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用等效热降法对回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736875 上传时间:2025-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等效热降法对回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等效热降法对回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等效热降法对回热系统进行分析计算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Heat Regenerative Systems Using Equivalent Enthal py Drop Theary 王 芬 文 摘 回热系统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分析了回热系统中各加热器端差、除氧器余汽冷却器的运行方式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并做了定量计算,为节能降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回热系统 经济性 节能降耗 等效热降法   大同第二发电厂现有装机容量6×200MW,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200-12.7-535/535型,回热系统由3台高压加热器(下称高加)、1台除氧器、4台低压加热器(下称低加)组成。自1984年第1台机组投产以来,回热系统进行了多次改进,运行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存在4号低加出水温度、给水温度低于设计值,除氧器超负荷运行等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   汽轮机热力计算通常采用热平衡方法,该方法对热耗计算准确性高,但对热力系统局部计算需全面计算,既繁杂,又不明了。等效热降法适于热力系统局部定量计算,该方法只研究与热力系统变化有关的部分,简单明了,且计算结果与简易热平衡计算基本相同,但因汽轮机排汽焓和轴封用汽量难以取准,对汽轮机热耗计算误差较大。本文试采用等效热降方法对回热系统进行局部定量计算分析。 1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加热器端差系加热器疏水温度与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端差过大,一方面导致加热器出力下降,使能级较低的抽汽量减少,汽轮机排汽量增大;另一方面使上一级加热器的负荷增大,使能级较高的抽汽量增加,降低汽轮机的作功能力;而高加端差过大又使循环吸热量增加,这些因素导致汽轮机的循环效率下降,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下面以1995年4号机组大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例(见表1),用等效热降法进行具体分析计算。 1.1 3号高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3号高加端差为16℃,较设计值高14℃,造成1段抽汽量减少,减少的抽汽继续在汽轮机中作功,使蒸汽作功增加,即蒸汽等效热降增加,其值为: ΔH=Δt8.η8=25.855(kJ/kg) --3号高加端差与设计值的差值; η8--1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由于3号高加端差较设计值高,使给水温度降低,主蒸汽循环吸热量增加;同时,由于1段抽汽减少,2段抽汽变化不大,再热蒸汽量增加,再热蒸汽循环吸热量增加。蒸汽循环吸热量合计增加值: ΔQ=Δt8+Δt8(1-7/q7)σ/q8=71.90(kJ/kg) 式中 σ--1kg再热蒸汽的吸热量; 7--1kg疏水在2号高加中的放热量; q7--1kg抽汽在2号高加中的放热量; q8--1kg抽汽在3号高加中的放热量。   汽轮机装置效率为: ηi′=(H0+ΔH)/(Q0+ΔQ)=42.27% 式中 H0--设计工况新蒸汽等效热降; Q0--设计工况新蒸汽循环吸热量。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 δηi=(ηi′-η0)/ηi′=-0.379% 式中 η0--设计工况下汽轮机装置效率。   汽轮机热耗增加: Δq=q0.δηi=31.84(kJ/kg) 式中 q0--汽轮机设计热耗。   发电煤耗增加值: Δb=b0.δηi=1.220[g/(kW.h)] 式中 b0--机组设计发电煤耗。 1.2 2号高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2号高加端差为11℃,较设计值高9℃,造成2段抽汽量减少,蒸汽作功能力增加;同时,2号高加出力不足,由3号高加补足,使1段抽汽量增加,蒸汽作功能力降低。蒸汽作功合计变化量: ΔH=-Δt7(η8-η7)=-1.017(kJ/kg) 式中 η7--2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由于1、2段抽汽量的改变,使再热蒸汽量及再热蒸汽循环吸热量增加,再热蒸汽循环吸热量增加值: ΔQ=Δt7.