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_2019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8690020 上传时间:2025-02-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_2019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每题3分,共36分 1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一些物理量的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B. 的单位是微米 C. 洗澡时最适宜的沐浴水温约为 度 D. 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明的速度是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3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4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 月 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 小李的身高大约为 B.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D. 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5 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 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 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 D. 甲、乙都向南运动 6 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C. 前 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经过 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7 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8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 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9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B.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C.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液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D.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凝固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10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11 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和用嘴吹都能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一样.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高 B. 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低 C. 用棍敲击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D. 用嘴吹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2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听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 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 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 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 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二、填空作图题 21分 13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内振动了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 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14 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 相距 ,该路段最高限速,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和, 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 .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15 请根据下表所列的是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金 钢 钨 熔点 (1) 考察团到南极考察时,测量气温应该使用 温度计. (2) 处于 的氢是 态. (3) 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 熔化(选填“会”或“不会”). (4) 白炽灯发光时的温度达到 以上,因此白炽灯的灯丝应选用 金属制成. 16 如图是一小球从 点沿直线运动到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点到 点共运动了 的路程,小球从 点到 点的平均速度为 . 17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1) 这三种物质中, 和 可能是同种物质. (2)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 18 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案,发生泄露.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 19 室内温度为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 三、解答题 18分 20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 : 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的桥梁,列车全 部通过桥梁的时间的 .问: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1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列火车向着远处的山崖以的速度匀速行驶, 列车经过某处时鸣了一声汽笛,约 后听到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那么: (1)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 该列车鸣笛时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四、实验探究题 25分 22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 . 23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错误有: ① ;② ;③ . 2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 、 、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所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4) 斜面底都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 25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 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 于 . (2)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 26 如图所示是晶体在加热过程中时间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在 段晶体处于 态,熔化过程用了 . 2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 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度. (4) 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是因为沸腾需要 ,这时某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5)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度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温度 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018~2019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每题3分,共36分 1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一些物理量的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B. 的单位是微米 C. 洗澡时最适宜的沐浴水温约为 度 D. 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明的速度是 答案 解析 B A选项:人的头发的直径在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左右, 故A错误; B选项: 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的可入肺颗粒物,故B正确; C选项:人体正常体温在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 左右,不可能达到 ,故C错误; D选项: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一般在 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答案 解析 D A选项: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选项: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 C选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选项:根据速度公式 可知, , 越小说明 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3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答案 解析 C A选项: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振幅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选项: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度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选项: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故C正确; D选项: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 月 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 小李的身高大约为 B.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D. 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答案 解析 C A选项:中学生的身高在 左右,成年人的身高略大于此数值,在 左右,故A错误; B选项: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B错误; C选项:成年人一步大约 ,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故C正确; D选项:正常成年人一次心跳时间约 ,故D错误; 故选C. 5 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 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 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 D. 甲、乙都向南运动 答案 解析 D 乙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南运动;甲看到乙静止不动,是以自己为参照物,他与乙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他与乙以相同的速度向南运动. 故选D. 6 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C. 前 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经过 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答案 解析 C A. 乙车在 秒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 秒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 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 甲 乙,B错误; C.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 末相遇,即第 时,甲车追上乙车,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前的平均速度相同,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由图象看出甲车在 末的路程 ,乙车在 末的路程 ,所以在 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 力学 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7 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 解析 D A选项:洗澡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所致,可以看见;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 B选项:露珠是夏天形成的,霜是冬天形成的,两者形成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没有什么联系,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选项:樟脑丸变小了,是变成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不是蒸发,故C错误; D选项:豆腐中有很多的水分,放在冰箱中,水会变为小冰晶,是凝固现象;从冰箱中取出来,小冰晶变为水,是熔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 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C 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只有响度不同,而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A选项: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均不变,故A错误; BD选项:波形说明了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故BD 错误; C选项:波形说明的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均不变,响度变大; 故选C. 9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B.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C.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液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D.