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缆的检修规程
1. 电缆概述及技术规范
1. 1 概述
我厂所使用的动力、控制电缆均是交联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有部分是阻燃及氟塑料型的,大部分采用电缆沟,桥架和穿管敷设,没有电缆隧道。
1. 2 电缆主要技术规范
具体见东北大学设计院电缆清册及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电缆清册
2.引用标准
本规程引用了火力发电厂实用技术手册14—20有关部分及电缆线路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电缆选择与敷设
3. 1电缆牌号中字母的含义:
类别特征
导体
绝缘
内护套
其它特征
电力电缆
(省略不表示)
T—铜线
Z—纸绝缘
Q—铅护套
D—不滴流
K—控制电缆
(一般省略)
X—天然橡胶
L—铝护套
F—分相金属护套
P—信号电缆
L—铝线
X1D—J基橡皮
H—橡套
P—屏蔽
B—绝缘电线
V—聚氯乙烯
(H)F—非然性橡套
Y—移动式软电缆
Y—聚乙烯
V—聚氯乙烯护套
R—绝缘软线
YJ—交联聚乙烯
Y—聚乙烯护套
H—室内电话电缆
3.2电缆电压等级及截面的选择:
3. 2.1电缆的额定电压应等于或大于网络的额定电压。
1KV以下电缆截面,一般决定于电缆线芯持续允许电流,线路较长者取决于允许电压降。3KV以上取决于短路的热稳定。
3.0.3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校正系数:
3.3.1正常运行时电缆最高允许温度。
额定电压
(KV)
电缆种类
3及以下
6
10
20—35
110—330
天然橡皮绝缘
65
65
粘性纸绝缘
80
65
60
50
聚氯乙烯绝缘
65
65
聚乙烯绝缘
70
70
交联聚乙烯绝缘
90
90
90
80
充油纸绝缘
75
3. 2.2铝芯纸绝缘、聚氯乙烯绝缘铠装电缆和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空气中长期载流量(25℃)。
导体截面(mm2)
长期允许载流量
1KV
3KV
6KV
10KV
20―35KV
二芯电缆
三芯电缆
四芯电缆
纸
绝
缘
纸
绝
缘
聚
氯
乙
烯
绝
缘
交
联
聚
乙
烯
绝
缘
纸
绝
缘
交
联
聚
乙
烯
绝
缘
纸
绝
缘
交
联
聚
乙
烯
绝
缘
纸
绝
缘
聚
氯
乙
烯
绝
缘
纸
绝
缘
聚
氯
乙
烯
绝
缘
纸
绝
缘
聚
氯
乙
烯
绝
缘
2.5
26
24
24
24
4
34
27
32
23
32
23
32
6
44
35
40
30
40
30
40
48
10
60
46
55
40
55
40
55
48
43
60
60
16
80
62
70
54
70
54
70
60
56
85
60
80
25
105
81
95
73
95
73
95
85
73
100
80
95
75
85
35
128
99
115
88
115
92
115
100
90
125
95
120
85
110
50
160
123
145
111
145
115
145
125
111
155
120
145
110
135
70
197
152
180
138
180
141
180
155
143
190
145
180
135
165
95
235
185
220
167
220
174
220
190
168
220
180
205
165
180
120
270
215
255
191
255
201
255
220
291
255
205
235
180
200
150
307
246
300
225
300
231
300
255
223
295
235
270
200
230
185
345
257
345
266
345
295
256
345
270
320
230
240
410
305
410
410
345
301
320
注:(1)铜芯电缆的载流量为表中数乘1.3系数。
(2)本表为单根电缆容量
(3)单芯塑料电缆为三角排列,中心距等于电缆外径
3. 2.3电缆在空气中的温度校正系数
周围温度
(℃)
线芯最高温度(℃)
80
70
65
60
55
50
-5
1.24
1.29
1.32
1.36
1.41
1.48
-5
1.20
1.24
1.27
1.31
1.35
1.41
+5
1.17
1.20
1.22
1.25
1.29
1.34
+10
1.13
1.15
1.17
1.20
1.23
1.26
+15
1.09
1.10
1.12
1.13
1.15
1.18
+20
1.04
1.005
1.06
1.07
1.08
1.09
+2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0
0.95
0.94
0.935
0.93
0.91
0.89
+35
0.9
0.88
0.87
0.85
0.82
0.78
+40
0.85
0.82
0.8
0.76
0.71
0.68
+45
0.8
0.745
0.71
0.66
0.58
0.45
3. 2.4环境温度变化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气体工作温度(℃)
环境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80
1.17
1.13
1.09
1.04
1.0
0.954
0.905
0.853
0.798
