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焊接结构实验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52262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结构实验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焊接结构实验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接结构实验指导书 郭玉波 机电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 2012年5月 实验一 平板焊接变形的测量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⒈掌握平板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基本方法。 ⒉熟悉平板堆焊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 ⒊了解不同厚度、不同线能量对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大小的影响。 4.焊接残余应力的先进测试方法、原理 5.薄板焊接变形的先进控制方法及原理 二、焊接设备、实验条件及测量工具和仪器 ㈠焊接方法及设备 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TIG自动焊 焊接设备:交流弧焊机及其辅助设施 焊接工装:随焊冲击控制焊接变形装置、旋转挤压控制焊接变形装置 ㈡实验条件 ⒈试件尺寸:2mm×150mm×300mm(Q235钢) 6mm×150mm×300mm(Q235钢) 2~4mm×150mm×300mm(LY12铝合金) ⒉试件材料:Q235A、 ⒊焊接规范: 见下表 板厚 焊接电流 2mm钢 90A 110A 6mm钢 170A 190A 2~4mm铝合金 120A 200A ⒋测点分布 如下图1、2所示 图1 2mm板测点分布 图2 6mm板测点分布 6mm板:横向收缩、角变形以及挠曲变形均测。 2mm板:只测角变形及挠曲变形。 ㈢测量工具与仪器 测量仪器包括:⒈引伸仪;⒉游标卡尺;⒊钢板尺。 三、测量方法 1、横向收缩变形的测量 横向收缩变形采用引伸仪来测量。引伸仪结构见图3。 图3 引伸仪结构示意图 其中:⒈百分表;⒉铰链;⒊活动支腿;⒋固定支腿;⒌弹簧。 对应图2中A、B、C、F、G、H六条横线,把引伸仪的活动支腿3放在竖线L上的洋冲孔内,拉动引伸仪,是活动支腿4放在竖线P上对应的孔内,从百分表中读出焊前孔间距的原始数值B0,焊后测出间距数值B1。分别填入附表内,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横向收缩变形值。由于上下表面收缩量不一样,取上下表面差值的平均值即为该位置的横向收缩变形值。 2、挠曲变形的测量 挠曲变形的测量采用带支腿的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来测量。 图4 挠曲变形测量示意图 如图4所示,1为带支腿的钢板尺,2为试件。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焊前、焊后的高度h,分别记为h1、h2填入附表内,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挠曲变形。对2mm板需测量图1中J、K、L、M、N、P、Q、R八条竖线上的挠曲变形。对6mm板需测量图2中J、L、M、N、P、R六条竖线上的挠曲变形。 3、角变形的测量与计算 角变形的测量同样采用带支腿的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来测量,但需进行计算。 图5 角变形的测量示意图 如图5所示,可以分别计算出α1、α2。在h1、L1和h3、L2为定值时,只要测出h2、h4的值,就可以计算出α1、α2,也即可算出角度来。由于所用试件焊前不是绝对平整,焊前焊后均应测量,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角变形。对2mm板要测量图1中A、B、C、D、E、F、G、H八条线上的角变形。对6mm板要测量图2中A、B、C、F、G、H六条线上的角变形。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⒈了解测量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工具和方法。 ⒉对试件初始状态所有数据进行测量。 ⒊对2mm、6mm板按表1中的两种规范各焊一块。 ⒋测量试件焊后的所有数据。 ⒌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 ⒈按附表内容把测量数据或计算结果填入表内。 ⒉绘制出横向收缩变形沿板纵向的分布曲线,比较不同线能量时,横向收缩变形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⒊绘制出挠曲变形沿板横向的分布曲线,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挠曲变形的技术措施。 ⒋绘制出角形沿板纵向的分布曲线,比较不同线能量时,角变形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⒌分析2mm、6mm板角变形的特点,比较二者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二 焊接变形的矫正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和掌握焊接变形矫正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⒉熟悉和掌握手工锤击、机械碾压的具体操作技术和矫形工艺。 二、矫形方法简介 ⒈手工锤击法 手工锤击是采用手锤,锤击焊缝及其附近金属,使其产生一定的延展,以抵消焊接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从而达到矫形的目的。 这种方法无需大型设备,工具简单、操作灵活,广泛应用于薄板结构焊接变形的矫正。但这种方法有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环境噪音大、工件表面质量差等缺点。 ⒉机械碾压法 机械碾压法是利用圆盘形碾压轮来碾压焊缝及其附近金属,使其延展来抵消焊接所引起的收缩,达到矫形目的。 