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石南路板桥港大桥工程拱圈、现浇箱梁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01602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7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石南路板桥港大桥工程拱圈、现浇箱梁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金石南路板桥港大桥工程拱圈、现浇箱梁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石南路板桥港大桥工程 拱圈、现浇箱梁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 无锡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太湖新城道桥BT项目B标 项目经理部 2007年9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4 1.1、工程概况 4 1.1.1、总体布置 4 1.1.2、上部结构 4 1.1.3、下部结构 4 1.1.4、其它构造 5 1.2、分部工程概况 5 1.2.1、拱圈 5 1.2.2、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 5 1.2.3、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5 1.2.4、主要工程量 6 第二章 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7 2.1、质量管理网络图 7 2.2、组织管理网络图 7 2.3、安全网络图 7 第三章 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9 3.1、引桥钢筋混凝土箱梁 9 3.1.1、施工顺序 9 3.1.2、施工工艺流程图 11 3.2、主桥拱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11 3.2.1、施工顺序 11 3.2.2、施工工艺流程图 13 第四章 钢筋、预应力钢绞线 15 4.1、概况 15 4.1.1、引桥钢筋混凝土箱梁 15 4.1.2、主桥拱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17 4.2、钢筋 19 4.2.1、规定与要求 19 4.2.2、钢筋加工 19 4.2.3、钢筋连接 19 4.2.4、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组成及安装 21 4.3、预应力筋 22 4.3.1、钢绞线 22 4.3.2、锚具、夹片 23 4.3.3、预应力管道 23 第五章 支架、模板 24 5.1、概况 24 5.2、支架搭设 24 5.2.1、主桥中跨段 24 5.2.2、主桥边跨段、引桥 28 5.3、模板制作、安装 30 5.3.1、底模板 30 5.3.2、侧模板 32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35 6.1、概况 35 6.1.1、混凝土用的材料 35 6.1.2、混凝土的配合比 36 6.1.3、混凝土的拌制 36 6.1.4、混凝土的运输 37 6.1.5、混凝土的浇筑 37 6.1.6、混凝土的养护及修饰 38 第七章 张拉、压浆 39 7.1、概况 39 7.2、张拉 39 7.2.1、机具及设备 39 7.2.2、张拉应力控制 39 7.2.3、预留孔道 39 7.2.4、钢绞线安装 40 7.2.5、钢绞线张拉 40 7.3、孔道压浆 41 7.3.1、水泥浆的材料 41 7.3.2、水泥浆的技术条件 41 7.3.3、孔道压浆 41 第八章 安全文明方案 43 8.1、安全措施 43 8.2、安全施工方案 43 8.2.1、支架、模板 43 8.2.2、钢筋 44 8.2.3、气焊、气割 44 8.2.4、混凝土 45 8.2.5、用电 45 8.2.6、起重 46 8.2.7、施工现场 47 8.2.8、机电设备 47 8.2.9、工程机械设备和机具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48 8.3、文明施工措施 49 第九章 机械、设备、劳动力 50 第一章 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板桥港口、板桥港节制闸西侧约60米,河口宽约160米。