65
1.22
1.17
1.12
1.06
1.0
0.935
0.865
0.791
0.707
60
1.25
1.20
1.13
1.07
1.0
0.925
0.845
0.756
0.655
50
1.34
1.26
1.18
1.09
1.0
0.895
0.775
0.633
0.447
注:环境温度变化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也可按下式计算:
校正系数=(△Q2/△Q1)1/2
式中:△Q2—导体工作温度与载流量表中规定的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
Q1—导体工作温度与实际环境之间的温度℃
3.2.5电缆在空气中多根并列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并列根数
1
2
3
4
6
4
6
并列方式
电缆中心距离
S=d
1.0
0.9
0.85
0.82
0.80
0.8
0.75
S=2d
1.0
1.0
0.98
0.95
0.90
0.90
0.90
S=3d
1.0
1.0
1.0
0.98
0.96
1.0
0.95
注:本表系相同外径的电缆并列敷设时的载流量校正系数
d—为电缆的外径,当并列敷设的电缆外径不同时,d值建议取各电缆外径的平均值。
3. 3电缆敷设:
3.3.1电缆敷设一般规定
a.电缆敷设前支架应齐全,油漆完整、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绝缘应良好。
b.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可留有备用长度。
c.电缆敷设时,不应破坏电缆沟和隧道的防水层。
d.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使用的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电缆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在三相系统中,不得将三芯电缆中的一芯接地运行。
e.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及水底电缆可除外),并且每隔1米应用绑带扎牢。
f.并联运行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应相等。
g.电缆敷设时最低允许温度
电缆种类
电缆护层结构
最低允许敷设温度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普通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充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0
-10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具有外护层的电缆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
-7
-15
-20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裸铅包
0
控制电缆
耐寒护套
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全塑电缆
-20
-15
-10
a.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
电缆种类
电缆护层结构
单芯
多芯
油浸纸绝缘铅包电缆
铠装或无铠装
20
15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
有金属屏蔽层
无金属屏蔽层
铠装
10
8
8
6
12
控制电缆
铠装
非铠装
10
6
敷设电缆时,若电缆存放地方在敷设前24小时内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低于上述表格中的数值时,电缆须预先加热。
b.低压电缆与高压电缆交叉时,低压电缆在上面,电缆交叉时(电力电缆)垂直距离不小于50mm。若穿管中或用隔板隔开距离可降至250mm。
c.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允许距离如下,但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上面或下面。
管道类别
接近时
交叉时
热力管道与电缆
2
0.5
其它管道与电缆
0.5
0
酸管道与电缆
5
不允许
其它管路与穿管电缆
0.25
0.25
注:热管埋用绝热材料处理,电缆敷设地点的温度不允许超过10℃。
3. 4直埋电缆的敷设:
3. 4.1直埋电缆应经直流耐压试验合格方可敷设。
3. 4.2在电缆线路路径上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害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3. 4.3电缆表面距地面的埋置深度不应小于0.7米,至建筑物地下基础不应小于0.6米。
3.4.4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3.4.5电缆与铁路、公路、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2米,伸出排水沟0.5米。
