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热工与节能补遗
一、传热基本知识及热环境
1、关于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3μm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内,因此属于短波辐射;由于大气层影响,被大气层内空气和悬浮物质的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为散射辐射;
直射辐射有方向性;因此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不同。
2、南方春夏之交,气温骤然升高,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大增加,而地表面温度因土壤的原因升高缓慢,使地表温度处于空气露点温度以下,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凝结时泛潮。
3、根据房格尔的室内热环境评价,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物理量有6个,人体热感觉分7个等级。
二、围护结构传热原理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随湿度增大而增大;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2、材料导热热阻R=d(材料厚度)/λ(导热系数) 单位:m2*K/W。
3、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公式中,在选择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值时,热惰性指标将围护结构分成4类。
4、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通过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次函数(直线)。
5、多层平壁稳定传热:导热系数与温度关系
平壁稳定传热公式:q = △t/R 将R= d/λ代入,得出q = (t i - τ1)/(R i+ R 1) =
(t i - τe)/(R e+ R 2)
由于保温层泡沫板热阻R 1 >砼热阻 R 2 , 而表面换热阻R i > R e ,得出(R i+ R 1)>(R e+ R 2) 故(t i - τ1)> (t i - τe)
6、简谐热作用下,材料与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由多层材料构成的围护结构中,当某一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1时可以忽略边界条件(相邻材料层或空气)对温度波动的影响,此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与材料的蓄热系数近似相等。D = R * S
——材料的蓄热系数表示在简谐热作用下,直接受热作用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材料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
7、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是指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总衰减度υ0 = Atsa / Aif,e
8、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过程实际是有限空间内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包括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因此其热阻取决于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占70%)。其间层内贴铝箔可大大降低间层表面黑度,从而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增加了热阻。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热流向上2cm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 < 2cm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g < 热流向下2cm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
4cm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2Rg
三、保温
1、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一个原则:根据房间性质合理选择热特性,为了保证间歇使用的采暖建筑在其使用时环境达到采暖要求,往往要求在使用前提前加暖提高室内温度,为了使围护结构也迅速升温,要求房间的热稳定性小一些。
2、保温验算:同一建筑的屋顶和外墙的允许温差不同。
3、地板对人体热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地板面层材料。
——对地板进行保温处理时,由于地面以下接触的是土壤层,热量通过地面的传热不属于一维传热,通过周边土层薄,热阻小热量损失多,因此沿地板的周边作局部保温。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将吸热指数B作为评价采暖建筑地面热工性能的指标,将依据B值大小将地面分为3类。
