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某高层旅馆设计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对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增加城市内聚力和外向吸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展现社会生活的舞台。
一、用地概况
用地位于某城市东客站片区,用地形状方正,两面临路,东临机场路东沿线与东客站西广场相对,北临市政规划道路,规划道路中心线有高架路与东客站二层引桥相连接,该地块拟修建一座五星级高层旅馆。
高层旅馆建筑功能复杂、艺术性高、技术性强,是对毕业生五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的检验。同时,通过此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设计手法、造型手法、技术处理手段上更上一个台阶,提高学生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设计素质。
二、建设用地范围(详见地形图)
三、设计目的
1.了解高层建筑的一般处理手法,提高学生对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功能、造型、公共建筑空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
2.熟悉高层建筑设计规范,尤其是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3.了解各种高层建筑的建筑技术处理、结构布置和它们的特点;
4.认识城市高层建筑和周围环境的整体关系,包括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社会风俗、道路与交通等多种因素;
5.对大学五年本科各学科知识尤其是建筑、结构、构造、造型、设备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总结。
四、设计内容
〈一〉基地与总平面布置
从分析城市环境着手,在基地范围内合理布置下列内容,创造既井然有序又优美宜人的环境。
1.总用地面积:7323.98m2
2.容积率:≤6
3.建筑限高:<100m
4.建筑后退红线要求:参照《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总建筑密度:≤45%;高层主体建筑密度:≤22%;
另外,基地考虑设两层地下室,为机动车停车场和设备用房,机动车停放与非机动车配建指标控制见《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由于该用地条件较为紧张,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允许地下室(地下二层)突破用地红线,部分借用市政公园绿地的地下部分(见用地红线图中的“地下室突入绿带控制线”)。
〈二〉建筑设计
各项设施配置参照最新的五星级酒店配置标准执行。
各部分面积分配与内容如下:
①客房部分:60%,不少于300间, 1、标准间:70% 2、单床间及套间(含豪华套房):30%, 3、无障碍客房 1%
②公共部分(含餐饮娱乐部分):约25%,含大堂、精品店、商务中心、美容美发、多功能厅、宴会厅(含大宴会厅、中小包间)、中西餐厅、酒吧间、康乐设施、卫生间等
③后勤管理部分:约15%,行政办公、厨房、库房、维修、清洗等
另外,地下设停车场及设备用房等配套辅助用房。
〈三〉技术要求
1.建筑采用框剪结构,不用转换层。
2.要求有无障碍设计。
3.大楼内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考虑节能设计。
〈四〉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应与内外空间设计结合考虑,力求新颖而富于特色,并融于城市环境。
五、设计进度安排
1.1-2周:布置任务书,资料查阅、参观、调研
2.3周:调研汇报,讨论;开题报告会
3.4-5周:毕业实习
4.6周:调研情况汇报,讨论;构思方案
5.7-8周:设计一草(方案初步构思)
6.9-10周:设计二草(方案深入)
7.11-12周:设计正草(方案完善)
8.13-15周:正图、说明书,装订成果
9.16周:毕业答辩
六、设计成果内容与要求
正图计算机绘制,均为A1幅面。表达以下内容:
1.区位图、基地环境分析图、设计对策、构想及设计说明
2.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各分项建筑面积、建筑覆盖率、绿地率、容积率
3.总平面图:1:500(配以标示各流线的总平面分析图,可结合设计对策表达)
4.各种分析图:如功能、交通、空间、景观等
5.各层平面图:1:200(或1:300),标注轴线尺寸及总尺寸,酒店大堂、酒吧、会议室、餐厅作座椅布置;超市布置货柜。
6. 各地下层平面图:1:200(或1:300)标注轴线尺寸及总尺寸,车位布置及流线组织
7.旅馆标准间、单床间、套间、豪华套间平面家具布置图:1:50
8.立面图(4个):1:200(或1:300)
9.剖面图(2个):1:200(或1:300)
10.节点大样(2个)
11.彩色透视效果图:
1)总体外观:1张鸟瞰、1张常规透视
2)局部外观、景观、空间透视图:3个以上
七、参考资料
1. 刘建荣,《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梅洪元,《高层建筑与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其它参考资料,如著名设计者作品集,国内外期刊等
八、相关规范与规定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4.《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九、评分标准
由毕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方案构思、设计情况、图面质量、答辩效果以及学习表现等方面评定,作为五年学习的总结。
4—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