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69180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5章、 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5.1 建设条件5.1.1 地形、地质、水文条件5.1.1.1 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东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4至10345、北纬3051至3101之间;路线起于G213线距都江堰市聚源镇2.9Km位置,利用岷江4号桥,过翠月湖镇,至终点青城山镇东软大道,连接S106线,路线全长12.144公里。工作区内低等级公路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5.1.1.2 地形地貌工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龙门山脉交汇之处,由呈扇状分布的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层组成,地势较为平坦,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倾斜,构成多级台地。其西北为龙门山脉前山地带,属碎屑

2、岩中低山区,河谷开阔,谷坡平缓;岷江从北向南纵贯全区,自都江堰宝瓶口出山后被水利工程分为纵横交错的排灌渠道,构成巨大的扇形灌溉网。区内大部分地段植被茂盛,以灌林和农耕地为主。地貌单元为阶地及漫滩地貌单元。阶地物质主要为中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粘土、粉土与卵石质土、角砾土组成的二元结构,以及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石质土等;漫滩主要分布于走马河、江安河、黑石河、沙沟河、汤家河、岷江等河流两岸,多呈月牙形或长条形,高出水面03米,长数百米至几千米,宽几十米至几百米。汛期一般将被淹没。堆积物以全新统冲洪积(漂)卵石质土为主。5.1.1.3 气象都江堰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

3、都江堰气候与同一气候区的其它各地相比,又突出表现为温度(气温、土温、水温)较低,日照较少,阴雨天气频繁。5.1.1.3.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15.1,最低年为14.5,最高年为15.7,变幅为1.2。相临年平均气温相差较小,为0.10.8。春季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夏季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秋季平均气温小于22,冬季平均气温小于10。5.1.1.3.2 降水降雨:多年降雨量为882.5毫米,夏季降雨量为487.1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55%,秋季降雨量为223.8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25%,春季降雨量为146.9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17%,冬季降雨量为25.9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3

4、% 。5.1.1.3.3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24.2小时,占可照时数23%。最多年1319.4小时(1963年),占可照时数的30%,最少年337.9小时(1981年),占可照时数的19%。年总辐射量约为每平方厘米83.35千卡,较成都郊区少。月日照时数多年平均86.1小时。7、8月最多,分别为139.1小时和144小时,各占该月可照时数的32%和35%;9、10月最少,均只占本月可照时数的16%。5.1.1.4 水文特征工作区内河流以岷江水系为主,该流域山区段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水源补给以降雨为主,辅以地下水和高山融雪水补给,径流水量稳定丰沛;而自都江堰进入成都平原后,岷江水

5、被分束于数条大小不一的排灌渠道,如蒲阳河、柏条河、徐堰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羊马河、黑石河、泊江河等,水流平稳,水量丰富,浇灌着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5.1.1.5 地层岩性工作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体系上位于成都坳陷西北侧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交汇之处,属川西新华夏构造体系,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出露不全,以第四系为主。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上部多为灰黄色、棕黄色至浅灰色粉质粘土、粉土,厚约13米,一般顶部为0.30.5米灰黑色、浅灰色耕植土;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卵石土,结构松散,未胶结,为松散堆积岩类土,普通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fgl):分布于盆地

6、边缘山前台地之上,上部覆盖14米棕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层;下部为灰黄色至褐黄色卵砾石土(泥砾层),透水性差,呈半胶结状,为松散堆积岩类土,硬土。白垩系灌口组(Kg):上部为棕红、紫红色厚层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与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主要为灰紫、棕红色块状砾岩夹黄棕、红棕色砂岩透镜体。5.1.1.6 地质构造测区在区域上位于四川沉降盆地川西褶皱带西部的川西新华夏系构造中段,其西北灌县断裂带与茂汶断裂带之间则为龙门山隆起褶皱带。新华夏系构造主要为一系列北东向褶皱及断层组成的雾中山雁列断皱带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断陷盆地组成。本次路线经过地段均为成都平原第四纪断陷盆地冲洪积覆盖层,路线走向近于东西向,