4、窗户保温措施采用密封条提高窗户气密性、将钢窗框改为塑料窗框、增加玻璃层数、增加玻璃厚度相比,因为玻璃导热系数小0.76W/m*K增加玻璃厚度不能明显增加热阻效果最差。
5、冬季外围结构热桥部分两侧温度状况:热桥热阻比围护结构主体小,热桥内表面失去的热量多,使得热桥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主体表面其它部分,而热桥外表面由于传到的热量比主体部分多,因此温度高于主体部分外表面。
6、冬季墙交角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表面温度低,因为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大于内表面吸热面积。
五、蒸气渗透
1、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2、蒸气渗透是以气态的形式从围护结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因此属于物质的迁移;传热属于能量的迁移。
3、材料层的蒸气渗透阻计算公式 H = d / μ
d ~ 材料层厚度 单位mm; μ~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 单位: g/(m*h*Pa)
4、围护结构内设置隔汽层的条件是保温材料层受潮后的重量湿度增量超过允许湿度增量。
5、隔汽层的作用是阻挡水蒸气进入保温层以防止其受潮。因此隔汽层应放在沿蒸气流入的一侧,进入保温层以前的材料层交界面上。
六、日照及防热
1、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2、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
3、室外综合温度:与室外温度、所在朝向的太阳辐射照度以及外饰面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率有关。
4、等效温度:与屋顶和墙面所在朝向的太阳辐射照度以及屋顶和墙面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率有关。
5、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要求: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6、为夏季少开空调,首先应抑制窗户传热。窗户传热数倍于屋顶、墙体传热。
——炎热南方:用中空玻璃代替原单层玻璃对空调减负最有效。
7、造成夏季玻璃幕墙建筑室内夏季过热的最主要原因:(1)夏季室内得热有通过玻璃幕墙室内外温差传热和进入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2)但在III、IV区,夏季空调期的太阳辐射得热引起的负荷成为主要矛盾。(3)故要求窗和幕墙有较高的遮阳系数。
8、当风向投射角加大时,建筑物后的漩涡区变小。
七、节能
1、已经颁布了I、II、IV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缺III区。另外还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我国第二阶段节能目标:新建住宅在第一阶段节能基础上再降低30%(建筑节能95计划和2010年规划)
3、节能计算时:对一般住宅建筑,全部房间的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为16℃。住宅建筑的内部得热为3.8W/m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要修正。
4、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
(1)室外计算温度应该按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计算。
(2)应该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
(3)用于估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时,室内计算温度16℃。
5、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 - 6℃ 地区楼梯间应该采暖,住宅入口处应设门斗。
6、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1)III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单位面积全年的采暖和空调总能耗应减少50%。
(2)III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对窗户气密性有一定要求,因为空气渗透增加采暖能耗。
单位面积全年的采暖和空调总能耗应减少50%。
卧室、起居室的室内设计温度16℃~18℃
(3)IV区又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兼顾冬季采暖。
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16℃,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26℃。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限制外墙透明部分不应超过外墙总面积的70%,因为:外墙透明部分(包括窗户和玻璃幕墙)由于本身的功能和构造特点,窗户和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很高,如单玻铝合金窗6.4W/m2,双玻铝合金窗3.6 W/m2,都是墙体的数倍。外墙透明部分是最容易传热的部分,占建筑能耗的46%;而不是夏季太阳辐射大。