3. 4.6直埋电缆的上、下须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以混凝土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也可用转块代替混凝土盖板,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
3. 4.7直埋电缆相互交叉的最小允许净距为0.5m,但电缆在交叉点前后一米范围内,若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25m。
3. 4.8直埋电缆应在全长上留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
3. 5电缆穿管敷设:
3.5.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房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的电缆,距地面高度2米以下的一段及其它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3..5.2保护管埋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毫米(埋入混凝土内的不作规定),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毫米。保护罩根部应与地面取平。
3.5.3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为避免护层损伤,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
3.5.4每根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内,但交流单芯电力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3.5.5裸铠装控制电缆不得与其它外护层的电缆,穿入同一根管内。
3. 5.6敷设在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内的电缆,宜使用塑料护套的电缆。
3. 5.7管的内径不小于所穿电缆外径的1.5倍,管长在7米以上或一根管子内有两处以上的弯曲时,管的内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外径的2倍。
4.检修周期、项目
4. 1检修周期:
4. 1.1机、炉所属电气设备的电力电缆、大、小修随机、炉进行。
4. 1.2一般设备电力电缆,每五年大修一次,小修每年一次。
4. 1.3直流电缆,每年测绝缘一次,照明、电焊网路电缆不另安排小修
5.电缆头制作
5. 1质量标准:
5. 1.1耐压强度不高,不低于电缆本身的电气强度。
5.1.2导体连接好,接头的接触电阻小,不大于同长度电缆电阻的1.2倍。
5.1.3密封性能好,不渗、不漏、不龟裂,无孔隙,整体性强。
5. 1.4机械强度大,抗拉强度不低于电缆强度的70%。
5. 2注意事项:
5.2.1所有工具准备齐全,所有绝缘材料必须合格方可使用。
5.2.2施工现场光线充足,清洁卫生和干燥,带电设备应做好安全措施。现场符合防火规定要求。
5.2.3现场环境温度不低于5℃,否则采取保温措施,通风良好,喷灯防火防爆。
5. 2.4施工人员的手、绝缘材料、工具、电缆各部绝缘均应保持清洁,所用绝缘材料要作防潮处理。
5.2.5工作应在短时间内一次完成,不得间断,以免受潮。
5.2.6室外施工不准在雨雾天及5级以上大风时进行,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并应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
5.3电缆热缩终端的制做(NSY系列):
5.3.1适用范围
5. 3.1.1NSY系列热缩终端,适用于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5.3.2NSY系列热缩终端,用于户内,材料具有难燃性,预计使用寿命20年以上。
5.3.2制做要求:
5. 3.2.1剥离护套、绝缘屏蔽应仔细,绝缘表面应彻底打磨和清洁。
5.3.2.2焊接地线用烙铁,不得直接使用喷灯,避免损伤绝缘。
5. 3.2.3加热收缩管材,应适当控制温度和距离,缓慢均匀收缩。
5. 3.3准备工作:
5. 3.3.1工作前,应准备下列材料:丙酮、白布、汽油、喷灯、电吹风、酒精、电烙铁(75W以上)、焊锡膏、铜邦线(φ1)、接线鼻子、压钳、适当的铜编织地线(102以上)、铁锯、锯条、硬质酸、电缆刀、及固定电缆用的材料等。
5. 3.3.2根据电缆规格选用各自规格的电缆头材料,防止弄错,热缩终端的三种规格为#1:25mm2~50mm2;#2:70 mm2~120mm2;#3:150mm2~240mm2;
5. 3.3.3整理好电缆,固定牢,进盘的电缆引出电缆架及弧度应一致,整理固定完方可根据接地线端子的高度及零序互感器高度,准备剥头、做头。
5. 4热缩终端头制做步骤及工艺要求:
5. 4.1剥头
剥头长度(户内):
a.#1电缆头长度不小于400mm;#2电缆头长度不小于450mm;#3电缆头长度不小于500mm
剥头长度(户外):
b.#1电缆头长度不小于450mm;#2电缆头长度不小于500mm;#3电缆头长度不小于550mm;
