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1495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97-3012(2023)03-0431-11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收稿日期:2022-11-08;修订日期:2023-0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24,41771157);北京市长城学者资助项目(CIT&TCD20190328);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LZ23)作者简介:蔡鑫雨,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E-mail: 通信作者:王艳慧,研究方向为时空大数据建模方法与应用。E-mail: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 蔡鑫雨1,2,王艳慧1,2,万圆1

2、,2 1.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2.首都师范大学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摘 要:为了反映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情况和供需情况,并为下一步优化调整小学的空间布局及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海淀区作为北京教育的焦点,尚缺乏从街道尺度对其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教育资源供给与学龄儿童入学需求,利用 GIS 空间分析和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可达性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供需现状和空间配置的均衡性。结果表明:海淀区整体教育可达性不甚理想,供需矛盾在

3、部分乡镇地区依旧突出,仅有 77.7%的学龄儿童可以实现在 3 km 内“就近入学”的需求;优质小学稀缺且布局不均衡,约 46%的适龄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小学;为满足海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应在上庄镇、青龙桥街道等地加强布局优化。关键词:小学教育资源;两步移动搜寻法;供需均衡性;空间可达性;GIS 空间分析 引用格式:蔡鑫雨,王艳慧,万圆.2023.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时空信息学报,30(3):431-441 Cai X Y,Wang Y H,Wan Y.2023.Analysis of the quality and balance of spatial l

4、ayout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Haidian District,Beijing.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30(3):431-441,doi:10.20117/j.jsti.202303016 1 引 言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要关注教育资源的普及配置和入学机会的公平,保证“有学上”“上好学”,即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公平的基础上,应当公平且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得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尹玉玲,2020)。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优质,

5、是衡量义务教育公平与否的关键因素(曹胜利和何雨点,2019)。合理的学校布局是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关键(沈若宇等,2019)。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作为“北京市教育工作先进区”“教育实验区”,集中了北京市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其内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海淀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北京教育的“丘陵地带”,城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差异明显。与此同 时,海淀区 014 岁人口数由 2010 年的 25.3 万增加到 2020 年的 37.1 万,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由于出生人口增长造成的“城市病”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

6、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城区中小学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则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拜静雅,2015)。2021年年底,海淀区教委公布“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海淀区居民“99%中小学生可以就近上学”“90%中小学生可以上名校”。但是,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的布局现状如何?当前是否已经达到优质均衡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需要优化推进的空间?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评估,为下一步优化调整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布局及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均衡性评估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反映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便捷程度的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432 Jo

7、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2023,30(3)合理性的重要研究视角,也是衡量城镇建设、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设施布局是否均衡的重要指标(刘贤腾,2007;张舒瑾等,2023)。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人口和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和服务范围作为衡量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的重要因 素,运 用 两 步 移 动 搜 寻(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法、平均距离法等方法,探讨了可达性评价方法及其在均衡性评估方面的应用(彭菁等,2012)。对于教育可达性,Bulti 等(2019)探究了埃塞俄比

8、亚一个镇的初等教育分布情况和居民的可达性,使用近邻分析法研究了学校的空间集中度和空间分布格局。Pizzol 等(2021)提出大多数可达性研究通常与潜在可达机会的数量有关,但忽略了其与质量相关的属性,如学校的服务质量、医院的医疗水平等。Tiznado-Aitken 等(2021)综合考虑出行服务水平和城市机会竞争力来分析智利某地优质公立小学的可达性。Mondal和 Gupta(2019)通过出行时间、出行成本和学校质量三个参数来评估印度某地农村小学的可达性。Rekha 等(2020)利用三步移动搜寻(three-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3SFCA)法计算教育设

9、施的空间可达性指数,该方法考虑了在需求点搜索半径内学校之间的竞争效应,以克服对需求估计过高的问题。Gao 等(2016)以 2873 个中国县作为统计单位,基于居民到学校的最短距离研究空间可达性,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可达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Xu 等(2018)考虑到学区制度下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的特殊性,分别以地理可达性、机会可得性和经济可能性三种因素来衡量教育服务的获取难度及其空间差异。陈莹(2008)结合泰森多边形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宣武区小学的空间布局,对小学的服务区域进行分区。任若菡等(2014)以自然村尺度研究了重庆市黔江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现状,并利用