板桥港为等外级航道,航道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斜交118o 。本桥位于规划长广溪湿地公园内,背靠文化氛围浓厚的江南大学城,其景观要求较高。采用飞燕式梁拱组合桥。 大桥桥型结构轻巧、简洁,富有时代气息。虽立面为拱形,但毫无厚重,与象征年轻、朝气的大学城前后呼应。 1.1.1、总体布置 全桥跨径组成为:(3-20)+(20+35+20)+(3-20)m,其中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结构,引桥为钢筋混凝土预连续箱梁结构,桥梁全长201.06米。 桥梁位于R=500m的平曲线上,墩台均采用径向布置。 桥梁两头纵坡均为2.5%,竖曲线半径2000m。 桥梁断面与道路断面一致,采用上下行两幅桥分离断面。单幅桥全宽13m,即5m人非混行道+7.5m机动车道+0.5m内侧防撞护栏。 本桥在主跨处设计了导航堤。导航堤顺航道中心线方向布置,根据该河道主要通航船只(300吨)的宽度,利用导航堤控制了净12m宽的船只通行通道,防止在航道与桥墩斜交的情况下船只撞击桥墩。待该河道禁航后,可拆除。 1.1.2、上部结构 主桥:主桥分梁体与拱圈两部分。梁体采用连续箱梁结构,单幅桥顶板宽13m,底板宽9m,底板水平,顶板与道路横坡一致,梁体最小梁高1.3m,单箱双室。顶板厚22cm,底板厚22~42cm,腹板厚40~60cm,随横坡变高。 腹板中设预应力钢束,单端张拉;顶底板中设预应力钢束,顶板束为单端张拉,底板束为两端张拉。 拱圈厚度80cm,宽度与梁体底板同宽,梁体内设预应力钢束,为两端张拉。 引桥: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单幅桥顶板宽13m,底板宽9m,底板水平,顶板与道路横坡一致,梁体最小梁高1.3m,单箱双室。顶板厚22cm,底板厚22~42cm,腹板厚40~60cm,随横坡变高。 1.1.3、下部结构 主桥:拱圈下设承台,下接直径Ф150 cm的单排桩。 引桥:桥墩采用立柱接承台形式,每一幅桥横向设两根立柱,桩基为Ф100cm的钻孔灌注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基础为Ф100cm的钻孔灌注群桩。 1.1.4、其它构造 桥面铺装:桥面设置2%的双向横坡,横坡由箱梁腹板变高度调整。 支座:设置盆式支座。 栏杆:人非混行车道外侧设铸造石栏杆,内侧设钢结构隔离栏杆,中央分隔带处设混凝土防撞护栏。 导航堤:Ф60cm钢管间距5.5m,钢管顶上浇注宽1.0m、高1.5m的混凝土。堤顶标高2.0m。 1.2、分部工程概况 1.2.1、拱圈 在第二联4#墩、5#墩承台上分别向主跨和边跨两个方向斜向上设置圆弧拱圈,构成主桥梁拱组合结构的“拱”部分。起拱角分别为30.7o(主跨侧)和28.8o(边跨侧),圆弧拱轴线半径分别为3312.4cm(主跨侧)和3497.2cm(边跨侧),拱圈厚度80cm。拱圈下端与主墩承台连接,上端与主箱梁连接,水平方向长731.9cm(主跨侧)和756.8cm(边跨侧),实际长度811 cm(主跨侧)和828 cm(边跨侧)。其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1.2.2、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 第一联和第三联(引桥)上部结构为20+20+20m三跨连续箱梁。箱梁半幅顶板宽13m,底板宽9m,底板水平,顶板与道路横坡2%一致。箱梁在外腹板处的最小梁高是1.30m,在中腹板处的梁高是1.39m,在内腹板处的最大梁高是1.48m。箱梁横断面为单箱双室。顶板厚22cm,底板厚22~42cm,腹板厚40~60cm,随横坡变高。 现浇箱梁在桥台和桥墩位置上设有横梁,为实心混凝土结构。其中在0#台(9#台)、3#墩(6#墩)位置的端横梁长120cm,在1#墩(8#墩)、2#墩(7#墩)的位置中横梁长150cm,梁高139cm(半幅梁中线)。 1.2.3、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第二联(主桥)上部结构分梁体与拱圈两部分。梁体为20+35+20m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箱梁半幅顶板宽13m,底板宽9m,底板横向水平,顶板与道路横坡2%一致,箱梁在外腹板处的最小梁高是1.30m,在中腹板处的梁高是1.39m,在内腹板处的最大梁高是1.48m。 箱梁横断面为单箱双室,顶板厚22cm,底板厚22cm(承台顶的两中横梁之间部分),边跨中横梁和端横梁之间部分的梁底面按半径为3457.2cm的圆弧变化,底板最薄29.3cm(距梁端4.2m断面);两中跨中横梁之间部分的梁底面按半径为3272.4cm的圆弧变化,底板最薄22cm(跨中断面),腹板厚40~60cm,随横坡变高。 