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7讲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
(1)角的概念的推广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可写成α+k·360°(k∈Z).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α|=,l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
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
⑤弧长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α|r2.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α=,cos α=,tan α=,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3.三角函数线
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则点M是点P在x轴上的正射影.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cos_α,sin_α),即P(cos_α,sin_α),其中cos α=OM,sin α=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则tan α=AT.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三角函数线
有向线段MP为正弦线
有向线段OM为余弦线
有向线段AT
为正切线
一条规律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2) 终边落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β|β=kπ,k∈Z};终边落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两个技巧
(1)在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时,点P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则取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OP|=r一定是正值.
(2)在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时,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是一个小技巧.
三个注意
(1)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类、第三类是区间角.
(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
(3)注意熟记0°~360°间特殊角的弧度表示,以方便解题.
一例题
1.下列与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
A.2kπ+45°(k∈Z) B.k·360°+π(k∈Z)
C.k·360°-315°(k∈Z) D.kπ+(k∈Z)
2.若α=k·180°+45°(k∈Z),则α在( ).
A.第一或第三象限 B.第一或第二象限
C.第二或第四象限 D.第三或第四象限
3.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4.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1,2),则cos α的值为( ).
A.- B. C.- D.-
5.(2011·江西)已知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非负半轴,若P(4,y)是角θ终边上一点,且sin θ=-,则y=________.
角的集合表示及象限角的判定
6(1)写出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
(2)若角θ的终边与角的终边相同,求在[0,2π)内终边与角的终边相同的角;
(3)已知角α是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α、所在的象限.
7 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 ).
A.α=-β B.α=180°+β
C.α=k·360°+β(k∈Z) D.α=k·360°±180°+β(k∈Z)
三角函数的定义
8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m)(m≠0)且sin θ= m,试判断角θ所在的象限,并求cos θ和tan θ的值.
9(2011·课标全国)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则cos 2θ=( ).
A.- B.- C. D.
弧度制的应用
10已知半径为10的圆O中,弦AB的长为10.
(1)求弦AB所对的圆心角α的大小;
(2)求α所在的扇形的弧长l及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S.
11 已知扇形周长为40,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何值时,才使扇形面积最大?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12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α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α的集合:
(1)sin α≥; (2)cos α≤-.
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
(1)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
(2)根据不等式(组)定出角的范围;
(3)求交集,找单位圆中公共的部分;
(4)写出角的表达式.
1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y=lg(3-4sin2x).
14(本题满分12分)(2011·龙岩月考)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P(x,-)(x≠0),且cos α=x,求sin α、tan α的值.
15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 α+cos α+tan α.
1C2A3C4A5 -8 7D9B
6解 (1)在(0,π)内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是,
∴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为.
(2)∵θ=+2kπ(k∈Z),∴=+(k∈Z).
依题意0≤+<2π⇒-≤k<,k∈Z.
∴k=0,1,2,即在[0,2π)内终边与相同的角为,,.
(3)∵α是第二象限角,
∴k·360°+90°<α<k·360°+180°,k∈Z.
∴2k·360°+180°<2α<2k·360°+360°,k∈Z.
∴2α是第三、第四象限角或角的终边在y轴非正半轴上.
∵k·180°+45°<<k·180°+90°,k∈Z,
当k=2m(m∈Z)时,m·360°+45°<<m·360°+90°;当k=2m+1(m∈Z)时,
m·360°+225°<<m·360°+270°;∴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8由题意得,r=,∴=m,∵m≠0,∴m=±,
故角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当m=时,r=2,点P的坐标为(-,),角θ是第二象限角,
∴cos θ===-,tan θ===-.
当m=-时,r=2,点P的坐标为(-,-),角θ是第三象限角.
∴cos θ===-,tan===.
10(1)由⊙O的半径r=10=AB,知△AOB是等边三角形,
∴α=∠AOB=60°=.
(2)由(1)可知α=,r=10,∴弧长l=α·r=×10=,
∴S扇形=lr=××10=,而S△AOB=·AB·=×10×=,
∴S=S扇形-S△AOB=50.
11解 设圆心角是θ,半径是r,则2r+rθ=40,
S=lr=r(40-2r)=r(20-r)≤2=100.
当且仅当r=20-r,即r=10时,Smax=100.
∴当r=10,θ=2时,扇形面积最大,即半径为10,圆心角为2弧度时,扇形面积最大.
12解
(1)作直线y=交单位圆于A、B两点,连接OA、OB,则OA与OB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角α的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
.
(2)作直线x=-交单位圆于C、D两点,连接OC、OD,则OC与OD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即为角α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
.
13解 (1)∵2cos x-1≥0,∴cos x≥.
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定义域为(k∈Z).(2)∵3-4sin2x>0,
∴sin2x<,∴-<sin x<.
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定义域为(k∈Z).
14∵P(x,-)(x≠0),
∴P到原点的距离r=,(2分)又cos α=x,∴cos α==x,
∵x≠0,∴x=±,∴r=2.(6分)
当x=时,P点坐标为(,-),
由三角函数定义,有sin α=-,tan α=-;(9分)
当x=-时,P点坐标为(-,-),∴sin α=-,tan α=.(12分)
15取直线3x+4y=0上的点P1(4,-3),则|OP1|=5,则sin α=-,cos α=,tan α=-,故sin α+cos α+tan α=-++×=-;
取直线3x+4y=0上的点P2(-4,3),
则sin α=,cos α=-,tan α=-.
故sin α+cos α+tan α=-+×=-.
综上,sin α+cos α+tan α的值为-或-.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