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
地下开采系统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工程编号:FMAPLAHX—2016—2003
六安市华夏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APJ—(皖)—332
二〇一六年七月
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
地下开采系统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工程编号:FMAPLAHX—2016—2003
法定代表人:陈昌明
技术负责人:岑佑华
项目负责人:潘显军
二〇一六年七月
评 价 人 员
姓名
资格证书号
从业登记编号
签字
项目负责人
潘显军
0800000000303227
017376
项目组成员
卫公和
0800000000201821
014176
李慧敏
1100000000202125
022109
赵 勇
080000000305679
015362
辛道田
0800000000200653
022106
刘晓飞
1100000000302562
022261
报告编制人
卫公和
0800000000201821
014176
报告审核人
杨 剑
1100000000301265
022205
过程控制负责人
辛道田
0800000000200653
022106
技术负责人
岑佑华
0800000000207785
008066
前 言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为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本公司在资质范围内依法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受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接受了对其汞洞冲铅锌矿安全现状评价工作,成立了该项目安全评价组。评价组收集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编制了安全现状评价现场调查表,确定评价程序和方法,该项目评价组于2016年6月3日~7月18日多次进入该矿现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书面反馈到矿。
评价组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矿安全管理、采矿、矿井通风、提升运输、供配电、防火、防排水等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出存在问题与隐患,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形成评价结论,同时对照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出专项评价结论,为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工作提供依据。
评价组在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安全现状评价及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和职工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六安市、金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 录
1 安全现状评价对象、范围及依据 1
1.1 评价对象及范围 1
1.2 安全现状评价依据 1
1.3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 5
2 矿山概述 8
2.1矿山简介 8
2.2矿山概况 9
2.3安全条件 10
2.4矿井生产概况 15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目的 31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31
3.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及其存在场所 31
3.4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38
4 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40
4.1评价程序 40
5 定性、定量评价 45
5.1安全检查表法 45
5.2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6
5.3矿井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综合评价 81
5.4矿井生产事故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及其事故危险度分析及评价 82
5.5矿井排水系统安全设施可靠性评价 87
6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93
6.1安全管理措施 93
6.2安全技术措施 93
7 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符合性评价 97
8 评价结论 100
8.1 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适应性评价结论 100
8.2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的符合性评价结论 100
8.3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符合性评价结论 102
附:
一、现状评价委托书;
二、有关证照复印件;
三、现场有关照片
四、附图
1、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地形地质图
2、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矿区总平面布置图
3、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井上井下对照图
4、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5、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通风、防尘、供风、供水系统图
6、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避灾线路图
7、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排水系统图
8、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供电系统图
9、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采矿方法图
10、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45m中段实测平面图
11、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85m中段平面图
12、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125m中段实测平面图
