、酵母属和球拟酵母属的23株酵母,发现膜璞毕赤酵母的转化率最高。 6/4.3酶法转化工艺 酶法转化工艺相当于两步发酵工艺中的转换发酵。转换发酵是将第一步发酵生成的富马酸转化成苹果酸;而酶法转化是用富马酸盐(一般是化学合成的)为原料,利用微生物的富马酸酶转化成苹果酸(盐)。酶法转化是现在国外生产L-苹果酸的主要方法。如果转化是以钙盐的形式进行的,则称为“转晶”,即富马酸钙晶体转化成苹果酸钙晶体: Ef CaFu Ca2+ + Fu2- Ma2+ + Ca2+ CaMa 6/4.4固定化细胞转化工艺 前面已经提到,富马酸向L-苹果酸的转化只牵涉一步酶催化反应,因此只要把富马酸酶提取出来,固定到载体上,就可以利用固相酶反应柱连续生产L-苹果酸。但实际上遇到的问题是,酶的提纯手续复杂,酶的回收率低,成本高。 (一) 产氨短杆菌细胞固定与苹果酸生产 (二) 黄色短杆菌细胞固定与苹果酸生产 1. 氮源 2. 碳源 3. 玉米浆 4. 通气 5. 温度 6. 培养时间 6/4.5其他发酵方法 (一) 担子菌发酵法 (二) 产碱杆菌酶法转化 (三) 解脂假丝酵母转化法 (四) 解烃富马酸假丝酵母发酵法 (五) 假丝酵母酶法转化 (六) 栖热菌酶法转化 (七) 固定化皱褶假丝酵母转化法 6/5苹果酸的提取和精制 一. 苹果酸的提取 发酵液的处理包括前6个步骤,即酸解、过滤、中和、过滤、酸解、过滤。由于苹果酸发酵中需要添加过量的CaCo3,另外形成放的苹果酸钙盐溶解度也极低,所以成熟的发酵酿成浓浆状。 酸解 过滤 中和 过滤 酸解 发酵液—— —— —— —— —— 无砷硫酸— 石膏渣、菌体 CaCo3+Ca(OH)2 干燥 过滤 滤液 无砷硫酸 结晶 真空浓缩 精制 —— 石膏渣 结晶成品 50%浓缩液 苹果提取工艺流程 二、苹果酸的精制 三、苹果酸结晶工艺流程 中间浓缩 过滤 第一次富马酸结晶 前浓缩 苹果酸溶液 苹果酸结晶 过滤 第二次富马酸结晶 干燥 富马酸晶体 富马酸晶体 苹果酸结晶工艺流程 6/6苹果酸的检验 6/6.1定性检验 1. 三氯化钛法 2. 美国药典法 3. 纸层析法 6/6.2定量检验 1. 酸碱滴定法 2. 紫外分光光度法 3. 荧光分光光度法 6/7苹果酸的用途 苹果酸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是生物体重要的代谢循环——三羧酸循环的成员之一。在天然水果(苹果、山楂、葡萄、樱桃)中含量较高,它具有明显的呈味作用,其酸味柔和别致,解渴爽口。苹果酸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它的质地稳定,在水中溶解度大。它在食品等部门中的用途简介如下: 1. 食品酸味剂 2. 食品加工 3. 食品添加剂加工 4. 烟草加工 5. 医药 6. 日用化工 7. 化学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