在两侧拱片和主梁连接部分别设有长为3m的中横梁,为实心混凝土结构,横梁底面纵向按半径3457.2cm(边跨中横梁)和3272.4cm(中跨中横梁)的圆弧变化,横向水平。中横梁的最大高度274.7cm,最小高度202.9 cm(边跨中横梁)和201.1 cm(中跨中横梁)。 主梁在3#、6#墩的梁端位置分别设有长为1.2m的端横梁,梁高139cm(半幅梁中线),为实心混凝土结构。 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顶板、腹板和底板中分别设有预应力钢束,材料采用按GB/T5224-2003国家标准的Фj15.2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Rby=1860 MPa,弹性模量E=1.95*105 MPa,松弛率不大于2.5%。顶板钢束类型为9-Фj15.20,单端张拉,锚固端位于中跨中横梁内,张拉端位于对向的梁端。底板钢束类型为9-Фj15.20,两端张拉,张拉端位于两侧梁端。腹板钢束类型为15-Фj15.20,单端张拉,锚固端位于中跨中横梁内,张拉端位于同向的梁端。 1.2.4、主要工程量 拱圈、现浇箱梁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拱圈、现浇箱梁主要工程量表 类别 位置 数量 混凝土 (m3) 钢绞线Φj15.2 (t) 钢筋≤10mm (t) 钢筋>10mm (t) 拱圈 第二联 8 C40: 472.04 —— —— 101.9086 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 第一联、 第三联 4 C40: 1849.087 —— 0.9656 573.2380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第二联 2 C50: 1586.736 40.6416 0.9956 299.4655 第二章 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2.1、质量管理网络图 项目经理:阚卫星 项目总工:涂祖彬 质检员:冯佳伟 桥梁施工队:周东良 华忠 2.2、组织管理网络图 项目经理 阚卫星 项目总工 涂祖彬 项目副经理 刘云、孙国儿 计划科 赵启全 工程科 冯佳伟 试验室 戴雪松 机料科 高伟新 财务科 陈洁 综合科 高伟新 桥梁队 2.3、安全网络图 项目经理:阚卫星 安全员:高伟新 安全员:高伟新 桥梁施工队:周东良 全员 第三章 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3.1、引桥钢筋混凝土箱梁 3.1.1、施工顺序 1、在地面上粗放出箱梁边线,挖除表层淤泥、松土直到原状的实土层再整平,铺一层60cm 厚的12%灰土,碾压密实,然后在灰土顶面浇筑一层15cm厚的C25混凝土形成支架底模。 2、在混凝土上精确放出箱梁边线和腹板、横梁位置,用油漆划出,按设计支架位置和间距摆放支架撑脚,搭设支架。根据支架高度分层加水平钢管固定以提高支架的整体性。另加45o斜向钢管提高支架的刚度。 3、搭设支架完工后在其顶部横杆上铺设大方木形成模板底梁,然后在底梁的垂直方向再铺设小方木(槽钢、工字钢),调整到设计标高再铺模板形成箱梁底模。 4、用全站仪在底模上精确放出箱梁腹板边线及横梁位置,用小铁钉打入模板并用油漆点出。 5、在一联箱梁底模板铺设完后对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采用灌水橡胶袋或砂(土)袋形成,堆载大小为梁体自身重量并考虑各种施工荷载等的110%。荷载位置和大小须符合底模的实际受载情况。 每日早晚两次观测底模上控制点的标高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预压时间不小于7天,并且连续两天沉降量不大于2 mm时卸载。 6、恢复箱梁边线和中线,用墨线弹出,重新调整模板面标高到设计值。 7、按设计位置、间距安装底板、腹板、横梁钢筋,安装底板钢筋之前每隔1m距离放保护块。两层钢筋之间每隔50~100cm距离加支撑钢筋。 8、钢筋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安装侧模板和端模板。外侧模与内侧模螺丝杆对拉,拉丝杆外套PVC管,外侧模底端支撑在底模上,内侧模底端由预制混凝土方柱支撑于底模上,其两端另加钢筋点焊固定于底板钢筋上。端模板分块制作,根据设计的钢筋数量在模板的相应位置钻孔,并沿孔轴线方向切缝,拼接安装后外侧用短钢筋焊接于伸出的钢筋上固定,钢筋缝用海绵塞紧防漏浆。横梁端模板用木方加钢管固定,另外侧用斜向钢管加固。 9、模板安装并加固完经验收合格后浇筑底板和腹板混凝土。 10、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拆除内侧模,然后在箱室内的底板混凝土上搭设钢管(方木)支架,加固后在支架顶按设计尺寸、位置和标高铺设箱梁顶板底模板,在模板表面加铺塑料膜。