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父母大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虽然为了那份厚重的母爱感动不已。但那时候因为毕竟年幼,并且父母都在身边,哪里知道其中的那份心酸和深深地感恩呢。等到自己一个人在远方,偶然间想看看父母,跟他们好好地说说话的时候,才发现我已经不在他们身边了,而且终将慢慢从他们的身边走出去。这才明白,那份感情里面许多深深的埋在心里无法叙述的东西。这时,算是第一次体会这首诗吧。
来到大学,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离家乡和离开父母身边吧。这初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三年里,身边多是同学和朋友们的身影,感受着他们和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内心想法。让我更能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也许是距离让我的感受更深刻吧。虽然不像爱情轰轰烈烈,也不像友情那么富有激情,却如润物的春雨一样,是大爱,是至爱,早已渗入我的灵魂。这一生,我不知道我能够走多远,但我深切地知道我永远也走不出那片在父母大爱的关怀下的天地。
先从我小时候说吧。初中以及初中以前多体现在对我教育上的爱。先哲曾说过“父母之爱子,择师而教之”由此可知教育之于父母之爱的重要性。记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农村的孩子唯有读好书才能出头”所以家里人对我的学习十分关心并且管得比较严格,父母亲会经常督促我完成家庭作业和检查我的作业情况。当然父母并不是单纯的只让我学习而不管其他,在农村很多时候家里人很忙我一般都回去帮父母一把。父母也觉得只会学习的孩子并不是最好的,要各方面都要优秀,可能是天资的问题我的音乐美术方面只是一般般。体育还勉强虽然不是很优秀但是身体还是保持的不错。很明显的父母为我营造的童年是非常自由而放松的。父亲认为一个孩子不应该忙碌的像个大人一样,孩子需要自由和自己的时间。感谢父亲的想法和直觉,我一直在快乐中走过了童年,而且在叛逆的年龄里和父母亲依然相处的很融洽。这么多年,这记忆一直是我最珍惜的部分。偶然间,又想起了,复旦大学教育学生有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父母最朴实的教育方法,最真的爱,教会我成为一个大学里无数先哲殷勤叮咛期盼的人。而今,我依然愿意像那个懵懂的孩童一样,为了兴趣、责任去做任何无害的事情。
当我们逐渐长大了,自己的想法也会多起来,
父母用生活的爱,暗含“无为而治”的方法,教会了我其实很简单,也引以幸福的过一辈子。
关于母亲,那个陪我最多的人,想起来依然满心的颤抖,温柔如水一样漫溢出来。母亲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高原人,作为那一辈子里还识字的母亲,自己很喜欢读书,虽然是小说。实话,而今读书的习惯很多都源自于母亲,我很喜欢看小说。印象里很有趣的是:由于小学贪玩,常到半夜她催着睡觉的时候才会写字。而我很胆小,不敢独自一人熬夜,所以她常陪着这个贪玩的儿子熬着夜做作业,并且不会插手干预我作业的对错。如果说在做作业上母亲相当放任我,那在独立这件事上,母亲算是相当严格了。不管什么时候,怎样的天气,我从来只得一个人上学,想让母亲送我,在当时的小脑袋里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天方夜谭”!而记忆中最美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个雨实在太大的早上,她竟然在放学后在教室门口等着我,而不是直接送饭给我。我从来就习惯了这种行事的方法。后来,在读书的时候,我很容易适应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母亲那“亲力亲为”教育方法的影响。至今,我都觉得什么都应该自己做。这没什么道理,母亲的行为方式和爱已经深入思维习惯罢了。
坦率的讲父母的这种教育对我是有相当大的裨益的,我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他自由的时间。不能强迫她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一直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光有兴趣不行还要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写了这么多,在我心中,父母的爱的爱无言,却无时不在表露。我的行事习惯和思想深深烙上他们的印记。大爱无言,父母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句话。此生,无法走出你们这片爱的土地。当然,也永远不愿意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