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举一实际的教育电视应用系统实例,分析其教育功能。
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在中小学中,主要有以下教育应用。
1、在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中央曾经发布了青少年观看的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目录,几乎所有具备闭路电视系统的各地学校都十分认真地加以贯彻,他们或是向当地电教馆租借片子,或是购买。有计划地、定期地向全校师生播放,有的分年级段进行,有的进行统一的背景介绍和观看指导,效果十分理想。这一举措,还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一次在下午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录像,由于临近冬至,下午四时许已显夜色,但许多家长都站在教室窗外边等候他们的孩子,一起观看,情景十分动人。不少校长都反映说,如果组织全校学生统一去电影院观看一次电影,由于交通安全等原因,必须全校动员,过马路时,提心吊胆,生怕出事故,到了影院还要维持秩序。如今,学生坐在自己的教室里,观看秩序又好,这闭路电视实在是个好东西。
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这些学校都是统一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录像片,进行形象化教育。有的还有针对性地播放有关录像片进行教育。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就在闭路电视中播放由苏州电教馆录制的思想品德教育系列片《珍珍的故事》,并在学生中开展“向珍珍学什么”的讨论,还自编自拍了系列小品剧《小芳》,引导学生自己去判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学生们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闭路电视在许多学校的学科教学中也较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张家港实验小学就按年级段配合有关学科应用闭路电视给学生播放多种教学参考片,如配合历史课《长城》的教学,就让学生观看收录的《神州风采》中的《万里长城》;配合地理课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与地震》、《吐鲁番盆地》等;配合自然课教学,播放《云彩和天气》、《安全用电》、《蛙类生活》、《珍稀动物》等;结合健康教育宣传播放《保护视力》、《刷牙的科学》等专题片。通过闭路电视应用于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
苏苑中心小学利用闭路电视开设了自己的《小荷电视台》,其中有一个《校园百花》栏目,专门反映该校课外的少儿艺校的活动,结果给了少儿艺校的活动以极大的推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4、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应用
张家港实验小学的《小百花电视台》有一个《校园巡礼》栏目,小记者、小摄像师们将镜头对准全校各班的卫生、环境布置、列队、广播操、课间纪律、作业情况等诸方面,播出时只作简单叙述,不多评论,让教师们看,让同学们看,无需多作评价,一个你追我赶的暗中争上游的局面就形成了。闭路电视展示出的自我教育功能起了很好的校园管理作用。
张家港市暨阳小学还有一个“门口小摊不见了”的故事。讲的是该校门口先前门庭若市的小摊,教师三番五次地教育也无济于事,赶跑的小贩还会再来。劝住这个同学,那个同学还会偷偷地去买,老师伤透了脑筋。怎么办?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不声不响地把同学们买小摊上的零食吃的场面拍下了,在星期二的集体教育时间里进行“曝光”,并及时开展了全校大讨论:“这样做好不好?”“零钱该怎么花?”“小摊上的食物卫生吗”“一个棉花糖值一元钱吗?”“馋的害处有多少?”等等,顿时学校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少先队员们纷纷议论开了。这次较量,电视台的小记者们胜利了,门口的小摊不赶自跑了。
各校的小电视台,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们自己开展工作的。校长和老师们一致感到,这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学生在采访工作中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编稿、播稿中能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电视评论中能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选择一项有关电视教学媒体的研究课题,写出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研究
(一)、研究目的、意义:
教育电视主要是利用电视、录像、广播等多种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与其它教育类型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实行开放式办学,使社会成员不受时空的限制,按需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投入少、效益高,既符合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国情,也符合当代教育发展方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电视中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也不断显现出来,并突出地表现在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新的贡献上。如存在“电大不大”、“远教不远”、“开放大学不开放”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来自“第四媒介”(计算机网络)的压力,使教育电视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教育电视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1、理论意义
(1)符合我国国家的“穷国办大教育”的教育国情;
(2)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3)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4)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教育电视只能迎难而上。
2、学术价值
(1)革新传统的教育电视教育(教学)方式;