同时搭设翼板部分钢管支架并铺设箱梁翼板底模。 11、在翼板底模上用全站仪精确放出箱梁翼板边线,调整翼板底标高到设计值。 12、在腹板顶混凝土面凿毛。凿除混凝土表面脆弱浆面层,直至露出石子,然后将凿除的砂浆片用高压水(气体)冲干净并清除到梁体外。 13、顶板、翼板底模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绑扎、焊接箱梁顶板、翼板钢筋。安装底层钢筋之前每隔1m距离放保护块。两层钢筋之间每隔50~100cm距离加支撑钢筋。 14、钢筋完工后安装侧模板和端模板。箱梁两边侧模板严格按放样位置安装,高度等于翼板边缘高度20cm,外侧每隔1m用小木方固定;端模板安装与腹板端模板安装方式相同。 放粗样,地基处理,制作支架底模 精确放样,搭设支架 调整标高,铺设箱梁底模 精确放样 堆载预压 卸载,恢复边线、中线,调整标高 安装底板、腹板、横梁钢筋 安装侧模板和端模板 浇筑底板和腹板混凝土 拆除内侧模 搭设内支架,铺设箱梁顶板底模板 搭设翼板支架,铺设翼板底模板 精确放出翼板边线,调整标高 腹板顶混凝土面凿毛 绑扎、焊接顶板、翼板钢筋 安装、固定侧模板、端模板 预埋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钢筋 浇筑顶板和翼板混凝土 养护 拆除支架和底模 制作侧模板和端模板 加工、焊接底板、腹板、横梁钢筋 制作顶板底模板 加工、焊接顶板、翼板、横梁钢筋 制作顶板、翼板侧模板和端模板 加工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预埋筋 15、安装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预埋钢筋。各项预埋筋按设计尺寸和间距布设,然后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主筋点焊固定。 16、钢筋、模板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浇筑箱梁顶板和翼板混凝土。 17、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拆除顶板侧模和端模。然后拆除梁体内顶模板和内支架。 18、连续洒水养护7天以上。 19、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时,拆除箱梁支架和底模、翼板支架和底模。 3.1.2、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上页。 3.2、主桥拱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3.2.1、施工顺序 1、在主桥边跨地面上粗放出箱梁边线,挖除表层淤泥、松土直到原状的实土层再整平,铺一层60cm 厚的12%灰土,碾压密实,然后在灰土顶面浇筑一层15cm厚的C25混凝土形成支架底模。 2、在主桥边跨混凝土面上精确放出箱梁(包括拱圈)边线和腹板、横梁位置,用油漆划出,按设计支架位置和间距安放支架撑脚,搭设支架。 根据支架高度分层加水平钢管固定以提高支架的整体性。另加45o斜向钢管提高支架的刚度。 3、在中跨的围堰两侧粗略放样,在南北两面各打入3排钢管桩,桩顶用并排焊接的两根40号工字钢作横梁,横梁顶用双排单层贝雷架作纵向支撑梁,上面再横向布置两根40号工字钢。精确放样后在其顶面搭设小钢管支架。 4、在支架顶部横杆上铺设大方木形成模板底梁,然后在底梁的垂直方向再铺设小方木(槽钢、工字钢),调整到设计标高再铺模板形成底模。 5、用全站仪在底模上精确放出箱梁(拱圈)的边线和中线,用小铁钉打入模板并用油漆点出。 6、在承台两侧梁拱体系底模板铺设完后同时对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采用灌水橡胶袋或砂(土)袋形成,堆载大小为拱圈加梁体自身重量并考虑各种施工荷载等的110%。荷载位置和大小须符合底模的实际受载情况。 每日早晚两次观测底模上控制点的标高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预压时间不小于7天,并且连续两天沉降量不大于2mm时卸载。 7、恢复箱梁(拱圈)的边线和中线,用墨线弹出,重新调整模板面标高到设计值。 8、按设计位置、间距焊接拱圈上、下层主钢筋及侧面钢筋,再绑扎箍筋和支撑筋,安装底层钢筋之前每隔1m距离放置混凝土保护块。 9、钢筋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安装拱圈侧模板和端模板。在底模拱圈边线外侧沿弹线方向打入小木条,再安装侧模,其外侧用斜向支撑于工字钢上的钢管另加横向钢管加固。