10、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从供给和需求角度评价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汤鹏飞等(2017)在计算湖北省仙桃市小学可达性时对潜能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在引入学校服务能力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服务能力等级影响和居民极限出行时间来构建就学影响因子。李淑瑶和忻静(2019)运用基于交通大数据的最近距离法和重力模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对上海市普陀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综上所述,一方面,对于教育可达性的研究较为丰富,涵盖了从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从乡镇到国家各个尺度,可达性指数的计算参考了路网距离、人口密度、服务质量等影响因素,并通常与其他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如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力模型、缓冲区分析法

11、等。另一方面,目前尚未有研究从街道尺度对“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布局、供需情况及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进行详细评估分析。本文将从可达性的视角,综合考虑小学供给、人口规模及供需关系等对可达性的影响,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可达性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估海淀区当前各类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现状及空间配置的均衡性,并提出了布局优化建议。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2.1 研究区域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主城区的西北部,总面积为430.77 km2,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 2.6%,现有 22个街道,7 个镇。海淀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基础教育办学区域,北京市教委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12、海淀区小学共有 89 所,在校生达 186638 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 18%,而小学专任教师不到 1 万人,仅占全市总数的 15%。按照学校的师资配置、教学质量、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北京市将小学分为一流一类小学、一流二类小学、二流一类小学和二流二类小学,其中一流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经调研各相关升学网站(如北京幼升小网、北京本地宝、少儿升学网等)对北京市中小学校的评价,得到目前市民群众广泛认可的一流小学共有 12 所、二流小学 54 所,研究将这些一流小学(包括一流一类小学、一流二类小学)界定为优质小学。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人口密集、发展较好的中东部和南部城区倾斜。海淀

13、区人口密度与小学分布,如图 1 所示。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所用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四部分:2020 年行政区划地图。2020 年居民点分布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坐标拾取服务所获得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各街道人口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 年适龄入学儿童数 蔡鑫雨 等: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 433 图 1 研究区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study area 据,来源于 20202021 学年度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道路网数据,来源于 OSM(open street m

14、ap)。小学数据,包括小学的位置、教师人数、招生人数等,来源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 12345 服务导图。所有数据利用ArcGIS 进行预处理:提取海淀区各街道居民点的质心作为各街道的需求点;对小学分布位置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并利用空间链接功能添加教职工人数、学校类别等属性数据;对海淀区的道路网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并新建网络数据集。3 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通过 GIS 核密度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得到海淀区小学空间分布结果,分析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其次,利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基于不同服务半径,采用街道尺度计算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以评价其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均衡性;结合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就近入学”距离不

15、应超过 3 km的原则,分析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差异,揭示其基础教育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布局均衡性。最后,通过对海淀区优质小学学区布局及其供需情况的分析,探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布局均衡性。整体技术流程,如图 2 所示。3.1 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分析 1)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是一种用于直观反映离散数据的空间连续表达,从而获得数据分布情况的 GIS 空间分析方法(方轶轶等,2022)。在对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进行分析时,本文利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海淀区小学的聚集情况,从而初步了解研究区小学的分布格局,为研究海淀区整体小学布局的均衡性提供参考。2)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以一定半径距离所覆盖的部分为缓

16、冲区,通常认为缓冲区范围内的人群能够轻松地到达目的地,而缓冲区以外的人群则不能便捷地享受到该服务(Nicholls 和 Shafer,2001)。研究利用缓冲区分析得出海淀区各小学对应的服务区域,通过观测小学在服务区域内覆盖居民点的情况,初步判断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合理性。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要求: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 500 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 1 km。因此,以海淀区小学分布点为几何中心,以 500 m 为适宜服务半径、1 km 为最大服务半径构建多环缓冲区,对研究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434 Journal of Spatio-tempo

17、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2023,30(3)图 2 研究技术流程 Fig.2 Research technical process 3.2 基于可达性的教育资源均衡性评价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由 Radke 和 Mu(2000)提出、Luo 和 Qi(2009)改进完善,其综合考虑了服务设施的供应规模、需求规模及供需关系对可达性的影响,在评估医疗设施、教育资源等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彭菁等,2012)。两步移动搜寻法是以某一行政辖区为研究对象,对某一特定研究区域内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陶卓霖和程杨,2016)。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的各个小学为供