σ[1/q7-(1-7/q7)/q8] =0.4100(kJ/kg)   汽轮机装置效率: ηi=(H0+ΔH)/(Q0+ΔQ)=42.39%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ηi′-η0)/ηi′=-0.0944% 1.3 1号高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1号高加端差10℃,较设计值-1℃高11℃,使蒸汽作功下降,其下降值: ΔH=-Δt6(η7-η6)=-5.642(kJ/kg) 式中 η6--3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由于3号高加的出力不足,由2号高加补足,使2段抽汽量增加,再热蒸汽循环吸热量减少,其减少值: ΔQ=-Δt6.σ/q7=-10.94(kJ/kg)   汽轮机装置效率为: ηi′=(H0+ΔH)/(Q0+ΔQ)=42.39%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ηi′-η0)/ηi′=-0.0944% 1.4 4号低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4号低加端差8℃,较设计值高7℃,使蒸汽作功下降,其下降值: ΔH=-αH.Δt4(η5-η4)q4/ (q4+Δt4)=-0.964(kJ/kg) 式中 αH--经3、4号低加的凝结水量占主汽量 的份额; q4--1kg抽汽在4号低加中的放热量; η5--4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η4--5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由于4号低加端差过大,使蒸汽作功下降,但不影响蒸汽循环吸热量,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ηi′-η0)/ηi′=ΔH/ (H0+ΔH)=-0.0802% 1.5 3号低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3号低加端差10℃,较设计值高7℃,使蒸汽作功下降,其下降值: ΔH=-αH.Δt3(η4-η3)=-0.977(kJ/kg) 式中 η3--6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ΔH/(H0+ΔH)=-0.0813% 1.6 2号低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2号低加端差20℃,较设计值高16℃,使蒸汽作功下降,其下降值: ΔH=-αn.Δt2(η3-η2)=-1.615(kJ/kg) 式中 αn--经1、2号低加的凝结水量占主蒸汽 量的份额; η2--7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ΔH/(H0+ΔH)=-0.1345% 1.7 1号低加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   1号低加端差25℃,较设计值高21℃,使蒸汽作功下降,其下降值: ΔH=-αn.Δt1(η2-η1)q2/ (q2+Δt1)=-4.685(kJ/kg) 式中 η1--8段抽汽的抽汽效率; q2--1kg抽汽在2号低加中的放热量。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ΔH/(H0+ΔH)=-0.391%   以上计算结果汇总于表1。 表1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1995年) 项  目 1号低加 2号低加 3号低加 4号低加 1号高加 2号高加 3号高加 加热器端差设计值/℃ 4 4 3 1 -1 2 2 加热器端差实际值/℃ 25 20 10 8 10 11 16 装置效率相对下降/% 0.391 0.1345 0.0813 0.0802 0.0944 0.0944 0.379 汽轮机热耗升高/kJ.kg-1 32.84 11.30 6.83 6.73 7.92 7.92 31.84 发电煤耗升高/g.(kW.h)-1 1.259 0.433 0.261 0.258 0.304 0.304 1.220 单机年多耗标煤/t 1259 433 261 258 304 304 1220  注:发电量按10亿kW.h计。 表2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1998年) 项  目 1号低加 2号低加 3号低加 4号低加 1号高加 2号高加 3号高加 加热器端差实际值/℃ 16 14 9 7 7 8 8 装置效率相对下降/% 0.227 0.0833 0.0697 0.0688 0.0708 0.0708 0.165 汽轮机热耗升高/kJ.kg-1 19.07 7.00 5.85 5.78 5.95 5.95 13.86 发电煤耗升高/g.(kW.h)-1 0.731 0.268 0.224 0.222 0.228 0.228 0.531 单机年多耗标煤/t 731 268 224 222 228 228 531  注:发电量按10亿kW.h计。 