13、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165m中段实测平面图
14、-45m中段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平面图
15、-85m中段平面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平面图
16、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125m中段实测平面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平面图
17、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165m中段实测平面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平面图
1 安全现状评价对象、范围及依据
1.1 评价对象及范围
根据委托合同书,本次评价对象为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的安全管理、生产及辅助系统等方面(不包括炸药库、选矿厂)。现开采主要在-85米范围内,评价范围依据《采矿许可证》矿区开采坐标见下表(1980西安坐标系):
拐点编号
拐点坐标
备注
X
Y
1
3497559.60
39407700.95
开采深度由118米~-180米,矿区面积0.0583平方公里 。
2
3497611.60
39407842.95
3
3497783.60
39407879.95
4
3497835.60
39407871.95
5
3497797.60
39407547.95
1.2 安全现状评价依据
1.2.1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65号,根据2009年0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1993年5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家主席令第74号,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1997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1995.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
6)《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9.1 );
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根据国务院令第653号进行修改,2014.7.29);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
9)《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2007.3.1);
10)《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2015年5月1日);
11)《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59号);
1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0号,根据78号令进行修改,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1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36号令, 根据77号令进行修改,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15)《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7号,2014年6月);
1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14年12月);
17)《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2015年2月);
18)《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5号,2015年3月);
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非煤矿矿山领域九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8号,2015年7月1日);
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2015年7月1日)。
21)《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32号);
23)《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101号);
2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13号);
25)《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2007年10月19日);
2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7)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委办(2010)17号。
1.2.2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4;
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
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4)《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3821-2009
5)《矿山电力设施设计规范》 GB50070—2009;
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
9)《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析》 GB5817—2009;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14;
1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2008;
1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1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15)《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2011;
1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1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1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19)《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1995;