7、而路线附近的青城向斜,青城背斜均呈南北向平行伴生于青城山白垩系灌口组地层中,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无新近活动构造或隐伏断层通过路线地段。5.1.1.7 水文地质评价测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受自然地理、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因素综合影响,因而可根据含水介质的贮水性能和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两大类。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包含全新统冲洪积卵砾石层、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含泥砂砾石层和下中更新统含泥砂砾石层,其间被基本不含水的中下更新统泥砾层相隔,组成上、下两个含水层,水量丰富,水位埋深浅,易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水源补给以大气降雨

8、及地表径流为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分布于灌县断裂以东的前山低山丘陵区,由砂岩、页岩裂隙层间水和红层砂岩、砾岩溶隙裂隙水组成,一般为承压水,水量中等,水源补给以大气降雨及高山融雪水为主。5.1.1.8 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测区属强震区或强震波及区,区内三大基底性断裂:茂汶断裂、映秀断裂和灌县断裂虽生成时期较早,但发育时间长,晚近期以来仍在不断抬升,地震活动亦较频繁;但本次工程路线位于灌县断裂以东的平原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晚近期构造活动较弱,地震活动较少,对路基及公路构筑物稳定性影响较小,属相对比较稳定的区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9、1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45s即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属度抗震设防区。5.1.2 不良地质地段情况及工程设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本工程路线由于位于龙门山前山丘陵区与成都平原区交界处,沿线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仅零星分布少量小范围软土地基,主要为水田或鱼塘,表土为高液限粘土,呈软塑状或流塑状,但埋深浅,多为12米,仅需局部换填即可,对路基及构筑物地基稳定性影响不大。5.1.3 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本项目沿线筑路材料较为丰富,路线多为填方路段,所需砂砾石、碎石、片块石均可在金马河及岷江两岸采集。(1)碎 石碎石材料用作砼工程的粗骨料和路面面层。主要位于金马河及岷江两岸开阔的河漫滩上,为

10、采集卵砾石加工轧制或筛取砾石,即“碎(砾)石”。目前在金马河上有多家砂石公司,可生产各种规格碎石,其水泥砼用碎石压碎值为3.96.0%,沥青路面用碎石压碎值为10.513.5%,洛杉矶法磨耗率为16.417.7%,磨光值为44,沥青与碎石粘附性等级为2级。(2)砂、砂砾石砂、砂砾石主要用于路堤填筑、路面基层和砼细骨料。金马河和岷江两岸河漫滩,堆积有大量的砂、砂砾石。天然砂多为细砂,金马河料场天然砂含量较大,岷江料场天然砂含泥量较小。矿物成分以石英质为主;砂砾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质地坚硬,据筛分试验资料:颗粒级配满足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规格要求。现沿江有多家砂石公司正在开采和经营,可生产高标号砼

11、细骨料用混合砂(人工砂),料场储量丰富。(3)石 料石料为料石、块石、片石材料。料、块石材料可从水西关沟料场集中开采(其块石饱水抗压强度为64.9Mpa),片石材料也可从都江村老君庙沟(董家山隧道进口附近)料场开采,石质为钙质砂岩夹泥岩、炭质页岩,砂岩强度高,成料率较低,约为60%,料场储量丰富,开采前应取得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同意,以保证数量和质量。(4)水 泥都江堰附近有:成都市东风水泥厂(楠木堰)、阿坝州水泥厂(漩口)、汶川县彩朋水泥厂(漩口)、阿坝州白花水泥厂(白花),和拉法基水泥厂,主要生产32.5R和42.5R水泥。前四个厂均可根据用户要求生产特殊要求水泥。每个厂年产量1520万吨

12、,拉法基水泥厂年产量可达140万吨。水泥质量要求稳定,用前应联系协定。5.1.4 社会环境5.1.4.1 路线经过的行政区划本项目起点为都江堰市聚源镇、途经翠月湖镇,止点为青城山镇。都江堰市:G213、S106纵横贯穿全境,交通十分发达。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富甲天下。青城山、都江堰双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离堆古园、安澜索桥、玉垒山、青城外山、龙池、虹口、灵岩寺、普照寺也同样驰名中外,令人神往;翠月湖旅游度假区以其精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具的文化特色,周到细致的服务为人称道。都江堰市已成为省会成都市的旅游度假、会议副中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

