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路勘探设计复习题.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20487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探设计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路勘探设计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依据的机动车辆可分为: 小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2.根据(JTG 01-2003),将公路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 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 T ≤ψ? 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学号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 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 路容美观 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 设计标高 与 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 填挖高 。 6.中间带是由 两条左缘带和 中央分隔带 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 和 凸形 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 位置 、 标高 、地形、 地质 和 展线条件 等。 8.RS、GIS、GPS分别是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9.定线是在 选线布局 的基础上具体定出 道路中线位置 的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 合流点 、 分流点 和冲突点 等三类,其中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 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 进行布置,一般采用 1:200 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 净空 ,由 净高 和 净宽 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 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 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 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排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是道路设计的依据。 2.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就是缓和曲线。 3. 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4. 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5.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6. 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排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是道路设计的依据。 2.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就是缓和曲线。 3. 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4. 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5.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6. 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等三种。 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地带(走直线),斜坡地带(沿匀坡线布线),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段)和(竖曲线段)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度)和(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和(滚动)阻力等四种。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 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由( 铁路 )、( 道路 )、( 水运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 惯性阻力 )。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 圆曲线 )、( 缓和曲线 )、( 圆曲线 )、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 几何形状 )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同向 )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反向 )曲线。 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直坡线 )和( 竖曲线 )组成的。 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 沿河线 )、( 越岭线 )、山脊线三种方式。 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修建立体交叉)等。P233 11、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四类。 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 纵向倾覆 和 纵向倒溜滑移 两种情况。 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回头形曲线。 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 纵坡 、 竖曲线 。 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 19、展线的方式有 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 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 三种。 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四种基本形式。 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 一般取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 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 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 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 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 两种。 31、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平面、( 横断面 )、( 纵断面 ),其中平面反映了路线的走向。 35、公路的控制要素(或设计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36、《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 ),其长度应不小于( 最小坡长  )。 37、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 急弯 )和( 陡坡 )的不利组合。 41、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 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首都放射线 )、( 9条南北纵向线 )、( 18条东西横向线 )。 4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 初步设计 )、( 技术设计 )和( 施工设计 )三种。 43、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反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2V ),同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6V )。 4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 000 )米。 4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两点之间的高差 )和( 其水平距离 )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7、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 )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 48、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 碎落台 )。 49、中间带由( 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 路缘带 )组成。 50、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等。 51、我国公路根据行政等级可分为( 国道 )、( 省道 )、(县道 )和乡道四个等级。 54、在指定的设计车速情况下,平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取决于( 路面与轮胎直接按的横向摩阻系数 )和(超高值 )。 5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 56、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 高差 )与( 长度 )之比。 57、巳知路面宽度为7米,路拱横坡为2%,道路中线与路面边缘之高差为( 0.14 )。 58、暗、明弯与凸、凹形竖曲线组合时,暗弯与( 凸  )形竖曲线组合是合理的。 二、名词解释 公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表示。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山脊线——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 运距——运输工具载运旅客或货车的起讫点之间的路程长度。 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公路——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加宽——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面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设计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 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 横向力系数——单位车载的横向力。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跨线构造物——指跨越被交道路的跨线桥或穿越被交道路的通道。 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入口——有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 计价土石方——按照计价表中计算的土石方量。 出口——转弯车辆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