20)《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2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1985;
2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2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1983;
24)《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
25)《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
2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AQ2013.1—2008);
27)《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2031-2011);
2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
29)《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
30)《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
3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
3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
1.2.3相关技术资料
1)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委托书;
2)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相关证照复印件;
3)安徽省冶金地质局313地质队1975年1月提交的《安徽省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普查地质报告》;
4)皖西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中心2006年11月提交的《安徽省金寨县汞洞冲铅锌矿储量年度报告》;
5)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5年1月编制的《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6)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2007年6月编制的《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7)核工业南昌工程勘察院2006年5月10日编写的《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坑加固止水竣工报告》;
8)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2007年7月编制的《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6米以下矿体安全开采技术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
9)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函》(备案编号:六市安监[2007]13号);
10)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7年7月编制的《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附图;
11)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六市安监矿[2007]97号);
12)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8月10日出据《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排水、通风变更说明》;
13)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2月2日提交的《关于同意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局部变更的意见》;
14)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5月17日提交的《关于同意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局部变更的意见》;
15)安徽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提交的主提升机、防坠器、主通风机、空压机、主排水泵等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16)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矿山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生产图纸等相关资料;
17)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施工单位(温州建设集团井巷工程公司)资质证明等;
18)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矿山主体工程监理单位(安徽华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资质证明及监理报告;
19)《安徽省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20)《安徽省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安全标准化(五级)评审报告》安徽华泰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6月
21)《关于核准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尾矿库非煤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企业,选矿厂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的通知》六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六市安监一[2014]135号) 2014年9月9日
22)现场勘查收集的资料。
1.3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
根据《安全评价通则》,本次现状评价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1)准备阶段
根据评价范围及评价类型的需要,评价组收集了有关矿山开采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同时给企业发出需要提供图纸图件、文据、数据、勘察、设计等资料的通知,让企业在评价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该矿山各生产系统的运作情况,评价组各成员分工进入矿山各生产系统进行现场检查,对系统实际运行的安全设施进行查验。通过仔细地查、测、问、听、记等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实地资料收集工作,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变化的规律和事故影响程度。