13、兴市”已成为都江堰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聚源镇:聚源镇是都江堰市河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重镇”。全镇幅员面积34.2平方公里,人口1.3万。聚源镇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全镇境内有国道213线、成灌高速公路和省道灌温路穿境而过,东距成都市仅40公里,西距都江堰市区仅8公里,是成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阿坝州的主要生活品供给地。聚源镇现有各类企业70余家,其中以建材、光学镜片和木地板为支柱产业。是都江堰市综合经济实力“五强镇”之一。聚源镇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小集镇建设试点镇。按照试点规划,聚源集镇是镇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产品集散、加工为主的都江堰市卫星城镇。翠月湖镇:

14、翠月湖镇位于都江堰市以南,东与金马河为界,西至沙沟河,北与中兴镇接壤,南与石羊相连,距都江堰市15公里,幅员面积18.7平方公里。是都江堰境内重要的文化旅游乡镇,至今已形成了以翠月湖公园为核心的会议旅游、园林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产业。工业企业、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塑胶、锦阳电解锰为主的工业产品。翠月湖生态观光疗养基地,包括敦煌高科技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为区内重要的旅游资源。青城山镇:位于市区西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东临中兴镇、青城乡,南接两河乡、崇州市,西连阿坝州汶川县,北靠玉堂镇、中兴镇,耕地面积5529亩。以山地地貌类型为主,仅沿山地区有少量

15、平原。总人口1.68万人。镇政府驻山前新集镇,东北距都江堰市区15公里。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与青城国际高尔夫球场接壤。境内平原辽阔,山水相望,气候温和,省道106线贯穿全境,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仅1.68万人。由于青城镇拥有超一流的美丽景色和区位优势,且享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优惠政策,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内以旅游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工业,为都江堰市重点乡镇。5.1.4.2 沿线经济和开发布局对线路的影响在项目起点,连接G213线,距聚源镇2.9km。在K5位置,为翠月湖生态观光疗养基地,左侧为敦煌高科技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在K8位置,为翠月湖镇,翠月湖集镇分

16、为上大兴和下大兴两个集镇,两集镇间距1Km,线路止点为青城镇东软大道,东软大道外延为规划的观光风景区。本项目在路线走向选择时遵循了“连接重点、近而不进,远而不疏;线路顺适,减少拆迁;既照顾沿线镇乡,又与远期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5.1.4.3 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意见都江堰市政府基于“旅游兴市”和促进影响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东软大道延伸线为青城山镇重要的门户干道,远景规划为利用现项目右侧加宽规划为34m宽的旅游观光大道。结合都江堰市政府的规划意见,该项目宜连接照顾项目区重要的景观,线路线形美观顺适,减少僵硬的长直线。为远景规划考虑预留右侧加宽余地。5.1.4.4 项目在路

17、网中的作用拟建项目利用岷江4号桥,路线两端分别连接S106线和G213线,极大的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必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把纵横交错的平原路网连接成更加通畅快捷的有机整体。因此,拟建项目的实施是都江堰市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同时使都江堰市干道路网更加完善。青城山集镇东软大道延伸线工程不仅进一步完善都江堰市骨架路网,增强了都江堰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是对都江堰市公路网规划以及都江堰市总体规划的落实。而且能整合旅游资源,做大旅游文章,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能促进都江堰市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步伐。5.1.5 环境影响分析1、沿线村镇居民点、农业布局对公路造成的制约程度和难度。

18、路线位于川西平原传统农业耕作区,公路沿线水渠纵横,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民宅及其他房屋较多,电力、通讯线路等人工构造物均对新建路线布设有一定的制约,同时给征用、拆迁带来一定的难度。设计时尽量做到少占良田好土,少拆迁,考虑与已有构筑物的关系,协调好工程措施。2、新建公路与附近公路的衔接状况本段公路为一级公路,为促进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线路影响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高级公路安全、舒适、快捷的作用。交叉道路多为三、四级公路或乡村机耕道,为有利于将来土地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应控制其交叉数量。在乡村机耕道较为密集影响行车安全的地段,应合并交叉点。平面交叉应选择在视距良好的地点,应在与之相交的三、四级道

19、路上设置一段水平路段并铺设沥青砼路面,以减轻乡村机耕道车辆夹带的泥土对正线公路的污染。5.1.5.1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5.1.5.2 气候区划都江堰地处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与同一气候区的其他各地相比,又突出表现为温度(气温、土温、水温)较低,日照较少,阴雨天气频繁,降水较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5.1.5.3 自然林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线路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属盆地底部川西平原植被小区,紧邻盆地西部中山植被地区龙门山植被小区之间,是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为物种的形成和分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