这个剥头长度是露半导体层的长度,另外露钢铠的长度再加50mm,露内衬层5mm即实际剥长各应加55mm。
5.4.2制做钢带卡子:
a.在钢铠与外护层相接处制做一道钢带卡子。
b.钢带卡子一律采用原电缆钢带退火后制成,钢带上的沥青应用喷灯把它烧掉擦净。卡子长度按电缆外径周长加15~20mm。
c.卡子的内径须与钢铠电缆外径相符,不得过大松散。
d.用喷灯预热钢带打卡子处,并用汽油破布将此处沥青、胶混合物擦净。
e.将卡子在电缆钢铠上,用手卡紧,再用钳子把卡子头弯,并使它们互相扣上咬牢,然后用钳子咬口向钢带旋转方向打平,使卡子紧箍在电缆钢带上。
5.4.3 锯钢带,去内衬层:
a.用钢锯在电缆卡子口向上3—5mm处,锯一环形深痕,但不得锯透。
b.用螺丝刀在锯痕尖角处,将钢带挑起,用钳子钳住,用力撕断钢带,剥除之。
c.用同样方法剥除第二层钢带,锯钢带不能损伤内衬层及铜带。
d.修试带口,锯口处应圆滑整齐无毛刺。
e.在离钢带向下5mm处去掉内衬层。
5. 4.4 地线焊接:
a.地线采用裸软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表面清洁无断股。
b.将电缆卡子焊接地线处打磨干净,涂焊锡。
c.尽可能低的在三相分叉处,将地线缠绕在三相铜带上,用φ1的铜绑线在地线上绕3~5匝扎紧,焊接每相不少于3个焊点,然后将地线沿电缆轴向焊接在电缆卡子下,焊牢,将焊接点打磨光滑。
d.用喷灯焊接时间不宜过长。
5.0.4.5装置三支套、应力管、绝缘管:
a.用聚氯乙烯带或电缆填充物,填充胶绕包地线焊接区和护层切断处。
b.打毛清洁护套,包绕热溶胶,并把地线夹在中间。
c.尽量往下装置三支套,加热收缩。
d.在三支套支端以上,保留铜带20mm,在其上套保留外屏蔽20mm,其余均去除,处理绝缘表面不能有任何凹坑和碳痕。
e.套入应力管与三支管支端对齐,加热收缩。
f.按接线端子孔深,再加长5mm去除绝缘。
g.将绝缘管涂胶端向下,三相同时套入,从下而上加热收缩。
h.压装接线端子,并锉平毛刺。
装置三支套、应力套、绝缘套
5.4.6 装置密封管:
a.用少许填充胶,填充端子压坑处,以及端子和相绝缘之间的间隙。
b.密封管置于线端子和绝缘管之间。
c.辨别相色,并套相绝缘,加热收缩。
d.户内终端头安装完毕,经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接头运行。
5. 4.7户外终端头制做:
a.在户内热缩终端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将三孔雨裙自由落下,就位,加热收缩。
b.单孔雨裙间距100mm,相间雨裙不得接触,加热收缩户外终端头,安装完毕。
c.经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接头运行。
5. 4.8 NSY系列6KV交联聚乙烯电缆户外热缩终端安装图。
5. 4.9 NSY—10/3.2,10KV70~120mm2三芯橡塑电缆户内热缩终端材料表:
NSY—10/362 10KV 70~120mm2三芯交联电缆户内热缩终端
序号
附件名称
颜色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绝缘三支套
黑
JF90/48—40/16
1个
不涂胶
2
应力管
黑
YRSG34/14—140
3根
3
绝缘管
红
WRSG34/14—600
800
3根
一端涂SJ
4
密封管
红
WRSG34/14—150
3根
全涂SJ
5
标记管
红黄绿
BG34/14—50
3根
6
填充胶带
黄
TJ30×2.0
60克
7
热熔胶带
黄
RJ30×2.0
40克
8
地线
白
16mm2
0.5米
9
白线手套
1付
6电缆防火
6. 1防止电缆火灾事故的措施:
6. 1.1对控制室、开关室、通往夹层及隧道,穿越楼板及墙板的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必须采用阻燃材料严密封堵。
6.1.2电缆竖井应分段作防火隔离,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架构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措施。
6. 1.3电缆隧道、夹层等处要定期检查清理,保持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安全电压的照明充足,禁止堆放杂物。
6.1.4厂房内敷设的电缆要定期清扫积灰、积粉。
6. 1.5经过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和燃油、透平油管道、阀门附近的电缆要尽可能布置远一些,并采取隔火、防火措施。
6. 1.6新扩建工程设计应有完善的电缆防火措施,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
6. 1.7对于新建,扩建的300MW及以上机组,在阻燃电缆价格合理的范围之内(即比普通增加10~13%),应使用阻燃电缆,否则应在重要回路采用耐火电缆。
6. 2具体实施的办法及要求:
6.2.1我厂主厂房及各辅助车间电缆通道的适当位置设置阻燃槽盒,并在全厂范围内应用耐火隔热板,无机耐火堵料,有机柔性耐火堵料,膨胀型防火包,及过氯乙烯膨胀防火涂料,等防火阻燃材料。
6.2.2阻燃槽盒的技术要求及封堵
a.使用的电缆阻燃槽盒,耐火隔板均是以难燃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电缆槽盒均应有权威部门颁发的合格证。