3)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各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评价结论
对本矿山开采各系统有效性、符合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分析作出明确结论。
5)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程序见图1—1。
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现场调研
危险、危害辨识与分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
确定评价单元
确定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各单元评价结果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评价结论
编制评价报告
评价资料收集
安全评价准备
图1—1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图
2 矿山概述
2.1矿山简介
1)矿山建设发展史
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铅锌为主,副产金银的小型矿山,该矿1996年9月开始一期建设,其采用斜井开拓,1997年12月投产, 2000年以后为回采上部矿柱,对+75米以上的遗留矿柱采用露天回采(第二期),现露天最大采深90米(+165m~+75m标高),于2009年初已回采结束停止开采。该矿于2007年7月进行了第三期深部开拓扩建工程,开采-165m~-6m之间矿体。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工程经地质储量复核,安全预评价,开采方案设计,矿坑加固止水工程施工竣工验收,-6米以下矿体安全开采技术研究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批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于2007年8月委托有资质的温州建设集团井巷工程公司进行施工建设。经过2年多时间的建设,该矿山深部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于2009年12月委托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进行验收评价,2010年6月编制完成了《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深部扩建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通过市局组织专家现场验收,2010年9月6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目前相关证照齐全、有效。
依据《储量核实报告》,深部扩建设计利用储量为矿石量107.98万吨,铅金属量21392.48万吨,锌金属量16432.67万吨。设计生产规模为8万吨/年,尚可服务年限为6~7年。
2)矿山基本情况
该公司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开采方式: 露天/地下开采,生产规模: 8万吨/年,现有职工92人(包括尾矿库、选矿厂),其中安全管理人员10人。矿山49人,特种作业人员28人。
企业证照情况:
(1)营业执照证号:341524000002681(1-1)
有效期:长期
发证单位:金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采矿许可证证号:C3400002010063220067495
有效期:叁年,自2014年6月30日至2017年6月30日
发证单位: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3)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皖)FM安许证字[2014]YG6756号
有效期:自2014年7月21日至2016年9月25日
发证单位: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4)主要负责人: 姚成候 证书编号:第六资证2014159号
发证单位:六安市安全监督管理局
2.2矿山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交通
安徽金寨金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汞洞冲铅锌矿)是一个以铅、锌为主,副产金、银的小型矿山,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城东南25公里麻埠镇范围内,南西与响洪甸水库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116000/00//~116006/16//,北纬31035/00//~33015/00//,行政区划属金寨县麻埠镇。矿区有六安~鲜花岭,梅山岭~青山公路通过,附近鲜花岭有船可通航至响洪甸、油店、马店、黄畈等地,交通便利。
2)地形与河流
由于降雨及泉水的溢出,多形成山涧溪流,流量变化悬殊,枯水时为810m3/d,暴雨时可达8920m3/d,时间短,来势猛,山洪暴发是本区一大特点。
矿区地表最大水体为响洪甸水库,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库容26亿m3,正常水位标高110~128米,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34.18m(1991年7月10日),其他水系仅为小溪、河塘。
3)气候与气象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雨量1494.1mm,蒸发量1324.1mm,雨最多集中于6~8月份,以7月份最多,日最大降雨量227.5mm,易形成山洪。年平均地面温度16.80C,积雪厚度10cm,霜日平均为41天。
4)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该矿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05g。
5)矿井水源
矿井生活用水为自建高位水池,经管路输送至生产各用水点和生活区供生活用水,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6)电源及通讯
(1)正常供电电源
该矿安装、架设二路供电电源,其中一路供电源由江店变电所10KV线路至矿,另一路来自鲜花岭变电所10KV线路至矿;矿区变电所地面安装三台变压器,其中二台400KVA,一台500KVA,主要用于地面设备负荷用电。另外,依据变更设计,矿井采用10KV高压下井,在-45米中段井下变电峒室内安装一台200KVA变压器,专供井下设备用电。现矿山供电系统基本符合设计和变更设计的要求。
(2)备用电源
保安应急电源为自备发电机组二台120KW柴油发电机。当10KV电源发生故停止供电时,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供矿井排水、通风设备备用。
7)通讯
(1)矿山外部通讯
矿山外部通讯由金寨县程控电话直通矿部。
(2)矿山内部通讯
