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要
导论
战略
构建运作平台
系统计划制定
控制
改进
系统
1. 定义
2. 功能
3. 结构要素
战略及组成
1. 形成
2. 概念及作用
过程及类型
1. 过程及其组成
2. 合理组织的基本要求
3. 符号表示
4. 类型:
5. 时间组织与空间组织
系统计划
1. 系统
2. 综合生产计划
3. 主生产计划
4. 生产作业计划
控制概述
1. 控制任务:程序、进度控制
2. 调度:原则与主要内容;组织及制度;技术装备
供应链管理
1. 概述
2. 采购管理
3. 库存管理
4. 合作关系管理
系统环境
1.面临问题
2.对策
内容和制定实施
1. 内容
2. 制定与实施
能力规划及产品和服务开发
1. 能力规划
2. 能力核算
3. 产品、服务开发
企业资源计划
1. 物料需求计划
2. 制造资源计划
3. 企业资源计划
项目管理
1. 内涵
2. 项目计划
3. 项目控制
4. 项目管理组织
敏捷制造
1. 概念
2. 体系结构
3. 实施
4. 发展现状
管理概述
1. 概念
2. 内容
3. 组织形式
4. 遵循原则
5. 发展
选址及设施布置
1. 选址
2. 设施布置
3. 车间布置
4. 办公室布置
5. 流水线生产
两种生产方式
1. 准时生产方式:概述;生产计划与控制;看板管理;需满足的条件
2. 精益生产方式:概述;基本思想;形式
库存管理
1. 库存:
2. 库存管理: 概念;作用;衡量标准;新发展
3. 降低库存:策略;成本控制;模式
4. 仓库管理:仓库;仓库管理
大规模定制生产
1. 概述
2. 特征
3. 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实现策略
生产人员准备和管理
1. 工作研究
2. 制定劳动定额
3. 编制定员
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
2. 质量控制新、旧七种武器
3. ISO9000族
4.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 清洁生产
2. 循环经济
设备管理
1. 设备
2. 设备管理
3. 具体工作
现场管理
1. 综述
2. 原则、任务及体系
3. 方法
生产与作业管理
第一章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
1.生产与作业系统
2.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
3.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结构化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非结构化要素(人员组织要素;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库存控制要素;质量管理要素)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
1.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新的冲击;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2.生产与与作业系统的对策:要坚定地遵循生产与作业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讲求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均衡生产等原则;要狠抓产品和服务质量;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关键位置;
三)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
1.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
2.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明确清晰的生产与作业系统职能战略;确定合理的生产方式与作业组织形式;制定科学的生产方式与作业运行计划;实施准确的生产运作系统运转活动;提供良好的生产与作业维护系统、改进;
3.生产与作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创新的原则;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均衡生产与作业的原则;
4.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 生产与作业战略
一)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
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的作用;企业战略的组成
2.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概念及作用:概念;作用;
二)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
1.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生产与作业系统定位决策;生产与作业能力决策(企业、车间及设备决策;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关于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方面的决策;产品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战略决策;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战略决策。
2.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制定;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实施(5步);
第三章 构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
一)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
1.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其组成:生产与作业过程;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2. 合理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性;综合性;连续性;比例性;平行性;柔性;
3. 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符号表示
4. 生产与作业的类型:生产与作业类型的划分;不同生产与作业类型的特征及典型产品;不同生产与作业类型企业的生产与作业管理侧重点
5. 生产与作业过程的时间组织与空间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的时间组织(加工产品在工序间移动方式);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空间组织(工艺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
二) 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及产品和服务开发
1. 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生产与作业能力的核定;影响生产与作业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2. 生产能力核算::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代表产品法;假定产品法);生产与作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服务能力规划;
3. 产品、服务开发:1)新产品开发:产品概念及分类;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和原则;新产品开发程序2)老产品改造:老产品类型;老产品改进对策3) 产品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成组技术(GT);规模化设计;内插式设计;外推式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应用价值工程优化产品设计;关于服务设计问题这里主要介绍服务蓝图;
三) 企业选址及设施布置
1. 企业选址及设施布置
2. 企业选址:影响企业地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企业选址程序(准备工作;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企业地址选择的方法(投资费用比较法;分等加权法;重心法)
3. 设施布置:原则(总体原则;具体原则);设施布置的步骤(3步)及具体方法(作业相关图法;物料流向图法)
4. 车间布置:主要形式(工艺导向布置形式;产品导向布置形式;混合式设备布置形式);车间布置的具体方法;
5. 办公室布置
6. 流水线生产:概念、特点及分类;流水线的设计(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流水线生产的设计工作)
四) 生产人员准备与管理
1. 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日写实;瞬时观测法;测时);
2. 制定劳动定额:概述;工时消耗分类;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3. 编制定员:基本要求;范围;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按工时定额计算;按设备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富余人员安排
第四章 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制定
一) 生产与作业系统计划
1. 生产与作业计划体系
2. 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概述;主要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出产期);综合生产计划工作【主要内容;准备工作(生产预测;生产能力与需求平衡);产品质量(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
3. 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及制定程序;制定MPS的基本模型
4. 生产作业计划:概述;编制;期量标准;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车间生产与作业排序;
二) 企业资源计划
1. 物料需求计划(MPR):概述;原理;结构;
2. 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述;结构;应用;
3. 企业资源计划(ERP):概述;内容;运行
三) 准时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
