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麦
一、小麦播种时期
1)适合在河南种植且产量比较好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答:周麦18、百农矮抗58、郑麦366、偃展4110。
2)播种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答:小麦丰收首先要保证播种质量。小麦播种过程中注意事项:①种实。要耕耙均匀,做到上虚下实,如果地过于虚,就易跑墒,影响出苗,还易把苗冻死,所以得种实;②播匀。如不匀,缺苗断垄现象会很严重;③种得深浅要一致。过浅 过深会造成播种质量不高,苗情较差,出现苗弱,播种深度为3-5厘米。为防止播种深浅不一,播后要镇压,提高出苗的整齐度,防止冻害;④播量。在正常播期内半冬性品种每亩播量以7-10公斤为宜,弱春性小麦每亩播量以10-15公斤,主要是看土质而定,沙壤土播量小一点,粘土地播量大一点。
如果在下过雨之后,小麦出现了不出苗现象,要及时松土,防止地块板结。在没墒的情况下,可以干种,干种比下雨后种好,出苗也快。
二、小麦苗期发黄
小麦苗期常因缺素、病虫危害、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出现黄苗,主要原因有:缺少必要元素、病虫害引起发黄、不良气象条件引起发黄。
小麦叶子发黄该咋办?
答:冬季是冬小麦生长缓慢,身体比较虚弱的时期。小麦叶片特别是下部叶片经常出现发黄、干枯的现象,一直到返青、拔节期都会发生,甚至不断加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具体分析:
虫害发黄:麦蚜和麦蜘蛛吸取叶片汁液而造成的叶片发黄,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前后。每亩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65-75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病害发黄:小麦纹枯病为害根系和茎秆,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而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每亩可用12.5%禾果利20克,或20%井岗霉素50克对水50公斤进行茎基喷雾防治。
肥力不足发黄:主要发生在土壤肥力差、底肥严重不足的地块,主要表现为色黄、分蘖力差、幼苗弱。此类麦田除要施足有机肥外,还要增施适量化肥,每亩开沟深施尿素7.5-10公斤、磷肥30公斤;每亩用尿素1公斤加叶面宝5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可促使叶色迅速转绿。
密度过大发黄:播种不均匀或播量过多,使麦田群体密度太大,也会导致小麦发黄。其补救措施:迅速间苗并及时追肥,若已进入拔节期,可采取压苗方法补救。
僵苗发黄: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的田块。补救措施:及时清理水沟,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及时中耕松土,并追施速效氮肥。
三、小麦冬前除草
麦田杂草在小麦播种后15—20天出现第一个出苗高峰,也是最大的出苗高峰,部分杂草在次年3月份还可能出现一个小的出苗高峰。通过大量试验观察,麦田杂草防治期有3个关键时期。
小麦播种后出苗前是防治麦田杂草的一个重要时期。
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
小麦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的补充时期。
根据麦田杂草出苗生长规律,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即冬前除草。一是此时温度较高,药剂吸收传导快,能充分发挥药效,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二是杂草已基本出土,但尚未消耗土垠中的水分和养分,还没有对小麦造成影响;三是杂草小,杂草组织幼嫩,耐药性差,死亡速度快;四是小麦植株小,群体小,杂草着药量大,杂草死亡率高,除草彻底;五是小麦此时耐药性强,一般不易引起药害,对小麦安全。
四、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播种期,重点要防治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近年来河南省的纹枯病、全蚀病发病比较严重。由于秸秆还田,地下害虫(像金针虫、蝼蛄、蛴螬)发生也很普遍。
1)、防治病害主要有两点主要措施:
选用增产抗病品种:纹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可选用偃展4110、周麦18,针对白粉病可选用周麦16、郑麦9023,针对孢囊线虫(许昌、焦作、郑州等地发生严重)可选用太空六号。种植抗病品种之后,病害发生就会较轻。
采取种子处理的措施:该方法是最为经济、有效和简便的方法。针对纹枯病、全蚀病可用3%的敌委丹种衣剂30-40ml/亩,加上2.5%的适乐时种衣剂10ml/亩包衣处理。这种方法对两种病害效果都好,且成本低。在全蚀病发病重的田块,可选用12.5%的全蚀净种衣剂20ml/亩包衣处理,但成本比较高。
2)、防治地下害虫也有两点主要方法:
耕地时用3%的甲基硫磷或5%的辛硫磷颗粒剂3-5公斤/亩进行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用甲基硫磷或辛硫磷拌种。拌种比例为:药种比1:(800-1000)。
目前卖得种子虽然大多数都包衣,但仍然要看其包衣的药剂是否是以上抗菌剂或者杀虫剂,如果不是,则仍需进行种子处理。
3)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三病三虫”是什么?
答:中后期常发生的“三病三虫”是指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吸浆虫、麦芽、麦蜘蛛。南阳、信阳、驻马店、漯河、平顶山等市,突出抓好条锈病的预控工作;安阳、濮阳、鹤壁、新乡、南阳、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周口等市,重点抓好吸浆虫的防治工作。
4)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确定病虫害防治时机,避免延误最佳时机;选购农药时,应到正规农药销售部门购买植保部门推荐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用药,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对条锈病、吸浆虫等区域性流行病害和突发性、毁灭性害虫,应采取周边地区集体防治,提高防止效率;防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或农技服务部门进行技术咨询。
5)拔节期纹枯病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亩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施1次药,连喷2-3次。
6)拔节期蚜虫、麦蜘蛛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当每米当行有麦圆蜘蛛600头或麦长腿蜘蛛300头以上时,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当百株蚜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7)拔节期全蚀病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分别于返青期和拔节期进行防治,亩用蚀敌粉剂100克,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80-100公斤,顺麦垄灌于植株基部。
8)抽穗扬花期麦蜘蛛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亩用1.8%虫螨克乳油8-1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
9)抽穗扬花期吸浆虫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1蛹期防治: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亩用40%甲基异柳林乳油200-250毫升兑水适量,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使药物翻入土中,并浇水;或亩用3%甲基异柳林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0公斤,施于土表,并中耕浇水。2成虫期防治:抽穗扬花期,当扒开就能看到2-3头成虫时,亩用40%毒死啤乳油50-70毫升,或用2.5辉丰聚酯乳油25毫升,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80敌敌畏80-100毫升,拌适量麦麸或细土,于傍晚撒于田间防治。
10)抽穗扬花期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间隔7-10天,再喷药一次。
11)抽穗扬花期赤霉病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在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应立即喷药预防: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80克,加水50公斤喷雾。如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一次。
12)灌浆期蚜虫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当百株穗蚜达500头以上时,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啤乳油50-75毫升,或用2.5辉丰聚酯乳油25毫升,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13)灌浆期白粉病、锈病、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戊唑醇(得惠)悬浮剂10-1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40%毒死啤乳油50-7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14)麦田粘虫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答: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平方米有粘虫15头以上时,立即喷药防治:亩用20%灭幼脲1号8-10克,或25%灭幼脲3号20-30克,兑水80公斤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