矿部调度室设立32门程控交换机,在地面总控制室、主井提升机房、井口打点房、各中段井底车场、水泵房、装矿点、中段人行井、主扇机房等人员集中地点等,均配置电话,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在各控制室、生产岗位、管理岗位均设调度电话。
2.3安全条件
本区地貌形态属中低山,海拔高程125~560米,相对高差最大可达400余米,熬药尖~抛刀岭为杨冲和东冲两水平的分水岭。地形坡降较大,坡角一般在28~350,有利于自然排水。沟谷上游地形切割剧烈,多形成“V”形谷,下游切割程度中等,多形成锯齿状平缓沟谷和坳地。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泥岔系佛子岭群诸佛庵组。岩性主要为石英片岩,有少量石英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含斜长母石英片岩等,石英岩主要根据次要矿物含量为含白云母,绢云母,黑云长石石英岩类。云母石英片岩颜色为浅灰、青灰,灰白色,中—薄层状,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有时有绢云母,黑云母(多为褐色)斜长石分布。镜下云母定向排列明显,石英也可有定向“条带”分布。局部石英片岩中有绿帘石分布。石英岩多含有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镜下石英长轴方向定向排列,云母类定向排列,有绿泥石化;斜长石有绢云母化蚀变。
石炭系梅山群汞湾组富碳质云母石英片岩,碎屑结晶灰岩等零星出露于矿区西部。中生界侏罗系毛坦厂组安山质火药味山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质(含砾)凝灰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砂岩等,分布于矿区东和东北部,呈角度不整合覆于诸佛庵组之上。
2)构造
矿区位于佛子岭~诸佛庵复向斜,麻埠~落地岗向斜北翼,褶皱构造产状较为平缓。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依其方向分为四组。
(1)近东西向断裂
区内大庵冲、小孙冲煌斑岩即受此断裂控制。断裂具有张性特征。潘家庄断层则有右行平推特征,且错移了火山碎屑岩边界,沿该组断裂的裂隙带中有金,铅,锌等矿脉充填。该组断裂分布于矿区西部。
(2)北西向断裂
金寨断裂为区内的主干构造,沿诸佛庵向斜核部(响洪甸水库主水道)分布的走向断层,并伴有平行发育的次级断裂,区内有沈家庄—何冲,桂花树—缺乏子坳及周家冲断层,汞洞冲的推测断层等均属此列,并构成了倾向南西的叠瓦状断层系,走向300~3100,延长至数公里,有早期逆冲,晚期左行走滑改造的多期活动特点。
(3)北东向断裂
本区较发育。区内有孙冲至苏家庄(东土地岭)断层,近代岩特征明显,并具明显张性特征。与其平行分布的有大庵冲断层,大湾冲断层,俞家庄至马冲断层,冷冲断层、东冲(包括和尚沟)断层以及黄庄,石门冲破碎带等,并显示自东向西依次抬升的阶梯式组合特征。
(4)近南北向断裂
地貌表现明显,常形成大的沟谷,延长一般1~3公里,压性为主,东倾,推测产状较缓。此类断层有杨冲,银冲、曹冲断层等,对区内成矿贡献不大。
上述四组断层依据其互切割关系,近代矿作用和地貌上的反映等特点,大致确定其生成顺序为:近东西向最早,北西向次之,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生成最晚。从近代矿角度考虑,该区金属矿产全部分布于北西向金寨断裂以北的次一级断裂带中,北东向断裂对铅锌等金属矿产有控制作用,与成矿关系非常密切;近东西向断裂与成矿有一定关系,并有金,铅,锌矿脉分布,南北向和北向次一级断裂与成矿没有明显的关系。
3)岩浆岩
矿区中的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的中(偏酸)性浅成—超浅成岩体分布于跌马石,孙冲、石门冲,东冲四处。岩体的长轴方向为近南北向,所处构造位置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处。
4)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控制本区矿床的主体地层佛子岭群由泥盆系地层组成,属槽盆相复理石建造,经历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中(偏低)温中压范围,变质相系相当于中压型。本矿床岩石的变质作用有如下特点:
(1)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由泥质砂岩,变质的片岩矿物共生组合为:铁铝榴石+白云母+钠更长石+石英,偶见蓝晶石。蓝晶石开始出现在中压区域变质作用的低角闪岩相,本区并与铁铝榴石共生。大理岩矿物共生组合为: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黑云母。在ACF相图上,佛子岭群变质岩石落入十字石~铁铝榴石~斜长石岩区。
(2)岩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结构特征
①变质岩石的组成矿物一般为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等,部分岩石中尚保留有原岩结构构造,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砂泥状结构等,反映岩石变质程度不深。
②岩石中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石英等退化变质组合相当普遍,白云母镜下交代重结晶等都显示是在碎裂带基础上发生的,是多期构造——热液变质作用的结果。
③变质温度和变质年龄
佛子岭群变质岩混合岩化作用不发育,但褶皱变形强烈,属区域动力热流质作用。佛子岭群变质温度在5180C左右。
根据铷锶全岩等时线年龄测定,变质作用年龄大约378±ma,即发生于晚泥盆纪之前。
另外本区北部零星分布的梅山群地层,经测定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5)矿体赋存状态
汞洞冲矿床仅圈出一个矿体。矿体赋存于角砾岩体之内,其规模、形态、产状均受控于角砾岩体。矿体分布于0~7线之间,走向呈400~2200方向延伸,与角砾岩500~2300,走向有100左右的偏差。沿走向矿体向南西侧伏,各剖面间侧伏角分别为:1线300、5线600,7线550。矿体走向上略呈波状起伏。矿体横切面在0线1线上呈“倒钩刺”状。南东侧较完整,北西侧多分枝,在5线呈透镜状分枝,在7线则呈脉状尖灭。矿体上、下形态也有差别,整体近直立,0线和1线中上部矿体厚大,中部近直立,向深部分枝变薄或尖灭,并向角砾岩体中心收敛;5线和7线矿体主要分布于角砾岩体上部,5线矿体向北西倾,倾角650,7线矿体呈向南东凸出后弧形成分布,西线深部仅见铅锌矿化。另外,ZK002主矿体上部片岩十分布一层小矿体,视厚度5.45米,ZK105位于主矿体下部角砾岩中分布一层视厚度4.80米的小矿体,ZK502与主矿体下部角砾岩中分布一层视厚度5.39米的小矿,皆延伸不远。产状同为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坡650~750薄层分布。
主矿体控制长度210米,控制斜深0线为415米,1线395米,5线140米,7线110米,顶板埋深0线10米,1线16米,5线215米,7线370米,底板埋深0线335米,1线375米,5线358米,7线420米。视厚度最大为236米(0线),最小为3米(5线),平均101.75米。厚度变化系数为87.51%,矿体形态属不规则型。综合上述分析,本矿床规模属中偏小型。
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地貌形态属中低山,海拔高程125~560米,相对高差最大可达400余米,熬药尖~抛刀岭为杨冲和东冲两水平的分水岭。地形坡降较大,坡角一般在28~350,有利于自然排水。沟谷上游地形切割剧烈,多形成“V”形谷,下游切割程度中等,多形成锯齿状平缓沟谷和坳地。