表3 加热器端差高于设计值10℃时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项  目 1号低加 2号低加 3号低加 4号低加 1号高加 2号高加 3号高加 装置效率相对下降/% 0.189 0.0833 0.116 0.115 0.0802 0.114 0.284 汽轮机热耗升高/kJ.(kW.h)-1 15.87 7.00 9.74 9.66 6.74 9.58 23.85 发电煤耗升高/g.(kW.h)-1 0.609 0.268 0.373 0.370 0.258 0.367 0.914   用上述计算方法,取1998年一季度4号机组热力试验数据,计算结果见表2。   为便于横向比较,设加热器端差高于设计值10℃,用上述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见表3。 1.8 计算结果分析   从表3可看出,每台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经济性有程度不同的影响,而3号高加和1号低加的影响程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高加、低加对机组经济运行同样重要。   从表1、表2可看出,通过设备的治理、系统改进及加强回热系统运行调整,高、低压加热器的端差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目前回热系统各加热器的端差仍较设计值高6~12℃,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大,如1号低加端差较设计值高12℃,使机组年多耗标煤731t。 2 除氧器余汽冷却器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除氧器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为凝结水,原设计冷却水取自3号低加出口,现部分机组改到1号低加出口,现用等效热降法对两种运行方式分别进行计算分析(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量为30t,即αy=0.0491,冷却水温升为0.5℃,即Δt=2.09kJ/kg)。 2.1 冷却水取自1号低加出口的计算   除氧器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取自1号低加出口,经余汽冷却器加热后进入除氧器。由于除氧器排汽量较少,余汽冷却器中冷却水的焓升很小,远低于4号低加的出口水焓,使除氧器入口水焓降低: Δt=αY(t1+Δty-t4)/αH=-17.15(kJ/kg) 式中 αY--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占主蒸汽量的 份额; t1--1号低加出口水温; t4--4号低加出口水温。   除氧器入口水焓下降,使除氧器的热负荷增大,4段抽汽增加,作功减少;同时做为冷却水的这部分凝结水不再经过2、3、4号低加,使5、6、7段抽汽减少,蒸汽作功增加。合计蒸汽作功变化(较余汽冷却器不运行时): ΔH=αH.Δt4.η5+αH.αY(τ4.η4+ τ3.η3+τ2.η2)=-1.67(kJ/kg) 式中 τ4、τ3、τ2--分别为凝结水在4、3、2号低加中的焓升。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值: δηi=-0.139% 2.2 冷却水取自3号低加出口的计算   除氧器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取自3号低加出口,使除氧器入口水焓降低,其降低值: Δt=-5.01(kJ/kg)   蒸汽作功变化(较余汽冷却器不运行时): ΔH=αH.Δt4.η5+αH.αY. τ4.η4=-0.302(kJ/kg)   汽轮机装置效率相对下降: δηi=-0.025%   上述计算结果汇总于表4。 表4 除氧器余汽冷却器运行方式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项  目 1号低加出口 3号低加出口 装置效率相对变化/% -0.139 -0.025 汽轮机热耗变化/kJ.kg-1 11.67 2.1 发电煤耗变化/g.(kW.h)-1 0.447 0.080 单机年多耗标煤/t 447 80  注:发电量按10亿kW.h计。 2.3 计算结果分析   由表4可看出,从整个热力系统来讲,尽管除氧器余汽冷却器利用了除氧器排汽的热量,但却使机组的经济性略有下降;原设计方式,即冷却水取自3号低加出口,使机组发电煤耗升高0.008g/(kW.h),机组经济性略有下降;冷却水位置改到1号低加出口,使机组发电煤耗上升0.477g/(kW.h),年多耗标煤477t,机组经济性下降较多。 3 结论及建议   目前回热系统中加热器的端差高于设计值6~12℃,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大,说明回热系统的节能潜力很大。建议从提高检修质量和运行调整上做工作,以改善加热器经济运行状况。   目前部分机组除氧器余汽冷却器的冷却水位置已改到1号低加出口,这种运行方式不合理,建议恢复原设计方式,即冷却水位置恢复到3号低加出口。 作者单位:大同第二发电厂(大同037043)  王 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