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都区大气防治工作汇报(国家政协)-20120217.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794261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都区大气防治工作汇报(国家政协)-201202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武都区大气防治工作汇报(国家政协)-201202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陇南市武都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6日) 尊敬的王主任、韩委员,全国政协“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调研组各位领导、专家: 在我们认真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武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王主任一行不辞辛劳,深入我区调研指导“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工作,充分体现了对武都环保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在此,我谨代表武都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府和全区57万人民向王主任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现就我区基本情况及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武都区基本情况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是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辖36个乡镇、684个村、15个社区、5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96万人,居住着汉、回、藏、满、壮、土、朝鲜、纳西等多个民族。幅员面积4683平方公里,折合702万亩,有耕地71.53万亩,人均1.54亩;有林地和疏林地190万亩,呈“七山二林一分田”特点。按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全区大体可分为川坝河谷区、半山干旱区、西汉水半湿润区、高寒阴湿区和林缘区五个类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境内海拔667—3600米,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7℃,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270天,良好的气候资源使这块沃土终年树常绿,四季花常开,逢节有鲜果,每山出珍奇。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位列中国四大溶洞奇景之一的万象洞及水帘洞瀑布、朝阳仙洞、千坝草原、南宋古建筑广严院和红土河保护区与天水麦积山、甘南腊子口、四川九寨沟连成一条旅游热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油橄榄可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媲美,“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阶州毛峰”、“栗香毛尖”茶叶色润清香,“米仓红芪”获国家经贸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有“千年药乡”、“千年椒乡”之美称,被誉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全国油橄榄重点基地县”、“甘肃省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富集,曾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复杂的宝贝地带”,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铁、铜、磷、金、白云岩、煤炭、石膏等30余种,品质优良,储量可观。植物种类达1300多种,其中有珍稀的水杉、红豆杉等一、二级保护植物600多种。红土河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鹿、熊、锦鸡、蓝马鸡、娃娃鱼(大鲵)、团鱼、水獭等珍稀动物。水力资源丰富,区域内有白龙江、广坪河、西汉水三大水系,小溪遍布高山峡谷,年径流量53.7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达70余万千瓦,可开发量20万千瓦,居全省第六位,梯级开发水电能源潜力大。1985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县,1988年列为“长治”重点县,1996年列为全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县,2004年1月撤销武都县设立陇南市武都区。 二、环保工作总体情况 (一)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各项规定,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高耗能或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二是根据《陇南市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境监察职能事权划分授权委托书》(陇环函〔2011〕93号)文件精神,对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下、应当编制环评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对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及时向有审批权的上级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并对申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同时,对各类污染物的处理设施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督促重大项目业主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并在其投入使用前进行严格验收,对未做环评、超标排污、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三是督促区污水处理厂和甘肃佛仁制药有限公司开展了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工作;四是建立完善环保审批制度,按照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坚持把总量减排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污染物排放量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目前,我区工业类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8%,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96%以上。 (二)全面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一是区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同各乡镇、区直各部门签订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环保、公安、农牧、住建、卫生、工信等部门签订了专项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环保目标责任书的通知》,对环保目标责任书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工作进度和责任人,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各方协调配合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力度,将减排目标责任靠实到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督促减排任务和减排项目落到实处,确保了全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按照节能减排目标的要求,区政府对原武都水泥厂、洛塘机砖厂、五库草山机砖厂和能干机砖厂依法进行了关闭,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度削减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四是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污染减排工作,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区政府下发了《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区“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并不断加大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为确保全区“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加强对污水处理的监管,区上组织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氧化沟、脱氮除磷、污泥脱水系统、加氯间、中控室、实验室运行台帐和监测数据等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了现场执法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要求限期整改,两年来共现场检查记录和处理建议100多次,下发督办通知15次,目前COD和氨氮达标排放。 (三)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一是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是加强了对城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烟花爆竹和高空礼花弹炮的监管,烟花爆竹噪声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环境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三是加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区上组织环保、国土、林业、水保、安监、工信等部门重点对唐坝金矿区、马营煤矿区、月照金坑子、五库遥孔山、隆兴白鹿窑金矿区,蒲池张庄、石门、甘泉、佛崖等乡镇的铁矿区和安化店麻地锑矿进行了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依法规范了采矿秩序,乱采滥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确保了尾矿坝的安全运行;四是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查,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全区各类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污染隐患单位进行了排查,加大了居民集中区、重点流域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污染预防,消除事故隐患,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环境安全;五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执法检查。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围的排污口逐一进行了执法检查,严肃查处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了饮用水源地监管的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确保了城区饮用水源的安全。同时,利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00万元实施了水源地保护工程,设置了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和防护网,划定了保护区范围,配置了水质化验设备和应急电源,水源地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六是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三路”建设的日常监管,特别对白龙江、北峪河、苟坝河、福津河、洛塘河等主要流域侵占河、渠、沟道堆放工程弃渣废料、乱修乱建等严重影响防洪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七是认真开展东江砖瓦窑的清理整顿工作。区政府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对东江砖瓦窑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对东江23家高耗能、高污染的砖瓦窑依法进行了关闭;八是对全区水电建设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对全区23家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 “三同时”执行不力的项目建设单位要求限期整改,通过专项检查,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单位“三同时”的执行力;九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取证和现场查处,两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人次,查处饮食油烟16起、锅炉烟尘22起、噪声污染123起,出动执法车辆17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38人次。