18、给点,假设各街道内人口均匀分布,以海淀区各街道居民点的质心作为需求点。结合实际情况,“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具有不均匀性、街区形状具有不规则性,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基于 2SFCA 法,运用路网距离分析取代传统的欧氏距离,选取 GIS的道路网分析,利用起讫点(origin destination,OD)出行分布矩阵求出居民点质心与小学之间的距离。(1)设每个学校的供给点j,以距离阈值0d为半径建立搜寻域,搜索所有在j距离阈值范围内的需求点即各街道居民点质心k;搜索出所有范围内的居民常住人口数据,用学校的教职工人数与搜索到的对应居民点学龄儿童人口数相除,计算得到供需比jR,即为学校

19、的服务率:0kjjjkkddSRD (1)式中,jS 为学校的教职工人数即供给点j的服务能力;kjd 为 k、j之间的道路距离;kD 为搜索范围内的学龄人口数,即需求规模。国家规定每 25 名小学生需要配备一名教师,因此,实验中在jS 前乘以 25 以代表学校的服务能力。(2)对每个需求点i,以距离阈值0d 为半径建立搜寻域,搜索所有在i 距离阈值范围内的所有小学;并将第一步中搜索得到的供需比汇总求和得到iA,即为该居民点i 可获得的小学教育资源的可达性:000ijijkjjijjddjddkkddSARD (2)蔡鑫雨 等: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 435 式中,iA

20、为居民点i 学龄儿童可获得的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jR 为搜索域i(0ijdd)内小学j的教职工数与学龄儿童人口数之比(聂丽和王艳慧,2017)。4 结果分析 4.1 海淀区小学空间分布格局 4.1.1 分布聚集性分析 研究利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海淀区小学分布的聚集格局,如图 3 所示。可以看出海淀区小学分布并不均衡,学校主要集中分布在发展较好、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地区,以海淀街道、学院路街道等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聚集,并向外部逐渐递减延伸;西部郊区和面积广大的北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小、居民点稀疏,小学分布较为疏 散,且学校布局与居民点集中地带相匹配,如上庄镇、苏家坨镇等。4.1.2 服务半径

21、分析 研究利用缓冲区分析得到海淀区小学的服务范围分布,如图 4 所示。可以看出,海淀区小学在一定范围内并不能覆盖所有居民点,说明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居民点分布存在不合理、不匹配的问题。海淀区东南部地区的居民点在缓冲区范围内均被覆盖,可初步判断这些地区的小学布局较为合理。上地街道和四季青镇未被覆盖的居民点数量较多,说明这两个地区的一些学龄儿童需要选择更远的路程去上学;其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地区人口密度低,教育资源偏少,但居民点数量较多且分布疏散,所以存在未被覆盖的居民点较多。图 3 海淀区小学核密度分析结果 颜色越深代表该区域的小学分布密度越大,即小学分布越密集 Fig.3 Kernel

22、density analysis results for primary schools in Haidian District 4.2 整体小学布局均衡性分析 4.2.1 基于不同服务半径的布局均衡性分析 根据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步骤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应在 3 km 以内,并基于道路 2 km 范围内是小学生最优、最便捷的就读阈值区间,利用所构建的 2SFCA 法,得到海 淀区小学分别在 2 km、3 km、4 km 搜寻半径内的空间可达性分布(图 5),并对海淀区整体小学的布局均衡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计算结果,将可

23、达性分为好、较好、合格、较差、差共五个等级。由图 5 可以看出,海淀区虽然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其内部差异依然明显,小学分布并不均衡,且各街道小学的服务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距离阈 436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2023,30(3)图 4 海淀区小学多环缓冲区分析 Fig.4 Analysis of multiple buffer zones for primary schools in Haidian District 值的增大,教育可达性为合格及以上的区域有所增加,当服务半径为 2 km、3 km、4 km 时,可达性合格区