端模板分块制作,根据设计的钢筋数量在模板的相应位置钻孔,并沿孔轴线方向切缝,拼接安装后外侧用短钢筋焊接于伸出的钢筋上固定,钢筋孔缝用海绵塞紧防漏浆。端模板用木方加钢管固定,另外侧用斜向钢管加固。 10、模板安装并加固完经验收合格后浇筑拱圈混凝土,浇筑由低到高,横断面平衡还要振捣密实。一个承台两侧对称同时浇筑。 11、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拆除侧模和端模。 12、拱圈端面凿毛,凿除混凝土表面脆弱浆面层,直至露出石子,然后将凿除的砂浆片用高压水(气体)冲干净并清除到梁体外。 13、洒水养护直到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14、在拱圈顶面搭设小钢管支架,铺设上部主梁底模板。 15、安装边跨及中跨悬臂段主梁(包括横梁)底板、腹板钢筋,安装底层钢筋之前每隔1m距离放置保护块。两层钢筋之间每隔50~100cm距离加支撑钢筋;然后按设计位置安装底板束和腹板束波纹管,直线段每隔1m、曲线段每隔50cm用钢筋定位。 16、钢筋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安装主梁(包括横梁)侧模板和端模板。在底模边线外侧沿弹线方向用铁钉钉入一小木条,再安装侧模,其外侧用斜向支撑于支架上的钢管加横向钢管加固。端模板分块制作,根据设计的钢筋数量在模板的相应位置钻孔,并沿孔轴线方向切缝,拼接安装后外侧用短钢筋焊接于伸出的钢筋上固定,钢筋孔缝用海绵塞紧防漏浆。端模板用木方、钢管拉丝固定,跨中合拢段端模板用短钢筋焊接在伸出的预埋筋上加固。 17、钢筋、波纹管、模板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浇筑主梁底板、腹板混凝土。 18、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拆除内侧模,然后在箱室内的底板混凝土上搭设钢管(方木)支架,加固后在支架顶按设计尺寸、位置和标高铺设箱梁顶板底模板,在模板表面加铺塑料膜。同时搭设翼板部分钢管支架并铺设箱梁翼板底模。 19、在腹板顶混凝土面凿毛。凿除混凝土表面脆弱浆面层,直至露出石子,然后将凿除的砂浆片用高压水(气体)冲干净并清除到梁体外。 20、顶板、翼板底模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绑扎、焊接箱梁顶板、翼板钢筋。安装底层钢筋之前每隔1m距离放保护块。两层钢筋之间每隔50~100cm距离加支撑钢筋。然后按设计位置安装顶板束波纹管,直线段每隔1m、曲线段每隔50cm用钢筋定位。 21、钢筋完工后安装侧模板和端模板。箱梁两边侧模板严格按放样位置安装,高度等于翼板边缘高度20cm,外侧每隔1m用小木方固定;端模板安装与腹板端模板安装方式相同。 22、安装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预埋钢筋。各项预埋筋按设计尺寸和间距布设,然后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主筋点焊固定。 23、钢筋、波纹管、模板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浇筑主梁顶板和翼板混凝土。 24、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拆除顶板侧模和端模。然后拆除梁体内顶模板和内支架。 25、连续洒水养护7天以上。 26、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腹板F1-1~F1-6穿钢绞线,对称交替张拉,压浆。 27、腹板束预应力孔道压浆。 28、根据施工需要,采用钢管或型钢作为合拢段劲性骨架,安装合拢段钢筋和模板,验收合格后在一天温度最低时浇筑合拢段混凝土。 29、合拢段洒水养护。 30、在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顶板束、底板束穿钢绞线,张拉顶板束T1-1~T1-8,T2-1~T2-8,底板束T3-1~T3-12,同一截面对称张拉。 31、顶板束、底板束预应力孔道压浆。 32、拆除支架和底模板,先上后下,纵、横向同步进行。 