b.应在阻燃槽盒的两端及中间部分以柔性耐火堵料用力塞满堵严,封堵长度为槽盒两端不小于100mm,中间不小于200mm,并应保证在盖上盒盖后电缆间及电缆与盒壁间均没有空隙存在,盖严盒盖后应束紧槽盒捆扎带,安装中须避免摔碰及榔头锤打盒体。
6. 2.3电缆穿管孔洞的封堵
6. 2.3.1全部盘柜预留孔洞及其它电气孔洞四周均采用以无机堵料封堵,并应在电缆束贯穿处留出大小适宜的小孔洞,再以有机抗柔性堵料封堵,电缆穿越孔洞封堵厚度为楼板厚度。
6. 2.4电缆穿管孔洞的封墙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
a.根据需封堵孔洞的大小估算出无机堵料的使用量,然后以1份无机堵料加0.5~0.7份水搅拌成糊状后,立即使用(注意,混合后允许施工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超过此时间便可能固化),无机堵料允许的施工环境温度为5℃以上。
b.搅拌后的糊状无机堵料的施工方法和工具同于水泥沙浆的施工情况,当堵孔洞较大时,可使用模板支承一下,待固化后再去掉模板,如需增加强度时,可在无机堵料内配些钢筋。
c.以有机堵料堵预留的小孔洞前,应先将堵料揉匀,然后严实地封堵小孔洞与电缆及孔洞内电缆间的空隙,如遇气温过低时可事先将堵料适当升温(低于40℃),待稍软后取出再使用。
6. 2.5电缆桥架穿墙孔洞的封堵
6.2.5.1使用防火包封堵电缆桥架穿越的水平墙孔。
6. 2.5.2封堵厚度为孔洞所在墙的壁厚。
6. 2.6封堵方法及工艺
a.首先将防火包拍平,使袋内填充材料分布均匀。
b.象砌砖那样将防火包交错地嵌入到桥架与孔壁间的空隙中去,并应做到填充密实无透光。
c.应根据孔洞的大小选择防火包的规格,同时也可根据封堵部位的情况,将包迭卷起来使用。
d.堆置时可以使用平滑的木棒来推移防火包,以使其挤紧,当放置最上层防火包时,可使用二块平滑的金属或塑料薄板,将防火包夹在中间塞入后,再将薄板抽出即可。
6. 2.7钢制竖井的封堵
6. 2.7.1用防火包封堵钢制竖井
6. 2.7.2在竖井的上下二端(高度小于6米的竖井)及中部(高度大于6米的竖井竖向距离每隔5米左右)用防火包堆置成厚250mm的防火封堵层,该封堵层支承于由竖井内固定电缆的水平支架及特意置入的φ12圆钢棍形成的网格上在敷设竖井内电缆的同时,便应不失时机地将防火包紧密塞入电缆间,以及电缆与竖井壁间。
6. 2.8与热力管道交叉的架空敷设电缆的隔热措施
6. 2.8.1当电力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且其间距小于500mm时,及控制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且间距小于250m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6. 2.8.2用螺钉将隔热板牢固于桥架上,同时应避免螺钉突出部分刮划电缆。
6.2.9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的架空敷设电缆的隔热措施
6. 2.9.1当电力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且其距小于1000mm时,及控制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且其间距小于500m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6. 2.9.2使用螺钉将隔热板固定于桥架上,同时应避免螺钉突出部分刮划电缆。
6. 2.10电缆中间接头防火措施
6. 2.10.1电缆中间接头两侧紧靠2~3m长的区段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它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涂刷防火涂料。
6. 2.10.2在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着火影响的区段(如汽机机头或锅炉房防爆门,排渣孔朝向的邻近部位等)的电缆上涂刷防火涂料。
6. 2.10.3对于贯穿孔洞后进入开关柜的电缆应涂刷防火涂料。
6. 2.11涂刷防火涂料,施工前应先将电缆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在每根需涂刷防火涂料的电缆上面涂刷或喷涂2~3遍涂料,每隔4小时一遍,并应使涂层干燥厚度在0.5mm以上。
6. 2.12附表1 电缆设备导体(裸露带电部分)对地及相间最小距离
电压(千伏)
户内(毫米)
户外(毫米)
1及以下
75
110
3
75
200
6
100
200
10
125
200
6. 2.13附表2 绝缘带性能表
品 种
技术数据
试验项目
各种带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黑玻璃丝带
黑胶布
黄腊带
聚氯乙烯带
厚度(毫米)
0.2~0.25
0.20~0.24
0.20~0.30
0.2
宽度(毫米)
20~25
20~25
20~25
20~20
抗拉强度不小于(Mpa)
0.25
0.20
0.20
0.18
击穿电压(千伏)厚度不低于0.2mm
7.0
6.5
4.4
5.0
吸水率20℃浸水24小时后不大于%
3
8
10
1
伸长率应不小于(%)
1
10
10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