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键入文字汽车教学网整理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及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一、实验参考课时:4课时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一)会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二)能对发动机气缸压力正确测量和具备气缸压缩压力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三、实验设备及工量具(一)设备:汽车发动机4台;(二)工量具:4套工具,火花塞套筒扳手;塞尺,气缸压力表。四、试验内容(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二)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五、实验操作及步骤(一)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以四缸直列作功顺序为1-3-4-2的发动机为例)(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1-固定螺母; 2-调整螺钉1、采用逐缸法 第一步、打开气门室盖; 第二步、摇转曲轴,直至飞轮(
2、或曲轴皮带轮)的正时记号与缸体上固定的正时记号对正,这时,第一缸和第四缸活塞均处于上止点位置; 第三步、判断第一缸是压缩上止点还是排气上止点。用手摇一缸的气门摇臂,如果进排气门的摇臂均可摇动,则表明此时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如果进排气门的摇臂均摇不动,则表明此时一缸处于排气上止点,再转动曲轴一周,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或用其它方法使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 四步、气门间隙检查:用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来回抽动塞尺,如果过紧或过松,都表明气门间隙不合适,需要进行调整。第五步、调整气门间隙:松开锁紧螺母,旋出调整螺钉,在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插入厚度与气门间隙相等的塞尺,一边拧进调整螺钉,一
3、边不停地来回抽动塞尺,直到抽动塞尺有阻力又能抽出时为止,锁紧螺母,在锁紧螺母时,不能让调整螺钉转动,最后再复查一便, 第六步、按作功顺序,分别摇转曲轴180度,依次使下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用同样的方法,检查与调整各缸的气门间隙。如作功顺序为1-3-4-2,则摇转曲轴180 ,检查调整3缸的气门间隙。用同样的方法再检查调整4缸和2缸的气门间隙。2、两次调整法(“双排不进” 法) 第一步、打开气门室盖; 第二步、摇转曲轴至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方法可用多种。 第三步、检查与调整第一缸两个气门的间隙、第三缸的排气门间隙、第二缸的进气门间隙,方法与逐缸法相同。 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母 1 ,用螺丝刀旋动
4、调整螺钉2,将规定厚度的厚薄规插人气门杆端部与摇臂之间。当抽动厚薄规时有阻力感,拧紧锁紧螺母,再复查一次,符合规定值即可。(二)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 第一步、检查发动机各部分正常后,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至水温到8090时再熄火,随即拆下全部火花塞。 第二步、把气缸压力表组装好,并把表内存气放净(复“0”),把气缸压力表的软管头部旋入火花塞孔(或将锥形橡皮头压紧在火花塞孔中)。 第三步、将节气门置于全开位置,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并把油泵保险丝拔下,不让其工作,以免喷油器喷油。 第四步、用起动机带动曲轴旋转35秒,(转速不低于150转/分),看清并记录压力表读数,每缸测量23次,求出平均值,并与规定标
5、准值比较分析。 第五步、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如果测量出某一缸的压力比标准压力偏低,可向该缸火花塞(或喷油器)孔内注入2030ml机油,然后重测一便。 第二次测出的压力比第一次高,接近于标准压力,则表明活塞气缸组密封不良。 第二次测出的压力与第一次差不多,则表明是气门或气缸垫密封不良。 如相邻两缸两次检测的压力都很低,则表明是两缸相邻处的气缸垫烧损窜气。 如果测量出某一缸的压缩压力比标准压力偏高,可能是由于燃烧室内积碳过多或是其他原因,引起压缩比增大,从而造成压缩压力增大。六、实验考核标准 实训结束时,要随机进行抽考,每组中抽考13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逐缸法或两次调整法的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每位同学只要完成任何一项即可。检查学生对实训内容的熟练程度,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