建筑光学
1、发光强度是光源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密度,即在一个立体角内光源发出多少光通量,它与观测点的距离无关。
2、灯的光通量不变。灯垂直上下移动,灯与桌面的距离增加,桌面的水平面照度值降低,亮度L=E(lx)X ρ/π (cd/m2)也随着降低,桌面本身的发光强度也随着降低。
3、反射比ρ值:石膏 0.91、调和漆 白色和米黄色 0.7、大理石 白色0.6黑色0.08、陶瓷锦砖 白色0.59深咖啡色0.20;
4、3mm厚的普通玻璃的透光系数约0.82,3mm厚的磨砂玻璃0.6。
5、经漫反射(均匀扩散反射)表面的亮度为:L=E(lx)X ρ/π (cd/m2),如果光投射到漫反射表面的照度相同,则其亮度和漫反射表面的反射比成正比。
6、由于人眼锥状细胞的分布特点,从中心视场往外直到30°范围内是视觉清楚区域。
7、孟赛尔表色系统中,颜色三属性:色调、明度、彩度(饱和度)。
(1)光色的三原色红(R)、绿(G)、蓝(B)三种光色等量相加,其合成光色为白色。
(2)物色的三原色靛蓝(C)、黄(Y)、品红(M)三种光色等量相加,合成光色为黑色。
(3)孟赛尔系统的表色方法:色调、明度/彩度,如 5R4/13 5R色调、4为明度、13为彩度
无彩色的表色方法: N明度/ 如 N7.5/表示 明度为7.5的无彩色
8、白炽灯等热辐射光源的色品坐标点正好落在黑体轨迹上,因此色温的概念能恰当地描述白炽灯等光源的光色(色表)。气体放电灯,如荧光灯、高压钠灯等,它们的色品坐标点在黑体轨迹附近,其色表用相关色温表征。
9、全云天空亮度分布的特点:天空全部被云所遮挡,看不清太阳位置,并且天空的亮度分布满足Lθ= (1+2sin θ)*Lz/3,这样天空叫全云天空,推导出天顶亮度是接近地平线处天空亮度的3倍。
10、采光系数与窗地面积比
(1)《建筑采光标准》表3.1.3视觉作业场所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是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顶部是采光系数平均值Cav。
(2)根据采光系数C = En/Ew X 100%,III类光气候区的室外临界照度Ew为5000lx。如该区精美加工车间工作面天然照度为250lx,则C = 5%。
(3)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窗地面积比为1/7(采光系数最低值1%,临界照度50lx)
综合医院的医生办公室、病房的窗地面积比为1/7
图书馆的目录室窗地面积比1/7
(4)计算北京设计教室单侧开窗时,最小开窗面积与教室地板面积的比例: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查学校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北京属于III类光气候区,教室用侧面采光,室内采光系数最低值为2%,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应为100lx.;再从表5.0.1窗地面积比Ac/Ad得出,采光等级为III级时,
12、天窗
从照度与亮度的关系式E = L * Ω * cos i 看出,计算点处于相同位置的矩形天窗和平天窗,如果面积相等,平天窗对计算点形成的立体角大,采光效率高,所以照度值就高。如果工作面的采光系数相同,平天窗的开窗面积小。
13、采光计算中,因为对称采光应取假定工作面与房间典型剖面交线中点上的数值。如果东西向双侧窗口的尺寸一样,采光的计算点在房间中点处。
14、K’ ~ 顶部采光的总透比K’ = τ* τc *τw
τ~ 采光材料透射比 τc ~ 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 τw ~ 窗玻璃污染折减系数
与顶部采光不同,没有τj~室内构件的挡光折减系数。
15、侧面采光计算公式 Cmin = Cd ‘ * Kτ’ * Kρ’ * Kw * Kc
建筑物的长度与采光系数的计算无关。
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第5.0.2 第1、2条之注1和附录D表D-3,朝北窗口的晴天方向系数值为1,其它方向系数值都>1,朝南最大,所以考虑到晴天方向的影响,朝南的窗口要比朝北的窗口面积小。
17灯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灯的光效:白炽灯光效 7 ~19 lm/W,卤钨灯15~21 lm/W,荧光灯32~70 lm/W,白光发光二极管90~100 lm/W,低压钠灯100~175 lm/W,。
荧光灯中,细管荧光灯发光效率比粗管荧光灯发光效率高,显色性能好,是粗管荧光灯的替代产品。
(2)灯具选择
——可采用白炽灯的场所:要求瞬间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开关频繁的场所;照度要求不高的场所;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
——高度较低的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仪表、电子等生产车间宜采用细管径型荧光灯。
——博物馆珍品陈列室宜采用无紫外线荧光灯。
(3)眩光
——表4.3.1:直接型灯具光源平均亮度≥500 cd/m2,其遮光角应≥30°。
——从光源位置的眩光效应,眩光光源或灯具位置偏离视线的角度越大,眩光越小,超过60°后无眩光。
——采用遮光角大的灯具、采用低亮度的光源,提高灯具悬挂高度都可减少眩光。
——统一眩光值UGR公式的含义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1、荧光灯开敞式灯具效率应≥75%;带有保护罩的透明灯效率应≥65%;磨砂、棱镜灯具的效率≥55%;2、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效率,开敞式灯具效率应≥75%,格栅或透光罩灯具效率应≥60%。