对群众的环保投诉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环境案件执行率、信访案件查处率和答复率均达到100%。 (四)全面加强核与辐射和环境应急监督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核与辐射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对全区所有拥有放射源的企事业单位下发了《关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陇南市武都区突发核与辐射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并举办了核与辐射管理培训班,对相关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单位专职人进行了培训;二是编制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公开方案》,向全区42家乡镇卫生院下发了《安全许可专家评审会议纪要的通知》,严格要求拥有射线装置的单位按程序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安排专人负责射线装置安全管理,填写射线装置使用、保管记录,配置警示标志和辐射防护设施,做好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监测,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和公众的辐射安全;三是成立了武都区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和突发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和突发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四是对区污水处理厂、陇南市润基水泥厂、武都天祥水泥厂、甘肃三立矿业公司等重点减排企业都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落实了应急措施,配备了应急装置,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 (五)狠抓环保项目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一是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每个村投资50万元,主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清理及生活污水收集等,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投资180万元建成了安化垃圾收集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三是积极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该项目拟先期投资2460万元,每个村投资60万元,在角弓、石门、两水、城郊、城关、汉王等6个乡镇的41个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该项目待市发改委批复后实施;四是不断加强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下发了《陇南市武都区农村环境保护实施意见》,并积极申报创建城郊乡四合村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五是筹资180余万元对唐坝金矿区和马营煤矿区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生态环保项目的实施,对防治当地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确保饮用水安全、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六是积极实施长防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与补助项目,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文明建设初具成效;七是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在污染源普查期间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普查登记,目前正在对全区养殖场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八是加快医疗垃圾处理厂和热源厂建设,医疗垃圾处理厂预计今年7月初可竣工投入使用,医疗垃圾环境污染问题将彻底得到扭转。热源厂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行,正常运行后,城区所有的采暖锅炉将全部停运,可大幅度削减城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城区冬季空气环境质量将得到根本改善。 三、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情况 (一)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近年来,我区狠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整治大气环境的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有效降低城区大气污染水平,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0年的296天上升到33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尽管我们在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均值仍然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年均值为0.247mg/m3,超标0.24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武都城区狭窄的地形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二是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城区周边裸露的山形地貌绿化难度大,成效不明显,在春秋季季风的影响下将大量的扬尘刮起带入空气中,每年的3至4月份,沙尘和浮尘天气频繁出现,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超标。三是市区绿地面积偏低,发挥不了吸附尘埃、吸收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四是集中供热未运营,冬季采暖任采用锅炉和小煤炉,烟尘排放加大了冬季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五是由于“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量大面宽,建筑扬尘污染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拆除、基础开挖、回填时产生的大量建筑扬尘和建筑材料运输扬尘也是我区总悬浮颗粒物超标的原因之一。六是路面清扫和垃圾清运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因而城市保洁水平还有待提高,七是在颗粒物影响我区城市空气质量的同时,随着我区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成为影响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和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我区城市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两种,即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机动车)。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1、生活污染源方面:一是我区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为抓手,不断增强城市污染防治能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通过加快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加大取缔和改造燃煤锅炉力度,生活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削减。二是通过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优化居民用能结构,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三是通过大力实施南北两山的绿化和城市绿化、地面硬化、加强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建筑扬尘及二次扬尘。四是武都区人民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武都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采取了控制煤烟、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等措施,改善我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今年我区环保专项行动把治理城区扬尘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区住建局、城市综合执法局重点加强了城区建筑工程(包括建筑施工、拆迁工地、桥梁及河道整治施工、公用设施施工、道路施工、运输)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物扬尘的整治力度,同时加强了对区兰渝铁路、武罐高速、成武高速公路等 “三路建设”扬尘污染的日常监管,监督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防尘措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营造了依法施工、规范施工、文明施工的良好氛围。城郊乡、东江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了对江南开发小区和东江新区扬尘污染防治监管,督促施工企业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建立防治扬尘污染长效机制,避免扬尘对城区环境造成污染。五是关闭了城南132家石灰窑和东江23家砖瓦窑,大幅削减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11年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69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05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0mg/m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31天,比2010年增加了35天;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比例为91.64%,比2010年增加了14.42%。 2、交通污染源方面: 2011年底,陇南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正式开展,2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已通过省环保厅的资质委托并完成检测人员岗前培训。为切实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十二五”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将全力配合市环保局抓好环保标志核发工作,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加大检测力度、强化定期检测、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鼓励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加强尾气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机动车管理等措施,确保完成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任务。 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仍不容乐观,面临的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区正在加紧进行“三路建设”和城市建设,因而扬尘污染防治还需常抓不懈。二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将成为城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指导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大气环境问题。一是促使城区集中供热尽快运营,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城区采暖锅炉。二是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工作。以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机动车减排为主要措施,控制氮氧化物总量指标。三是加强市区建筑扬尘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四是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撑。五是强抓秦巴山区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城区南北两山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全面实施绿化,并提高城市绿化率,把武都城区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和九寨沟的后花园。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