20、环境,形成了一批灌县(都江堰市)特有的植物,如灌县复叶耳蕨、青城榆、灌县槭、灌县黄芪、灌县长鳞杜鹃等。灌县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直接影响,保存了许多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植物,如连香树、水青树、珙桐等。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喜马拉亚森林植物亚区的植物在此均有分布,在全县2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如红豆杉、银杏、珙桐、连香树、雪莲等。保存着完好的森林植被垂直系列和生态系统。5.1.5.4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烟煤、石灰岩、磁铁矿、赤铁矿、铝铁矿、铅锌矿、砂金、磷矿、硫铁矿等多种矿,且多点分布,现仅有局部地区进行开采。5.1.5.5 水资源现状都江堰市地处岷

21、江中上游,都江堰渠首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6亿立方米(近40年平均值)。多年来,岷江水量年际变化是丰水年(1953年)径流总量166.49亿立方米,中水年(1944年)153.19亿立方米,枯水年(1969年)132.55亿立方米。由于岷江上游的森林面积骤减,加上气候反常等因素,年平水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30年代,岷江年平均径流总量174.1亿立方米。进入70年代以后,年平均流量比60年代明显下降,目前降至156亿立方米,减少18亿立方米。枯水时的最低值与年平均流量相差3倍多,以致春灌期间灌区集中用水时常出现最低极值。在水文分区上,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丰水区。区间雨量多,有13条较大的山溪,

22、年径流量9.1亿立方米。岷江属亚热带季风型河流,浑浊度随季节变化,酸碱度6.5至7.5,水质基本良好。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污染,部分水质下降。水能蕴藏总量达58.19万千瓦(包括岷江正流21.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22.77万千瓦,占总量的39.13。已开发2.31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0.15。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平原第四系冲洪积和冰水沉积扇沙砾石层中,多为孔隙水,含量丰富。地下水一般距地表1.53米左右,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表水丰枯一致。5.1.5.6 汽车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1.5.7 汽车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汽车交通造成的噪音、灰尘、尾气等对沿线城镇、居民、学校

23、有一定的影响,选定路线时除应考虑适当远离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吸尘、减噪、使用无铅汽油等措施,如设置禁鸣交通标志、植树等。5.1.5.8 路线布设对环境的影响路线布设主要根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工程量的大小,电力、电讯、光缆、房屋的拆迁,施工难度等经济和技术的因素,合理布线,尽量减少道路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5.1.5.9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1、路线方案的对策路线布设时,主要考虑了路线标准、线路里程、工程地质条件、土石方工程数量、建筑物拆迁、施工难度等经济和技术因素,同时,注意与环境协调,避免造成对原有地形地貌的较大破坏。设计应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路线布设,避免大挖大填,

24、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2、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本项目通过地区地势平坦,路线以填方为主,为避免取土场破坏区域环境,充分利用区域内河流众多,河滩宽,砂石集料丰富的情况,采用河槽级配砂砾填筑路基,避免大量地取土。采取河道砂砾料时,应取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避免破坏防洪设施。路基填筑前,需清除表土远弃,应合理规划弃土场,可利用其回填取土坑,或利用表土河滩造地,变废为宝。3、绿化恢复植被对策本项目全线路段原有丰富的植被,为同沿线景观协调,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填筑高度小于2m时,直接植草;大于2m时,采用菱形网格防护植草。4、噪声污染治理对策项目经过地区住户相对分散,但交通量大,汽车交通形成的噪声,对

25、沿线一般地区的影响不大,通过城镇、学校地段存在一定影响。5、水污染治理对策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二是营运期间的汽车油污及尘土。前者主要采取加强管理,禁止将垃圾倒于河流中,桥梁设计时考虑不能将路面污水直接排入河水中。5.2 路线方案论证都江堰市聚源至青城山公路工程不仅进一步完善都江堰市骨架路网,增强了都江堰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是对都江堰市公路网规划以及都江堰市总体规划的落实。而且能整合旅游资源,做大旅游文章,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能促进都江堰市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步伐。项目组就该公路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及总体布置做了大量详细的研究工作。按都江堰市交通局初