(5)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照明功率密度现行值11W/m2,对应照度300lx/m2
(6)要转播彩色电视的体育场馆,标准所规定的照度标准值是指参考平面及其高度栏为1.0m垂直面上的照度值。
(7)第4.2.1条:
——公共建筑的工作房间和工业建筑作业区域内的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按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确定,其数值应≥0.7。
——作业面临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应≥0.5,亮度L = E X ρ(asb),所以在视觉作业相临近的地方,其亮度最好不低于作业亮度的1/2。
(8)色温: <3300K 暖色调 适用于客房、卧室;3300K ≤ t < 5300K 属于中间色调,适用于办公室、阅览室; ≥5300K 属于冷色调
18、利用系数公式及含义。
19、建筑化大面积艺术照明有发光顶棚、光梁、光带、格片式发光顶棚、光檐、光龛、反光假梁。水晶吊灯不是。
建筑声学
—— 声学公式汇总
(1)c = λ * f
(2)声强级: LI = 10 lg I/I0 (dB)
声压级: L p = 20 lg p/p0 (dB)
声强与声压的关系 I = p2/(ρ0 *c) (W/m2)
声功率级: Lw = 10 lg W/W0 (dB)
(3)两个数值不相等的声压叠加(L p1 >L p2)
L p = L p1 + 10 lg 【1 + 10 - (L p1 - L p2)/10】 (dB)
几个声压级相等的声音叠加L p = 20 lg p/p0 + 10 lg n (dB)
(4)点声源的声压级:在自由声场中,声功率为W的点声源的声压级:
Lp = Lw – 11 – 20 lg r (dB)
通过观察点的声压级和声源到观测点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
r1处对应 Lp1声压级; r2 = n* r1处对应Lp2声压级;n为距离倍数;由上式得
Lp2 = Lp1 - 20 lg r2 / r1 = Lp1 - 20 lg n (dB)
(5)混响时间 T60 = 0.161 V / A V ~ 房间容积,m3;A ~ 室内总吸声量,m2
(6)建筑隔声:
声音无规入射时的质量定律:R = 10 lg M0 +20 lg f - 47.2 (dB)
为了避免产生声桥,其共振频率 f0 =
房间的噪声降低值
D = Lp1 - Lp2 (dB) D = R+ lg (dB)
ISO规定的标准打击器敲打被测楼板测定房间内的平均声压级Lpl
Lpn = Lpl – 10 lg A0/A (dB)
一、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人耳朵能听到的波长范围是1.7cm~17m。因为人可以听到的频率是20~20000Hz,根据c = λ* f λ= c / f = 340 / f = 1.7cm~17m
2、声源的指向性:取决于声源尺寸和声波波长的相对大小。声源尺寸比波长小得多,则可看成没有指向性声源;反之为有指向性声源。
3、人的耳朵能听到的最低声压级为2X10 -5 ,这时的声压级为 0 dB
4、两个0 dB 的声音相加,其叠加后的总声压级为3 dB。
5、常用的dB(A)声学计量单位反应人耳朵对声音的频率计权特性。
A计权网络将不同频率的纯音按A曲线的数值进行修正,相加后得出复合声的dB(A)值。
二、声学原理
1、声音的三要素指:音调、强弱、音色。
音色反映复音的一种特性,它主要由复音中各种频率成分及其强度,即频谱决定的。
2、一个厅堂的混响时间T30 = 0.7s,则T60 = 1.4s。
计算混响时间时,一般对2000Hz以上的高频声音,需要考虑空气的吸收。
3、声音的衰减: 室外声源点,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1倍,则声压级降低6dB。
交通噪声(有限线声源) 4dB。
三、吸声材料与构造
1、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频声音。
多孔吸声材料的罩面常用金属网、窗纱、纺织品、厚度<0.05mm的塑料薄膜、穿孔率>20%的穿孔板。罩面不影响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
2、空腔共振吸声结构:穿的孔胶合板、石棉水泥板、石膏板、纤维板,吸收中频为主。
从穿孔板的共振频率公式看,板后空气层厚度在分母,增加板后空气层厚度,可有效降低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减小板后空气层厚度能有效提高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穿孔板吸声结构所吸收的频率在中频段,在穿孔吸声结构内填充多孔吸声材料后,能吸收中高频。使空腔内的阻尼增大,从而使共振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
微孔板:一般用穿孔率1%~3%,孔径<1 m m的铝合金板制作。微孔板对低、中、高频有较高吸声系数,而且耐高温、耐潮湿,用于游泳馆、矿井和高温环境。
3、薄膜:吸收中频
4、薄板:吸收低频,由于板刚度的影响,只能吸收低频。
5、在噪声比较大的工业厂房中,由于墙面、顶棚常安装采暖、空调、车间设备,使布置吸声减噪材料受到限制,采用空间吸声体的吸声效果好,它的安装位置灵活,能结合室内装修设计,是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6、朝向自由声场的洞口其吸声系数为1.0,因为在自由声场中声音向四周传播而没有反射声,声音从朝向自由声场的洞口传播出去后,声音没有反射回来,所以它的吸声系数为1.