24、域覆盖的人口比例分别是 64.3%、77.7%、97.5%。(1)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加,大部分地区可达性等级越来越好,能够在就近范围内享受到小学教育资源的学龄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人口数量较大且小学分布密集的学院路街道、田村路街道等,以及辖区广大、学龄人口和小学数量较少的温泉镇、上庄镇等,还有辖区广大、小学数量较少且分布疏散,但学龄人口较多的西北旺镇。说明在距离阈值范围较小时,小学的供给量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地区居民的需求,随着距离范围的扩大,有更多的小学可以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提供相对充足的教育资源,因此,小学服务率有所增加。(2)当距离阈值增加到 4 km 时,燕园街道、海淀街道、万柳镇的小学可达

25、性较 3 km 时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大,这些地区小学的服务区域也随之扩大,而其周围街道学龄人口数较多,需求量大幅增多导致小学的供给量不足,从而导致小学服务率下降。当距离阈值增加到 4 km 时,只有苏家坨镇的可达性依旧不合格,说明该地区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空间配置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苏家坨镇虽然学龄人口不多,但其辖区广大,而小学数量较少且分布疏散,导致在规定范围内小学的供 给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学生只能选择路程较远的小学就学。4.2.2 满足“就近入学”原则的布局均衡性分析 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规定,“就近入学”在原则上需要满足小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不超过 3 km,因此

26、,选取 3 km 为距离阈值进一步探讨海淀区小学的供需情况(图 5(b)。(1)海淀区 29 个街道中,有 22 个街道的小学资源供给能够满足海淀区 77.7%的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可以看到,海淀区东南部地带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可达性较好,说明在这些地区小学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且供应较充足,能够在“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满足周围居民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其中,有 5 个街道的可达性值过高。(2)海淀区有 7 个街道在距离阈值为 3 km 时可达性不合格,说明这些地区小学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周围居民的需求无法达到平衡,部分学龄儿童需要选择大于 3 km 的小学,这没有达到“就近入学”的标准。其中,包括学

27、龄人口较多但小学数量较少的四季青镇和西北旺镇,以及人口数量少、面积较大但小学数量较少且分布疏散的苏家坨镇、上庄镇、温泉镇、上地街道和青龙桥街道。这些现象说明了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失衡的问题,部分乡镇地区教育资源较为 蔡鑫雨 等: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 437 图 5 海淀区小学 2 km、3 km、4 km 服务半径可达性 红色代表可达性值最高,依次下降到绿色为可达性值最低;合格表示在规定的距离阈值范围内,小学教职工数量与学龄 人口的比例满足国家规定的 125 Fig.5 Accessibility within 2 km,3 km,and 4 km ser

28、vice radii for primary schools in Haidian District 匮乏,但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却存在冗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区,较少关注乡镇地区的人们对于教育资源和“就近入学”的需求,从而导致海淀区小学存在供需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均衡的现象。根据北京市教委统计数据可知,20162021 年,海淀区小学数量从 84 所增加到 89 所,招生人数从27369 增加至 34066,说明随着政策调整,海淀区小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均有所增加,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

29、会,但是结合海淀区各街道可达性等级(图 5)可以直观地看到,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依旧存在配置不均衡的情况,无法满足所有学龄儿童在 3 km 内“就近入学”的需求。针对海淀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小学建设的空间规划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才能使各街道的学龄儿童不仅能够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并且可以选择离家较近的距离内就读小学。4.3 海淀区优质小学学区布局均衡性分析 海淀区各街道学龄人口数与优质小学分布,如图 6 所示。可以看出,海淀区 12 所优质小学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南部学龄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区,包括中关村学区、学院路学区等 8 个学区。结合各小学所在学区及人口数据,

30、可以计算出优质小学所在学区的学龄人口数占海淀区总学龄人口数的 46%,说明海淀区有大约 46%的适龄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小学。但由于学区内还有大量非一流的薄弱学校及其他因素,导致能够入学优质小学的人数不到 46%。根据海淀区小学划片情况及 2020 年招生简章,假设各优质小学的生源全部来自本学区,可以计算出各优质小学的招生人数与所在学区的总入学人数之比,即为各优质小学的服务率,以表现各优质小学的438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2023,30(3)招生规模和服务能力;并汇总每个学区中所有优质小学的服务率,得到每个学区中优质小学适龄