26、步确定的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利用1:10000地形图,初拟路线设计方案和具有可比性的比较方案,然后实地进行踏勘,重点研究了路线起止点接线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局部调整、优化最后确定推荐路线方案。根据在地形图上研究方案和现场踏勘,结合该公路作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分别因地制宜提出路线多个比较方案,对于明显没有比较价值的比较方案被淘汰。5.2.1 被选方案拟定5.2.1.1 建设项目起讫点本项目起点为聚源镇导江保温材料厂,与G213线平交连接,利用都江堰市岷江4号大桥跨越金马河,止点为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东软大道与S106线交叉路口。5.2.1.2 路线走向本项目起于聚源镇导江保温材料厂处的G21

27、3线,向西跨越导江、走马河,江安河,于张家咀利用规划的岷江四号桥跨越金马河,过翠月湖,经三桥村,跨黑水河,绕翠月湖集镇,跨沙沟河止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东软大道。5.2.1.3 路线方案拟定线路所在区域为川西平原,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病害,但人口聚居密集,线路选线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位置跨越河流,减少房屋拆迁数量,对所连接的集镇采取过而不入的原则。结合青城山集镇规划、翠月湖镇集镇布局和沿线旅游景观分布以及岷江4号桥的桥位规划,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本项目路线过四号桥后在三桥村与路线止点之间选择了一条比较线A比较线,与正线方案进行比较。正线为减少拆迁,利用翠月湖镇至翠月湖之间的部分老路(约700米)

28、后开始新建路线;A比较线则考虑大部分利用翠月湖镇至翠月湖之间的四级公路,以减少占地,两方案止点均利用东软大道。整个路线方案详见线路方案比较图。图 51 路线方案比较图5.2.2 路线方案比选A比较线起于正线K5+600岷江四号大桥西岸三桥村,然后A比较线向西沿一条四级公路改建,于新桥位置跨越黑石河,于上大兴集镇南侧穿越集镇,跨沙沟河,于K10+500与正线重合并延伸至路线止点。A比较线全长6.612km。与A比较线相对应的正线方案为K5+600K12+12.144,正线方案与A比较线方案走向平行,利用翠月湖镇至翠月湖之间的部分老路后新建新线。正线方案从岷江四号桥西岸三桥村开始,偏离原有的四级公

29、路,于汪家桥跨越黑水河,从上大兴集镇北侧绕过翠月湖镇,然后跨越沙沟河,接上止点的东软大道。两个路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下表:表 51路线方案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单位正线方案A方案起止桩号K5+600K12+143.594AK5+600AK12+211.6871技术指标路线里程(Km)新建:6.544新建 6.6122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0/11500/13最大纵坡及坡长(/m)4工程数量及经济指标路基挖方(Km3)95.05072.1965路基填方(Km3)464.081404.9226路基借方(Km3)464.081404.9227路基弃方(Km3)95.05072.1968防护及排

30、水(Km3)9.6219.9119特殊路基处理(Km)10路面(Km2)150.764154.17511大桥(米/座)106/112中、小桥(米/座)158/3190/313涵洞(m/道)1421.87/401610.63/4514隧道(m/座)15互通式立交(处)16简易式互通立交(处)17分离式立交(处)18平面交叉(处)2219通道(处)20占地(亩)438.15436.0521拆迁建筑物(m2)122052242022工程造价(万元)23每公里造价(万元/Km)24结 论推荐由以上比较可知,从技术指标上看,两方案差别不大,但A方案的路线里程较长,由于A比较线部分加宽利用原有老路,在工程

31、数量上较少,新征土地较少,但是原有道路两侧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线路密集,拆迁工程数量巨大。正线方案虽然工程数量较大,但其拆迁数量少,减少了路线对当地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路线里程短、总体造价较低。由于本项目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较快,路线沿线的平交道口的设置不宜过多。采用正线新建方案,可以保留原有道路作为辅道,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经综合比较,推荐正线方案。5.3 推荐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工可报告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数量;投资估算和社会效益;道路功能和路网布局;对沿线镇乡经济发展及路网规划的影响等方面综合比较、评定,选择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全线采用正线线方案。5.3.1.1 主要控制点路线起于G

