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一(5月11日讨论时上交)
一、选择题:
1.机器数 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 B.补码 C.移码 D.反码
2.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 ,最小负小数为 。
A. B.
C. D.
3.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 。
A.提高加法器的速度 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C.优化加法器结构 D.增强加法器功能
4.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 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状态寄存器 B.数据总线
C.ALU D.地址寄存器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ASCII编码是一种汉字字符编码;
2.一般采用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来实现定点二进制数加减法的运算;
3.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的位数越多,能表达的数值精度越高;
4.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
三、简答题:
1.简述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的实现原理。
2.名词解释:上溢、下溢、规格化。
3.定点运算器的ALU通常可以完成对那几种数据的运算?
4.浮点运算器的组成比起定点运算器组成更复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计算题:
1.将十六进制数据14.4CH表示成二进制数,然后表示成八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2.对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8位(含一位符号位)二进制数原码和补码编码。
(1)17;(2)-17
3.已知下列各[x]原,分别求它们的[x]反和[x]补。
(1)[x]原=0.10100;(2)[x]原=1.00111;(3)[x]原=010100;(4)[x]原=110100
4.写出X=10111101,Y=-00101011的双符号位原码、反码、补码表示,并用双符号补码计算两个数的差。
第一次讨论
时间:2008年5月11日13:30
地点:宁波电大实验楼425
论题:
就检错纠错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
提示:
(1) 为什么要使用检错纠错码
(2) 计算机系统中检错纠错码的应用情况
(3) 常用的检错纠错码有哪些,具体应用于哪些场合。
(4) 奇校验码的编码原则,码距。
(5) 为4位有效信息1100,设计检二纠一错的海明校验码。
分组:
班级名称
学号
姓名
07秋计本
071001230
屈巍
第一组
07秋计本
071001217
徐艺珊
07秋计本
071001213
徐园磊
07秋计本
071001229
占思宇
07秋计本
071001226
刘维景
07秋计本
071001211
张晶晶
第二组
07秋计本
071001227
毛勇俊
07秋计本
071001214
沈贝贝
07秋计本
071001222
曾寅生
07秋计本
071001219
柳松杰
07秋计本
071001210
苏忠雷
第三组
07秋计本
071001215
蔡琦
07秋计本
071001221
潘宏龙
07秋计本
071001209
阮建波
07秋计本
071001216
楼东升
07秋计本
071001228
巫长青
第四组
07秋计本
071001212
童成斌
07秋计本
071001223
张仲皓
07秋计本
071001218
李阳
07秋计本
071000749
章怀豪
参与人员:
任课教师、班主任、书记员、摄像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二(6月1日讨论时上交)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 程序。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VHDL
2.指令中用到的数据可以来自 (可多选)。
A.通用寄存器 B.微程序存储器 C.输入输出接口 D.指令寄存器
E. 内存单元 F. 磁盘
3.汇编语言要经过 的翻译才能在计算机中执行。
A.编译程序 B.数据库管理程序 C.汇编程序 D.文字处理程序
4.在设计指令操作码时要做到 (可多选)。
A.能区别一套指令系统中的所有指令
B.能表明操作数的地址
C.长度随意确定
D.长度适当规范统一
5.控制器的功能是 。
A.向计算机各部件提供控制信号 B.执行语言翻译
C.支持汇编程序 D.完成数据运算
6.从资源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考虑,指令流水线方案 ,多指令周期方案 ,单指令周期方案 。
A.最好 B.次之 C.最不可取 D.都差不多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变址寻址需要在指令中提供一个寄存器编号和一个数值。
2.计算机的指令越多,功能越强越好。
3.程序计数器PC主要用于解决指令的执行次序。
4.微程序控制器的运行速度一般要比硬连线控制器更快。
三、简答题:
1.一条指令通常由哪两个部分组成?指令的操作码一般有哪几种组织方式?各自应用在什么场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如何在指令中表示操作数的地址?通常使用哪些基本寻址方式?
3.为读写输入/输出设备,通常有哪几种常用的寻址方式用以指定被读写设备?
4.简述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组成,微程序的控制器和硬连线的控制器在组成和运行原理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5.控制器的设计和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是什么关系?
6.指令采用顺序方式、流水线方式执行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第二次小组讨论安排
时间:2008年6月1日13:30(同时第二次作业上交)
地点:宁波电大实验楼425
讨论题:第二次作业中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任选一题准备后陈述。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之一开展活动:(1)小组成员共同选一个较大的讨论题,由组长分解任务后每人完成自己部分的准备,并选出一位代表大家做主要发言,其他人补充发言。(2)也可个人独自完成准备并做主要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测评标准: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包含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两方面。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按下列四个层次给予成绩评定:(1)概念准确;(2)描述清晰;(3)评价和分析能力;(4)创新思想。此外,在讨论过程中对别人发言给予正确的补充或更正,及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成长,均应作为评价的依据。
分组:
班级名称
学号
姓名
07秋计本
071001230
屈巍
第一组
07秋计本
071001217
徐艺珊
07秋计本
071001213
徐园磊
07秋计本
071001229
占思宇
07秋计本
071001226
刘维景(组长)
07秋计本
071001211
张晶晶
第二组
07秋计本
071001227
毛勇俊
07秋计本
071001214
沈贝贝(组长)
07秋计本
071001222
曾寅生(主持人)
07秋计本
071001219
柳松杰
07秋计本
071001210
苏忠雷
第三组
07秋计本
071001215
蔡琦
07秋计本
071001221
潘宏龙(组长)
07秋计本
071001209
阮建波
07秋计本
071001216
楼东升
07秋计本
071001228
巫长青
第四组
07秋计本
071001212
童成斌
07秋计本
071001223
张仲皓
07秋计本
071001218
李阳
07秋计本
071000749
章怀豪(组长)
参与教师:
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务员、摄像或录音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选择题:
1.下列部件(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
A.光盘存储器 B.CPU的寄存器 C.软盘存储器 D.硬盘存储器
2.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 。
A.23 B.25 C.50 D.20
3.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
A.扩大主存的容量
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
4.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 来区分的。
A.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 B.不同的数据和指令代码
C.不同的数据和地址 D.不同的地址
5.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升,程序查询方式很少被采用的原因是 。
A.硬件结构复杂 B.硬件结构简单
C.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D.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6.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是在 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
A.CPU与外设 B.主存与外设
C.CPU与主存 D.外设与外设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CPU访问存储器的时间是由存储器的容量决定的,存储器容量越大,访问存储器所需的时间越长。
2.引入虚拟存储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外存的存取速度。
3.按主机与接口间的数据传送方式,输入/输出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4.DMA控制器通过中断向CPU发DMA请求信号。
三、简答题:
1.在三级存储体系中,主存、外存和高速缓存各有什么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随机存取方式?哪些存储器采用随机存取方式?
3.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4.什么是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简述它们的数据传输方式和适用场合。
5.CPU在每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前后应做哪些工作?
6.总线的信息传输有哪几种方式?具体说明几种方式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