3.2.2、施工工艺流程图 放粗样,地基处理,制作边跨支架底模 精确放样,搭设支架 调整标高,铺设边跨底模 精确放出箱梁(拱圈)位置 堆载预压 卸载,恢复边线、中线,调整标高 安装拱圈钢筋 安装拱圈侧模板和端模板 浇筑拱圈混凝土 拆除拱圈侧模和端模 拱圈顶搭设支架,铺设主梁底模板 拱圈端面凿毛 安装主梁底板、腹板钢筋和波纹管 安装主梁侧模板和端模板 浇筑主梁底板、腹板混凝土 制作拱圈侧模板和端模板 加工、焊接拱圈钢筋 制作主梁底模板 加工底、腹板钢筋和波纹管 放样,打钢管桩,搭设中跨支架下部结构:两根40号工字钢(横梁)+双排单层贝雷架(纵梁)+两根40号工字钢(支架支撑梁);精确放样,搭设支架 调整标高,铺设中跨底模 拱圈养护 制作主梁侧模板和端模板 转下页: 续上页: 搭设内支架,铺设主梁顶板底模板 腹板顶混凝土面凿毛 安装顶、翼板钢筋和顶板束波纹管 安装顶板、翼板侧模板、端模板 浇筑主梁顶板和翼板混凝土 预埋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钢筋 拆除顶板侧模和端模 养护 腹板束穿钢绞线,张拉、压浆 安装合拢段钢筋和模板 浇筑合拢段混凝土 合拢段养护 顶板束、底板束穿钢绞线,张拉 顶板束、底板束孔道压浆 拆除支架和底模板 拆除内侧模 腹板束孔道压浆 加工人行道、栏杆和护栏预埋筋 制作顶板、翼板侧模板和端模板 搭设翼板支架,铺设翼板底模板 精确放出翼板边线,调整标高 加工顶、翼板钢筋和顶板束波纹管 制作主梁顶板底模板 第四章 钢筋、预应力钢绞线 4.1、概况 普通钢筋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GB13013-91的HRB335和R235两种类型的钢筋。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国家标准的Фj15.2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Rby=1860 MPa,弹性模量E=1.95*105 MPa,松弛率不大于2.5%(初荷70%)。 4.1.1、引桥钢筋混凝土箱梁 1、 底板钢筋: 引桥箱梁底板钢筋分两层布置,其中底层纵向钢筋分为四种:腹板位置N1钢筋与腹板的顶面钢筋、斜筋和加强筋连接构成纵向钢筋骨架,直径是Ф28,间距为9 cm,纵向一联通长,每个腹板处设有4根(每个腹板内有4片骨架);N3钢筋布置在腹板以外底板的其他位置,直径是Ф28,间距为18(20)cm,纵向一联通长;N3a与N3横向间隔布置,长17.5m,直径是Ф28,间距为18(20)cm,纵向位置起点在第一跨和第三跨的端横梁一端;N4与N3横向亦间隔布置,长15m,直径是Ф25,间距为18(20)cm,纵向位置在第二跨跨中部分。 底板顶层纵向钢筋N11与底层N3钢筋横向位置对应,直径是Ф12,纵向一联通长;另在底板渐变段靠近顶面增设有N21a,直径是Ф12,与N11横向位置对应,长485cm(除弯钩)。 底板底层横向钢筋N15间距10cm,直径是Ф16,长891.8cm,纵向一联满布。 底板顶层横向钢筋N14间距10cm,直径是Ф16,长891.8cm,纵向在横梁处空缺,其他位置满布。 2、 腹板钢筋: 引桥箱梁腹板钢筋由钢筋骨架片、箍筋和水平钢筋组成。 钢筋骨架片由顶钢筋N2、底钢筋N1和斜筋连接以及顶加强筋N8、底加强筋N7、N7a构成。 顶钢筋N2和底钢筋N1直径都是Ф28,间距均为9 cm,纵向一联通长,每个腹板处各设有4根(每个腹板内有4片骨架)。 斜钢筋N24、N25、N26、N27直径都是Ф22,弯角均为45o,布置在横梁两侧7.5m范围内,顶端与N2(加强筋N8)焊接,底端与N1(加强筋N7)焊接。 顶加强筋N8直径是Ф28,长12m(除弯钩),布置在一联中的两个中横梁处,中横梁中线两侧各6m,焊接在N2钢筋的下面。 底加强筋N7、N7a直径都是Ф28,焊接在N1钢筋的上面。其中N7布置在一联中两个边跨,起于梁端,长17.5m(除弯钩,不计曲线差);N7a布置在一联中中跨跨中,长15m(除弯钩,不计曲线差)。 箍筋分为跨中梁段箍筋、横梁两侧4m渐变段箍筋和辅助筋(两头带有90o弯钩的直筋)。 跨中梁端箍筋N18、N18a、N18b直径都是Ф16,分别布置在外、中、内腹板纵向钢筋骨架片的外围。 横梁两侧4m渐变段箍筋N19、N19a、N19b直径都是Ф16,分别布置在外、中、内腹板纵向钢筋骨架片的外围,另在渐变段的中腹板居中位置增加N18a。 在渐变段外、内两边腹板靠近箱室的一边竖向设有N19c箍筋辅助筋,又在横梁靠近箱梁两外侧面位置竖向设有N18c箍筋辅助筋。N19c、N18c直径都是Ф16。 纵向水平钢筋N11布置在腹板中箍筋内侧,直径是Ф12,间距10cm,纵向一联通长;另在渐变段靠近腹板边(边腹板内侧,中腹板两侧)增设有N21a,直径是Ф12,间距10cm,长485cm(除弯钩)。 3、 顶板钢筋: 引桥箱梁顶板钢筋分两层布置,其中顶层纵向钢筋分为4种:腹板位置N2钢筋与腹板的底面钢筋、斜筋和加强筋连接构成纵向钢筋骨架,直径是Ф28,间距为9 cm,纵向一联通长,每个腹板处设有4根(每个腹板内有4片骨架);N5钢筋布置在每个腹板的两侧,每侧8根,一联共48根,间距16cm,直径是Ф28,纵向一联通长;N6钢筋布置在每个箱室的中间部及翼板靠外侧部分,前者间距14.5cm,后者间距10cm,直径是Ф16,纵向一联通长;N5a、N5b与N5横向间隔布置,长分别为8m、12m,直径都是Ф28,间距均为32cm,纵向设置在一联中的两个中横梁处,关于中横梁的横向中线对称。 