32、213线,利用规划的岷江4号大桥,止于青城山镇东软大道与S106线路口。本方案的主要控制点为G213线路口、岷江4号大桥,翠月湖镇,青城山镇东软大道。5.3.1.2 路线走向推荐方案起于聚源镇导江保温材料厂处的G213线,向西跨越导江、走马河,江安河,于张家咀利用规划的岷江四号桥跨越金马河。然后路线从三桥村通过,在汪家桥跨越黑石河及电站引水渠,然后从翠月湖镇上大兴集镇民兴中学位置平交中崇二级公路,在檬子树跨越沙沟河,最后接上东软大道,止于东软大道和S106线交叉口。5.3.2 推荐路线方案的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荐路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置完善的交通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设计行车速度6

33、0Km/h,路基宽度29m。线路全长12.144Km,其中利用岷江四号桥及引道734.86m。相应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入下:表 5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一、基本指标1公 路 等 级级一级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公里/小时603交 通 量辆/昼夜17360预测远景年(2029年)4占 用 土 地亩765.225拆迁建筑物m2218816拆迁电力线、电讯线路m55007估 算 总 额万 元23466.058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Km2056.80二、路线9路线总长公里12.144利用岷江四号桥及引道734.86米10路线增长系数1.08611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4112

34、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00/11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20014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回头曲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16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45.717直线最大长度米2410.47218最大纵坡 %3/23019最短坡长米20020竖曲线占路线总长%4821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1.3222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米/个4000凹形米/个5000三、路基、路面23路基宽度米29.024土石方数量(1)挖 方千立方米160.142(2)填 方千立方米802.33725平均每公里土石方(1)挖 方千立方米14.04(2)填 方千立方米70.3326防护工程及排水千立方米16.71627路面结构类型及宽

35、度(1)沥青混凝土千平方米262.719四、桥梁、涵洞28设计车辆荷载公路I级29桥面净宽与路基同宽30大桥米/座106/131中桥米/座254/432小桥米/座106/433涵洞、渡槽米/道2773.07/7834平均每公里桥长米9.335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道6.8六、路线交叉36平面交叉处6七、沿线设施及其他37安全设施公路公里11.409八、环境保护38边坡植草防护公路公里11.40939取土坑、弃土堆处理处35.4 推荐方案工程概况5.4.1 路线本路段处于川西平原,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病害,但人口聚居密集,线路选线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位置跨越河流,减少房屋拆迁数量,对所连接的集镇采取过

36、而不入的原则。设计时尽量做到少占良田好土,少拆迁,考虑与已有构筑物的关系,协调好工程措施。布线尽量考虑路线与周围地形及自然景观的协调,有利于公路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符合景区的集镇规划。为促进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公路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旅游环线公路的作用,本项目路线尽量短捷,注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展线尽可能与周围地形相适应,避免高填深挖。交叉道路多为乡村机耕道,为有利于将来土地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应控制其交叉数量。在乡村机耕道较为密集影响行车安全的地段,应合并交叉点。平面交叉应选择在视距良好的地点,应设置一段水平路段并铺设沥青砼路面,以减轻乡村机耕道车辆夹带的泥土对正线公路的

37、污染。线路所经区域全部为苗木生产基地和农业耕作区,地形平缓,故线路以填为主,由于该线路不仅要形成一个快速干道,而且要利用该线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沿线乡、镇经济发展,故纵断填方高度不宜过高,结合路基填料以河槽砂砾为填料,路基水稳定性好的情况,路基填筑最小高度按1m高控制。5.4.2 路基工程5.4.2.1 路基横断面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筑路材料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设计,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全宽为29m。各部分尺寸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图G-7)。5.4.2.2 路基边坡本项目填方路基采用砂卵石填筑,边坡高度8m,边坡

38、坡度为1:1.5。根据填方高度不同,填方边坡分别选用浆砌片石网格、植草绿化防护形式进行边坡防护。边坡高度2m时,采用浆砌片石格网植草防护;边坡高度2m时,采用边坡植草防护。本段路基挖方边坡高度小,边坡坡度为1:1,可不作防护。5.4.2.3 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且集中,暴雨强度大,水是危害路基稳定,造成公路病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路基水毁及边坡冲蚀,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应保持连贯畅通,自成系统,保证路基路面径流及时排除。5.4.2.3.1 路基排水路堤两侧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置浆砌片石边沟,并注意与自然河沟的连接。全线挖方边沟、截水沟及填方路基边坡之