31、儿童服务率,以揭示各学区优质小学的供需情况,即该学区内的适龄儿童能够享受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情况。由表1 可知,拥有优质小学的 8 个学区中,中关村学区共有 3 所优质小学,八里庄学区和上地学区各有 2 所,其余的 5 个学区均只有 1 所;其中,羊坊店学区的翠微小学和海淀学区的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招生规模最大,其次是中关村学区的中关村第一小学和万寿路学区的五一小学。中关村学区可以享受到一流一类小学教育资源的学生高达 80%。其次是羊坊店学区 58%的学龄儿童可以就读一流二类小学,海淀学区 50%的学龄儿童可以就读一流一类小学,而北太平庄学区中仅有 7%的学生能够就读一流二类小学。图 6 海淀区学龄

32、人口与优质小学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school-age population and high-quality primary schools in Haidian District 表 1 优质小学供需情况 Tab.1 Supply and demand of quality primary schools%学区 优质小学名称 学校等级 学校服务率 适龄儿童服务率 中关村第一小学 一流一类小学 40 中关村第二小学 一流一类小学 13 中关村学区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 一流一类小学 27 80 羊坊店学区 翠微小学 一流二类小学 58 58 海淀学区 中关村第三小学

33、 一流一类小学 50 50 人大附小 一流一类小学 25 八里庄学区 海淀实验小学 一流二类小学 22 47 万寿路学区 五一小学 一流二类小学 40 40 上地实验小学 一流二类小学 18 上地学区 北大附小 一流二类小学 22 40 学院路学区 石油附小 一流二类小学 16 16 北太平庄学区 北师大附小 一流二类小学 7 7 综上所述,海淀区虽然人口量级大、学校数量多,但其辖区广大且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优质小学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倾斜,且学区之间优质小学的规模和供需情况也大相径庭,大部分地区依旧处于稀缺状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将会更加紧缺,而优质小 蔡鑫雨

34、 等: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质均衡性分析 439 学的学位数是衡量教育是否公平、优质、均衡的一项“硬指标”,针对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不充足的现状,海淀区还需合理规划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4.4 海淀区小学布局优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需要结合海淀区学龄儿童数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城市的发展趋势,在当前海淀区小学分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规划以达到供需平衡。海淀区在“十四五”教育工作规划中指出,未来五年海淀区将实现全区 90%的中小学生可以上“优质中小学”,99%的中小学生可以“就近上学”。为了实现该目标,并结合前文对海

35、淀区小学空间可达性和教育资源均衡性的研究分析,考虑海淀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议采取如下优化方案。(1)坚持“就近入学”原则,通过加强调控和统筹资源,使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对于辖区广大、人口分布疏散的地区,如苏家坨镇、上庄镇等,可在居民点相对集中的区域适当增加小学。而对于人口相对集中但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街道,如上地街道和青龙桥街道,可采取扩大办学规模或者合并薄弱校的措施来优化学校布局,从根本上缓解小学供需矛盾的问题。(2)考虑未来海淀区的发展规划以及人口发展趋势,对小学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从人口流动规律来看,近几年西北旺镇、四季青镇涌入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子女上学的问题也逐渐突出,

36、2021 年海淀区曾经提出“2211 新政”,外省或外区户籍迁入海淀区的小孩,不再对应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对此海淀区可以考虑在流动人口增长迅速的城镇新建学校并合理增加学位,满足外来打工者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3)为满足海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应合理规划优质小学的建设和分配。在青龙桥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建设优质小学的分校,并加强薄弱小学师资力量、软硬件等的投入,使其提高教学供给水平。除此之外,海淀区还可以通过教师“跨学区式”的大范围全区轮岗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减少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和供给不足的现象,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化。5 结 论 针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优

37、质均衡配置的需求,本文综合考虑教育资源供给与学龄儿童入学需求,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可达性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估了海淀区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供需现状和空间配置的均衡性。通过核密度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对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初步解析,发现海淀区小学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的东南部城区,而其他乡镇地区的部分学龄儿童却无法实现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近入学的需求。通过两步移动搜寻法对海淀区小学的布局均衡性进行研究,发现海淀区小学布局规划的不合理造成了海淀整体小学可达性不达标,部分地区学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突出,仅有 77.7%左右的学龄儿童可以实现在 3 km 内“就