7、回声、声聚焦、声影都属于声学缺陷。声扩散可以使室内声场均匀不属于声学缺陷。
四、室内音质
1、房间的三个尺度不相等或不成整数倍,能减少房间共振,房间音质最好。
2、在厅堂的平面上,从舞台的声源位置用作图法画反射的声线可以看出,
侧墙的倾角<8°~10°时,声音能反射到观众厅的前部后中部,倾角>10°时,声音大部分反射到观众席后部。
3、各种公建的大致混响时间。
4、在室内布置电声系统时,为了使室内声场比较均匀,避免过响或听不见,要使各座位的声压差 ≤ 6 dB / 8dB( 低/高标准)
五、噪声控制
1、噪声评价
(1)累计分布声级(统计百分数声级)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表示随时间起伏的随机噪声的大小,L10是起伏噪声的峰值,L50是噪声平均值,L90是背景噪声,如果三个数值相同,则处L10最安静。
(2)等效连续A声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给出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限值,该标准中所用的评价量,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所用的噪声评价量是等效A声级LAeq,单位是dB(A)。
(3)噪声评价曲线(NR曲线)中所标出的数字(如N40)是表示1000Hz的倍频带的声压级值。
——从各种建筑室内允许噪声值可以看出,允许噪声评价数N与允许的A声级之间相差10dB。如某声学用房,其室内满足NR25(噪声标准曲线)要求,此时该室内A声级应为35dB。
2、噪声允许标准
(1)《工业企业卫生标准》规定凡新建或改扩建企业按每天工作8h,允许噪声为85dB(A)(8hLeq)
(2)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属于1类区域,其昼/夜间环境噪声限值分别为55/45dB;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室内允许噪声级别,住宅昼/夜 分别为 50/40 dB(最低标准);即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限值应低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5 dB。(与上有不同)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交通噪声。
4、室内隔声标准允许噪声分为特殊标准、较高标准、一般标准、最低标准 4级。
——宾馆的自动门的运行噪声不宜>60dB。
5、消声减噪
(1)吸声减噪方法可以减少6~10dB。
(2)直管式阻性消声器气流通过的断面面积越大,则气流噪声中高频声可能直接通过消声器而不与消声材料接触,起不到消声作用,这种现象叫高频失效。
——阻性消声器主要吸收高频声,抗性消声器是选择性吸收。要隔绝高频声还是选择阻性消声器。
六、隔声与隔振
1、墙体隔声
根据质量定律:墙体质量增加1倍时,隔声量增加6dB;频率增加1倍时同。
墙体质量减少1倍时,隔声量减少6dB;
——双层匀质密实墙中间的空气层厚度从0增加到8m时,附加隔声量也随之增加,空气间层>9cm时,附加隔声量为8 ~12dB,但随空气间层的厚度增加,附加隔声量增加很少。
——在轻型墙体中,用松散的材料填充空气层,其隔声量增加3~8dB。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比门或窗的隔声量高出10 dB才能有效隔声。(根据组合墙的隔声量计算公式)
2、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设有活动隔断的会议室、多功能大厅,其活动隔断的空气计权隔声量应≥35dB。??
3、隔声屏障可以将声音波长短的高频声吸收或反射回去,使屏障后面形成声影区,在声影区内感到噪声明显下降。对波长较长的低频声,由于容易绕射过去,因此隔声效果差。
4、楼板隔绝撞声:在楼板表面铺设面层(如地毯类、橡皮布、地板革、软木板、地板砖、塑料地面),它对降低高频声波尤其有效。
5、根据《住宅建设规范》7.1.6条,管道井、水泵房、风机房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水泵、风机应采取减振措施。
6、旅馆客房之间的送风、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降噪措施,其消声量的选取原则为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7、隔振系统的干扰频率(f)与固有频率(f 0)之比,必须满足f / f 0 > √2 时传递率T恒<1,是系统的减振作用区。
建筑给排水
一、建筑给水
1、用水定额
(1)居住小区的生活排水系统定额与生活给水系统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确定。
——影响住宅生活用水定额的因素包括: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是影响用水定额的首要因素);;卫生器具的类型和负荷人数;地区、气温、居民生活习惯、气象条件;不包括住宅管理水平。
(2)公共建筑用水定额
——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区域条件,按规范规定给出的定额确定。
——商场生活用水定额包括员工用水;宾馆的生活用水定额包括员工用水;生活用水定额不包括空调用水;宾馆客房旅客生活用水定额不包括员工用水;
——3.1.10除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的用水定额中含食堂用水外,其它均不含食堂用水。
(3)生产用水定额、水压及用水标准应按工艺要求确定。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沐浴延续时间定为1h;
2、一个给水当量0.2l/s,一个排水当量0.33l/s。
3、给水系统
(1)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2)生产给水系统应优先设置循环或重复利用给水系统,并应利用其余压。其目的是:减少一次用水的消耗量,节约用水;减少水泵的扬程,省电、节能;减少排污量对环境污染;会增加一次性投资。
4、给水管网及与用户的连接
(1)城市给水管道与用户给水管道的连接:严禁用户自备水源给水管道直接连接;城市给水只能送水进入蓄水池再加压进入自备水源的管道。
(2)多台水泵共用吸水管时,吸水管连接采用管顶平接。
(3)第3.3.3条,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
——3.4.17条住宅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于设置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
(4)生活给水管道的连接:3.2.5条 从给水管道上单独接出消防管道时,在消防管道的起端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不包括室外给水管道接出室外消火栓时。
