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点内容:,1.,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2.GDP,平减价格指数,3.,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历史和现状,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二、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占有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价值上加以选择:,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由于财政收入既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又是一个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过程,财政收入分类应体现这一特点。,二是要同各国实际情况相适应。,二、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主要分类。,(1),包括税收,(90%),、,政府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2),又可分为两类:,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项收费,非经常性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本章所讲述的财政收入仅指,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内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取得借款,都形成债务收入。,铸币税,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财富增加的方法,经常是增发货币,当然也有其他方法。,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一种隐蔽性的税收。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可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两类。,预算内收入,包括税收和部分收费项目。,预算外资金收入,指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收入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三种类型,制度外收入,是指既不纳入预算内又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由征收主体自由支配、自行管理,几乎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其中主要来源于,“,三乱,”,收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各目繁多,秩序混乱。,社会保障基金,明确按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管理,现在已经纳入预算外资金收入统计。,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价值构成,所有制结构,部门结构,价值构成,C-,不能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V-,小部分可以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M-,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公有制经济,仍占国民收入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很大发展,仍处于辅助地位,部门结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第二产业,绝大部分,主要来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而主要经济因素,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关系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作定量分析,.,假设,Y,代表财政收入,,X,代表国民生产总值。,Y=a+bX,其中,a,和,b,为待定系数。,2.,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原因是经济转轨过程中,GDP,分配格局的急剧变化。,当时,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居民个人倾斜。,2.GDP,分配格局变化原因,首先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分配体制和分配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体制,显然是和市场经济体制不相称的,经济体制转换带来的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的。,其次是,GD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的不断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关系,(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可以通过,GDP,平减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GDP,平减价格指数,=,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GDP,平减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计算实际,GDP,首先要选好基年,例如,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例子:将,2000-2007,年名义财政收入换算为实际财政收入,以,2000,年为基年。,通过查,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价格指数,各类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7,年为,100,),GDP,平减价格指数(,2000,年为基年),名义财政收入(亿元),实际财政收入(亿元),2000,100.4,1,13395.23,13395.23,2001,100.7,1.003,16386.04,16337.03,2002,99.2,0.988,18903.64,19133.24,2003,101.2,1.008,21715.25,21542.91,2004,103.9,1.035,26396.47,25503.84,2005,101.8,1.014,31649.29,31212.32,2006,101.5,1.011,38760.20,38338.48,2007,104.8,1.044,51321.78,49158.79,2.,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制度。,实行累进税率,随着价格的变动,财政收入会有所增减。,实行比例税率,随着物价上涨,财政收入只会名义增长,而不会实际增长。,实行定额税,税收收入的增长率总是低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第三节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所以,没有一种统一的和绝对的标准。,一般方法:国内纵向比较 国际横向比较,在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时,,要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财政收入包括社会保障类收入,而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收入未纳入财政收入之中。,分析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能只分析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还要分析预算外收入。,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第四节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一)税收与收费,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区分,包括税收和收费两种形式。,收费的种类,大致分为,6,大类:,第一类是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国家留成油销售后上缴收入等;,第二类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例如,结婚证),第三类是罚没收入;(例如,交通违章罚款),第四类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第五类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第六类是其他收入。,(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1.,收费的性质,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使用费实际上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税收与收费的区别:,(,1,)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与税收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收费有直接联系;,(,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有所不同。,(,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较差。,思考:,是否所有的费都有必要,“,费改税,”,?,2.,收费的特殊作用,(,1,)收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作用。例如,控制污染。,(,2,)收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有利于避免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二、预算外资金分析,(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1.,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后,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开始把原来预算内的一部分收入,放到预算外管理,,国家财政资金开始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部分,这才形成预算外资金这个特殊范畴。十年动乱时期,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1976,年已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35.5%,。,1979,年我国进入全面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对地方预算扩大了自主权,对企业放权让利,所以预算外资金的增长超过任何一个时期,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问题,按当时口径统计的预算外资金的增长变化有以下四个特点:,(,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1992,年比,1978,年增长,7,倍,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92.9%,,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的,“,第二预算,”,。,(,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的严重分散。,(,3,)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一向是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居主导地位,从近几年变化趋势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增长较快,比重上升,地方财政管理的部分绝对数和比重下降的幅度都较大。,(,4,)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因此,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已成为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的重要原因。,(二)预算外资金现状,根据,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有关要求,从,2011,年起,除,教育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此举意味着,从,2011,年开始,预算外资金成为了历史,,财政管理进入了全面综合预算管理的新阶段。,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要在银行,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要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由各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专户核拨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