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德清县实验学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加强我校学生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根据《德清县中小学生(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校训“学做人”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把“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把我校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内容
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当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创新,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洁。
(7)公共场合不脱鞋。
(8)站立时抬头挺胸。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4)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
(5)不说脏话谎话。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福。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面带微笑。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应允再进入。
(5)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6)用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1)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1)提前入场,对号入座。
(2)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2)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
(3)不追、捉、打、喂动物。
(4)不攀爬景区设施。
(5)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学生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
三、实施途径和方法
运用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参与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
1. 现场示范。
学校层面利用晨会等形式进行现场展示,向全体学生直观展示每个方面的文明礼仪。班级层面利用班会课、晨间教育等时间开展示范活动,每班根据教育进度组织8次主题班(队)会,明确告知具体要求。学校组织部分班级举行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2. 摄影推广。
在现场示范活动中,学校组织人员对相关场景进行摄像或摄影,作为向全校推广的资料。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也可采用摄像或摄影的方式进行记录,每个专题留下一份摄影或摄像资料。学校将结合各专题进行相关摄像和摄影作品的征集,并向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
3. 童谣传唱。
通过编写童谣,把“八礼”的具体内容编写成朗朗上口的童谣,通过星星乐园等时间进行诵读,让学生讲文明礼仪的内容熟记于心,内化于心。学校举行各专题的童谣评比活动,并最终形成文明礼仪大家唱童谣集。
4. 评价推进。
在学生个人评价方面,主要依托“学做人好榜样”评价体系,并建立学生文明礼仪电子档案,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表现,每周进行班级内总结,每月在《学做人》成长记录册上记录达成情况,做到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信息,并作为期末评比五星榜样的重要依据。在班集体建设评价方面,主要依托每周的“优秀示范中队”评比来推进,做到每周一反馈。此外根据每项达成情况,评比“就餐礼仪”示范班、“观赏之礼”示范班等单项先进,并作为期末评比先进班集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5.家庭配合。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会等途径向向家长寻求配合,将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延伸。主要通过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共同记录《学做人成长记录册》的方式开展,让优秀的家长传授经验,并评比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做的好的优秀家长、优秀家委会等。
6.社会实践。
把文明礼仪教育与一直开展的红领巾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走进社区和各类公共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引导学生开展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等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做“文明小义工”,帮助学生践行文明礼仪规范。鼓励各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班级实践活动。
四、实施步骤
1.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全面启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按月开展重点工作,开展第一轮教育活动,积累初期经验,总结得失。
时间
工作重点
时间
工作重点
9月
仪表之礼
10月
行走之礼
11月
餐饮之礼
12月
仪式之礼
3月
待人之礼
4月
言谈之礼
5月
观赏之礼
6月
游览之礼
2.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修订方案,组织第二轮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结提炼教育方法和途径,形成初步成果 。
3.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修订方案,组织第三轮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汇总教育成果,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课程。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冯荣华,副组长:陈水红、孙文君、沈友昌、陈云,组员:朱东亮、王锦伟、沈阿宝 、陈明亮、周宏亮、居乐业、徐莉剑、沈国良、王明亚、嵇玉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做到组织健全、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形成人人参与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工作局面。
2. 营造教育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对“八礼”的宣传解读,利用好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以“榜样教育”为载体,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好榜样,让文明礼仪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把教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情况列入教师考核重要指标,把班级文明教育开展情况作为班级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德清县实验学校
2014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