(5)3.1.1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属于正常用水量。未预见的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属于居住小区正常水量。
5、贮水池、水箱
(1)为了防止贮水池、水箱的水体被污染:贮水池设在室外地下时,距离化粪池、污水处理建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应≥10m(否则须采取双层池壁结构、提高水池底标高高于化粪池顶标高措施);设在室内时,不应在污染房间的下面;饮用水管道不得在贮水池、水箱中穿过,更不得与非饮用水(如中水)管道衔接;加盖水池和水箱的房间密封处理会造成厌氧细菌繁殖,污染贮水池中的水,不可;
(2)水箱与水箱之间、水箱与墙面之间的净距离,均宜≥0.7m。有浮球阀的一侧,水箱壁和墙面之间的净距宜≥1m。水箱顶至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离得≥0.6m。
水箱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
(3)水箱的有效容积 = 调节水量 + 生活和消防储备水量 + 生产事故用水量 确定。
调节水量:根据用水量和流入量的变化曲线确定。
生活和消防储备水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
生产事故用水量:工艺要求确定。
(4)采用有水箱的给水系统时,水泵的出水量应该按照最大小时流量确定;
采用无水箱室内给水系统时,水泵的出水量应该按设计秒流量计。
水箱的溢流管不得安装阀门,否则故障时无法排水。
(5)一般分两隔,便于清洗和检修时可独立工作,分别泄空。
(6)3.2.12 条,生活饮用水箱的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hmin=25mm,hmax=150mm。
6、加压设备
(1)室内加压泵允许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水加压时,水泵宜直接从室外管网吸水。但室外管网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得低于100kPa(0.1MPa?)。
——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吸水管,水泵吸水管管内水流速度,宜采用1~1.2m/s。
——水泵隔震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噪声以及对设备的危害。
应选用低噪声的水泵机组;水泵基础采用减振装置;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减震装置;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的措施。
(2)气压给水设备的罐顶至建筑结构的最低点距离应≥1m,罐与罐之间及罐与墙面之间的净距离宜≥0.7m。
7、给水管材应根据给水要求,按下列规定采用:
(1)生活给水管管径≤150mm时,应采用镀锌管或给水塑料管;管径>150mm时,采用给水铸铁管。
(2)生产和消火栓系统给水管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管应采用镀锌钢管或镀锌无缝钢管。
(3)大便器、小便器和小便槽的冲洗管,宜采用给水塑料管。
(4)根据水质要求和建筑使用要求等因素生活给水管可采用钢管、聚乙烯管、铝塑复合管、涂塑钢管或钢塑复合管等管材。
(5)各种管道应采用与该类管材相应的专用配件。
注:消防、给水共用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材应采用与生活给水管相同的管材。
镀锌钢管、镀锌无缝钢管应采用热镀锌工艺生产。
8、给水管网应该在下列管段上增设阀门:引入管、水表前和立管。环状管网分干管、贯通枝状管网的连通管。居住和公用建筑中,从立管接有3个及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工艺要求设置阀门的配水支管或配水管。但同时关闭的配水点不得超过6个。??
——给水管网阀门的选择:(1)管径≤50mm 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50mm时,宜采用蝶阀(蝶阀启闭件是一个圆盘形的蝶板,在阀体内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从而达到启闭或调节的目的)或闸阀;(2)经常启闭的管段,宜采用截止阀。(2)双向流动管段上,应采用蝶阀或闸阀;(4)不经常启闭而又需要快速启闭的阀门,应采用快开阀门。
——3.4.9条,当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阀。
9、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宜≥0.1m。(建筑物沉降,而管道未沉,管道不至于被压破)
给水管道布置:不得布置在遇水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不得穿过大、小便槽;不宜(不是不得)穿过橱窗、壁柜。
10、给水横管宜设0.2~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12、建筑给排水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土壤冰冻线0.15m。
13、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设计时(含贮水池?)应
(1)给水管配水管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给水管配水出口高出用水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 不得小于配水口处给水管径的2.5倍。
(3)特殊器具和生产用水设备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防污隔断或采取其它有效隔断措施。
14、其它
(1)受普通管材、管件等承压条件限制,高层建筑给水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住宅、旅馆、医院宜为300~350kPa,办公楼宜为350~450,一般民用建筑宜450~550。
(2)体育场洗手盆的同时给水百分率为50%。
二、建筑内部热水《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1、根据5.2.11条,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方式,并设循环泵,采取机械循环。(不是自然循环)
2、生产用的热水水量、水温、水质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3、循环冷却水最常用的防腐蚀方法是向循环冷却水中投加缓蚀剂,阻垢剂。
4、热水供应系统只供应沐浴用水时,住宅旅馆最低水温应≥37℃(人体温度)
洗脸盆30℃、沐浴37℃、浴盆40℃、洗涤盆50℃。
——幼儿园卫生器具热水水温洗脸盆30℃、沐浴35℃、浴盆40℃、洗涤盆50℃。??