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凝固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答案 解析 B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故选B. 10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答案 解析 考点 A 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故A正确; 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故B错误; 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故C 错误; 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故D 错误. 故选A. 热学 物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11 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和用嘴吹都能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一样.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高 B. 水装得越多,两种方式使它们发出的音调都会越低 C. 用棍敲击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D. 用嘴吹时,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答案 解析 D 吹和敲发声的部位不一样.吹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体积越小,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敲是试管和水在发声,水越多,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故选D. 12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听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 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 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 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 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答案 解析 考点 B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 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 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故选B. 热学 物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 二、填空作图题 21分 13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内振动了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 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答案 1: 2:能 3:超声波 解析 (1) 昆虫的翅膀在 内振动了 次, 次 所以翅膀振动的频率: . (2)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 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3)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14 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 相距 ,该路段最高限速,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和, 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 .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答案 1: 2: 3:会 解析 ①由 得: ; ②根据图示可知,轿车行驶的时间: ; 轿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轿车超速. 故答案为: ; ;会. 15 请根据下表所列的是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物质 固态氢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金 钢 钨 熔点 (1) 考察团到南极考察时,测量气温应该使用 温度计. (2) 处于 的氢是 态. (3) 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 熔化(选填“会”或“不会”). (4) 白炽灯发光时的温度达到 以上,因此白炽灯的灯丝应选用 金属制成. 答案 (1) 酒精 (2) 固 (3) 会 (4) 钨 解析 (1) 南极温度很低,水银的凝固点是 ,拿到南极后变凝固变成固态,无法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是 ,在南极仍为液态,可以用来测量气温. (2) 氢的凝固点是 ,当它处于 时,氢已凝固为固态. (3) 因为金的熔点小于钢的熔点,而液态的钢水温度会超过 ,温度高于金的熔点 ,金会熔化. (4) 白炽灯发光时温度高达 以上,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金和钢的熔点,它们会熔化为液态,故不能使用;而钨的熔点高达 ,可以用来制作灯丝. 16 如图是一小球从 点沿直线运动到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点到 点共运动了 的路程,小球从 点到 点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1: 2: 解析 (1) 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小球在 点的位置坐标为 ,在 点的位置坐标是 , 则小球由 到 的路程为 . (2) 小球由 运动到 所用时间 ,通过的路程为 ,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 . 故答案为: ; . 考点 力学 机械运动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17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1) 这三种物质中, 和 可能是同种物质. (2)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 答案 (1) 1:甲 2:乙 (2) 1:乙 2:甲 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在熔化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 由图知,甲和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同种物质. 故答案为:甲;乙. (2) 由于乙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才能熔化,说明乙物体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乙;甲. 18 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案,发生泄露.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 解析 1:汽化吸热 2:液化 3:液态氨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液氨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泄露的液氨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液化;液态氨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19 室内温度为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 答案 解析 因室内温度为 ,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 ,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如图: 三、解答题 18分 20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 : 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的桥梁,列车全 部通过桥梁的时间的 .问: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 (2) 解析 (1) 火车从甲地早上间 . : 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 : 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 . (2) 由于 , 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所以火车的长度 , 火车 桥 . 故答案为: . 21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列火车向着远处的山崖以的速度匀速行驶, 列车经过某处时鸣了一声汽笛,约 后听到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那么: (1)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 该列车鸣笛时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答案 (1)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是 米 (2) 该列车鸣笛时距山崖大约是 米 解析 (1)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在 的时间内,列车行驶的路程是 . (2) 声音传播的距离: , 设列车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 由图知: , 四、实验探究题 则 . 25分 22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 . 答案 1: 2: 3: 4: 解析 ①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 ,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 ②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指针在 和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 , 而大盘指针在 ,因此秒表读数为 ; ③刻度尺每一大格代表 ,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 ,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起始端从零开始,右端对的刻度是 , 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 .所以硬币的直径 . 23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错误有: ① ;② ;③ . 答案 解析 1: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物体边缘对齐 2: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由图看出,①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物体边缘对齐;②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③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2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 、 、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所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4) 斜面底都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 答案 (1) (2) 小 (3) 大 (4) 便于测量时间 解析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 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的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 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算出的速度偏大. (4) 斜面底都用金属片挡住,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便于测量时间. 25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 于 . (2)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 (1) 1:慢 2:低 3: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 4: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 (2)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解析 (1) 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 ,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 . (2) 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的力度. 故答案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考点 声学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26 如图所示是晶体在加热过程中时间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在 段晶体处于 态,熔化过程用了 . 答案 1: 2:固液共存 3: 解析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所以晶体的熔点为 . 该晶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在 段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2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 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 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度. (4) 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是因为沸腾需要 ,这时某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时间 温度 (5)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度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 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答案 (1) 自下而上 (2)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 (3) (3) (4) 1:吸热 2: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5) (5) 解析 (1)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2) 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而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 (3) 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 . (4)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停止吸热,会停止沸腾; 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5)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沸腾图象: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