39、外的排水沟均采用浆砌片石加固。5.4.2.3.2 路面排水由于线路路堤矮,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横坡。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面横坡排水,通过路堤将水排到边沟。5.4.2.4 路基防护路堤填土高度小于2m时,选用边坡植草防护,填土高度大于2m时,采用浆砌片石格网植草防护。5.4.2.5 路基取土弃土推荐路线方案路基填料主要在金马河采取,上路运距在1Km2Km间,储量丰富。本项目的弃土主要为清除表土产生的弃土,弃土不能随意倾倒,必须运至低洼山谷且无水的地段,并进行必要的植被陪护以保证弃方稳定及山体植被覆盖率或污染水源。5.4.3 路面工程5.4.3.1 自然区域线路地处川西平原,属V2分区,考虑充分利用地

40、方材料,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5.4.3.2 路面结构推荐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9cm沥青混凝土。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5.4.4 桥梁、涵洞5.4.4.1 设计原则本路段处于川西平原,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病害,可选择合理的位置跨越河流,除大、中桥与路线综合考虑外,小桥、涵服从路线走向。桥跨布置考虑桥位处地形、地质和地貌条件等情况确定,桥面高程除考虑设计水位外,还应考虑泄洪等情况。根据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桥涵结构型式尽可能作到就地取材,以节约工程造价,且尽量作到标准化,以方便施工,加快施工速度,减少运营养护费用。5.4.4.2 河流概况线路

41、影响区属岷江水系,线路沿线跨越的河流有:金马河、黑石河、沙沟河、导江等河流,河流水位受局部雨量影响显著。全段河流均无通航要求。河床比较稳定。5.4.4.3 推荐路线方案桥梁分布情况路线先后跨越导江、走马河、金马河、黑石河、沙沟河等河流,结合沿线地质、水文河流分面情况,推荐路线全线共设大桥1座,长106m;中桥4座,全长254m;小桥4座,全长106m。5.4.4.4 桥面宽度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梁横断面布置为双幅2x13米,桥面净宽12米。5.4.4.5 结构类型的选定为方便施工,桥梁的结构型式及跨径应尽可能标准化,为此,根据沿线河流、地形特点,桥梁除跨径小于13m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外,其余均采

42、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跨径一般为8米、13米、16米、20米、25米,同时根据国内在高等级公路上对简支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形式,以提高行车舒适和减少桥面连续部位破坏的成熟经验,在本路段上也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形式。下部构造则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5.4.4.6 中小桥及涵洞工程概况根据沿线筑路材料供应情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方便施工、节省造价,路段中小桥均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涵洞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因沿线农田较多,水系发达,故全线共设涵洞78道,平均每公里6.8道。5.4.5 路线交叉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

43、活需要,全线共设道路平交6处。5.4.6 沿线设施全线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等。5.4.6.1 交通标志交叉口预告标志,限速、车道指示、地点距离、雨雾慢行等标志;方向、地点标志,收费站预告、收费站标志;著名地点、桥梁标志,市界、县界标志等。标志板面采用二级反光膜(高强级),文字采用蓝底白字,标志底板材料选用3mm厚铝合金板。支撑结构材料以热浸镀锌钢管为主,镀锌量为550克/米2,标志基础形式以扩大基础为主。5.4.6.2 路面标线标线布置:根据路基宽度设置车道分界线、边缘线,线宽0.15m;限速标记、导向箭头;收费站减速标线与收费岛标记;被交道路渠化标线。标线材料与颜色:全部采用热塑反光标线材料;除收费岛标记外,标线标记颜色均为白色;纵向标线厚度为1.5mm0.2mm。突起路钮和轮廓标:突起路钮布设在车道边缘线的外侧,标准间距为15m,单向反光;轮廓标布设路侧,标准间距为24m。突起路钮采用环氧树脂粘贴型的塑料反光路钮;轮廓标:无护栏路侧段为带砼基础的柱式轮廓标(贴反光片)。波形梁护栏和砼护栏均为铝合金支架型(贴反光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