本区地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雨量1494.1mm,蒸发量1324.1mm,雨最多集中于6~8月份,以7月份最多,日最大降雨量227.5mm,易形成山洪。年平均地面温度16.80C,积雪厚度10cm,霜日平均为41天。
由于降雨及泉水的溢出,多形成山涧冲,流量变化悬殊,枯水时为810m3/d,暴雨时可达8920m3/d,时间短,来势猛,山洪暴发是本区一大特点。
地表最大水体为响洪甸水库,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库容26亿m3,正常水位标高110~128m,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34.18m(1991年7月10日)。
(2)矿区水文地质
汞洞冲铅锌矿床位于响洪甸水库北岸边,矿体赋存于角砾岩体内,其形态受控于角砾岩体。围岩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角砾岩体在地表呈北东向,出露于2~1线,长约140m,宽12~36m,5线及7线倾伏于白云石英片岩之下。角砾岩体在剖面上呈纺锤状,中间肥大。矿体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组成,常有黄铁矿、黄铜矿、金、银等伴生,矿体呈陡倾,倾角70°以上或近直立,倾向北西。浅部矿体较厚,深部分支,变薄或尖灭。角砾岩,含矿角砾岩(矿体)晶洞,孔洞发育洞径一般0.5~2.5厘米,局部达5厘米以上,局部连通性较好,溶蚀现象明显,呈蜂窝状,钻进中漏水,角砾岩矿体含裂隙孔洞水。孔洞、晶洞发育程度似与矿化相关,即具有矿化的角砾岩晶洞,孔均较发育。
围岩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广泛出露于地表。表层为强风化,岩石呈土黄、褐黄色,原岩结构、构造已不清晰,岩石力学强度大力降低,岩心一般呈散体砂粒状或碎块状,手搓即碎。强风化带厚度2.15~21.65m,主要受地形、构造的控制,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渐弱,岩石结构,构造清楚,风化裂隙一般较发育,裂面上多有泥质或氧化铁薄膜充填或附着,岩心呈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岩石力学强度有所降低,弱风化带厚度2.88~25.89m,风化带总厚度9.26~32.51m。风化带岩石含少量裂隙水。
下部新鲜的白云石英片岩,除局部受构造破碎、蚀变影响外,一般岩心较完整,呈柱状,裂隙一般不发育,岩心主要沿片理面断开,含水微弱。
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依据矿体及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程度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将矿床内岩土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
①松散,软弱岩石工程地质岩组:本岩组包括松散沉积物和强风化岩石,松散沉积物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亚粘土、粘土及砂砾石等,一般厚度较薄,0.2~0.5米。强风化的白云石英片岩,厚度2.15~21.65米,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或土块状,手搓即碎,岩石的RQD值一般为0。该岩组虽岩性不同,但均呈散结构,稳定性极差。
②弱风化层状白云石英片岩工程地质岩组:岩性为层状结构的白云石英片岩,位于表层强风化岩石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厚度2.88~25.89米,RQD值为6.3~35.2,稳定性较差。
③层状白云石英片岩工程地质岩组: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裂隙不发育,岩石主要受片理及构造控制,岩心以短柱状为主。除构造破碎带岩石受构造作用,岩心呈块状,局部呈磨糜棱岩,泥状物之外,岩石一般较坚硬,RQD值37.5~88.6,稳定性尚好。
④块状角砾岩体工程地质岩组:岩性主要为角砾岩,含铅锌矿角砾岩,矿体及矿化角砾岩体。岩石呈块状结构,角砾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含矿岩体晶洞和孔洞较发育,局部连通性较好,呈蜂窝状。从整体来看,岩矿心较完整,以短~长柱状为主。RQD值为61.9~86.2,岩石力学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2)构造破碎带工程地质特征
汞洞冲矿床地表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构造破碎带。据钻孔揭露,小构造破碎带较发育,假厚度0.20~17.25米,主要表现为压碎,糜棱岩化、蚀变等,岩心破碎,呈小于5厘米块状、碎块状,局部挤压强烈,呈糜棱岩或断层泥。主要沿片岩和角砾岩接触带或陡倾角发育,为软弱夹层或破碎构造面,工程稳定性差。
综上所述,汞洞冲铅、锌矿床以层状—块状岩类为主,表层有薄层的松散沉积物,风化带较发育,岩石稳定件较差,矿体及围岩岩石较坚硬,裂隙一般不发育。主要矿体位于地下水及水库水位以下,有较大的静水压力。
8)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该矿区地质勘探工作为1975年进行的,所提交的地质勘探报告对该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未进行描述,其区域稳定性、地质环境以及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均未作详细说明。今后矿山在开采过程要不断收集相关资料,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矿山开采的安全。
地表废石、矿石,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9)矿山周边环境条件
矿山地处皖西山区,位于响洪甸水库旁,矿山上部露天采场的西南部封闭圈在水库洪水位以下,现周围的围墙(排土场)标高为+136米左右,水库最高洪水位+134.18米。现露天采场已停止开采。其开采最深处标高+75米水平,露天采坑汇水面积约为2.1万m3。深部矿体在水库水位以下,部分矿体直接在水库底。
2.4矿井生产概况
1)矿井开拓
该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用主井、回风竖井开拓方案,主井布置在现工业场地上,处在开采错动线以外,设计主井采用单罐带平衡锤提升矿石,废石、材料及人员上下,兼作进风井。风井布置于7线位置上,构成主井入风,风井回风,为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主井井筒由+157米施工至-165米,井筒直径Φ4.0米,支护方式为混凝土支护,与设计相符。
风井井筒由+137.5米施工至-45.5米,井筒为矩形,净断面2m×3m,采用混凝土支护,与设计基本相符。
主井、回风井内均设有梯子间,安装行人梯子,兼作为矿井的二个行人安全出口。
主、风井的参数(见表2—1)
井名
井筒中心坐标
净直径(m)
净断面(m2)
标高(m)
井深(m)
提升容器
联通水平(m)
梯子间
备注
井口
井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