1. 准时生产方式概述:JIT生产方式的由来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及其基本方法;
2. JIT生产方式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推动式系统和拉动式系统
3. JIT的看板管理:看板;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每种零件需要多少看板;利用看板管理实现准时生产;
4. 实行JIT生产方式需要满足的条件
5. 精益生产方式(LP):概述;基本思想;形式;
第五章 生产与作业控制
一) 生产与作业控制概述
1. 生产与作业控制的任务:程序;进度控制(投产前控制;生产过程控制);
2. 生产与作业调度:调度工作的原则与主要内容;组织及制度;技术装备;
二) 项目管理
1. 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内涵;特征;项目管理环境(项目的阶段和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干系人;组织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企业管理的其他管理技术和方法对项目管理的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2. 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及其作用;内容;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
3. 项目控制:一般方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控制系统;工作分解结构(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
4.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组织的含义;矩阵组织的种类;矩阵组织的优劣分析;
三) 库存管理
1. 库存概述
1) 库存的概念
2) 库存的种类:经常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投机库存;积压库存;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
3) 库存的功能与弊端:功能;弊端;库存的问题;
2. 库存管理概述
1) 库存管理的概念
2) 库存管理的作用:促进库存周转;提高服务水平;获取规模效益;控制库存水平;
3) 库存管理的衡量标准:库存能力;库存周转率;收发货物能力;库存准确率;预测准确率;
4) 库存管理新发展:零库存管理;海尔的“T模式”
3. 降低库存
1) 减低库存的策略: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
2) 库存成本控制:库存成本的构成;库存成本控制的内容;库存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3) 库存控制模式:定期检查库存控制模式;ABC重点控制模式;库存的最优控制模式;经济订货批量延伸;
4. 仓库管理
1) 仓库概述:仓库的类型(私有;公共;合同);仓库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标准;搬运技术;积载计划);仓库的功能(经济利益;服务利益);
2) 仓库管理概述:物资入库、出库管理;物资保管;报表管理;
四) 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
1) 质量:定义;关于质量定义的两点说明;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服务质量)
2) 质量管理:定义;发展历程(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现状;质量管理的意义;
3) 全面质量管理:含义;特点;基本工作程序(PDCA);
2. 质量控制工具;
1) 质量管理的旧七种武器:统计分析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分层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点图法;
2)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箭线图法;关联图法;系统图;KJ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
3. ISO9000族:简介;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认证的作用;马尔可姆.波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我国国家质量奖;
4.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含义;核心思想;特点;作用;组织结构(执行领导;倡导者;大黑带;黑带;绿带;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实施流程(定义、度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
五) 设备管理
1. 设备概述:含义;作用
2. 设备管理概述:概念和作用;内容;理论(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舍尔比投资管理);设备管理的新问题和新发展;
3. 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
1) 设备选择:选择设备考虑因素;设备选择方法;
2) 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要求;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
3) 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计划和检修;设备维护的经济分析;
4) 设备折旧、更新和改造:设备折旧;设备的更新和改造;设备寿命(物资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折旧寿命)
六) 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
1. 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综述
1)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生产与作业现场;现场管理;特点;加强的意义
2. 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的原则、任务及体系:原则;任务及内容;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体系(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有机转换体系)
3. 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方法:
1)5S活动(概念;内容;目的;目标)
2)定置管理:概念;原理;作用、要求及操作时的要点;内容;工作程序(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定制管理与文明生产;
3)目视管理:概念和作用;工作内容;形式、要求;
第六章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改进
一) 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概述:供应链概述(定义;特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特征;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概述(概念;应具备的条件);特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准时化采购(基本思想;意义;特点);
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概述(概念;影响的主要因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的方法与效益评定;供应链下的库存策略;
4. 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概述(定义;意义);建立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的驱动力;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二) 敏捷制造
1. 21世纪的理想制造理念——敏捷制造:由来;概念;特点;实现敏捷制造的要素及关键条件;
2. 敏捷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敏捷制造系统的概念层(8个);使能器层(7个);基础设施层(3个);
3. 敏捷制造的实施:内容;步骤;
4. 敏捷制造的我国发展现状
三) 大规模定制生产
1. 大规模定制生产概述:概念;基本原理;
2.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征:三种生产模式的特点对比;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征;
3.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优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顾客为中心的思想;采取面向对象的产品设计方法;提高过程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素质;
4. 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策略:围绕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定制服务;创建可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提交交货点定制;提供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响应;构件模块化以定制最终产品和服务;
四)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 清洁生产:概念:开展清洁生产的目标、特点和作用;清洁生产的内容(理论基础;内容);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审计阶段;制定方案;方案实施;编制清洁生产报告);清洁生产应关注的问题(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先治后迁,不搞异地拷贝;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认真对待的几方面问题;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2. 循环经济:概念;准则;主要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