38、近入学”的需求。通过对海淀区优质小学学区布局和供需情况的研究可知,海淀区优质小学分布不均衡,导致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倾斜,有大约 46%的适龄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小学学习。离海淀区“十四五”教育规划“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小学稀缺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合理统筹规划教育资源,结合人口发展趋势优化小学布局,以及根据人们的需求调整优质小学的建设与分配等建议。虽然本文通过研究海淀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揭示了海淀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失衡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数据精度不足,本文采用街道为分析单元对海

39、淀区小学进行空间可达性分析,若能使用社区尺度或分辨率更高的适龄儿童人口栅格数据,结果将会更加精确;二是研究方法的不足,没有考虑距离衰减及通勤方式等因素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这都将是下一步研究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 拜静雅.2015.北京城六区中小学校空间配置及其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曹胜利,何雨点.2019.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高等教育,(S3):49-51 陈莹.2008.基于 GIS 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440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 2023,3

40、0(3)方轶轶,闻鸿,曾慕琳.2022.基于 POI 的公共服务设施核密度分析以眉山市北部新城区为例.中国水运(下半月),22(3):150-152,155 李淑瑶,忻静.2019.基于上海市地理国情成果的学生就学可达性测度与学区优化分析.城市勘测,(2):28-34 刘贤腾.2007.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城市交通,5(6):36-43 聂丽,王艳慧.2017.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居民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分析 以北京西部城区为例.地理信息世界,24(6):98-101,106 彭菁,罗静,熊娟,郑文升.2012.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31(2):20-25 任若菡,王

41、艳慧,何政伟,赵文吉.2014.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的贫困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地理信息世界,21(2):22-28 沈若宇,李志民,李昌华.2019.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发展研究.华中建筑,37(6):118-122 汤鹏飞,向京京,罗静,陈国磊.2017.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县域小学空间可达性研究 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地理科学进展,36(6):697-708 陶卓霖,程杨.2016.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35(5):589-599 尹玉玲.2020.面向 2035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北京的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42、学版),(1):178-188 张舒瑾,余珮珩,李志刚,王静,陈奕云.2023.武汉社区足球场空间布局及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研究.时空信息学报,30(1):135-143 Bulti D T,Bedada T B,Diriba L G.2019.Analy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primary schools in Bishoftu Town,Ethiopia.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27(2):227-236 Gao Y,He Q S,Liu Y L,Zhang L Y,Wang H F,Ca

43、i E X.2016.Imbalance in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Guidance fo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8(12):1236 Luo W,Qi Y.2009.An enhanc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E2SFCA)method for 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care physicians.Health&Pla

44、ce,15(4):1100-1107 Mondal S,Gupta S.2019.Accessibility to Rural Primary Schools:A Case Study of the District North 24 Parganas,West Bengal,India.In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7(6):1-7 Nicholls S N,Shafer C S.2001.Measuring accessibility and equity in a local park system:The utility of

45、geospatial technologies to park and recreation professionals.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19(4):102-124 Pizzol B,Giannotti M,Tomasiello D B.2021.Qualifying accessibility to education to investigate spatial equity.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96:103199 Radke J,Mu L.2000.Spatial dec

46、ompositions,modeling and mapping service regions to predict access to social programs.Annals of GIS,6(2):105-112 Rekha R S,Radhakrishnan N,Mathew S.2020.Spatial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schools using geospatial techniques.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28(6):699-708 Tiznado-Aitken I,Muoz J C,Hurtubia

47、 R.2021.Public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ccounting for level of service and competition for urban opportunities:An equity analysis for education in Santiago de Chil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90:102919 Xu Y,Song W X,Liu C H.2018.Social-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urb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under t

48、he school district system:A case study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Nanjing,China.Sustainability,10(7):2305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and balance of spatial layout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CAI Xinyu1,2,WANG Yanhui1,2,WAN Yuan1,2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

49、ment and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2.Key Laboratory of 3Dimension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an

50、alyze the supply-demand situation,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primary schools and rationalizing th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with a focus on Haidian District in Beijing.This study employ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