三、水污染防治及抗震
1、医院经消毒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经消毒处理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0m的范围。如排入娱乐和体育、渔业用水体还应符合有关标准。
四、消防给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消防用水的水源
《建筑设计防火规定》10.1.1 与10.1.2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水源的要求:系统用水应无污染、无腐蚀、无悬浮物;系统用水可由市政消防给水管道供给,也可由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与生活用水合用的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其储水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标准,与生产用水合用的水箱未作要求。
2、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万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一次灭火用水量10l/s。
按≤2万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一次灭火用水量15l/s;≤5万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2、一次灭火用水量25l/s;
3、消防水压与设计流速
(1)室外消防给水客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
——高压或临时高压时,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时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10m。
——如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消火栓的水压≥10m。
(2)消火栓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速宜≤5m/s,避免流速过大,易产生“水击”损害管道和设备。
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1)布置成环状。当消防用水量≤15l/s 时可以布置成枝状。
(2)环状管网的疏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2条,其中一条故障时,仍可保障消防用水总量。
(3)环状管网用阀门分成若干段,每段内消火栓数量≤5个。
(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直径应≥100mm。
5、消防水池
(1)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居住区、工厂、丁戊类仓库的火灾延续时间按照规范要求为2h。
(2)消防水池的容量如果超过500m3时,应分设成2个。
(3)消防水池应能供应其保护半径内所有建筑灭火所用的消防用水,并且不会受到火灾威胁。故消防水池的取水口距被保护建筑的距离应≥15m。
(4)消防水箱的储水供应方式:可以用生产给水管供给;也可用生活给水管供给;
(5)高层建筑可以共用消防水池与水泵房。
(6)发生火灾时,为了确保消防时的用水量和水压,消防水泵供水不进入消防水箱。
6、一类公共建筑水箱的消防贮水量最小应≥18m3。
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的水箱消防贮水量最小应≥12m3。
二类居住建筑的水箱消防贮水量最小应≥6m3。
7、消防水泵房:应采用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非燃烧墙体(不是隔墙)和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消防水泵房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设在楼层上的消防水泵房应靠近安全出口。
8、消防前室应设置消火栓。
9、8.6.1条 超过4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消防管网的住宅及超过5层的其它民用建筑,其室内消防管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距接合器15~40m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
10、室外消火栓:
(1)道路宽超过60m时,应在道路两侧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高层建筑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离高层建筑的距离宜≥5m,且宜≤40m。距离路边宜≤2m。
11、室内消火栓:
(1)《建筑设计防火规定》8.3.1条: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包括:体积超过5000m3的车站;超过5层或体积>10000m3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的居住建筑;≥7层的住宅; ,
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的服务半径需要通过计算;高层建筑、甲乙类厂房等室内消火栓间距应≤30m,其它单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50m。
(3)消防泵房的出水管应设≥2条出水管与环状管网相连。一条检修时,另一条能供应全部用水量,在出水管上端宜设检查用的放水阀门。
(4)水枪的充实水柱:一般不低于7m;甲乙类厂房超过6层的民用建筑,超过4层厂房和库房内,不应<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应≥13m;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同层至少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室内任何位置(建筑高度≤24m,体积≤5000m3除外)
(5)7.4.7.2当高层建筑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防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高层建筑 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防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15MPa;
12、高层建筑消防
(1)高层建筑防火应立足于自救,登高消防车举高有限,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为主
(2)必须设室内、室外消防给水系统。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宜采用独立消防给水管道。
(2)高层建筑内消防竖管应布置成环状,且管道直径应≥100mm。
(3)高层建筑应设水喷雾系统的部位:自备发电机房、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可燃烧物品仓库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不适于采用喷雾系统。
13、厂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