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摘要】近期,国家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多数商业银行也相应制订了为中小企业方便融资的信贷政策,甚至成立了专门的信贷机构,独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本人通过归纳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融资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2007 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2008 年9 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因此,笔者在阐述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机的融资策略
1.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负面影响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1.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 0 % ,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 6 %、10. 1 %、9. 0 %和6. 8 % ,其中第四季度增速创近六年来新低。
1.2.对投资的影响。
受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经济形势,企业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不足,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和国内银行放贷更趋谨慎等因素,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减弱。2008 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累计增长15. 1 %(扣除物价因素) ,同比回落5. 7 个百分点。10 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 4 % ,比前三季度下降3. 2 个百分点。
1.3.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主要受贸易传染机制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GDP 的2/ 3 左右,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这次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从而对外需求降低,进口萎缩。同时,国内需求不旺和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超过了价格效应的影响,国内进口也开始下降。2008 年11 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增速由上个月的增长17. 5 %逆转为下降9 % ,是自2001 年10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月度进、出口增速则为1998 年10 月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 。出口方面, 11 月出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9. 1 %逆转为下降2. 2 %; 进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5. 5 %逆转为下降17. 9 %。
1.4.对消费的影响。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股市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失业增加等因素,降低了居民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开始放缓,一些消费热点明显降温,消费者信心逐渐下降。2008 年9~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了23. 2 %、22 %、20. 8 %和19 % ,呈逐月下滑态势。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热点销售额大幅降低。2008 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 7 % ,比2007 年增幅回落15. 1 个百分点。1~11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 3 %和19. 8 %,住房消费处于2000 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走低。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 8 、94. 1 和93. 8 , 10 月和11 月份又连创新低,分别为92. 4 和90. 2 。
1.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受贸易传染机制、产业联动传染机制及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加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全国工业生产增速迅速回落,2008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 9 % ,增速比上年回落5. 6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工业增速呈阶梯状下降, 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6. 4 %、15. 9 %、12. 9 %和6. 4 %。其中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4 %,比2007 年同期回落11. 9个百分点,增速是为1998 年公布该指标以来月度增速最低值(剔除春节因素) 。从对不同地区的传染程度来看,对沿海地区影响时间早,对中西部地区影响速度快。下半年以来,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6 个月下滑,平均每个月回落1. 3 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四季度才出现明显回落,平均每个月下滑3. 5个和2. 8 个百分点。
1.6.对主要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产业联动传染机制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领域由外向型行业正在向内向型行业扩散,多数工业行业的生产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1~11 月份,电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烟草等11 个大类的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从企业层面来看,受国际国内需求萎缩、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库存大幅增加,资金严重短缺,一些企业不得不限产半停产或停产。1~11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 9 %。增幅比1~8 月回落14. 5 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1. 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 8 倍。
2.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反映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就是把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降到最低,来实现企业的预期投资目标,这时企业的价值也就达到了最大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合理高效地进行融资,充分满足投资需求。
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经营处境和发展特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是资产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化,管理制度灵活,人员机构简练。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也就决定了其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一体化的资金管理特点,其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必须紧密结合,投资与融资需要同时筹划,同步运作,实现融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投放服务于投资项目,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将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3. 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在坚持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一体化,以投资引导融资,以融资促进投资的总体资金管理原则下,在融资策略方面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 事前做好论证,充分评估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策略的前提
中小企业正是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资金是用于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保障,还是用于市场竞争的规模扩张,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项目。若是急需补充维持基本生产经营的周转资金或是为争夺产品的市场份额而追加资金,那么企业必须及时融资,把资金成本放在次要位置考虑;若仅是寻找到了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偶然性投资机会,企业则应慎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不影响主营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再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考虑是否值得冒风险搏取高额投资收益。 [论文网 Www.LunWenNet.Com]
3.2 扎扎实实运营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收益,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基础
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金融机构等投资方才会放心地把资金投放给企业,让企业投入其生产经营,从中获取预期收益。一般情况下,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方取得的资金收益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时,投资方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放给企业,企业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大的收益。中小企业在其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现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产,优化经营,扎扎实实运营好现有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3.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必备素质
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都无法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拟,因其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又没有健全的融资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那么出色的沟通能力将是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主动与金融机构等投资方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如实说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并向其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和回收计划,用真诚取得金融机构等投资方的信任,用实际行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赢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与金融机构等投资方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金融机构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视察,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验证资金投放到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认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从而增强对企业的投资信心,使其能够自愿给予企业的更多支持。可以说,对每个中小企业,能够保持与金融机构等投资方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其实现融资策略的必备素质。
3.4 树立良好的融资信誉,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是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策略的关键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企业信誉整体而言比较差,从而造成各类融资渠道都比较谨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长期融资项目很难达成协议。中小企业因受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制约,短期融资较多,长期融资非常少。短期融资多数情况只能满足企业的流动资产经营资金需求,无法保障用于企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所需资金,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长期融资机会,抓好企业自身管理,优质运作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的超预期收益,这是与融资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根本和基础。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3.5 融入资金数量控制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的最低需求量,是中小企业融资必须面对的现状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是因资金短缺而影响维持基本生产和扩大经营规模的财务状况,并非是处于通过融资以优化资本结构的理想财务状况。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目的就是获取保障其基本生产经营运行所需的资金,以破除影响其生产发展的资金不足被动局面。中小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将筹措到的资金投放到生产经营中,发挥最大效用,获取最大收益,确保资金的按期偿还和实现企业利润收益的需要。在确定融资数量上,中小企业一是要避免追求上市公司所追求的优化最佳资本结构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的融资目的,这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时经常犯的错误,不切实际地攀比优势上市公司,追求理想化融资策略;二是要避免在宽松融资环境下的过量融资,形成资金沉淀,虽然这种情形中小企业很少碰到,但也需要时刻警惕,不然一旦企业经营状况发生恶化,可能因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企业破产。资本永远追随利润,资本的投放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回报率和项目风险程度,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再重要,企业的规模大小才是企业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大资本自然寻求大发展,中小企业应该以吸纳中小型融资为主,稳扎稳打,循序发展。
3.6 培养风险意识,重视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同样面临融资风险问题,保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也是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融资因素。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尽可能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就是因融资规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额负债而走向死路的,对此,中小企业必须引以为诫。
参考文献:
1 、高正平. 中小企业融资实务[ 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
2 、张耀麟. 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 M ]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
3 、蔡粤屏.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 J ] .企业经济,2007,(8).
4 、王晓春.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 J ] . 科技创新,2006,(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