(2)提高教育电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有助于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学科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纵深发展。
(二)、论文主要内容框架:
第一部分绪论
1、教育电视的历史发展
2、教育电视的研究现状
3、研究的意义、方法
4、研究的主要视角
第二部分教育电视概述
1、电视教育的涵义
2、教育电视的涵义
3、网络时代的教育电视范畴
4、教育电视的教育(教学)形式
第三部分教育电视发展的必要性
1、教育电视媒介的未来发展
2、教育电视媒介的主要优势
3、教育电视发展的制约因素
4、教育电视发展的需求分析
第四部分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
1、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生存
(1)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嬗变一一箭在弦上
(2)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生存一一未雨绸缪
2、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
(1)从教育的层面分析
(2)从媒介的层面分析
(3)从节目的层面分析
(4)从受众的层面分析
第五部分结论
三、以电视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电视在学校教学运用得最多、最有效的,应该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视等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互配合,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以便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自然的“青蛙”课堂教学中,当介绍青蛙扑食害虫,青蛙被天敌毒蛇袭击等知识,可以选择电视媒体呈现,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讲清的现象。
四、以研究内容、年度、作者单位和地域为类目,对近10年我国学术期刊发表的教育电视类论文进行内容分析。
教育电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技术层面看,教育电视是指具有教育功能的电视技术与设备;从教育层面看,教育电视是指应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学科属性看,教育电视具有广播电视和教育双重属性;从应用领域看,既可应用于社会教育,也可应用于学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电大教育等。实际上,教育电视既包括教育电视硬件,也包括教育电视软件,它是对电视媒体及以电视媒体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了以电视为媒介的教育及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本文以近10年(1994-2003)来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以“教育电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论文性质”、“作者所属机构”、“作者所属地域”为类目,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检索方法
近10年(1994-2003)来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教育电视”方面的学术论文很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索。若以“篇名”、“关键词”、“中文摘要”、“引文”和“全文”为检索项,以“教育电视”和“教育+电视”为检索词,通过CNKI(China 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见表1。
表1 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
检索项
检索词
篇 数
论文篇名举例
篇 名
教育电视
163
试论新世纪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与传播策略
教育+电视
648
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电视教材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育电视
223
充分认识电视的教育功能
教育+电视
2327
挑战与机遇问题与对策
中文摘要
教育电视
104
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电视
1737
农民施肥与环境教育的调查分析
引文
教育电视
89
中国现代档案学史的分期及其启示
教育+电视
3816
当前大学生理想追求的主要误区与对策
全文
教育电视
3232
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教育+电视
171038
历史中的文化类型
由表1可知,不同的检索项和检索词由于其查询范围和检索条件不同,因而得到的查询结果也不同。其中在各检索项中,以“教育+电视”为检索词时,检索条件最为宽松,因而查全率最高,但查询结果的冗余度也最大。另外,以“全文”为检索项查询时,其查询对象为“全文”,包括“篇名”、“中文摘要”、“关键17考文献”等,因而查全率较高,但查询结果的冗余度较大。以“引文”和“中文摘要”为检索项查询时,其查询对象分别为“参考文献”和“内容提要”,由于查询范围受限,查全率和查准率均较低,且有一定的冗余度。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查询时,其查询对象包括“篇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查全率和查准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冗余度。以“篇名”为检索项查询时,由于其查询对象为“篇名”,因而查准率较高,虽然查全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冗余度最小。经对以上检索方法进行比较,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评判和分析发现,以“篇名”为检索项、以“教育电视”为检索词的查询结果,查准率最高,其论文的研究内容符合本文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和要求,虽然其查全率并不是特别高,但由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容量较大,其检索方式和查询结果的数量等均符合科学抽样和本文研究对样本数的要求。因此,本文将以该检索方式的查询结果———163篇“教育电视”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二)、检索结果统计