应用这种矫形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环境无噪音,工件表面质量好,矫形精度高等优点。但这种方法需有专用设备,只能用于具有规则焊缝的焊接结构矫形。 三、实验设备、仪器和工具 ⒈NJ-10型碾压矫形机。 ⒉钢板尺、游标卡尺。 ⒊手锤。 四、实验用试件 实验一所用的两块2mm钢板。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⒈用手工锤击的方法将2mm厚钢板的挠曲变形矫正到小于1.5mm。 ⒉用手工锤击的方法将2mm厚钢板的角变形矫正到小于2°。 ⒊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将2mm厚钢板的挠曲变形矫正到小于0.5mm。 六、实验报告要求 ⒈简述手工锤击、机械碾压法矫正焊接变形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⒉分析碾压矫形后,接头区的残余应力分布会有何变化?对焊接结构的承载能力有何影响? 附表 线能量与角变形、横向收缩、挠曲变形关系数据记录表 测 点 位 置 试件 板厚6mm I= U= V= 角变形 横向收缩 挠曲变形 α0 α1 α B0 B1 B f0 f1 f 1 2 3 4 5 6 平均 测 点 位 置 试件 板厚2mm I= U= V= 角变形 挠曲变形 α0 α1 α f0 f1 f 1 2 3 4 5 6 7 8 平均 α0 — 焊前角变形 α1 — 焊后角变形 α — 焊接所引起的角变形 B0 —焊前引伸仪数值 B1 —焊后引伸仪数值 B —焊接所引起的横向收缩变形 f0 — 焊前挠曲变形 f1 — 焊后挠曲变形 f — 焊接所引 实验四: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采用应力释放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的原理,初步掌握测定接头中焊接残余应力的操作技能; 2、加深对于焊接接头中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性的理解; 3、了解焊接法对于残余应力的峰值及分布的影响。 实验原理: 应力测量原理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应力释放法, x 射线法与磁性法等。其中以应力释放法应用较为普遍。而应力释放法又可分为小孔法 ( 盲孔法 ) 、套孔法与梳状切条法,其中又以小孔法对于接头的破坏性最小。本实验采用小孔法测定在钢板上敷焊后的焊接残余应力。       下图表示一块钻有小孔的钢板,在钢板的应力场中钻出一个小孔 ( 盲孔 ) 以后,应力场原来的平衡状态将受到破坏,使小孔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应力场产生新的平衡。若测得钻孔前后小孔附近应变量的差值,就可以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推算出小孔处的内应力。为了测得这种应变量的变化,在离小孔中心一定部位处贴上应变片,且诸应变片间保持一定角度。分别测出钻孔前后各应变片的应变值。便可按下式算出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器材: 1 交流电焊机:用于钢板的敷焊 2 yj-22 型静态电阻应变测量处理仪 3.试样:普通低碳钢板 打磨平焊缝并贴好应变片的钢板 4.其他设备 除用到以上设备外,另外还用到型号为Z4116的台式钻床、铁纱布、丙酮、胶水、绝缘胶带、导线、焊锡工具、直径为3mm的钻头、美工刀等。 5.残余应变片 实验过程 (1)工件的预处理 手工电弧焊焊接的方法在样板上堆焊,用砂轮将表面磨平,用砂纸打磨 表面粗糙度达Ra1.6。 (2)应变片粘贴 应变花粘贴面用棉花球蘸少许丙酮轻轻擦洗,以保证粘贴面无油污,并严禁与手指接触。在应变花粘贴面上滴上一小滴胶液,薄薄一层,以1号应变片对准参考轴,放置在工件表面,应变花上面覆盖一张薄膜,用手指滚压1~2分钟。接线端子的连接。 (3)焊接导线并连线。 (4)钻孔并测量应变值(深度不同测3应变值) 测量结果 分别对两组测量点以及焊缝上的点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第一组第1组测量点 第2组测量点 焊缝 1、 与焊缝垂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 2、 与焊缝平行方向上测量点焊接残余应力 实验分析 对x和y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分析: = 1、与焊缝平行(x方向)和与焊缝垂直(y方向)分别进行纵向残余应力和横向残余应力分析 纵向残余应力: = 横向残余应力: 各个测量点的三个方向上的应变测量值 与焊缝垂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 计算求得纵向残余应力σx和横向残余应力σy的值见下表: 第1组测量点 第二测量点 纵向残余应力σx分布 距离/mm 距离/mm 实验测得σx分布曲线 σx理论分布曲线 横向残余应力σy分布 距离/mm σy/Mpa ◆点1 σy/Mpa 点5.1◆ ◆点5.1 距离/mm σy实验曲线 焊缝 σy σy理论曲线 2、与与焊缝平行的点的纵向残余应力σx和横向残余应力σy的计算值: 焊缝平行方向上测量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 纵向残余应力σx分布: 距离/mm 第1组测量点 第2组测量点 焊缝 实验测得的σx分布曲线 理论曲线 横向残余应力σy分布 实验测得的σy分布曲线 (a)短焊缝 (b)中焊缝 (c)长焊缝 理论曲线 应力释放过程 为了研究钻孔过程中焊缝中残余应力的释放过程,特测量在不同钻孔深度时的应变值,结果见下表: 随着钻孔深度的逐渐增加,应变值逐渐增大,在钻孔结束时应变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焊缝中的残余应力的释放也是越来越大。 该实验结果对研究的钢结构中残余应力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分析: 采用小孔法对焊缝纵向残余应力σx和横向焊接残余应力σy的测定,并绘制残余应力的分布曲线,该曲线部分验证了理论上焊接应力在钢结构中的分布。 另外,有部分点的应力值与理论值差别较大,这可能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2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