顶板底层纵向钢筋N11分别与顶层N5、N6(每隔一根)横向位置对应,直径是Ф12,纵向一联通长;翼板位置的底层纵向钢筋N9与顶层的N6、N5横向位置对应,直径是Ф12,纵向一联通长;另在顶板渐变段靠近底面增设有N21,直径是Ф12,与N11横向位置对应,长75cm(除弯钩);又在翼板靠近腹板部分与N5a、N5b对应位置加设N9a,长为12m,间距为16cm,纵向设置在一联中的两个中横梁处,关于中横梁的横向中线对称。 顶板顶层横向钢筋N12间距10cm,直径是Ф16,长1290.6cm,纵向一联满布。 顶板底层横向钢筋N13间距10cm,直径是Ф16,长891.8cm,纵向在横梁处空缺,其他位置满布;翼板位置底层横向钢筋N20间距10cm,直径是Ф12,长256cm,纵向一联满布。 4、 端横梁钢筋: 引桥箱梁端横梁钢筋由钢筋骨架片、箍筋、水平钢筋和支座网片组成。 钢筋骨架片由顶钢筋N1、底钢筋N2(N2a)和斜筋连接以及顶加强筋N1a、底加强筋N2b组成。 顶钢筋N1和底钢筋N2(N2a)直径都是Ф25,骨架片间距为10 cm。N1与N2a(有弯钩)组成的骨架片位于端横梁两端,一个端横梁有2片;N1与N2(无弯钩)组成的骨架片位于端横梁中间部分,一个端横梁有10片。一个端横梁有N1钢筋12根(一个端横梁有12片骨架)。 斜钢筋N5、N5a、N6、N7、N7a直径都是Ф25,弯角均为45o,布置在端横梁的支座支撑位置,顶端与加强筋N1a焊接,底端与N2(N2a)或加强筋N2b焊接。 顶加强筋N1a直径是Ф25,长475cm,布置在顶部支座支撑线位置,在N1钢筋下。 底加强筋N2b直径是Ф25,长500cm,布置在底部跨中位置,在N2(N2a)钢筋上。 箍筋N4直径是Ф16,每个横断面排布两根,支座位置间距10cm,中间部分间距15 cm。 水平钢筋N3直径是Ф12,长890cm,间距15cm,分布在端横梁前、后两面。 支座钢筋网片由间距为10cm的纵、横向钢筋N8、N9和四个角上的插筋组成,直径都是Ф10,每个支座位置竖向分布5层,间距10cm。 5、 中横梁钢筋: 引桥箱梁中横梁钢筋由钢筋骨架片、箍筋、水平钢筋和支座网片组成。 钢筋骨架片由顶钢筋N1、底钢筋N2(N2a)和斜筋连接以及顶加强筋N1a、底加强筋N2b组成。 顶钢筋N1和底钢筋N2(N2a)直径都是Ф28,骨架片间距为10 cm。N1与N2a(有弯钩)组成的骨架片位于中横梁两端,一个中横梁有2片;N1与N2(无弯钩)组成的骨架片位于中横梁中间部分,一个中横梁有13片。一个中横梁有N1钢筋15根(一个中横梁有15片骨架)。 斜钢筋N5、N5a、N6、N7、N7a直径都是Ф25,弯角均为45o,布置在中横梁的支座支撑位置,顶端与加强筋N1a焊接,底端与N2(N2a)或加强筋N2b焊接。 顶加强筋N1a直径是Ф28,长475cm,布置在顶部支座支撑位置,在N1钢筋下。 底加强筋N2b直径是Ф28,长500cm,布置在底部跨中位置,在N2(N2a)钢筋上。 箍筋N4直径是Ф16,每个横断面排布3根,在支座位置间距10cm,中间部分间距15 cm。 水平钢筋N3直径是Ф12,长890cm,间距15cm,分布在端横梁前、后两面。 支座钢筋网片由间距为10cm的纵、横向钢筋N8、N9和四个角上的插筋组成,直径都是Ф10,每个支座位置竖向分布5层,间距10cm。 4.1.2、主桥拱圈、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1、拱圈钢筋: 拱圈钢筋由底层钢筋、顶层钢筋、侧面钢筋、箍筋和架立钢筋组成。 底层钢筋N2(N2’)和顶层钢筋N1(N1’)直径都是Ф25,间距均为10cm,沿拱肋的弧度方向布置。下端预埋入承台1.2 m。 侧面钢筋N3直径是Ф16,左、右两个侧面各分布3根,沿拱肋的弧度方向布置。下端预埋入承台1.2 m。 箍筋N4、N4a径向垂直于拱轴线方向布置。N4a直径是Ф16,间距为10cm,布置在拱圈下部150cm段内;N4直径是Ф20,纵向间距为10cm,布置在拱圈其他段内。 架立钢筋N4’径向垂直于拱轴线方向布置在拱圈的两侧,直径是Ф16,间距为10cm,纵向布置在拱圈与中横梁施工缝以上的中横梁内;N5径向垂直于拱轴线方向布置在拱圈的中间部分上下两层钢筋之间,直径是Ф12,纵向间距为10cm,横向间距30cm。 另外在拱圈与中横梁交界的角隅处增加直径是Ф16的圆弧钢筋和直径是Ф12横向固定钢筋。 2、主梁顶板钢筋: 主梁顶板钢筋分两层布置,其中顶层纵向钢筋在腹板位置的Na钢筋直径是Ф18,两端90度弯角后伸到底板与Nb连接,间距为10 cm,纵向一联通长,每个腹板处设有4根,半幅共12根;N1钢筋直径是Ф18,布置在除腹板外顶层的其他位置,间距为10 cm,纵向一联通长,半幅共118根。 顶板底层纵向钢筋N6布置除腹板、翼板外顶层的其他位置,直径是Ф12,间距为15 cm,纵向一联通长;翼板位置纵向钢筋N16直径是Ф12,间距为10 cm,纵向一联通长。 顶板上层横向钢筋N2直径是Ф16,纵向间距为10 cm,一联满布,两端到翼板边。 顶板下层横向钢筋N8直径是Ф16,纵向间距为10 cm,在中横梁处空缺,其他位置满布,两端到腹板边。 