1.以“教育电视”为篇名检索词,以“作者所属机构”为类目,通过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作者所属机构”与论文篇数统计结果
作者所属机构
论文篇数
排 序
作者所属机构
论文篇数
排 序
普通高等学校
60
1
广播电视局、电视台
4
5
教育电视台
41
2
广播电视大学
3
6
非高校电教(中心)馆
10
3
中小学
1
7
教育行政部门
7
4
机构不详
11
非学术论文
26
合 计
163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育电视”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7类机构,位于前3位的机构依次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电视台和非高校电教(中心)馆,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电视”研究的主要阵地,作为“教育电视”主要应用领域的教育电视台、非高校电教(中心)馆和广播电视大学也是我国从事“教育电视”研究的主要机构。另外,由于教育电视具有广播电视和教育双重属性,因而一部分广播电视系统的研究者也加入到了“教育电视”研究的行列。
2.以“教育电视”为篇名检索词,以“研究者所属地域”为类目,通过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作者所属地域”与论文篇数统计结果
作者所属地域
论文篇数
排 序
作者所属地域
论文篇数
排 序
北京市
25
1
江西省
7
5
广东省
17
2
上海市
6
6
山东省
10
3
湖北省
5
7
甘肃省
8
4
黑龙江省
5
7
江苏省
7
5
其他
36
地域不详
11
非学术论文
26
合 计
163
根据检索及统计结果,“教育电视”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3个直辖市和广东、山东、甘肃等22个省、自治区,其中10年累计发表论文在5篇(含5篇)以上的有7个省、2个直辖市(见表4)。作者相对集中的4个地域依次为: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和甘肃省。
(三)、结论与分析
根据以上检索及统计的初步结果,对主要作者机构和作者地域作进一步关联统计,结果见表4。
表4“作者机构”与“作者地域”关联统计结果
论文篇数 作者地域
作者机构
北京市
广东省
山东省
甘肃省
江苏省
江西省
上海市
湖北省
黑龙江省
合 计
普通高等学校
4
17
3
7
7
4
1
1
1
45
教育电视台
14
7
1
5
3
3
33
非高校电教(中心)馆
1
1
1
1
4
教育行政部门
5
5
广播电视局、电视台
1
1
2
广播电视大学
1
1
合 计
25
17
10
8
7
7
6
5
5
90
根据表4的统计结果,我国从事“教育电视”研究的作者机构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和教育电视台。从作者地域看,主要位于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甘肃省和江苏省。经对上述作者机构和地域作进一步检索后发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作者发表论文12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作者发表论文6篇,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作者发表论文7篇。在教育电视台中,中国教育电视台发表论文14篇,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发表论文3篇,山东教育电视台发表论文3篇,淄博教育电视台发表论文1篇,上海教育电视发表论文5篇。综上所述,位于广东省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和北京市的中国教育电视台是我国从事“教育电视”研究的主要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作为我国“教育电视”研究的主要机构由来已久,该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是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于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自建立初期就设有相对稳定的“教育电视”研究方向,先后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教育电视”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该院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香港教育电视研究”等“教育电视”研究课题,其教师和研究生队伍是目前从事“教育电视”研究的主要力量。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内惟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目前共开有5个教育频道,分别是:以教育、教学为主的综合教育频道(CETV-1),以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为主的教学频道(CETV-2),面向北京地区的青少频道(CETV-3),空中课堂卫星教学频道(CETV-4)和以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化远程教育频道(CETV-5)。据统计,我国自1986年开通卫星电视教育专用频道以来,全国已有75%以上的省、地(市)级有线电视台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卫星电视教育传输与收视网络。目前全国已建成教育电视频道、收转台1000余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6万座。一个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遍布全国各省、市教育电视台、教育电视频道、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有线电视台、电教中心、乡镇电教站、村放像点等的教育电视传播网已初具规模。实际上,上述研究结果的得出并非偶然。“教育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出现,便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教育电视台作为我国“教育电视”的主要应用机构理所当然地也要承担起“教育电视”研究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近十年我国教育电视研究论文作者机构及地域统计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华寿年.苏州市学校闭路电视建设及其应用的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1995,(2)
[3]王卫军.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