翼板下层横向钢筋N12直径是Ф12,纵向间距为10 cm,一联满布,从翼板边伸到腹板内。 3、主梁腹板钢筋: 主梁腹板钢筋由纵向钢筋、箍筋和水平钢筋组成。 腹板纵向钢筋由顶层筋、底层筋组成。腹板顶层筋Na位于顶板上层;腹板底层筋Nb位于底板下层。每个腹板各有4排。 腹板箍筋分为跨中梁段箍筋、中横梁两侧3m渐变段箍筋和辅助箍筋。 跨中梁段箍筋N10、N10a、N11、N11a直径都是Ф16,纵向间距承台上方2m段20cm,其他10cm。其中N10、N10a分布在拱圈上方主梁跨中梁段,位于边腹板内; N11、N11a分布在边跨中横梁与端横梁之间、中跨中横梁与中横梁之间的主梁跨中梁段,位于中腹板内。 纵向水平钢筋N6、N7、N16、N5、N5’直径都是Ф12,竖向间距10cm。其中N6位于边腹板内侧及中腹板两侧,纵向一联通长;N7位于腹板厚度变化段的腹板内侧,长400cm;N16位于边腹板外侧,纵向一联通长;N5、N5’位于梁拱结合的底板厚度变化段的边腹板外侧。 4、主梁底板钢筋: 主梁底板钢筋分两层布置,其中底层纵向钢筋在腹板位置的Nb、Nb’、Nb’’分别位于端横梁与中横梁之间梁段、拱圈上部的梁段和两中横梁之间的梁段,直径都是Ф18,间距为10 cm。Nb一端位于端横梁内,一端与拱圈底层钢筋N2焊接;Nb’两端分别伸入到两个中横梁中;Nb”两端分别与两个拱圈的N2’ 焊接。N3、N3’、N3a布置在腹板以外的其他底层位置,分别位于端横梁与中横梁之间梁段、拱圈上部的梁段和两中横梁之间的梁段,直径都是Ф18,间距为10 cm。N3一端位于端横梁内,一端与拱圈底层钢筋N2焊接;N3’两端分别伸入到两个中横梁中;N3”两端分别与两个拱圈的N2’ 焊接。 底板上层钢筋N6直径是Ф12,间距为15 cm,纵向一联通长。另在端横梁前3m的底板过渡段增加直径是Ф12,间距为15 cm,长4m的钢筋N7。 底板上层横向钢筋N8直径是Ф16,纵向间距为10 cm,在中横梁处空缺,其他位置满布,两端到腹板边。 底板下层横向钢筋N4直径是Ф16,纵向间距为10 cm,在中横梁处空缺,其他位置满布,两端到腹板边。 5、 中横梁钢筋: 中横梁钢筋由钢筋顶层钢筋、底层钢筋、箍筋、水平钢筋组成。 顶层钢筋N1横向布置,直径是Ф25,间距为10 cm;顶层纵向钢筋由箍筋顶面部分形成。 底层钢筋N2、N2’横向布置,直径是Ф25,间距为10 cm;底层纵向钢筋由箍筋底面部分形成。 一个中横梁纵断面由4个箍筋组成,箍筋直径是Ф12,横向间距为15 cm。 水平钢筋N6位于中横梁的前、后两个端面,直径是Ф16,竖向间距为10 cm。 另外在中横梁前、后两个端面之间设置水平撑筋N7、N7’,直径是Ф16,间距为60 cm。 6、 端横梁钢筋: 端横梁钢筋由钢筋骨架片、箍筋、水平钢筋和支座网片组成。 钢筋骨架片A由顶层钢筋N1、底层钢筋N2和斜钢筋N5、N5’、N6、N6’、N7组成,直径都为Ф25,斜钢筋弯角为45度,一个端横梁有4片,分别位于第2、5、8、11号位;另由顶层钢筋N1、底层钢筋N2组成的钢筋骨架片,一个端横梁有8片,分别位于第1、3、4、6、7、9、10、12号位。 箍筋N4直径是Ф16,横梁跨中部分间距15cm,支座及两端间距10cm,一个纵断面两根。 水平钢筋N3直径是Ф12,间距15cm,分布在端横梁前、后两个端面。 支座网片钢筋N8、N9直径是Ф10,间距10 cm,每个支座钢筋网片共有5层,每层间距10cm。 7、 预应力钢绞线: 分别在主桥箱梁的顶板、腹板和底板设有预应力钢束。钢绞线采用按GB/T5224-2003技术标准生产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张拉时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引伸量为辅,钢束锚下应力0.72fpk=1339 MPa,竖弯半径10m,平弯半径10m,各钢束的直线段L1~L12随钢束的平面位置不同作调整,竖弯段(平弯段)长度则不作调整。 顶板束共有T1、T2两系,均为单端张拉,张拉端分别在3#墩、6#墩的端横梁梁端,锚固端则分别在对向的中跨中横梁内。半幅T1、T2各有8束,其中T1(T2)-1、2位于外边腹板处的顶板位置,T1(T2)-3、4、5、6位于中腹板处的顶板位置,T1(T2)-7、8位于内边腹板处的顶板位置。钢束类型为9-Фj15.20,锚具类型为OVM15-9、OVM15-9P,单端引伸量为297.1mm。 腹板束只有F1一系,为单端张拉,张拉端在3#墩、6#墩的端横梁梁端,锚固端在同向的中跨中横梁内。半幅F1共有2*6束,其中F1-1、2位于外边腹板位置,F1-3、4位于中腹板位置,F1-5、6位于内边腹板位置。钢束类型为15-Фj15.20,锚具类型为OVM15-15、OVM15-15P,单端引伸量为187.9~195mm。 底板束只有T3一系,为两端张拉,张拉端分别在3#墩、6#墩的端横梁梁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